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母组词

母相关字典

母[mǔ]字在开头的词语

  • 母气[mǔ qì]
      1.犹养气。 2.能生成它物的物体。
  • 母舅[mǔ jiù]
      母亲的弟兄。俗称舅父﹑舅舅。
  • 母母[mǔ mǔ]
      对夫兄之妻的称呼。
  • 母校[mǔ xiào]
      称自己曾经从那里毕业或肄业的学校。 称自己曾经从那里毕业或肄业的学校
  • 母昆[mǔ kūn]
      同母之弟兄。
  • 母陀罗[mǔ tuó luó]
      佛教语。梵语mudr?的译音。意为印契。指以手结成的各种印形。
  • 母语[mǔ yǔ]
      1.一般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本民族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 2.一种语言演变出多种语言,这一种语言便是这多种语言的母语。
  • 母陀[mǔ tuó]
      见“母陀罗”。
  • 母亲河[mǔ qīn hé]
      对与民族世代繁衍生息息息相关的河流的亲切称呼。如长江、黄河被称做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母弟[mǔ dì]
      1.同母之弟。别于庶弟。 2.母亲的弟弟,即舅。
  • 母株[mǔ zhū]
      即母本。参见“母本”。 见“母本”。也叫“母树”
  • 母猪[mǔ zhū]
      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 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
  • 母钱[mǔ qián]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南方有虫,……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后因以“母钱”指用来增殖的本钱。
  • 母金[mǔ jīn]
      1.大颗天然金粒。 2.本金,本钱。
  • 母艰[mǔ jiān]
      犹母忧。
  • 母党[mǔ dǎng]
      1.母族。 2.指母族的人。
  • 母舌[mǔ shé]
      谓本民族的语言。
  • 母姊妹[mǔ zǐ mèi]
      同母之姊妹。别于庶出之姊妹。
  • 母体[mǔ tǐ]
      指孕育胎儿的人或动物的身体。 孕育新生命或新生事物之体
  • 母子[mǔ zǐ]
      1.母亲和儿子。 2.本源。偏义复词,偏于“母”。
  • 母家[mǔ jiā]
      1.母亲的娘家。 2.娘家。 〈方〉∶娘家
  • 母系[mǔ xì]
      1.血统属于母亲方面的。 2.母女相承的系统。
  • 母女[mǔ nǚ]
      母亲与女儿或母女之间的关系。
  • 母机[mǔ jī]
      1.机床,工作母机的简称,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 2.具有电子装备可指挥靶机飞行的飞机。
  • 母权制[mǔ quán zhì]
      指氏族公社初期,妇女在经济上和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经营农业,饲养家畜和管理家务,都以妇女为主。世系也以母系计算。“母权制”是世界各民族发展初期普遍经历的阶段,其后即为“父权制”所代替。
  • 母草[mǔ cǎo]
      一年生草木植物。高7-15公分。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冠淡红色,筒状唇形。
  • 母兄[mǔ xiōng]
      1.同母之兄。别于庶兄。 2.母和兄。
  • 母音[mǔ yīn]
      即元音。对“子音”而言。详“元音”。 元音
  • 母马[mǔ mǎ]
      马属动物的母畜,指成年或繁殖年龄的母马。
  • 母弦[mǔ xián]
      弦乐器上的粗弦。与“子弦”对称。
  • 母驴[mǔ lǘ]
      雌性的驴。 雌性的驴
  • 母国[mǔ guó]
      祖国。
  • 母仪[mǔ yí]
      1.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 2.指作母亲的仪范。 3.为母之道。
  • 母道[mǔ dào]
      1.为母之道。道,指道德﹑天性﹑天职等。 2.母亲的行辈。
  • 母妇[mǔ fù]
      有子女的妇女。
  • 母牛[mǔ niú]
      1.雌性牛。 2.同位素子体发生器(可从中提取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母体元素)。
  • 母猴[mǔ hóu]
      1.猴的一种。也叫沐猴﹑猕猴﹑马猴。 2.雌性猴。
  • 母字[mǔ zì]
      1.母仪爱育。 2.指汉字结构的形符。
  • 母本[mǔ běn]
      植物繁殖过程中亲代的雌性植株。也叫母株。参见“亲代”。 植株繁殖中,上一代的雌性植株
  • 母忧[mǔ yōu]
      母亲的丧事。
  • 母妹[mǔ mèi]
      同母之妹。别于庶妹。
  • 母胎[mǔ tāi]
      1.母腹内的胎胞。 2.比喻事物的原本。
  • 母题[mǔ tí]
      主旨,主题。
  • 母亲[mǔ qīn]
      1.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俗称妈妈。 2.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 3.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
  • 母服[mǔ fú]
      1.服丧制度之一。古制,父在母死,服丧一年。自唐垂拱年间始,改为三年。见宋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母服》。 2.居母丧所穿的丧服。
  • 母难日[mǔ nán rì]
      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近刘极斋宏济,蜀人,遇诞日,必斋沐焚香端坐,曰:‘父忧母难之日也。’”后因谓自己的生日为“母难日”。
  • 母君[mǔ jūn]
      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 母后[mǔ hòu]
      1.帝王之母。 2.泛称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

母[mǔ]字在结尾的词语

  • 真珠母[zhēn zhū mǔ]
      见“真珠牡”。
  • 黎母[lí mǔ]
      1.黎人之祖;黎人的老妪。 2.见“黎母山”。 3.即黎檬子。
  • 家母[jiā mǔ]
      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对人谦称自己的母亲
  • 从祖叔母[cóng zǔ shū mǔ]
      祖父兄弟之妻。
  • 公母[gōng mǔ]
      雄雌的俗称。
  • 日母[rì mǔ]
      太阳。 亦指东方日出之处。
  • 三母[sān mǔ]
      1.指周代三位贤母。 2.古时诸侯﹑大夫养子,从众妾中择三人为子师﹑慈母﹑保母,称为三母。
  • 蚊母[wén mǔ]
      亦作“蟁母”。即蚊母鸟。
  • 公祖父母[gōng zǔ fù mǔ]
      见“公祖”。
  • 养父母[yǎng fù mǔ]
      合法收养关系中的收养人。见“收养”。
  • 鬼子母[guǐ zi mǔ]
      佛教神名。梵名诃梨帝南,义译为欢喜。晋末凉译为鬼子母。王舍城娑多药叉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王舍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 前母[qián mǔ]
      继室所生的子女对父亲前妻的称呼。
  • 西池金母[xī chí jīn mǔ]
      西王母。
  • 异母[yì mǔ]
      1.指同父不同母。 2.亦作“异亩”。指植物的根株不同。母,本源。
  • 蛇医母[shé yī mǔ]
      即蛇舅母。
  • 産母[chǎn mǔ]
      1.犹产妇。宋 郭稽中《产育宝庆集》卷上:“催生丹,治胎死腹中,或产母气乏委顿,产道乾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坐草》:“坐草须知要及时,儿身未顺且迟迟。若教产母用力早,逼胎不正悔难追。”洪深《香稻米》第三幕:“小孩还没有落地;而且也得过了几个钟头,产母才好吃粥呢!”
  • 目连救母[mù lián jiù mǔ]
      宋 杂剧名。
  • 王母[wáng mǔ]
      1.祖母。《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南史·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岂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讎。”清 刘大櫆《乡饮大宾金君传》:“﹝君﹞尝以王母葬地不吉,遂极青鸟之书,卒得改葬如吉卜。”
  • 家主母[jiā zhǔ mǔ]
      女主人。
  • 亲家母[qìng jia mǔ]
      对儿子的丈母或女儿的婆婆的称呼。 儿子的丈母和女儿的婆婆原是亲家母说过一次,并没应准。——《红楼梦》
  • 天地母[tiān dì mǔ]
      指皇帝之母。
  • 出母[chū mǔ]
      被父休弃的生母。
  • 曾祖母[zēng zǔ mǔ]
      祖父的母亲。 祖父的母亲
  • 床公床母[chuáng gōng chuáng mǔ]
      床神。旧俗小儿生三日沐浴(叫三朝洗儿)必祭床公床婆。 床神。旧俗小儿生三日沐浴(叫三朝洗儿)必祭床公床婆
  • 诸母[zhū mǔ]
      1.庶母。 2.称与父亲同辈或年龄相近的妇女﹔老妇。 3.特指伯母﹑叔母。
  • 开母[kāi mǔ]
      古时传说中的山名。
  • 蠡母[lí mǔ]
      大螺号。
  • 主人母[zhǔ rén mǔ]
      对主人之妻的尊称。
  • 嗣母[sì mǔ]
      出继的儿子称所继嗣一方的母亲。
  • 养身父母[yǎng shēn fù mǔ]
      抚养儿童成人的非生身父母。
  • 食母[sì mǔ]
      谓守道,用道。
  • 电母[diàn mǔ]
      1.古代神话传说中司闪电的神。 2.古琴名。 3.喻指发电站。
  • 先母[xiān mǔ]
      1.嫡母。 2.称亡母。 亡母揭晓先一夕,先母孺人,梦一老叟自门中入中庭。——明. 张宁《方洲杂言》
  • 高祖王母[gāo zǔ wáng mǔ]
      高祖母,曾祖之母。
  • 黑云母[hēi yún mǔ]
      含镁铁较多的云母,深褐色或深绿色,薄片状,有弹性。参见“云母”。
  • 鴾母[móu mǔ]
      鹌鹑之类的小鸟。
  • 鼻韵母[bí yùn mǔ]
      鼻音收尾的韵母。普通话语音中有ɑn,iɑn,uɑn,üɑn,en,in,un,ün,ɑng,iɑng,uɑng,eng,ing,ong,iong等。 音尾是鼻音的韵母,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 an、 en、 ang、 eng、 ong、 ian、 in、 iang、 ing、 iong、 uan、 uen、 uang、 ueng、 üan、 ün
  • 族祖母[zú zǔ mǔ]
      族父的母亲。即自己祖父堂兄弟之妻。
  • 龙母[lóng mǔ]
      指龙王的后妃。
  • 蝭母[dì mǔ]
      知母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酸枣》。
  • 族祖父母[zú zǔ fù mǔ]
      族祖父与族祖母。
  • 鸨母[bǎo mǔ]
      开设妓院的女人,也叫鸨儿(bǎo’ér)、老鸨。 旧时开妓院的女人(老板娘)。又称鸨儿
  • 外祖母[wài zǔ mǔ]
      母亲的母亲。
  • 倡母[chàng mǔ]
      鸨母,老鸨。
  • 神母[shén mǔ]
      1.指汉高祖斩白蛇传说中神人所化成的老母。 2.称传说中远古帝王之母。 3.指西王母。
  • 守母[shǒu mǔ]
      《老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没身不殆。 ”王弼 注:“母,本也;子,末也。”后道教以“守母”指把握道的根本。
  • 欧母[ōu mǔ]
      宋欧阳修早岁丧父﹐母郑氏督教甚严﹐家贫无纸笔﹐尝以荻画地教子。事见殴阳修《泷冈阡表》。后因以“欧母”为称颂贤母之词。
  • 灵母[líng mǔ]
      神母。传说中白帝子之母。
  • 县父母[xiàn fù mǔ]
      旧时对知县之尊称。喻其如民之父母。
  • 干酵母[gàn jiào mǔ]
      由新鲜酵母经过干燥而制成。 分为面包发酵用及医药原料用两种,前者是以新鲜酵母在低温(40℃以下)烘干,所得成品含有80%以上活酵母细胞;后者是将新鲜酵母自溶并灭菌后,经较高温干燥,所得成品除含B族维生素外,还含蛋白质约40%以上。干酵母还可用作饲料。所制成干酵母片可用以防治B族维生素缺乏症。
  • 疟母[nüè mǔ]
      疟疾久不愈﹐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而成痞块﹐称“疟母”。
  • 国母[guó mǔ]
      帝王的母亲。
  • 族父母[zú fù mǔ]
      族父和族母。
  • 拼音字母[pīn yīn zì mǔ]
      1.拼音文字所用的字母。 2.专指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来为汉字注音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
  • 凡母[fán mǔ]
      庸常之母。指不爱丈夫前妻之子的继母。
  • 声母[shēng mǔ]
      一个汉字音节起头的辅音叫声母,其余的音叫韵母。如“术”(shù)的sh是声母,u是韵母。只有小部分字的音节以元音起头,即直接以韵母起头,它的声母叫“零声母”。如“爱”(ài)就是零声母字。
  • 西王母[xī wáng mǔ]
      中国神话中的女神。也称“金母”,俗称“王母娘娘”。在《山海经》中原是豹尾虎齿,职掌瘟疫、刑罚的怪神。在《穆天子传》和《汉武帝内传》中成为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曾赐汉武帝长生不死的蟠桃。后道教吸收她为神仙,称她是西方金气所生,与木公共同管理金、木二气,养育天地,生成万物。后世小说、戏曲多衍为王母设蟠桃盛会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她园子里的蟠桃,人吃了能长生不老。通称“王母娘娘”
  • 勤母[qín mǔ]
      贝母的异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三.贝母》。
  • 勝母[shèng mǔ]
      古地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 胜母 而 曾子 不入,邑号 朝歌 而 墨子 回车。”司马贞 索隐:“《淮南子》及《盐铁论》并云里名 胜母,曾子 不入,盖以名不顺故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昔者,邑号 朝歌,颜渊 不舍;里名 胜母,曾子 敛襟。”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请斩赵忠定》:“故 胜母 之里不可入,迫人之驛不可居。”
  • 季祖母[jì zǔ mǔ]
      庶祖母,祖父之妾。亦指叔祖母。
  • 文母[wén mǔ]
      文德之母。对后妃的称颂。
  • 手指字母[shǒu zhǐ zì mǔ]
      用手指屈伸的各种姿势,代表不同的字母,可以组成文字,供聋哑人使用。参见“手语”。
  • 韵母[yùn mǔ]
      见“声母”。 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
  • 贫母[pín mǔ]
      贫穷的老妇。
  • 婴母[yīng mǔ]
      1.亦作“婴武”。 2.即鹦鹉。
  • 姨母[yí mǔ]
      母亲的姐妹。 母亲的姐妹(指已婚的)
  • 婶母[shěn mǔ]
      1.叔父的妻子。 2.以侄辈的身份称长辈妇女。
  • 石母[shí mǔ]
      即石女。
  • 泥母[ní mǔ]
      古地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南。泥,或作“宁”﹑“宁”。
  • 娘母[niáng mǔ]
      母亲。
  • 婆母[pó mǔ]
      丈夫的母亲。
  • 妗母[jìn mǔ]
      舅母。
  • 布母[bù mǔ]
      鸟名。鹪鹩的别名。
  • 指心恋母[zhǐ xīn liàn mǔ]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后用为典实。
  • 吉祥天母[jí xiáng tiān mǔ]
      即功德天。传为毗沙门天之妹,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之一。参见《金光明经.功德天品》。
  • 民母[mín mǔ]
      1.在民间的母亲。 2.指皇后。旧时谓皇后为万民之母。
  • 蓐母[rù mǔ]
      接生婆。
  • 辅音字母[fǔ yīn zì mǔ]
      表示辅音的字母。 表示辅音的字母
  • 天下母[tiān xià mǔ]
      1.万物的始源。 2.全国的母仪。称颂皇后之词。
  • 九子母[jiǔ zǐ mǔ]
      女神名。传说能佑人生子。
  • 大老母[dà lǎo mǔ]
      方言。大老婆。
  • 从祖母[cóng zǔ mǔ]
      1.父亲的堂兄弟之妻。 2.指父亲的堂伯叔母。
  • 祖母[zǔ mǔ]
      父亲的母亲。 父亲的母亲——亦称“奶奶”
  • 淳母[chún mǔ]
      古代八珍食品之一。
  • 赵母[zhào mǔ]
      指战国时赵国大将赵括的母亲。战国时,名将赵奢子赵括少学兵法,尝与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代廉颇为将,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又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后赵括兵败身死,赵母因有先言,得免诛全宗。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用为贤母知子之典。
  • 叔祖母[shū zǔ mǔ]
      父亲的叔母。
  • 零声母[líng shēng mǔ]
      指汉字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现代汉语中“乌(wū)”﹑“盐(yán)”﹑“雨(yǔ)”都读零声母。现代零声母字从中古好几类声纽演变而来﹔中古音零声母以“影”纽为代表。
  • 贞母[zhēn mǔ]
      旧时用于敬称守节的母亲。
  • 晩母[wǎn mǔ]
      后母,继母。
  • 少母[shǎo mǔ]
      称父妾。
  • 三父八母[sān fù bā mǔ]
      旧指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继母改嫁之继父,合称三父;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合称八母。《元典章.礼部三.丧礼》有三父八母服图。
  • 奶母[nǎi mǔ]
      亦作“嬭母”。乳母。 奶娘
  • 火母[huǒ mǔ]
      指五行中的木。五行循环相生,木生火,故称。
  • 气母[qì mǔ]
      1.元气的本原。 2.虹的别名。参阅宋陶谷《清异录.天文》引《博学记》。
  • 适母[shì mǔ]
      即嫡母。古代称父之正妻。
  • 老母[lǎo mǔ]
      1.年老的母亲。 2.泛指老妇。
  • 季母[jì mǔ]
      叔母,婶母。
  • 嫡母[dí mǔ]
      妾生的子女称父之正妻。 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正妻为嫡母
  • 子母[zǐ mǔ]
      1.母子。亦指母女。 2.指大小﹑主从关系。 3.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 4.犹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 5.指杯盘。
  • 名母[míng mǔ]
      谓直呼母名。《战国策.魏策三》:“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后用为谬妄的典实。
  • 祖父母[zǔ fù mǔ]
      1.祖父与祖母。 2.犹祖公,公祖。旧时地方乡绅对本地长官的尊称。
  • 儿母[ér mǔ]
      丈夫称妻子,犹言孩子他妈。
  • 蜜母[mì mǔ]
      随护蜜蜂的黑色小鸟。
  • 蚨母[fú mǔ]
      即青蚨。《鬼谷子.内揵》:“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若蚨母之从其子也。”传说用青蚨血涂钱,可以引钱使归。因用以代称钱。
  • 介母[jiè mǔ]
      1.大型贝类。 2.汉语注音符号衣﹑乌﹑基的别称。其用途有两种:作为独立元音,拼在声符之后;作为辅音,拼在某些韵符之前,表示齐齿﹑合口﹑撮口三呼之音。因其兼作声符,故名介母。后因其实际应用与他韵相拼为结合韵母,应归入韵符,介母之名遂废不用。
  • 产母[chǎn mǔ]
      1.犹产妇。 2.指生母。
  • 令母[lìng mǔ]
      贤德的母亲。
  • 飓母[jù mǔ]
      1.亦作“{風貝}母”。 2.预兆飓风将至的云晕,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
  • 曾祖王母[zēng zǔ wáng mǔ]
      曾祖母。祖父之母。
  • 主母[zhǔ mǔ]
      1.太后。 2.婢妾﹑仆役对女主人之称。
  • 佛母[fó mǔ]
      1.佛教名词。大乘佛教称“般若”(意为“智慧”)为诸佛之母。 2.释迦牟尼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之姨母大爱道。因摩耶夫人早逝,释尊自幼为姨母所鞠育。参阅《大爱道般泥洹经》。 3.佛从法生,故以法为佛母。
  • 教母[jiào mǔ]
      天主教、正教及新教某些教派新入教者接受洗礼时的女性监护人。 天主教、正教及新教某些教派新入教者接受洗礼时的女性监护人。也叫“代母”
  • 丈母[zhàng mǔ]
      1.称父辈的妻子。 2.岳母。
  • 字母[zì mǔ]
      1.音韵学术语。声母的代表字,简称“母”。 2.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书写单位。 注音及拼读符号拉丁字母俄文字母
  • 注音字母[zhù yīn zì mǔ]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用来标注汉字字音的音标,采用笔划简单的汉字,有的加以修改,共有二十四个声母,十六个韵母。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用来标注汉字字音的音标,采用笔划简单的汉字,有的加以修改,共有二十四个声母,十六个韵母
  • 保母[bǎo mǔ]
      1.亦作“保姆”。 2.古代宫廷或贵族之家负责抚养子女的女妾。后泛称为人抚育﹑管领子女的妇女。 3.现代称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 4.指保育员。
  • 老父母[lǎo fù mǔ]
      旧时对地方官的敬称。谓其爱民如子。
  • 单韵母[dān yùn mǔ]
      只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a﹑o﹑e等。 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如: a、o、e
  • 姆母[mǔ mǔ]
      古时为人教育女子的妇人。
  • 叔母[shū mǔ]
      叔父的妻子。 叔父的妻子
  • 骊母[lí mǔ]
      骊山老母的省称。
  • 杜母[dù mǔ]
      1.《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 2.石竹子的别名。
  • 綦母[qí mǔ]
      见“綦毋”。
  • 酵母[jiào mǔ]
      真菌的一种,黄白色,圆形或卵形,内有细胞核、液泡等。酿酒、制酱、发面等都是利用酵母引起的化学变化。也叫酵母菌或酿母菌。
  • 螺丝母[luó sī mǔ]
      螺栓帽。参见“螺母”。
  • 祖庶母[zǔ shù mǔ]
      祖妾之有子者。
  • 伯母[bó mǔ]
      1.伯父的妻子。 2.妇人对夫兄之妻的称呼。 3.对父执之妻或朋友之母的称呼。
  • 君母[jūn mǔ]
      1.封建宗法制,庶子称父之正妻为君母。 2.对母为国君夫人者的称呼。
  • 连母[lián mǔ]
      知母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知母》。
  • 瑶母[yáo mǔ]
      瑶池西王母的省称。
  • 寄母[jì mǔ]
      非生身之母,义母。也叫“寄娘”。 非生身之母,义母。也叫“寄娘”
  • 太母[tài mǔ]
      1.祖母。 2.泛称皇帝的母亲和祖母。
  • 嫫母[mó mǔ]
      传说中黄帝之妻,貌极丑。后为丑女代称。如:嫫,嫫母,黄帝妻,貌甚丑。——《广韵》。
  • 姻母[yīn mǔ]
      对兄弟妻之母﹑姐妹夫之母以及疏亲前辈之妻的称呼。或称姻伯母。
  • 外王母[wài wáng mǔ]
      外祖母。
  • 屠母[tú mǔ]
      谓母裂胸而生下孩子。
  • 铺母[pù mǔ]
      旧俗称为新房铺床的福寿双全的女子。
  • 孟母[mèng mǔ]
      孟子的母亲。姓仉。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
  • 权子母[quán zǐ mǔ]
      《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谓国家铸钱,以重币为母,轻币为子,权其轻重而使行,有利于民。后遂称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为“权子母”。
  • 蛈母[tiě mǔ]
      即螲蟷。也称蛈蝪。
  • 阿母[ā mǔ]
      1.母亲。 2.乳母。 3.年老的妇女。 4.指神话人物西王母。 5.指鸨母。
  • 翁母[wēng mǔ]
      犹翁姑。
  • 节母[jié mǔ]
      犹节妇。
  • 伯祖母[bó zǔ mǔ]
      父亲的伯母。 父亲的伯母
  • 养母[yǎng mǔ]
      1.被抚养人的非生身之母。 2.旧时也用以称鸨母。 收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女人
  • 酒母[jiǔ mǔ]
      酒曲。
  • 嬭母[nǎi mǔ]
      亦作“奶母”。 亦作“妳母”。乳母。《宋书·何承天传》:“承天 年已老,而诸佐郎并名家年少,潁川 荀伯子 謿之,常呼为嬭母。”《北齐书·崔季舒传》:“﹝ 静帝 ﹞恒与 季舒 论之,云:‘崔中书 是我妳母。’”《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此人是东宫嬭母 冯氏。”沙汀《丁跛公》:“但那坐在公馆门口的奶母告诉他,团总已经上衙门搓早麻将去了。”
  • 希腊字母[xī là zì mǔ]
      希腊文的字母,共二十四个,来源于纪元前腓尼基人使用的腓尼基字母。因希腊文化的影响,在数学、物理学中常用作科学符号。
  • 姑母[gū mǔ]
      父亲的姐妹。
  • 陶母[táo mǔ]
      指晋陶侃之母湛氏。

母[mǔ]字在中间的词语

  • 黎母山[lí mǔ shān]
      山名。在海南省中部,五指山的旧称。
  • 严母扫墓[yán mǔ sǎo mù]
      汉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祭。到洛阳,适见报囚,母大惊。待腊礼毕,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馀,果败。事见《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后用为典实。
  • 蚊母木[wén mǔ mù]
      即蚊子树。
  • 子母笺[zǐ mǔ jiān]
      谓诗笺彼此酬和往复,犹如青蚨钱之去而复来,因称“子母笺”。
  • 云母车[yún mǔ chē]
      车名。以云母为饰﹐故名。一说用云母代替车上的窗纱﹐四望透明。古为帝后所乘。
  • 慈母服[cí mǔ fú]
      古时为抚育己之庶母所服的丧服。
  • 斗母元君[dòu mǔ yuán jūn]
      即斗姆。
  • 祖母绿[zǔ mǔ lǜ]
      一种浓绿色的宝石,成分中含有铁、铬,是最宝贵的宝石之一。 一种浓绿色的宝石,成分中含有铁、铬,是最宝贵的宝石之一
  • 益母草[yì mǔ cǎo]
      益母草属(Leonurus)的一种植物,尤指欧州益母草,旧大陆一种有苦味的益母草属植物(L. cardiaca),叶楔形,具齿,花小、紫色,成腋生的轮。
  • 漂母飧[piǎo mǔ sūn]
      比喻别人施予的恩惠。
  • 工作母机[gōng zuò mǔ jī]
      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如车床、铣床、刨床和磨床等。也叫机床、工具机,简称母机。
  • 子母弹[zǐ mǔ dàn]
      弹体内装有若干子弹的弹药。当子母弹飞抵目标区时,在时间引信作用下,子弹被抛出,撞击目标时爆炸,可毁伤装甲目标和有生力量。
  • 子母钟[zǐ mǔ zhōng]
      由精度较高的母钟控制若干子钟运转的时钟。母钟每隔一定时间发送脉冲电流给子钟,使子钟的继电装置驱动指时机构同步运转,以达到计时统一。主要应用于车站、机场、邮电、工矿企业及机关等需要严格统一时间的场所。 某些公共场所悬挂的一组大钟,其中有一座为母钟,其余为子钟,子钟受控于母钟,由母钟带动其走时
  • 云母辇[yún mǔ niǎn]
      即云母车。
  • 子母扣[zǐ mǔ kòu]
      纽扣的一种,用金属制成,一凸一凹的两个嵌合成一对。又名摁扣。
  • 子母筒[zǐ mǔ tǒng]
      子弹壳。
  • 宜母果[yí mǔ guǒ]
      柠檬的一种。即黎檬。
  • 圣母神皇[shèng mǔ shén huáng]
      唐女皇武则天的尊号。
  • 醋母草[cù mǔ cǎo]
      酢浆草的别名。
  • 启母石[qǐ mǔ shí]
      夏启母所化之石。古代神话传说夏禹妻涂山氏生启而化为石。
  • 蚊母树[wén mǔ shù]
      常绿乔木名。产于我国和 日本。树上生虫瘿,故称。
  • 子母环[zǐ mǔ huán]
      大环中穿一小环,谓之子母环。
  • 蜃母楼[shèn mǔ lóu]
      即蜃楼。
  • 啓母石[qǐ mǔ shí]
      夏启 母所化之石。 古代神话传说 夏禹 妻 涂山氏 生 启 而化为石。《汉书·武帝纪》:“朕用事 华山,至於中岳,获駮麃,见 夏后启 母石。”颜师古 注:“应劭 曰:‘启 生而母化为石。’启,夏禹 子也。其母 涂山氏 女也。禹 治鸿水,通 轘辕山,化为熊,谓 涂山氏 曰:‘欲餉,闻鼓声乃来。’禹 跳石,误中鼓。涂山氏 往,见 禹 方作熊,惭而去,至 嵩高山 下化为石,方生 启。禹 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 启 生。事见《淮南子》。”按,今本《淮南子·人间训》仅言“禹 生于石”。高诱 注:“禹 母 修己,
  • 鸭母船[yā mǔ chuán]
      前狭后广的漕篷船。
  • 蚊母草[wén mǔ cǎo]
      草名。相传此草叶中有虫化蚊,故称。
  • 曾母暗沙[zēng mǔ àn shā]
      中国领土的最南端。在南沙群岛最南部。由珊瑚礁组成。
  • 妒母草[dù mǔ cǎo]
      1.亦作“妬母草”。 2.竹的别名。
  • 子母扣儿[zǐ mǔ kòur]
      亦称“摁扣儿”。一对凹凸相合金属片制成的扣子。 亦称“摁扣儿”。一对凹凸相合金属片制成的扣子
  • 从母昆弟[cóng mǔ kūn dì]
      1.亦作“从母晜弟”。 2.母之姊妹之子,即姨表兄弟。
  • 子母雷[zǐ mǔ léi]
      地雷的一种。踩响雷群中任何一枚,即引起连续爆炸。
  • 丁母忧[dīng mǔ yōu]
      遭逢母亲丧事。
  • 生母鱼[shēng mǔ yú]
      ?鱼之俗称。
  • 云母舟[yún mǔ zhōu]
      见“云舟”。
  • 布母繜[bù mǔ zūn]
      古代一种状如围裙的短衣。《急就篇》卷二:“襌衣蔽膝布母繜。”颜师古注:“布母繜者,薉貉女子以布为胫空(腔),用絮补核,状如襜褕。薉貉者,东北之夷也。”王应麟补注引黄氏曰:“江东谓鹪鹩为布母。布母繜,小衣也,犹犊鼻耳。”一说以“母繜”为词,谓即繜衣,“布”指其质料。见《说文.纟部》“繜”清段玉裁注。
  • 陶母邀宾[táo mǔ yāo bīn]
      指晋陶侃母湛氏剪发待宾的故事。典出《晋书.陶侃传》﹕“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
  • 子母竹[zǐ mǔ zhú]
      竹子的一种。又名慈竹。
  • 酵母菌[jiào mǔ jūn]
      真菌的一种,黄白色,圆形或卵形。 酿酒、制酱、发面等都是利用酵母菌引起的化学变化。简称酵母。
  • 祖母緑[zǔ mǔ lǜ]
      1.亦作“祖?琭”。 2.阿拉伯语zumunrud的译音。一种通体透明的绿宝石。
  • 圣母峰[shèng mǔ fēng]
      即“珠穆朗玛峰”。 即“珠穆朗玛峰”
  • 云母粥[yún mǔ zhōu]
      白米粥的美称。
  • 神母夜号[shén mǔ yè hào]
      古代传说,汉高祖酒醉,夜行泽中,见白蛇当道,斩之,乃有神母号哭曰:“赤帝子杀吾白帝子。”见《史记.高祖本纪》。
  • 大母指[dà mǔ zhǐ]
      见“大拇指”。
  • 酿母菌[niàng mǔ jūn]
      酵母。真菌的一种,黄白色,圆形或卵形,内有细胞核﹑液泡等。酿酒﹑制酱﹑发面等都是利用酵母引起的化学变化。
  • 麻母芝[má mǔ zhī]
      草芝的一种。
  • 娘母子[niáng mǔ zǐ]
      1.母亲和儿子。 2.母亲。
  • 王母桃[wáng mǔ táo]
      果名。神话传说 西王母 所植,故名。
  • 陵母知兴[líng mǔ zhī xīng]
      《汉书.王陵传》﹕“王陵﹐沛人也……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陵卒从刘邦定天下。后因以“陵母知兴”为识大局知兴亡的典故。
  • 子母舟[zǐ mǔ zhōu]
      古代战船的一种。

母[mǔ]字的成语

  • 哀哀父母[āi āi fù mǔ]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 金母木公[jīn mǔ mù gōng]
      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 为民父母[wéi mín fù mǔ]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母老虎[mǔ lǎo hǔ]
      雌性虎。借指泼妇或刁妇。
  • 母仪之德[mǔ yí zhī dé]
      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泛指妇女的品德。
  • 再生父母[zài shēng fù mǔ]
      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称对自己恩重如同父母或救过自己性命的人继改兴化军为路,授 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元史.乌古孙泽传》
  • 父母恩勤[fù mǔ ēn qín]
      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 孤儿寡母[gū ér guǎ mǔ]
      指男子死后遗留的孩子和妇女。
  • 父母之邦[fù mǔ zhī bāng]
      邦:国家。指祖国。
  • 父母遗体[fù mǔ yí tǐ]
      人是父母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 顽父嚚母[wán fù yín mǔ]
      指愚顽暴虐的家长。
  • 棘刺母猴[jí cì mǔ hóu]
      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 漂母之惠[piǎo mǔ zhī huì]
      漂母: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指馈食于人的恩惠。
  • 思妇病母[sī fù bìng mǔ]
      指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比喻作伪。
  • 孟母三迁[mèng mǔ sān qiān]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 贤妻良母[xián qī liáng mǔ]
      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
  • 谷父蚕母[gǔ fù cán mǔ]
      指传说中的农桑之神。
  • 父母国[fù mǔ guó]
      指祖国。
  • 母以子贵[mǔ yǐ zǐ guì]
      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 不忘母训[bù wàng mǔ xùn]
      指不忘记母亲的教诲。
  • 水母目虾[shuǐ mǔ mù xiā]
      比喻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 衣食父母[yī shí fù mǔ]
      踏入社会都靠父母提供。指生活所依赖的人。 指供给衣食的人。也比喻仰赖以生活的人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元曲选.窦娥冤》
  • 召父杜母[shào fù dù mǔ]
      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先后为南阳太守,二人都有善政。颂扬地方长官政绩的套语。
  • 鹤吊陶母[hè diào táo mǔ]
      白鹤吊唁陶侃之母。指吊丧。
  • 漂母进饭[piāo mǔ jìn fàn]
      漂母: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指施恩而不望报答。
  • 恩逾慈母[ēn yú cí mǔ]
      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 恩同父母[ēn tóng fù mǔ]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 木公金母[mù gōng jīn mǔ]
      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 父母官[fù mǔ guān]
      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 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也有直称“父母”的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 母难之日[mǔ nàn zhī rì]
      指自己的生日。
  • 升堂拜母[shēng táng bài mǔ]
      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 曾母投杼[zēng mǔ tóu zhù]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