N头条>新华字典>灶组词

灶相关字典

灶[zào]字在开头的词语

  • 灶火坑[zào huǒ kēng]
      即灶肚。
  • 灶王[zào wáng]
      灶神的俗称。
  • 灶地[zào dì]
      盐民聚居设灶煮盐的地方。
  • 灶具[zào jù]
      ∶炊具。〈方〉∶炊具
  • 灶眉[zào méi]
      灶旁;灶边。
  • 灶煤[zào méi]
      灶上烟煤。可制墨﹐因作墨的代称。
  • 灶团[zào tuán]
      旧俗祭灶的糯米团子。
  • 灶台[zào tái]
      灶上放东西的平面部分。亦泛指灶。又称锅台。 灶上面放东西的平面部分
  • 灶界[zào jiè]
      方言。灶神的俗称。
  • 灶陉[zào xíng]
      灶边突出部分。
  • 灶堂[zào táng]
      方言。厨房。
  • 灶马[zào mǎ]
      1.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 2.灶神的坐骑。 3.昆虫名。又称灶鸡﹑灶鳖鸡。
  • 灶火[zào huo]
      炊烟。
  • 灶膛[zào táng]
      即灶肚。
  • 灶突[zào tū]
      灶上烟囱。
  • 灶鳖鸡[zào biē jī]
      即灶马。
  • 灶披楼[zào pī lóu]
      方言。在楼上的小房间。又称亭子间。
  • 灶税[zào shuì]
      煮盐户交纳之税。
  • 灶王爷[zào wáng yé]
      灶神的俗称。 灶神
  • 灶婢[zào bì]
      女厨工。
  • 灶门[zào mén]
      1.灶的烧火口。 2.马前蹄上的两个空处。
  • 灶场[zào chǎng]
      即灶地。
  • 灶尸[zào shī]
      古代祭灶时作灶神替身的人。
  • 灶披[zào pī]
      见“灶披间”。
  • 灶瘃[zào zhú]
      脚跟冻疮。
  • 灶下养[zào xià yǎng]
      厨工的辱称。《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借指无能的武将。亦省称“灶养”。
  • 灶词[zào cí]
      旧俗祭灶时的祝词。
  • 灶前老虎[zào qián lǎo hǔ]
      方言。猫的别称。
  • 灶泡[zào pào]
      盐场的别称。
  • 灶额[zào é]
      即灶突。
  • 灶爷[zào yé]
      灶神的俗称。
  • 灶头[zào tou]
      方言。用砖泥等砌成的厨房用灶。 〈方〉∶烧饭的灶
  • 灶屋[zào wū]
      即灶间。
  • 灶觚[zào gū]
      1.即灶突。 2.烧残的木简。指破旧书籍。
  • 灶君[zào jūn]
      灶神的别称。 灶神
  • 灶养[zào yǎng]
      见“灶下养”。
  • 灶人[zào rén]
      厨工。
  • 灶鸡[zào jī]
      见“灶鳖鸡”。
  • 灶釜[zào fǔ]
      灶和锅。指执炊治膳。
  • 灶栏[zào lán]
      灶上搁镬子的隆起部分。状如井栏﹐故称。
  • 灶披间[zào pī jiān]
      方言。厨房。亦指简陋狭小的住屋。〈方〉∶厨房
  • 灶下婢[zào xià bì]
      1.女厨工。 2.指侍妾。
  • 灶肚[zào dù]
      炉灶内腔。以栅中隔﹐上部承放燃料以燃烧﹐下部输送空气并容纳灰烬。
  • 灶墨[zào mò]
      锅底烟煤。

灶[zào]字在结尾的词语

  • 柴灶[chái zào]
      烧柴禾的锅灶。
  • 全灶[quán zào]
      做得一手好饭菜的女仆。
  • 跨灶[kuà zào]
      1.本指良马奔跑时后蹄印跃过前蹄印。因以喻指好马,良马。 2.比喻儿子胜过父亲。
  • 老虎灶[lǎo hǔ zào]
      〈方〉烧开水的一种大灶,也指出售热水、开水的地方。
  • 军灶[jūn zào]
      军用的锅灶。
  • 接灶[jiē zào]
      迎接灶神。我国民间旧俗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送灶神归天庭禀事,谓祭灶或祀灶;于除夕或新春元日将灶神接回,谓接灶。
  • 连二灶[lián èr zào]
      有大小两个灶位的长形炉灶。
  • 奥灶[ào zào]
      喻当道贵宠。
  • 场灶[chǎng zào]
      盐场上的煮盐灶。亦借指盐场。
  • 避灶[bì zào]
      避人而不当灶。
  • 大灶[dà zào]
      1.用砖土砌成的固定的炉灶。 2.集体伙食标准中最低的一级。参见“小灶”。
  • 垄灶[lǒng zào]
      土灶,就地砌起的灶。
  • 隐灶[yǐn zào]
      《后汉书.向栩传》﹕“﹝向栩﹞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恒读《老子》﹐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好被发﹐着绛绡头。常于灶北坐板床上﹐如是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会张角作乱﹐栩上便宜﹐颇讥刺左右﹐不欲国家兴兵﹐但遣将于河上北向读《孝经》﹐贼自当消灭。”后即以“隐灶”用作死读书但不成才的典故。
  • 行军灶[xíng jūn zào]
      部队在战场或野外训练时临时搭建的小型炉灶。
  • 慎灶[shèn zào]
      春秋鲁大夫梓慎和郑大夫禆灶的并称。
  • 丹灶[dān zào]
      炼丹用的炉灶。
  • 陶灶[táo zào]
      1.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 2.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 都灶[dōu zào]
      蒸炊用的大灶。
  • 天灶[tiān zào]
      古代兵家称大谷之口。
  • 烓灶[wēi zào]
      风炉。
  • 背奥媚灶[bèi ào mèi zào]
      借喻背着君上而阿附权臣。语出《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朱熹集注:“室西南隅为奥。灶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喻自结于君,不如阿附权臣也。”
  • 燎灶[liáo zào]
      汉光武帝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时,曾率部自蓟驰往饶阳,饥寒疲乏,及至南宫,遇大风雨,乃避之道旁空舍,冯异抱薪,邓禹生火,刘秀自“对灶燎衣”。见《后汉书.冯异传》。后遂以“燎灶”为帝王困难时臣子效忠之典故。
  • 窑灶[yáo zào]
      古代一种熏烟御敌的军事设置。
  • 锅灶[guō zào]
      即灶。生火做饭的设备。 锅和灶
  • 烟灶[yān zào]
      指人户。
  • 迎灶[yíng zào]
      腊月廿三夜送灶神后,俗于正月初一迎祭灶神谓“迎灶”,或曰接灶。
  • 开小灶[kāi xiǎo zào]
      原指集体伙食中安排标准较高的伙食。亦比喻提供超出一般的待遇或条件。 原指集体伙食中另外安排高标准的伙食。也比喻提供超出一般的待遇或条件晚上还坚持为小唐开“小灶”,教他练功到深夜
  • 敬灶[jìng zào]
      祭灶神。
  • 蜃灶[shèn zào]
      煮盐的灶。
  • 起灶[qǐ zào]
      1.指开伙备办饭菜。 2.拆除灶头。
  • 爨灶[cuàn zào]
      1.亦作“?灶”。 2.炉灶。
  • 玉灶[yù zào]
      道家炼丹的灶。
  • 行灶[xíng zào]
      1.可以移动的炉灶。指燃薪照物的炉灶。 2.可以移动的炉灶。指烧水煮饭用的简易炉灶。 可移动的炉灶
  • 井灶[jǐng zào]
      1.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2. 四川 、 云南 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
  • 黔灶[qián zào]
      犹黔突。
  • 谢灶[xiè zào]
      祭祀灶君。
  • 掌灶[zhǎng zào]
      主持烹调。 掌管烹煎菜肴事务请个掌灶的就省得自己操心了
  • 酒灶[jiǔ zào]
      即酒垆。
  • 地灶[dì zào]
      就地挖成的临时炉灶。
  • 电磁灶[diàn cí zào]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加热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在加热过程中没有明火,因此安全、卫生。
  • 倒灶[dǎo zào]
      指时运不济,倒霉。语本汉扬雄《太玄经.灶》:“灶灭其火,惟家之祸。”
  • 炕柴灶[kàng chái zào]
      指与炕相通的柴灶。既可烧饭,又可取暖。
  • 上灶[shàng zào]
      指茶坊酒肆的伙计。
  • 土灶[tǔ zào]
      在地上挖成的炉灶。
  • 盐灶[yán zào]
      烧盐的灶。
  • 炉灶[lú zào]
      炉子和灶的统称。 一种围住受控制的火力(如木柴、煤 、煤气、电所发出的)的烹饪装置,有硬金属板或开式支架的平顶以便有存放炊具处
  • 石灶[shí zào]
      石砌的灶。
  • 户灶[hù zào]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名同灶而食的兵吏编为一户灶。
  • 金灶[jīn zào]
      道士炼丹用的灶。
  • 媚灶[mèi zào]
      比喻阿附权贵。
  • 电灶[diàn zào]
      利用电能发热的炉灶。
  • 卤灶[lǔ zào]
      熬制盐的灶具。
  • 解灶[jiě zào]
      祭祀灶神。
  • 祀灶[sì zào]
      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
  • 祠灶[cí zào]
      祀灶。
  • 背灶[bèi zào]
      鹳的别名。
  • 贫灶[pín zào]
      指贫苦的煮盐灶户。
  • 病灶[bìng zào]
      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如肺的某一部分被结核菌破坏,这部分就是肺结核病灶。
  • 聋灶[lóng zào]
      行灶的别称。
  • 狗屁倒灶[gǒu pì dǎo zào]
      见不得人的事。

灶[zào]字的成语

  • 灶上骚除[zào shàng sāo chú]
      骚:通“扫”。把灶上打扫干净。比喻极容易做到。
  • 清锅冷灶[qīng guō lěng zào]
      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同“清灰冷灶”。
  • 添兵减灶[tiān bīng jiǎn zào]
      增加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 沉灶产蛙[chén zào chǎn wā]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 清水冷灶[qīng shuǐ lěng zào]
      形容生活清苦。 形容生活清苦和他们差不多年纪的人,这时候是个小家庭蒸蒸日上的建设时期,可是他们这里却是清水冷灶,没有增设,连必要的投资也都送进了书店。——陆文夫《献身》
  • 塞井夷灶[sāi jǐng yí zào]
      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 另起炉灶[lìng qǐ lú zào]
      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 扫锅刮灶[sǎo guō guā zào]
      指倾其所有。

灶[zào]字在中间的词语

  • 沈灶生蛙[shěn zào shēng wā]
      见“沈灶产蛙”。
  • 厨头灶脑[chú tóu zào nǎo]
      指烧饭做菜以及厨房里的其他杂事。
  • 沈灶产鼃[shěn zào chǎn wā]
      灶淹没于水中,日久致孳生青蛙。 形容水患严重。《国语·晋语九》:“﹝ 趙襄子 ﹞乃走 晉陽,晉 師圍而灌之,沈竈産鼃,民無畔意。”韦昭 注:“沈竈,懸釜而炊也。産鼃,鼃生於生竈也。鼃,蝦蟆也。”亦作“沈竈生鼃”。晋 成公绥《阴霖赋》:“百川泛濫,潢潦横流,沈竈生鼃,中庭運舟。”
  • 祀灶日[sì zào rì]
      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 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桿,悬掛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 跳灶王[tiào zào wáng]
      旧时祭祀灶神的一种习俗。
  • 沈灶生鼃[shěn zào shēng wā]
      见“沈竈産鼃”。
  • 沈灶产蛙[shěn zào chǎn wā]
      灶淹没于水中,日久致孳生青蛙。形容水患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