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民组词

民相关字典

民[mín]字的成语

  • 保境安民[bǎo jìng ān mín]
      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 保国安民[bǎo guó ān mín]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 天怒民怨[tiān nù mín yuàn]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 富国强民[fù guó qiáng mín]
      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 小国寡民[xiǎo guó guǎ mín]
      国家小,人民少。
  • 民生在勤[mín shēng zài qín]
      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
  • 民心不壹[mín xīn bù yī]
      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 独夫民贼[dú fū mín zéi]
      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 独夫:人所共弃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人。指暴虐无道、祸国殃民的统治者
  • 仁民爱物[rén mín ài wù]
      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爱护百姓,爱惜万物。形容官吏廉能爱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 与民同忧[yǔ mín tóng yōu]
      与人民共患难。
  • 开国济民[kāi guó jì mín]
      开国:创建国家;济:救助。开创大业,救济百姓。
  • 地广民稀[dì guǎng mín xī]
      地方大,人烟少。
  • 民生凋敝[mín shēng diāo bì]
      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 安土息民[ān tǔ xī mín]
      安土:使地方安定;息民:使人民生息。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
  • 王司敬民[wáng sī jìng mín]
      王:君主;司:主持。君王主持国家的职责在于尊重老百姓。
  • 为国为民[wèi guó wèi mín]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 守时力民[shǒu shí lì mín]
      守时:顺时行事;力民:使人民尽力。指顺应时势采取能使人民尽力的措施。
  • 一民同俗[yī mín tóng sú]
      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 利以平民[lì yǐ píng mín]
      平:治理。用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来治理百姓。
  • 治国安民[zhì guó ān mín]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治理内政、外交,增强综合国力,使人民和平安定地生活
  • 民不畏死[mín bù wèi sǐ]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关心民瘼[guān xīn mín mò]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 病民蛊国[bìng mín gǔ guó]
      也说病国病民、病民害国。害人民,害国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病:损害,祸害。蛊(gǔ):相传为人工培养成的毒虫,引申为毒害。
  • 国安民泰[guó ān mín tài]
      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民脂民膏[mín zhī mín gāo]
      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比喻人民流血流汗创造出来的财富
  • 国利民福[guó lì mín fú]
      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幸福。
  • 取民愈广[qǔ mín yù guǎng]
      攫取民众的财货,劳力越多.
  • 节用爱民[jié yòng ài mín]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 愚弄人民[yú nòng rén mín]
      指蒙骗愚弄百姓。
  • 残民害理[cán mín hài lǐ]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 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 食为民天[shí wéi mín tiān]
      指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 民保于信[mín bǎo yú xìn]
      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 深得民心[shēn dé mín xīn]
      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 救世济民[jiù shì jì mín]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 神怒民叛[shén nù mín pàn]
      天神愤怒,百姓背叛。形容作恶太甚,引进极大愤怒。
  • 裕民足国[yù mín zú guó]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 急吏缓民[jí lì huǎn mín]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 土瘠民贫[tǔ jí mín pín]
      土地贫瘠,人民贫穷。
  • 化民成俗[huà mín chéng sú]
      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 体国安民[tǐ guó ān mín]
      体:划分;国:都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 务农息民[wù nóng xī mín]
      甸:勉力从事。努力发展家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
  • 愚民政策[yú mín zhèng cè]
      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
  • 秉政劳民[bǐng zhèng láo mín]
      秉:掌握;劳:抚慰。掌握政治,抚慰百姓。旧时指统治者执政亲民。
  • 应天从民[yìng tiān cóng mín]
      上应天命,下从民心。多用为帝王登基继统的美词。
  • 官逼民反[guān bī mín fǎn]
      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官吏极力敲诈、剥削,民众就会反对官府,以示不满 全车间工人联名写信揭发车间主任的恶劣作风和违法乱纪行为,这也可说是“官逼民反”吧。
  • 束杖理民[shù zhàng lǐ mín]
      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 天之戮民[tiān zhī lù mín]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 蠹民梗政[dù mín gěng zhèng]
      梗:阻挠。分割人民,阻挠政令。
  • 安国富民[ān guó fù mín]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 民力凋弊[mín lì diāo bì]
      人民生活穷困。
  • 忧国忧民[yōu guó yōu mín]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 与民休息[yǔ mín xiū xī]
      与:给与,帮助;休息:休养生息。指在长期动乱后,亟需保养民力,复兴经济。
  • 神怒民痛[shén nù mín tòng]
      犹人神共愤。形容民愤极大。
  • 为民除害[wèi mín chú hài]
      替百姓除祸害。
  • 师老民疲[shī lǎo mín pí]
      师:军队;老:衰竭;民:民众;疲:疲乏。部队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
  • 人民城郭[rén mín chéng guō]
      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 愚弄其民[yú nòng qí mín]
      指蒙骗愚弄百姓。
  • 乡规民约[xiāng guī mín yuē]
      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 救民济世[jiù mín jì shì]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 社稷生民[shè jì shēng mín]
      指国家与人民。
  • 民为邦本[mín wéi bāng běn]
      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 益国利民[yì guó lì mín]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 残民以逞[cán mín yǐ chěng]
      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残害人民,来实现某种愿望,使自己称心如意。
  • 福国利民[fú guó lì mín]
      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 地瘠民贫[dì jí mín pín]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 惑世诬民[huò shì wū mín]
      指蛊惑世人。
  • 为民请命[wèi mín qǐng mìng]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旧指为人民作主,出面反映百姓疾苦
  • 济世安民[jì shì ān mín]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祸国误民[huò guó wù mín]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民殷国富[mín yīn guó fù]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 体察民情[tǐ chá mín qíng]
      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
  • 求民病利[qiú mín bìng lì]
      病:病苦,痛恨。求得了解百姓的不利和有利的事。形容对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
  • 敬授民时[jìng shòu mín shí]
      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 涂炭生民[tú tàn shēng mín]
      涂:泥沼;炭:炭火;生民:百姓。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安民济物[ān mín jì wù]
      济:救济;物:指人,公众。安抚百姓。旧时常用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
  • 解民倒悬[jiě mín dào xuán]
      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 地广民众[dì guǎng mín zhòng]
      土地广阔,百姓众多。
  •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国家康泰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形容太平盛世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治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宋. 吴自牧《山川神》
  • 伤化虐民[shāng huà nüè mín]
      伤:伤害;化:风俗;虐:残害。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残害平民百姓。
  • 祸国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
      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使国家和人民遭受祸殃
  • 削职为民[xuē zhí wéi mín]
      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 国计民生[guó jì mín shēng]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声色犬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聊斋志异.谈黄粟》
  • 国脉民命[guó mài mín mìng]
      国家的动脉,人民的生命。比喻国家、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的根基。
  • 元元之民[yuán yuán zhī mín]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 忧民忧国[yōu mín yōu guó]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 民力凋敝[mín lì diāo bì]
      凋敝:破落,衰败。人民生活穷困。
  • 民困国贫[mín kùn guó pín]
      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 民不畏威[mín bù wèi wēi]
      畏:害怕;威:威胁。人民不害怕威胁。形容人民的大无畏气概。
  • 民胞物与[mín bāo wù yǔ]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 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 护国佑民[hù guó yòu mín]
      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 取信于民[qǔ xìn yú mín]
      取得人民的信任。
  • 全民皆兵[quán mín jiē bīng]
      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 民心无常[mín xīn wú cháng]
      常:长久。百姓的思想没有经久不变的。指民心将随着政治的清明与昏暗发生变化。
  • 末作之民[mò zuò zhī mín]
      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 民不堪命[mín bù kān mìng]
      堪:忍受;命:命令。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征召频繁,人民疲于奔命,痛苦不堪 宋 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左传》
  • 师老民困[shī lǎo mín kùn]
      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 民情土俗[mín qíng tǔ sú]
      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 民无噍类[mín wú jiào lèi]
      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 振民育德[zhèn mín yù dé]
      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行。
  • 顺天恤民[shùn tiān xù mín]
      顺应天意,体恤民众。
  • 拥政爱民[yōng zhèng ài mín]
      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 国富民康[guó fù mín kāng]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 黎民百姓[lí mín bǎi xìng]
      指普通老百姓。
  • 辅世长民[fǔ shì zhǎng mín]
      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 民不聊生[mín bù liáo shēng]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形容人民不能安定生活 公私劳扰,民不聊生。——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话中单说建州饥荒,斗米千钱,民不聊生。——《京本通俗小说》
  • 富国安民[fù guó ān mín]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国家富足,人民生活才能安定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童谣之言,将有征于此。——《后汉书.许杨传》
  • 蚩蚩者民[chī chī zhě mín]
      蚩蚩:无知。无知无识的人民。旧时统治阶级蔑视人民的说法。
  • 广土众民[guǎng tǔ zhòng mín]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土地广大,人民众多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乐不存焉。——《孟子.尽心上》
  • 无方之民[wú fāng zhī mín]
      古指不知礼法的人。
  • 省方观民[xǐng fāng guān mín]
      省:察看。观察各地民情风俗。
  • 误国害民[wù guó hài mín]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同“误国殃民。”
  • 忧国恤民[yōu guó xù mín]
      忧虑国事。怜恤百姓。
  • 平民百姓[píng mín bǎi xìng]
      指普通百姓。
  • 与民偕乐[yǔ mín xié lè]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爱民恤物[ài mín xù wù]
      恤:怜惜;物: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指众人。爱护和体恤百姓。旧用为对帝王、官吏的赞辞。
  • 与民更始[yǔ mín gēng shǐ]
      更始:重新开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旧状,建立新秩序。 指政治革新,旧指帝王即位与民众共同开创新局面 其赦天下,与民更始。——《汉书.武帝纪》
  • 生事扰民[shēng shì rǎo mín]
      制造事端,扰乱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害人民。
  • 安民告示[ān mín gào shi]
      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 民穷财尽[mín qióng cái jìn]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 物与民胞[wù yǔ mín bāo]
      物为同类,民为同胞。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 与民同乐[yǔ mín tóng lè]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民殷财阜[mín yīn cái fù]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民众富足,物产丰饶。
  • 物阜民丰[wù fù mín fēng]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民淳俗厚[mín chún sú hòu]
      民风质朴敦厚。
  • 民怨沸腾[mín yuàn fèi téng]
      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人民的怨声愤懑情绪凶涌鼎沸 上半年在那里办过几个月厘局,不该要钱的心太狠了,直弄得民怨沸腾,有无数商人来省上控。——《官场现形记》
  • 济世爱民[jì shì ài mín]
      拯济时世,爱护人民。 匡济艰危世道,恤爱苦难民众
  • 尸位病民[shī wèi bìng mín]
      误:使受损害。指占着职位不做事,使百姓受到损失。
  • 不羁之民[bù jī zhī mín]
      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众。
  • 爱民如子[ài mín rú z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 知生之民[zhī shēng zhī mín]
      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
  • 敬天爱民[jìng tiān ài mín]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 救民水火[jiù mín shuǐ huǒ]
      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 无业游民[wú yè yóu mín]
      没有固定职业、住所而到处流浪的人。 没有固定职业、住所而到处流浪的人
  • 出榜安民[chū bǎng ān mín]
      榜:旧指官府的告示。贴出告示,安抚人民。
  • 平易近民[píng yì jìn mín]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同“平易近人”。
  •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征讨有罪者以抚慰百姓 吊民伐罪,周发 殷汤。——《千字文》
  • 弭盗安民[mǐ dào ān mín]
      弭:平息;安:稳定。平息盗贼,稳定民生。
  • 物阜民熙[wù fù mín xī]
      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 市民文学[shì mín wén xué]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 国无幸民[guó wú xìng mín]
      幸民:侥幸偷生的人。国家治理有方,人民勤于职守,安居乐业。
  • 神怒民怨[shén nù mín yuàn]
      形容民愤极大。同“神怒民痛”。
  • 民怨盈涂[mín yuàn yíng tú]
      怨:怨恨;涂:通“途”;盈涂:充满道路。人民的怨恨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的怨恨情绪非常大。
  • 强奸民意[qiáng jiān mín yì]
      反动统治者把自己阴谋做的坏事硬说是人民的意愿。
  • 为民父母[wéi mín fù mǔ]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水懦民玩[shuǐ nuò mín wán]
      懦:怯懦,软弱;玩:轻视。比喻法令、政策过宽,百姓就会轻视,不遵守,以至犯罪。
  • 民情物理[mín qíng wù lǐ]
      人情事理。
  • 化外之民[huà wài zhī mín]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 升斗小民[shēng dǒu xiǎo mín]
      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的老百姓。 家里没有多存粮食的意思。喻贫穷的老百姓
  • 民穷国困[mín qióng guó kùn]
      百姓穷困,国家困难。
  • 民心不一[mín xīn bù yī]
      老百姓思想不一致。
  • 政荒民弊[zhèng huāng mín bì]
      荒:荒废;弊:困疲。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 富国裕民[fù guó yù mín]
      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 尊主泽民[zūn zhǔ zé mín]
      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 劳民伤财[láo mín shāng cái]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 原指国家大事处理不当,因而大量浪费人力物力。现在常指做了多余的事,造成浪费 没有计划好就开工,造成返工,劳民伤财,该谁负责?
  • 民贵君轻[mín guì jūn qīng]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民[mín]字在结尾的词语

  • 国民[guó mín]
      具有某国国籍的人是这个国家的国民。
  • 字民[zì mín]
      抚治﹑管理百姓。
  • 船民[chuán mín]
      从事水上运输,以船为家的人。 从事水上运输,以船为家的人
  • 愚民[yú mín]
      1.愚昧无知之民。旧时对民众的蔑称。 2.使人民愚昧。
  • 蜮民[yù mín]
      神话中的国名。
  • 庶民[shù mín]
      众民;平民。 百姓;平民即日罢杨彪、 黄琬、 荀爽为庶民。——《三国演义》
  • 羽民[yǔ mín]
      古代传说中身上生羽毛的人。
  • 疍民[dàn mín]
      即疍户。 与黎族有远亲关系的水上居民,他们的船只在我国广州和福州形成密集的水上聚居区
  • 抚民[fǔ mín]
      治理人民。
  • 窳民[yǔ mín]
      惰民。
  • 下民[xià mín]
      百姓;人民。
  • 害民[hài mín]
      伤害人民。
  • 义民[yì mín]
      1.贤人;笃义之民。 《书·多方》:“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蔡沉 集传:“义民,贤者也。”
  • 弊民[bì mín]
      疲惫之民。
  • 鳏民[guān mín]
      1.鳏夫。 2.犹匹夫。
  • 裔民[yì mín]
      流放到边远地方的凶民。
  • 道民[dào mín]
      信奉道教或加入道教组织者。
  • 俚民[lǐ mín]
      百姓;平民。
  • 柔民[róu mín]
      安抚人民。
  • 农民[nóng mín]
      指务农的人。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 亭民[tíng mín]
      1.驿亭附近的居民。 2.即亭户。
  • 息民[xī mín]
      谓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 丘民[qiū mín]
      指百姓: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 旗民[qí mín]
      旗人与汉人。
  • 猾民[huá mín]
      刁滑狡诈的人。
  • 鲜民[xiān mín]
      无父母穷独之民。语本《诗.小雅.寥莪》:“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毛传:“鲜﹐寡也。”
  • 完白山民[wán bái shān mín]
      即完白山人。
  • 选民[xuǎn mín]
      依法享有选举权,并经过选民登记领取了选民证的公民。
  • 寿民[shòu mín]
      1.谓造福于民。 2.长寿的人。有时特指男性长寿者。
  • 吏民[lì mín]
      官吏与庶民。
  • 宜民[yí mín]
      谓使民众安辑。
  • 和民[hé mín]
      1.使民和顺安定。 2.与民和洽。
  • 贤民[xián mín]
      良民。
  • 厉民[lì mín]
      1.训练人民。 2.虐害人民。
  • 殖民[zhí mín]
      原指强国向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 原指强国向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后泛指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扩张到国外
  • 摇民[yáo mín]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
  • 分民[fēn mín]
      1.古时分封土地,其地居民随同划归受封者管辖,谓之分民。 2.谓将国用所需寄付于民。《管子.乘马》:“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已不足,安得名圣?”郭沫若等集校引许维遹曰:“分,犹予也。《戒篇》‘以财予人者谓之良’……予民,谓托业于民。”一说,谓使民各安其位分。见尹知章注。
  • 交股民[jiāo gǔ mín]
      传说中交股国之民。因其脚相交切,故称。
  • 弃民[qì mín]
      1.抛弃民众。 2.被社会屏弃之人。
  • 贾民[jiǎ mín]
      古代由商人担任的物价管理人员。
  • 横民[héng mín]
      不法之徒;不讲道理的人。
  • 城市居民[chéng shì jū mín]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
  • 瘾民[yǐn mín]
      吸鸦片成瘾的人。
  • 鸠民[jiū mín]
      1.聚集百姓。 2.指鸠形鹄面的烟民。
  • 遗民[yí mín]
      ①劫后余生的民众:千里无烟,遗民困苦。②效忠前一朝代,不在新朝为官的人:以宋遗民不受元聘,隐居授徒。也指亡国之民;前朝留下的民众:六国遗民尚在|害怕遗民造反。
  • 友民[yǒu mín]
      友善顺从之民。
  • 小市民[xiǎo shì mín]
      城市中占有少量生产资料或财产的居民。如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等。 城市中占有少量生产资料或财产的居民,一般是小资产阶级。如手工业者、小商人、小房东等
  • 齐民[qí mín]
      1.犹平民。 2.谓治理人民。
  • 穆民[mù mín]
      阿拉伯语Mu'min的音译﹐原意为“信徒”。习惯上专称信仰伊斯兰教的人。
  • 丰民[fēng mín]
      使百姓丰裕。
  • 军民[jūn mín]
      军队和人民:军民鱼水情ㄧ军民共建文明街。
  • 渔民[yú mín]
      1.掠夺百姓。 2.以捕鱼为业的人。
  • 学民[xué mín]
      指有知识的人,儒生。
  • 利民[lì mín]
      1.有利于民。 2.古代指工商业者。《商君书.去强》:“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藳之数。”高亨注:“靠营取利润以谋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业者。”一说,指从事农业生产者。
  • 鉏民[chú mín]
      该被诛除的坏人。
  • 猎民[liè mín]
      猎人;猎户。
  • 乱民[luàn mín]
      1.统治人民。 2.侵害人民。 3.旧时称造反的人。 旧指反叛当权者的百姓
  • 前民[qián mín]
      语出《易.系辞上》:“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高亨注:“前﹐先导也。此句言圣人取此神物蓍草以占事﹐作人民用以占事之先导。”后以“前民”谓引导人民。
  • 移民[yí mín]
      ①人口居住地在国家和地区之间永久和半永久的迁移。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流动不属于移民。②指迁移到某一地方定居的人。
  • 畯民[jùn mín]
      贤明的人。畯,通“俊”。
  • 无继民[wú jì mín]
      传说中无继国的人。以其人没有后嗣得名。
  • 重民[zhòng mín]
      1.指农民。古代重农,故称。 2.以民为重。
  • 綫民[xiàn mín]
      亦作“线民”。做眼线的百姓。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随经 关天培 委令副将 李贤 ……等,密授机宜,相度形势,分带兵勇四百餘名,暗伏岛澳,并多雇素諳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水上有水勇、但民、渔户、引水及‘素谙夷语线民’。”
  • 养民[yǎng mín]
      养育人民。
  • 用民[yòng mín]
      1.治理和役使民众。 2.谓善于使用人。
  • 亲民[qīn mín]
      1.亲近爱抚民众。 2.亲自治理民众。 3.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 莠民[yǒu mín]
      坏人。
  • 莅民[lì mín]
      管理百姓。
  • 人民[rén mín]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与敌人相对的社会基本成员。由若干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构成,以劳动者为主体。在中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 属民[zhǔ mín]
      聚集民众。
  • 臣民[chén mín]
      泛指国君统属的臣下和百姓。
  • 秀民[xiù mín]
      德才优异的平民。
  • 残民[cán mín]
      1.残害百姓。 汉武帝《御史大夫遣郡国计吏敕》:“残民贪污烦扰之吏,百姓所苦,务勿任用。”
  • 载民[zǎi mín]
      养育百姓。
  • 烝民[zhēng mín]
      民众,百姓。
  • 啬民[sè mín]
      1.亦作“啬人”。 2.农夫。啬,通“穑”。
  • 薄民[báo mín]
      浮薄之人。
  • 村民[cūn mín]
      乡村居民。 乡村的百姓全体村民都跑出来迎接他
  • 租民[zū mín]
      纳税的人。
  • 简民[jiǎn mín]
      1.亦作“?民”。 2.怠惰之民。
  • 怪民[guài mín]
      性行古怪﹑精神失常的人。
  • 商民[shāng mín]
      商人。
  • 得民[de mín]
      谓得民心。
  • 恤民[xù mín]
      谓忧虑人民的疾苦。
  • 顽民[wán mín]
      1.本指殷代遗民中坚决不服从周朝统治的人。《书.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孔传﹕“惟殷顽民﹐恐其叛乱﹐故徙于洛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十﹕“‘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土犹或非之。’义士即《多士》所谓‘迁殷顽民’者也。由周而言﹐则为顽民﹔由商而论﹐则为义士矣。”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殷人被征服了以后事实上是作了奴隶﹐他们算是受尽了轻视和虐待的﹐周室的人称他们为‘蠢殷’﹐称他们为‘顽民’﹐一直到春秋战国的时候都还把他们的后人当蠢人看待
  • 黎民[lí mín]
      〈书〉百姓;民众。 庶民,人民
  • 案户比民[àn hù bǐ mín]
      清理户籍和人口。
  • 病民[bìng mín]
      为害人民。
  • 乡民[xiāng mín]
      1.指周代六乡之民。 2.乡下人;农民。 旧称乡村的百姓
  • 献民[xiàn mín]
      1.犹贤民。原指周灭商后,商遗民中之臣服于周者。 2.泛指前朝遗民。
  • 乐民[lè mín]
      传说中的古国名。
  • 畲民[shē mín]
      亦作“畲民”。畬 族古称。因从事畬耕(即刀耕火种),故名。古时分布在今 闽、粤、赣、浙 四省的山区。
  • 线民[xiàn mín]
      做眼线的百姓。
  • 贼民[zéi mín]
      1.指犯上作乱之民。 2.害民。
  • 四民[sì mín]
      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
  • 竞民[jìng mín]
      争讼的人。
  • 牖民[yǒu mín]
      诱导人民。
  • 闲民[xián mín]
      1.周代指未被授田,与人为役,无常职者。 2.泛指无业的人。
  • 便民[biàn mín]
      便利群众:便民措施ㄧ便民商店。
  • 泽民[zé mín]
      1.施恩惠于民。 2.水边的居民。
  • 边民[biān mín]
      边界一带的居民。 边境上的居民
  • 吊民[diào mín]
      抚慰百姓。
  • 触民[chù mín]
      《庄子》寓言中的蜗角小国触国的百姓。
  • 草民[cǎo mín]
      草野之民,平民。
  • 客民[kè mín]
      1.外地寄寓的居民。 2.晩清下江一带“哥老会”的别称。
  • 编户民[biān hù mín]
      编在户籍的平民。
  • 议民[yì mín]
      与郡县官议论政事的士人。
  • 宵民[xiāo mín]
      犹小民。普通老百姓。
  • 少民[shǎo mín]
      年轻的平民百姓。
  • 彩民[cǎi mín]
      购买彩票或奖券的人(多指经常购买的)。
  • 轶民[yì mín]
      避世之人。
  • 庸民[yōng mín]
      1.平民;普通的人。 2.雇工。
  • 沙民[shā mín]
      沙田上耕作的民丁。亦指由沙民组成的乡兵。
  • 恒民[héng mín]
      常人,一般的人。
  • 兆民[zhào mín]
      古称天子之民,后泛指众民,百姓。
  • 先民[xiān mín]
      1.古代贤人。 2.泛指古人。
  • 战民[zhàn mín]
      指挥士卒作战;使人民作战。
  • 劳民[láo mín]
      1.使人民劳苦。 2.贫寒劳苦的民众。 3.谓奸巧的人。
  • 蚁民[yǐ mín]
      老百姓,旧时老百姓对官府谦卑的自称(常见于状文)
  • 藏富于民[cáng fù yú mín]
      藏富于民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经济理论,是古代富民学说的延伸。藏富于民是现代东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特征,是现代文明的终极价值观。也是一种民主及国家强盛的现象。
  • 土民[tǔ mín]
      土人;当地人。
  • 官民[guān mín]
      官吏和百姓;官方和民间。
  • 轻民[qīng mín]
      指游手无正业的人。
  • 万民[wàn mín]
      广大百姓。 众百姓,人民外朝以询万民。——清. 刘开《问说》
  • 迷民[mí mín]
      愚昧的百姓。
  • 入民[rù mín]
      谓得民心。
  • 宰民[zǎi mín]
      掌治民众。
  • 绅民[shēn mín]
      绅士与民众。
  • 士民[shì mín]
      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3.泛指人民﹑百姓。 4.犹言军民。
  • 靖民[jìng mín]
      治理人民。
  • 世民[shì mín]
      世代为民。
  • 募民[mù mín]
      征募民众。
  • 作民[zuò mín]
      役使民众。
  • 子民[zǐ mín]
      1.爱护人民;治民。 2.人民﹑百姓;治下的百姓。
  • 生民[shēng mín]
      《诗.大雅》篇名。记叙周的始祖后稷的诞生及其经历的磨难和播种五谷的事迹。诗中所写后稷之母因脚踩天帝足迹而怀孕以及后稷被母亲抛弃荒野时受牛羊、飞鸟庇护的故事,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 指人民泽润生民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宋. 苏轼《教战守》
  • 徙民[xǐ mín]
      1.移民。 2.迁移之民。
  • 邨民[cūn mín]
      乡村居民。
  • 范民[fàn mín]
      谓以礼教匡正人民。
  • 天民[tiān mín]
      1.指贤者。因其明乎天理﹐适乎天性﹐故称。 2.指人民;普通人。
  • 义士民[yì shì mín]
      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如:吾邑义士民。——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吾邑义士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衢民[qú mín]
      市民。
  • 银民[yín mín]
      开采银矿的民户。
  • 幸民[xìng mín]
      谓侥幸于万一之民。亦指不务正业而得过且过之人。
  • 菑民[zī mín]
      灾民,难民。
  • 长民[cháng mín]
      为民之长﹔官长。古指天子﹑诸侯﹐后泛指地方官吏。
  • 山民[shān mín]
      山地居民。
  • 杂民[zá mín]
      古称工商游食之民。
  • 出身加民[chū shēn jiā mín]
      谓做官施惠于民。
  • 佚民[yì mín]
      逸民。旧时称遁世隐居的人。
  • 网民[wǎng mín]
      指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用户。
  • 勤民[qín mín]
      1.劳苦百姓。 2.尽心尽力于民事。
  • 怀民[huái mín]
      1.怀德归顺之民。 2.安抚人民。
  • 刑民[xíng mín]
      受刑之民。
  • 巡民[xún mín]
      巡察民情。
  • 雒民[luò mín]
      指古时垦食雒田的交趾人。
  • 神民[shén mín]
      上神与下民。
  • 命民[mìng mín]
      指平民受帝王赐爵者。
  • 居民[jū mín]
      固定住在某一地方的人:街道~ㄧ城镇~。
  • 傀民[guī mín]
      诡谲之人。
  • 匪民[fěi mín]
      非人,谓不被当人看待。
  • 亡民[wáng mín]
      流亡在外的百姓。
  • 雁民[yàn mín]
      流浪无定居的民户。
  • 録民[lù mín]
      传说中的一种异人。
  • 疲民[pí mín]
      1.疲困之民。 2.使民穷困。
  • 虺民[huī mín]
      毒蛇似的人。
  • 垦民[kěn mín]
      开荒种地的人。
  • 花民[huā mín]
      1.泛指民众。
  • 贫民[pín mín]
      1.贫苦的人民。 2.使民贫穷。 无固定工作且生活穷苦的人这里有很多城市贫民
  • 危民[wēi mín]
      乱世中的百姓。
  • 起民[qǐ mín]
      发动民众。
  • 蛮民[mán mín]
      泛指未开化的少数民族。
  • 全民[quán mín]
      1.保全百姓。 2.全国人民;全体人民。 全国人民;全体人民全民皆兵
  • 备民[bèi mín]
      犹言保民。
  • 放民[fàng mín]
      放荡不羁的人。
  • 教民[jiào mín]
      1.教育人民。 2.清末泛称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中国人。
  • 裕民[yù mín]
      1.使民众富裕。 2.教导民众。 3.清初三藩叛清时耿精忠的建号。
  • 众民[zhòng mín]
      众多的人民。
  • 流民[liú mín]
      因遭遇灾害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因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 蠹民[dù mín]
      1.指害人的人或事物。 2.指危害人民。
  • 穑民[sè mín]
      农民。
  • 愿民[yuàn mín]
      朴实善良之民。
  • 奇民[qí mín]
      古代指不从事农、工等正常生产的人: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汉代指诸侯。
  • 贱民[jiàn mín]
      ①旧时指社会地位低下,没有选择职业自由的人(区别于‘良民 ’①)。②印度种姓之外的社会地位最低下的阶层。参看〖种姓〗。
  • 勝民[shèng mín]
      犹言前朝遗民。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今者古国胜民,素为吾志士所鄙夷不屑道者,则咸入自觉之境矣。”参见“胜朝”。
  • 邪民[xié mín]
      奸邪的百姓。
  • 保民[bǎo mín]
      1.安民;养民。 2.保护人民。
  • 末民[mò mín]
      古称从事工商业的人。
  • 罢民[bà mín]
      1.不从教化﹑不事劳作之民。 2.疲困之民。 3.谓使民疲劳。
  • 慠民[ào mín]
      高傲自负之民。
  • 豪民[háo mín]
      有财有势的人。
  • 窭民[jù mín]
      贫民。
  • 宽民[kuān mín]
      待民众宽厚,不苛刻。
  • 哲民[zhé mín]
      谓制裁犯罪者。哲,通“折”。
  • 淫民[yín mín]
      游乐怠惰的人。
  • 魔民[mó mín]
      佛教指魔界之民众,不入正道的鬼。
  • 御民[yù mín]
      谓统治人民。
  • 游民[yóu mín]
      流离失所的人;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无业游民。 流离失所的人
  • 获民[huò mín]
      谓得民心。
  • 力民[lì mín]
      勤民。
  • 嚼民[jiáo mín]
      剥削人民。
  • 市民[shì mín]
      城市居民。 城市居民市民们争相购买建设债券
  • 灾民[zāi mín]
      遭受灾害的人。 受到灾情威胁的难民给水灾灾民的紧急救援
  • 兵民[bīng mín]
      1.指壮丁。 2.士兵和民众。
  • 编民[biān mín]
      编入户籍的平民。
  • 暴民[bào mín]
      参与暴动或暴乱的人。
  • 蒸民[zhēng mín]
      众民;百姓。
  • 勦民[jiǎo mín]
      犹劳民。劳扰百姓。《左传·昭公九年》:“焉用速成,其以勦民也?无囿犹可;无民,其可乎?”汉 张衡《东京赋》:“今公子苟好勦民以媮乐,忘民怨之为仇也。”
  • 尨民[méng mín]
      指老人。
  • 股民[gǔ mín]
      指从事股票交易的个人投资者。
  • 镇民[zhèn mín]
      出生、居住或有公民权的城镇的人。 出生、居住或有公民权的城镇的人
  • 种民[zhǒng mín]
      道教语。指谨慎忠厚的信徒。 佃民,租田种的人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 饥民[jī mín]
      因饥荒挨饿的人:赈济饥民。
  • 手民[shǒu mín]
      古时仅指木工。后指雕板排字工人。
  • 城市贫民[chéng shì pín mín]
      旧社会城市中无固定职业﹑依靠自己劳动为生的贫苦的人,如帮佣﹑小贩等。
  • 济民[jì mín]
      语出《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毛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后因以“济民”谓救助百姓。
  • 龢民[hé mín]
      与民和洽。
  • 畬民[shē mín]
      1.亦作“畲民”。 2.畬族古称。因从事畬耕(即刀耕火种),故名。古时分布在今闽﹑粤﹑赣﹑浙四省的山区。
  • 伪民[wěi mín]
      诈伪的人。
  • 逸民[yì mín]
      避世隐居之人:寻山求逸民|举逸民。
  • 散民[sàn mín]
      1.普通老百姓。 2.离散之民。 3.闲散无事之民。
  • 骏民[jùn mín]
      贤人,才智杰出的人。骏,通“俊”。
  • 平民[píng mín]
      普通的民众;老百姓:平民百姓|平民阶层|平民与贵族。
  • 料民[liào mín]
      计点人口;清查民户。

民[mín]字在开头的词语

  • 民怨[mín yuàn]
      人民的怨恨。 人民群众对不恤民情的政府或统治者的怨言愤恨
  • 民命[mín mìng]
      1.民众的意旨。 2.民众的生命;人命。 3.指主宰民命之君。 4.人民的生活﹐生计。
  • 民民[mín mín]
      众多的样子。民﹐通“绵”。
  • 民力[mín lì]
      1.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2.人的体力。 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 民公[mín gōng]
      清代宗室封公者称国公;汉人封公者曰民公。
  • 民族乡[mín zú xiāng]
      中国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农村基层行政区域单位,相当于乡。
  • 民能[mín néng]
      民众的才能。
  • 民夫[mín fū]
      1.宫女入宫前所嫁的丈夫。 2.服公役的民工。
  • 民乐[mín yuè]
      民族器乐。 民间的音乐
  • 民萌[mín méng]
      同“民氓”。
  • 民间文学[mín jiān wén xué]
      指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修改、加工的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民歌、谣谚、说唱、谜语等。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等不同于作家书面文学的特征。 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戏曲、 民间曲艺、歌谣等在内的、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
  • 民讐[mín chóu]
      1.谓人民怨恨、反对。《逸周书·芮良夫解》:“民归於德。德则民戴,否则民讐。”
  • 民主生活[mín zhǔ shēng huó]
      1.谓在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 2.革命团体内﹐以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小型会议。
  • 民讴[mín ōu]
      民歌。
  • 民正[mín zhèng]
      民众之长。
  • 民械[mín xiè]
      民家的兵器。
  • 民食[mín shí]
      人民的食粮。
  • 民圩[mín xū]
      村寨。亦借指村民。
  • 民悬[mín xuán]
      谓人民的疾苦。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 民人[mín rén]
      人民﹐百姓。
  • 民国[mín guó]
      民主国家。亦相对于君主国而言。 指中华民国,从1912年起, 到1949年止民国肇造。—— 孙文《序》
  • 民事责任[mín shì zé rèn]
      因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义务,或因侵权行为而在民事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我国,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这些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 民常[mín cháng]
      人们所遵循的伦理道德。
  • 民宅[mín zhái]
      民房。
  • 民经[mín jīng]
      人民的规范。
  • 民俗[mín sú]
      民情风俗:陈民俗之急|民俗渐变。
  • 民伕[mín fū]
      同“民夫”。
  • 民官[mín guān]
      主持民政的官吏。与军官对称。
  • 民办[mín bàn]
      指民众筹资兴办。 民间开办(对“国营”或“官办”而言)民办学校
  • 民营[mín yíng]
      民间经营。 群众集体经营;私人经营民营企业
  • 民族[mín zú]
      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及其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是人们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习惯上指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共同体,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 民室[mín shì]
      民家;民家房屋。
  • 民校[mín xiào]
      为普及群众教育而设置的业余文化学校。亦指群众自办的学校。
  • 民间艺术[mín jiān yì shù]
      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包括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工艺美术等。
  • 民智[mín zhì]
      人的聪明才智。
  • 民圂[mín hùn]
      民家的厕所。
  • 民贼[mín zéi]
      残害人民的人。 严重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给国家、人民带来重大损害的罪人与民贼相搏。——孙文《序》
  • 民间[mín jiān]
      ①民众之间:在民间流传。②非官方的:两国民间的交往不断增加。
  • 民亩[mín mǔ]
      农田。
  • 民享[mín xiǎng]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 民生主义[mín shēng zhǔ yì]
      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 民事[mín shì]
      1.犹国政。 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 3.指力役之事。 4.指农事。 5.泛指民间生活情事。 6.有关民法的。
  • 民曹[mín cáo]
      官署名。汉成帝初置。后世名称多变﹐职责也并不完全相当。至隋时定名为民部﹐唐高宗时避太宗李世民讳﹐又改称户部﹐因亦用作户部的代称。
  • 民壮[mín zhuàng]
      1.旧时被征募服役的壮丁。 2.清代州﹑县官衙前卫兵。也叫壮班。
  • 民愤[mín fèn]
      人民的愤恨。 人民大众对有罪恶的人的愤恨民愤极大
  • 民意[mín yì]
      民众的意愿。 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
  • 民族乐队[mín zú lè duì]
      一般指由中国汉族乐器组成、借鉴西方音乐经验而逐渐形成的管弦乐队。由吹管乐器、打击乐器、拨弦乐器和弓弦乐器组成。主要乐器有笛、笙、唢呐、定音鼓、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高胡、二胡、中胡、大胡等。大型乐队人数可达七十人左右。
  • 民业[mín yè]
      民众从事的事业。
  • 民主人士[mín zhǔ rén shì]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党外进步人士。
  • 民心向背[mín xīn xiàng bèi]
      民心所拥护或反对的,失去民心了,人们都拿背对着你,不愿见你,比喻不愿用心和你相处。
  • 民虏[mín lǔ]
      俘获的敌国民众。
  • 民欲[mín yù]
      民众的欲望。
  • 民表[mín biǎo]
      民众的表率。
  • 民兵[mín bīng]
      ①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制度,一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维护社会治安,一面接受军事训练,完成战备勤务,并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抵御侵略。②民兵组织中的成员。
  • 民庭[mín tíng]
      民事法庭的简称。 民事法庭的简称
  • 民功[mín gōng]
      1.治民有劳绩。 2.百姓的职事。多指务农之事。
  • 民口[mín kǒu]
      1.谓民众的议论。 2.指丁口。
  • 民爵[mín jué]
      古代君王赐给民间有功者的爵位。
  • 民天[mín tiān]
      指粮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 民资[mín zī]
      民众的资产。
  • 民物[mín wù]
      1.泛指人民﹑万物。 2.民众的财物。 3.犹民情﹑风俗。
  • 民彝[mín yí]
      犹人伦。旧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
  • 民仇[mín chóu]
      见“民雠”。
  • 民仪[mín yí]
      民之仪表。指贤人。
  • 民籍[mín jí]
      居民的户籍。亦指有户籍的居民。《南齐书·郁林王纪》:“宜从荡宥,许以自新,可一同放遣,还復民籍。”宋 孔平仲《孔氏杂说》卷二:“东汉 之定民籍,颇若劳扰,今之造户口簿,却不如此也。”《宋史·尹洙传》:“今边鄙虽有乡兵之制,然止极塞数郡,民籍寡少,不足备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所至视民籍差等,有不如式者,惩革之。”清 代将不属军、商、灶籍的各色人编入民籍。《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
  • 民生[mín shēng]
      ①人民大众的生活:民生在勤|国计民生。②民众:民生以德义为本。
  • 民军[mín jūn]
      辛亥革命时期反抗清政府的起义军队的通称。
  • 民溃[mín kuì]
      旧时反动统治者对人民暴动的诬称。
  • 民役[mín yì]
      民众所承担的劳役。
  • 民族资本[mín zú zī běn]
      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本家所拥有的资本。一般属中、小资本。新中国建立后,民族资本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已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民约[mín yuē]
      人们约定共同遵守的契约。梁启超《鉅子卢梭学说》:“又凡人生长於一政府之下,及既达丁年,犹居是邦,而遵奉其法律,是即默认其国之民约而守之也。”鲁迅《而已集·卢梭和胃口》:“做过《民约论》的 卢梭,自从他还未死掉的时候起,便受人们的责备和迫害,直到现在,责备终于没有完。连在和‘民约’没有什么关系的 中华民国,也难免这一幕了。”按,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说,宣称国家和法都是由于人们订立契约而成立的一种政治学说。这一学说在反对中世纪君权神授说和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起过作用,但它掩盖了国家的阶级性。
  • 民氓[mín méng]
      民众﹐百姓。
  • 民信局[mín xìn jú]
      1.旧时私人经营的﹐以投递信件﹑包裹﹐办理汇兑等为主要业务的机构。约起源于明代永乐年间﹐流行于沿江﹑沿海及运河沿岸城市。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最盛。1896年清政府正式设置邮政后﹐逐渐淘汰。 2.侨批局的旧称之一。经营华侨附有信件的汇款的行业。
  • 民誉[mín yù]
      1.民众所称誉的人。 2.民众的称誉。
  • 民服[mín fú]
      平民的衣服。
  • 民望[mín wàng]
      1.民众的希望﹑心愿。 2.民众所仿效的对象。 3.指有德行﹑才能而享有声望的人。 4.在民众中的声望。
  • 民元革命[mín yuán gé mìng]
      指辛亥革命。
  • 民和[mín hé]
      民众和睦团结。
  • 民数[mín shù]
      指人口数字。
  • 民负[mín fù]
      人民负担。
  • 民冢[mín zhǒng]
      民间坟地。
  • 民牧[mín mù]
      旧时谓治理民众的君王或地方长官。
  • 民极[mín jí]
      民众的准则。
  • 民义[mín yì]
      民间义勇。宋代指乡兵。
  • 民性[mín xìng]
      人的天赋本性。
  • 民师[mín shī]
      1.古代管理民事之官。 2.民众的师表。 3.民办学校教师的简称。
  • 民航[mín háng]
      民用航空的简称。如:民航机。 民用航空的简称民航机
  • 民谣[mín yáo]
      流传于民间的歌谣:集民谣三百余篇成卷。
  • 民众[mín zhòng]
      人民大众:得民众者得天下|唤起民众千百万。
  • 民脂[mín zhī]
      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封神演义》第九八回:“紂王 聚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 桀 时。积粟已无千载计,盈财岂有百年期。”《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朘民膏,剥民脂,官府直如盗贼。”川剧《谭记儿》第三场:“贪恋酒色,不理民情,荒怠政务,勒索民脂。”参见“民膏民脂”。
  • 民狱[mín yù]
      民间诉讼案件。
  • 民事纠纷[mín shì jiū fēn]
      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执。主要涉及财产权益纠纷、人身非财产权益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有发生在公民之间的,也有发生在法人之间或公民与法人之间的。
  • 民办公助[mín bàn gōng zhù]
      人民兴办﹐政府补助。
  • 民艰[mín jiān]
      民众的艰难困苦。
  • 民烦[mín fán]
      冥顽。指昏乱﹑不明事理的人。民﹐通“冥”。
  • 民气[mín qì]
      指民众的精神﹑气概。
  • 民则[mín zé]
      1.人们行为的准则。 2.治民的方法。
  • 民舍[mín shè]
      民家房舍。
  • 民蠹[mín dù]
      1.指对人民有害的人。语本《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 2.人民受损害。
  • 民意测验[mín yì cè yàn]
      了解公众舆论趋向的社会调查。主要收集公众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征询调查对象对某些问题的意见、观点或想法,并对此进行分析和推论。然后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以期说明和解释问题的趋势或倾向。
  • 民谚[mín yàn]
      民间谚语。
  • 民道[mín dào]
      民间往来的道路。
  • 民用品[mín yòng pǐn]
    1. 民社[mín shè]
        1.民间祭祀土神。 2.指人民和社稷。 3.引申指民间。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6.民国初年拥护黎元洪的政治组织。
    2. 民历[mín lì]
        民用历书。
    3. 民典[mín diǎn]
        民间的故实。
    4. 民族形式[mín zú xíng shì]
        适合于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符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习惯﹐具有本民族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
    5. 民事活动[mín shì huó dòng]
        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6. 民事诉讼[mín shì sù sòng]
        为解决财产和婚姻家庭等民事纠纷而进行的诉讼。在中国,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着重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及时判决。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应当依照规定交纳诉讼费用。
    7. 民纪[mín jì]
        人民行为的准则。
    8. 民防[mín fáng]
        在发生敌人进攻、阴谋破坏或其他敌对行动(例如空袭)的情况时,由民政当局组织居民进行的防护措施和紧急救援活动。 在发生敌人进攻、阴谋破坏或其他敌对行动(例如空袭)的情况时,由民政当局组织居民进行的防护措施和紧急救援活动
    9. 民下[mín xià]
        犹下民。旧指被统治的民众。
    10. 民柄[mín bǐng]
        对臣民的赏罚之权。
    11. 民主革命[mín zhǔ gé mìng]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简称。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2. 民族学[mín zú xué]
        研究民族起源、发展、融合、消亡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始于19世纪中叶。研究对象包括各民族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家庭婚姻、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文化艺术、道德规范等。中国民族学研究主要包括少数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调查和少数民族社会性质研究等。这门学科在美国通常称为文化人类学。
    13. 民隐[mín yǐn]
        民众的痛苦。
    14. 民权主义[mín quán zhǔ yì]
        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见“三民主义”。
    15. 民率[mín lǜ]
        民众的表率﹑榜样。
    16. 民祗[mín zhī]
        指人民所敬畏者。
    17. 民法[mín fǎ]
        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通常规定个人、法人因经济利益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中国于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中国还有婚姻法、继承法等单行民事法律。 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公民与法人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8. 民有[mín yǒu]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19. 民营经济[mín yíng jīng jì]
        国有经济以外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民间持股的股份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经济成分的统称。
    20. 民词[mín cí]
        谓百姓的诉状。
    21. 民讹[mín é]
        人们的谣言。语本《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亦孔之将。”郑玄笺:“讹﹐伪也。”
    22. 民徒[mín tú]
        民夫。
    23. 民居[mín jū]
        1.百姓居住之所。 2.民家﹐民房。
    24. 民豪[mín háo]
        旧指民间有权势者。
    25. 民族英雄[mín zú yīng xióng]
        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对外来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作出贡献﹐令人钦敬的人。
    26. 民运[mín yùn]
        1.民营运输。 2.民众运动。
    27. 民权[mín quán]
        人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在政治领域里享有的民主权利
    28. 民丁[mín dīng]
        旧指壮丁。
    29. 民主[mín zhǔ]
        ①“专制”的对称。指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形态。②“专政”的对称。指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包括讨论、批评、说服教育等。③“集中”的对称。指领导人征求意见,了解下情,与群众商量问题等。④领导人密切联系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向群众学习,以平等的态度待人的思想作风。
    30. 民时[mín shí]
        犹农时。
    31. 民产[mín chǎn]
        百姓的田产。
    32. 民快[mín kuài]
        旧时官府专管缉捕的差役。
    33. 民主党派[mín zhǔ dǎng pài]
        特指我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并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党。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它们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参政党。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统一战线的中国其他政党的统称
    34. 民黎[mín lí]
        黎民。
    35. 民雠[mín chóu]
        1.亦作“民仇”。 2.谓人民怨恨﹑反对。 3.人民的仇恨。
    36. 民疾[mín jí]
        1.民众的疾苦。 2.民间疫病。
    37. 民政[mín zhèng]
        广义指国家除对军事以外的一切社会事务的管理。狭义指国家对户籍、兵役、救荒等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 政府处理的有关人民的行政事务,如户政、婚姻登记、优抚、救济等
    38. 民母[mín mǔ]
        1.在民间的母亲。 2.指皇后。旧时谓皇后为万民之母。
    39. 民夷[mín yí]
        犹民众。古代用于少数民族。
    40. 民庸[mín yōng]
        犹民功。
    41. 民选[mín xuǎn]
        由人民群众选举。
    42. 民俗学[mín sú xué]
        以民间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1846年由英国学者托马斯提出。中国民俗学开始主要研究民谣,以后扩大到民间文艺以外的民俗研究,包括饮食服饰、住宅器具、岁时风俗、婚丧嫁娶、宗教礼仪等。
    43. 民船[mín chuán]
        私人所有的载客和运货的木船;民用船只。 私人所有的载客和运货的木船;民用船只
    44. 民愿[mín yuàn]
        民众的意愿。

    民[mín]字在中间的词语

    • 种民天[zhòng mín tiān]
        道教语。指三界以上的四梵天。
    • 解民悬[jiě mín xuán]
        见“解民倒悬”。
    • 军民联防[jūn mín lián fáng]
        军队、民兵和人民群众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共同保卫国家安全的组织形式。在平时,共同执行巡逻、侦察、警戒、防空、防特、防空降等任务;在战时,共同打击和歼灭入侵之敌。
    • 平民院[píng mín yuàn]
        又译“众议院”。 某些国家议会下议院的名称。在 英国,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和各等级利害的不同,议会于1343年开始分设上、下两院,上院叫贵族院,下院叫平民院,是封建等级代表机关。平民院由郡和城市选出的骑士、商人等组成。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平民院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机关。
    • 新民报[xīn mín bào]
        ①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先后出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有八个日、晚刊。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设于南京,罗承烈任总主笔,赵超构任副总主笔。因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被迫停刊。建国后,上海《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年起改名《新民晚报》。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伪政权机关报。1938年1月创刊于北平,1944年4月停刊。
    • 国民党[guó mín dǎng]
        1912年8月,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基础上,合并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等几个党派组建的资产阶级政党。
    • 人民代表[rén mín dài biǎo]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简称。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保民官[bǎo mín guān]
        古代罗马的一种特殊官职。约公元前494年平民与贵族斗争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后的成果。每年由平民大会(特里布大会)选出。初为两人,后人数增加,最多时达十人。职责是维护平民利益,人身不可侵犯,有权对行政长官和元老院侵犯平民利益的命令和决议予以否决。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 平民窟[píng mín kū]
        指贫苦人民聚居的地方。叶紫《杨七公公过年》:“突然:--一阵巨大的旋涡风,把一大半数平民窟的草棚和船屋子的篷盖,统统都刮得无影无踪了!”郭沫若《万引》:“他拣着侧巷走去,拣着平民窟的通道走去。”
    • 安民榜[ān mín bǎng]
        安定民心的布告。
    • 富民侯[fù mín hóu]
        汉武帝晩年,悔以江充谮杀卫太子据,又悔征伐连年。会车千秋上书为卫太子鸣冤,因擢升为大鸿胪,数月后又代刘屈厘为丞相,封富民侯,取“大安天下,富实百姓”之意。事见《汉书.车千秋传》﹑《汉书.食货志上》﹑《汉书.韦玄成传》。后因以“富民侯”称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
    • 公民投票[gōng mín tóu piào]
        也称“全民公决”。由全国公民通过直接投票来决定国家大事。常用来批准宪法,决定国家独立、国名更改、领土变动等重大事项。
    • 人民战争[rén mín zhàn zhēng]
        1.无产阶级领导的以人民军队为骨干﹑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战争。 2.比喻有较多人参加的行动或规模较大的群众运动。 以人民军队为主力,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战争
    • 国民经济[guó mín jīng jì]
        一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体,包括各个生产部门和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药卫生等非生产部门。 一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体,包括各个生产部门和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物资供应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药卫生等非生产部门
    • 中华民国[zhōng huá mín guó]
        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称中华民国。此后,政权先后落入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于1949年推翻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齐民要术[qí mín yào shù]
        书名。北魏贾思勰著。约成书于公元533-544年间。全书九十二篇,分十卷。系统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谷物、蔬菜、果树、林木的栽培方法,家禽、家畜和鱼类的饲养方法,以及农产品的加工方法。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六世纪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作者贾思勰,山东益都人。全书分10卷、92篇,正文7万多字。注释4万多字。书中首先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全面地总结了北方劳
    • 国民性[guó mín xìng]
        谓一国国民所特有的气质。
    • 国民待遇[guó mín dài yù]
        一国给予依法入境的外国公民、企业、商船享有本国公民、企业、商船的同等待遇。由国际法、国内立法和缔结的条约、协定加以规定。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并且应是互惠的,以不损害国家的独立、安全和主权为原则。
    • 汉民族[hàn mín zú]
        即汉族。参见“汉族”。
    • 良民证[liáng mín zhèng]
        指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区伪政权颁发的居民身份证。
    • 亚殖民地[yà zhí mín dì]
        即半殖民地。
    • 白衣民族[bái yī mín zú]
        朝鲜民族的代称。朝鲜人常穿白衣﹐故称。
    • 三民主义[sān mín zhǔ yì]
        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1905年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其基本内容。此即旧三民主义,还不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认为民族主义就是反对帝国主义,达到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就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同时节制资本,发展民族经济。此即新三民主义。
    • 便民房[biàn mín fáng]
        旧时为诉讼人提供暂时歇宿的房屋。
    • 鹤民国[hè mín guó]
        传说中的国名。
    • 半殖民地[bàn zhí mín dì]
        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受外国控制的国家
    • 游牧民族[yóu mù mín zú]
        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
    • 殖民地[zhí mín dì]
        原指被别国入侵并被大量迁入别国移民的国家和地区。后指被帝国主义国家入侵,丧失了独立和主权,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的国家和地区。 原指强国在国外侵占并移民居住的地区,后泛指丧失了政治经济独立权力,受他国管辖的地区或国家
    • 富民渠[fù mín qú]
        隋开皇初开漕渠,太监郭衍兴工引渭水,经大兴城至潼关,长四百多里,通漕运,名富民渠。见《隋书.郭衍传》。一说,宇文恺主持此事,渠名广通渠。见《隋书.食货志》及《宇文恺传》。
    • 人民法院[rén mín fǎ yuàn]
        中国的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设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 国民收入[guó mín shōu rù]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个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个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 人民日报[rén mín rì bào]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原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1948年6月创刊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由前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1949年3月迁至北平(今北京),同年8月起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1985年7月增出海外版,1995年1月增出华东版。
    • 万民牌伞[wàn mín pái sǎn]
        见“万民伞”。
    • 贫民窟[pín mín kū]
        旧指城市中贫民聚居的地段。因房舍简陋如窟穴,故称。 指城市中穷人聚居的地方
    • 农民起义[nóng mín qǐ yì]
        为反抗地主阶级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农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为反抗地主阶级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农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 公民权[gōng mín quán]
        公民根据宪法规定所享受的权利。
    • 安民恤众[ān mín xù zhòng]
        安抚民众,使诚心归顺。
    • 居民区[jū mín qū]
        任何由各种各样的住所及与之有关建筑构成的建筑群;特指向人们(如需要特殊照料的儿童)提供小群的单幢住所的机构。
    • 新民丛报[xīn mín cóng bào]
        半月刊。1902年2月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主编。初期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维新。1903年后,发表文章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遭《民报》批判。1907年停刊。
    • 居民点[jū mín diǎn]
        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 居民聚居的地方
    • 容民畜众[róng mín xù zhòng]
        容纳畜养民众。
    • 狗民国[gǒu mín guó]
        传说高辛氏所封之国。
    • 国民政府[guó mín zhèng fǔ]
        国民党执政的政府。它经历了大元帅府,广州革命政府,南京政府的变迁。 国民党执政的政府。它经历了大元帅府,广州革命政府,南京政府的变迁
    • 选民证[xuǎn mín zhèng]
        选民参加选举时证明其资格的证件。
    • 人民币[rén mín bì]
        中国的法定货币。以元为单位。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票面额主币有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辅币有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1980年4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又陆续发行面额为1元和5角、2角、1角的金属人民币。人民币的符号为“”,取人民币单位“元”字汉语拼音“yuan”的首字母y加两画而成,读音同“元”。
    • 人民群众[rén mín qún zhòng]
        泛指民众。
    • 国民外交[guó mín wài jiāo]
        通过两国民间团体的相互交往来促进推动两国关系的活动。往往采用会谈、签订协议、建立民间贸易、进行文化交流等形式,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或推动政府间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
    • 白民国[bái mín guó]
        传说中古国名。
    • 少数民族[shǎo shù mín zú]
        指多民族国家内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也有指外来移民的。在中国,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9132万(1990年),占全国总人口8%。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格局。多有本民族语言文字,部分通用汉语文。宗
    • 随民户[suí mín hù]
        指失去户籍的流民户。
    • 农民协会[nóng mín xié huì]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以贫雇农为核心。简称农会或农协。
    • 秀民册[xiù mín cè]
        官府中登列有德才者的名册。
    • 人民团体[rén mín tuán tǐ]
        为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组织设立的民间的群众性团体。如工会﹑妇联﹑学生会等。
    • 人民公社[rén mín gōng shè]
        全称为“农村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在我国农村建立起来的政社合一的组织,既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又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政经分离的原则,人民公社已转变为农村单纯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不再具有基层政权组织的职能,这一职能已由重新建立的农村乡镇政府机构所取代。
    • 东交民巷[dōng jiāo mín xiàng]
        街巷名。在北京市正阳门东侧。原名东江米巷,讹为东交民巷。清代为各国使馆所在地。辛丑条约后划为公使馆界,各使馆自置军队,界墙设置炮位,曾经一度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和外国人特别居留地。
    • 移民并村[yí mín bìng cūn]
        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所实行的集中居民﹐加强控制的一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