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梅相关字典
梅[méi]字在结尾的词语
- 九英梅[jiǔ yīng méi]
- 蜡梅的一种。
- 楚梅[chǔ méi]
- 1.指楚地的梅花。 2.指楚地产的梅子。
- 黄香梅[huáng xiāng méi]
- 腊梅的一种。
- 落梅[luò méi]
- 即《梅花落》。古笛曲名。
- 巧梅[qiǎo méi]
- 见“巧挴”。
- 玉梅[yù méi]
- 1.白梅花。 2.宋时元宵节用绢或纸做的假花,为妇女首饰之一。 3.菊名。
- 白梅[bái méi]
- 1.白色梅花。 2.经盐腌后晒干的梅子。可入药。
- 宫梅[gōng méi]
- 皇宫中栽植的梅花。
- 望梅[wàng méi]
- 1.词牌名。即《解连坏》﹐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此调创自柳永﹐以词有“信有早梅﹐偏占阳和﹐及时送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句﹐故名“望梅”。后因周邦彦词有“好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参阅《词谱》卷三四。 2.犹言望梅止渴。
- 作梅[zuò méi]
- 拣选杨梅。
- 磬口梅[qìng kǒu méi]
- 腊梅品种之一。
- 做黄梅[zuò huáng méi]
- 谓梅雨季节。
- 朱梅[zhū méi]
- 红梅。
- 剌梅[là méi]
- 即蜡梅。多年生落叶灌木。叶椭圆形,对生。冬末至初春先叶开花,花芳香。花瓣黄似蜡,故称。香气甚浓者称“檀香蜡梅”或“馨口蜡梅”,花瓣完全呈淡黄色者称“素心蜡梅”,均为著名观赏品种。花可提取芳香油,亦可入药。
- 雀梅[què méi]
- 树木名。即郁李。
- 缃梅[xiāng méi]
- 浅黄色梅花。
- 党梅[dǎng méi]
- 用梅子制的一种小食。
- 韵梅[yùn méi]
- 宋时对植物果实的雅称。
- 杏梅[xìng méi]
- 梅树的一种。
- 楞梅[léng méi]
- 杨梅的别名。
- 驿骑梅[yì qí méi]
- 同“驿使梅花”。
- 标梅[biāo méi]
- 指女子已到结婚年龄。
- 踏雪寻梅[tà xuě xún méi]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明程羽文《诗本事.诗思》:“孟浩然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后因以“踏雪寻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 羹梅[gēng méi]
- 调和羹汤的佐料﹐用以比喻宰辅。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 渴望梅[kě wàng méi]
- 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载,魏军口喝而艰于行走,曹操诡称前有梅林,士卒闻之,口齿生津,得以前行。后因以“渴望梅”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 槁梅[gǎo méi]
- 即乌梅。
- 金瓶梅[jīn píng méi]
- 长篇小说。明代兰陵笑笑生著。作者姓名尚未确考。一百回。据《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敷衍而成。小说通过西门庆从发迹到暴死的经历及其家庭的兴衰荣枯,描绘出一幅明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人物性格复杂丰富,语言生动传神。但露骨的性描写是本书的严重缺陷。
- 緑英梅[lǜ yīng méi]
- 即绿萼梅。
- 贺黄梅[hè huáng méi]
- 宋词人贺铸的绰号。
- 越梅[yuè méi]
- 1.泛指南国的梅花。 2.指梅子。
- 緑蕚梅[lǜ è méi]
- 见“緑萼梅”。
- 送梅[sòng méi]
- 1.为梅送行。指观看正在凋谢的梅花。宋陆游有《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诗。 2.犹言送梅雨。 3.犹出梅。
- 重叶梅[zhòng yè méi]
- 梅花的一种。
- 寄梅[jì méi]
- 赠送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以“寄梅”借指对亲朋的思念和问候。
- 调梅[diào méi]
- 谓用盐梅调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执掌政柄﹐治理国家。梅﹐味酸﹐古代调味品。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 驿梅[yì méi]
- 驿道所植的梅树。
- 墨梅[mò méi]
- 墨画的梅。
- 檀香梅[tán xiāng méi]
- 腊梅的一种。
- 酸梅[suān méi]
- 乌梅的通称。 乌梅
- 断梅[duàn méi]
- 谓梅雨季节的雷雨。
- 蜡梅[là méi]
- 落叶灌木。叶对生﹐卵形。冬末开花﹐色如黄蜡﹐香味浓﹐供观赏。花可提取芳香油;花蕾入药﹐功能解暑生津﹑顺气﹑止咳。
- 入梅[rù méi]
- 梅雨开始的日期。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6月14日至16日入梅。有些年份入梅较早,如1954年,6月1日便入梅了;而有些年份则不出现梅雨,如1958年,入夏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了江淮地区,雨水很少,成为“空梅”。
- 乌梅[wū méi]
- 经过熏制的梅子,黑褐色,可入药。
- 出梅[chū méi]
- 梅雨结束的日期。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续达63天。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 弄梅[nòng méi]
- 唐李白《长干行》之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繞床弄青梅。”因以“弄梅”喻男女儿童间的天真亲昵。
- 江梅[jiāng méi]
- 一种野生梅花。
- 雪梅[xuě méi]
- 梅花色白﹐故称。
- 盐梅[yán méi]
-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2.调和;和谐。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4.白梅的异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梅》。
- 苏梅[sū méi]
- 北宋诗人苏舜钦与梅尧臣的并称。
- 吹梅[chuī méi]
- 1.吹拂梅花。 2.吹奏《大梅花》﹑《小梅花》等曲调。
- 欧梅[ōu méi]
- 宋诗人欧阳修和梅尧臣的并称。
- 狗蝇梅[gǒu yíng méi]
- 蜡梅的一种。
- 残梅[cán méi]
- 凋零的梅花。
- 摽梅[biāo méi]
- 《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助词。摽梅﹐谓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
- 鹤梅[hè méi]
- 鹤与梅花。隐士的伴侣。
- 观梅[guān méi]
- 古占法。指 宋 代 邵雍 所作的梅花数。
- 腊梅[là méi]
- ①落叶灌木,叶子对生,卵形,开花以后才长叶子。冬季开花,花瓣外层黄色,内层暗紫色,香味浓。供观赏。②这种植物的花。 日本的一种灌木( Chimonanthus praecox ),为其芳香的黄花而栽培,先花后叶
梅[méi]字在中间的词语
- 柳颦梅笑[liǔ pín méi xiào]
- 形容柳吐芽梅盛开的早春景色。
- 黄梅天[huáng méi tiān]
- 1.亦作“黄霉天”。 2.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方连续下雨,空气潮湿,衣服等容易发霉。
- 黄梅雨[huáng méi yǔ]
- 黄梅季下的雨。也叫梅雨、霉雨。 春末夏初黄梅季节下的雨。也叫“梅雨”、“霉雨”
- 柳眼梅腮[liǔ yǎn méi sāi]
- 形容早春初抽的柳叶和盛开的梅花。
- 浇梅根[jiāo méi gēn]
- 谓请媒人饮酒。
- 落梅风[luò méi fēng]
- 1.农历五月的季风。 2.曲调名。
- 黄梅季[huáng méi jì]
- 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方连续下雨,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也叫黄梅天。
- 墨梅图[mò méi tú]
- 中国画。元代王冕作。纸本立轴。水墨。画面上梅梢倒垂,桠杈重重,枝条密缀朵朵梅花,如一天繁星,珠胎隐现,风神绰约,仿佛乾坤清气尽被摄入其中。为作者繁梅画的代表作。
- 裹梅花[guǒ méi huā]
- 植物名。木槿的别称。
- 病梅馆记[bìng méi guǎn jì]
- 散文篇名。 清代龚自珍作。文中批判“文人画士”出于病态的审美观念,将健康生长的梅摧残为病梅,立愿终身为治疗病梅、使其自由生长尽力。全篇以梅喻人,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
- 纸帐梅花[zhǐ zhàng méi huā]
- 1.同“梅花纸帐”。 2.一种由多样物件组合﹑装饰而成的卧具。
- 熟梅天[shú méi tiān]
- 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候的天气。又称黄梅天。
- 送梅雨[sòng méi yǔ]
- 江南称五月雨为“送梅雨”。江南梅子时节多雨,谓之梅雨。农历五月梅欲黄落,故五月雨称“送梅雨”。
- 小梅花[xiǎo méi huā]
- 1.唐大角曲名。 2.词牌名。即《梅花引》。宋贺铸有《小梅花》词。
- 望梅花[wàng méi huā]
-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均为三十八字。单调六句六仄韵;双调前段三句二平韵﹐后段三句三平韵。双调尚有三体﹐字句迥异。参阅《词谱》卷三。
- 黄梅时节[huáng méi shí jié]
- 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时节。 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时节
- 黄梅戏[huáng méi xì]
-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中部,因主要曲调由湖北黄梅传入而得名。也叫黄梅调。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吸收民间茶歌、渔歌、樵歌等花腔小调而发展成熟,旋律轻快优美。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因主要曲调起源于湖北黄梅而得名。也叫“黄梅调”
- 迎梅雨[yíng méi yǔ]
- 1.亦省作“迎梅”。 2.谓江南三月雨。其时梅子初生,故称。《埤雅.释木》:“故自江以南三月雨谓之迎梅,五月雨谓之送梅。转淮而北则否,亦梅至北方多变而成杏。”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田家忌迎梅雨。谚云:‘迎梅一寸,送梅一尺。’然南方验,而北方不尔也。”清顾禄《清嘉录.黄梅天》:“项瓯东谓:江南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遇雷电为断霉。”一说,指入黄梅日之雨。见清顾禄《清嘉录.黄梅天》。
- 青梅竹馬[qīng méi zhú mǎ]
- 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
- 贺梅子[hè méi zǐ]
- 宋代词人贺铸的绰号。
- 青梅煮酒[qīng méi zhǔ jiǔ]
- 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煮酒﹐暖酒。
梅[méi]字在开头的词语
- 梅园新村[méi yuán xīn cūn]
- 在江苏省南京市。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周恩来)驻南京的办公地址。1956年辟为革命纪念馆。
- 梅花坞[méi huā wù]
- 地名。在江苏省宜兴县东南三十里。以盛植梅花著名。唐陆希声有《梅花坞》诗。
- 梅花参[méi huā shēn]
- 海参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一米。背面肉刺很大,每三至十一个肉刺基部相连呈花瓣状,故名。为食用海参中的上品。在我国产于西沙群岛。
- 梅润[méi rùn]
- 谓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
- 梅勒额真[méi lè é zhēn]
- 见“梅勒章京”。
- 梅盐[méi yán]
- 梅子与盐。调味品。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 梅飇[méi biāo]
- 黄梅时节的风。 唐 王勃《采莲赋》:“洎乎气彻都鄙,景华川陆,麦雨微凉,梅飇浅燠。”
- 梅花纸帐[méi huā zhǐ zhàng]
- 一种由多样物件组合﹑装饰而成的卧具。
- 梅家艺[méi jiā yì]
- 指京剧梅派艺术。
- 梅溪[méi xī]
- 1.旁植梅树的溪水。 2.亦作“梅溪”。宋王十朋与史达祖的别号。
- 梅花海鹘[méi huā hǎi hú]
- 古代的一种快速战船名。
- 梅坞[méi wù]
- 指梅园。
- 梅月圆[méi yuè yuán]
- 词牌《朝中措》的别名。因宋韩淲《朝中措.梅月圆》词有“香动梅梢圆月”句而得名。
- 梅花村[méi huā cūn]
- 著名风景地。在广东省博罗县罗浮山飞云峰下。因梅树成林而得名。
- 梅汁[méi zhī]
- 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
- 梅帐[méi zhàng]
- 见“梅花纸帐”。
- 梅花落[méi huā lào]
- 汉乐府横吹曲名。
- 梅亭[méi tíng]
- 观赏梅花的亭阁。
- 梅岑[méi cén]
- 浙江省普陀山的别名。相传汉隐士梅福曾来此炼药,故称。
- 梅妆[méi zhuāng]
- “梅花妆”的省称。
- 梅鹤[méi hè]
- 梅与鹤。
- 梅和柳[méi hé liǔ]
- 词牌《生查子》的别名。因宋韩淲《生查子.梅和柳》词有“山意入春情,都是梅和柳”句而得名。参阅《词谱》卷二。
- 梅格[méi gé]
- 梅花的品格。
- 梅风[méi fēng]
- 1.指早春的风。 2.黄梅季节的风。
- 梅心[méi xīn]
- 梅花的苞蕾。
- 梅尉[méi wèi]
- 1.对县尉的美称。梅福曾为南昌尉,故称。 2.泛称地方官。
- 梅花笛[méi huā dí]
- 笛子。因笛曲有《梅花落》,故名。
- 梅苏[méi sū]
- 以梅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料。
- 梅里[méi lǐ]
- 辽贵戚官名。
- 梅市[méi shì]
- 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相传汉梅福避王莽乱,至会稽,人多依之,遂为村市。
- 梅酝[méi yùn]
- 酒名。以梅子酿制,故名。
- 梅花桩[méi huā zhuāng]
- 1.亦称“梅花拳”。 2.武术拳种。要求立于木桩上练习。故全名为“干枝五式梅花桩”。桩凡五根,植地成梅花形。基本技术为五种桩步的静力练习。套路无一定式,变化多端,活而不乱。势如行云流水。常见的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九宫桩等。
- 梅花弄[méi huā nòng]
- 《梅花三弄》的省称。
- 梅干菜[méi gān cài]
- 以芥菜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干菜。
- 梅头[méi tóu]
- 1.指黄梅季节刚开始的时候。 2.见“梅鱼”。
- 梅气[méi qì]
- 梅花的香气。
- 梅花数[méi huā shù]
- 古卜法。相传为宋邵雍所作。其法任取一字划数,以八减之,余数得卦;再取一字,以六减之,余数得爻,然后依《易》理,附会人事,以断吉凶。
- 梅飙[méi biāo]
- 黄梅时节的风。
- 梅片[méi piàn]
- 1.梅花瓣。 2.喻雪花。 3.茶名。
- 梅籔[méi sǒu]
- 梅丛,梅林。籔,同“薮”。
- 梅花坑[méi huā kēng]
- 状如梅花瓣的陷窝。
- 梅芝[méi zhī]
- 即白符芝。芝之一种。白符芝,似梅,大雪而花,季冬而实。故称。
- 梅萼[méi è]
- 1.亦作“梅蕚”。 2.梅花的蓓蕾。
- 梅花仙[méi huā xiān]
- 1.亦称“梅花屋主”。 2.明王冕的别号。
- 梅花信[méi huā xìn]
- 指信函。
- 梅园村[méi yuán cūn]
- 见“梅园新村”。
- 梅湖[méi hú]
- 湖名。
- 梅柳[méi liǔ]
- 1.梅与柳。梅花开放,柳枝吐芽,均是春天降临的信息,故常以并称。 2.特指一种梅枝柳叶形的面食。
- 梅妍[méi yán]
- 楼名。明太祖建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以置官伎。参阅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
- 梅花书院[méi huā shū yuàn]
- 书院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广储门外。明嘉靖中建,初名甘泉书院,又名崇雅书院,清雍正十二年改为梅花书院。
- 梅乾菜[méi qián cài]
- 以芥菜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干菜。柴萼《梵天庐丛录·梅干菜》:“江 浙 间,梅乾菜为佐簋良相……询诸 潮 梅 人,始悟梅乾菜原倡製於 梅州,製法以芥菜杂盐稍煮,出釜晒乾,再入釜,炙以糖料,再晒再乾,遂成乾菜。‘梅’盖以誌创地也。”亦省称“梅乾”。周作人《回忆录》六九:“匣中盛饭,别一格盛菜,上者有鱼,否则苦咸的梅干一二而已。”
- 梅簪[méi zān]
- 谓以梅花簪首。
- 梅领[méi lǐng]
- 见“梅岭”。
- 梅浆[méi jiāng]
- 梅子的浆汁。
- 梅花鹿[méi huā lù]
- 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体型中等。夏季体毛红棕色,有白斑,似梅花状,故名;冬季烟褐色,白斑较不明显。性机警。雄鹿有角,新生角称“鹿茸”,为贵重药品。在中国分布较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梅根监[méi gēn jiān]
- 见“梅根冶”。
- 梅梢[méi shāo]
- 梅树梢头。
- 梅妃[méi fēi]
- 唐玄宗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宋有传奇小说《梅妃传》写其事。
- 梅英[méi yīng]
- 梅花。
- 梅瓜[méi guā]
- 以梅子汁腌制的瓜。
- 梅天[méi tiān]
- 黄梅天气。
- 梅什儿[méi shí ér]
- 见“梅舌儿”。
- 梅花翅[méi huā chì]
- 蟋蟀的一种。
- 梅子[méi zi]
- 1.梅树的果实。味酸,立夏后成熟。生者青色,叫青梅;熟者黄色,叫黄梅。 2.指梅树。 梅树的果实
- 梅花碑[méi huā bēi]
- 1.亦称“梅花石”。 2.在福建省泉州承天寺山门口。
- 梅粥[méi zhōu]
- 用梅花瓣与白米﹑雪水煮成的粥。
- 梅钱[méi qián]
- 指梅花瓣。
- 梅信[méi xìn]
- 1.指梅雨开始的信息。 2.梅花开放所报春天将到的信息。亦暗指信函。
- 梅勒章京[méi lè zhāng jīng]
- 1.亦称“梅勒额真”。亦称“梅楞章京”。 2.满语。清代八旗官名。顺治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
- 梅槐[méi huái]
- 一种似蔷薇的树。
- 梅花岭[méi huā lǐng]
- 1.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广储门外。明万历中,州守吴秀浚河积土成丘,丘上植梅,故名。明末,清兵攻破扬州,史可法死难,家人葬其衣冠于此。清在此设梅花书院。 2.即大庾岭。在江西省大余县﹑广东省南雄县交界处。
- 梅关[méi guān]
- 古关名。宋时在江西大庾岭上所置。为江西﹑广东二省分界处。
- 梅干[méi gān]
- 1.用梅子干制成的果饵。 2.见“梅干菜”。
- 梅目[méi mù]
- 含有醋意的目光。
- 梅梁[méi liáng]
- 1.指会稽(今浙江绍兴)禹庙的大梁。 2.泛指宫殿的大梁。
- 梅花菊[méi huā jú]
- 菊花品种名。参阅《广群芳谱.花谱二七.菊花》。
- 梅録[méi lù]
- 见“梅禄”。
- 梅鱼[méi yú]
- 1.亦称“梅大头”。亦称“梅头”。 2.鱼名。形状像黄鱼而小,头大,尾柄细,腹﹑背和鳍都呈黄色。生活在近海中。肉可食。
- 梅毒[méi dú]
- 旧称“杨梅疮”。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性病。主要通过性关系传染。先天性梅毒是孕妇梅毒传给胎儿引起的。一般梅毒螺旋体感染后3-4周,在外生殖器部位发生硬下疳(一期梅毒);感染2-3个月左右,可出现斑疹、丘疹及腋、颈、腹股沟部表浅淋巴结肿大(二期梅毒);一、二期梅毒称为早期梅毒,应从速治疗;否则可侵犯心血管等组织脏器,形成晚期梅毒,甚至危及生命。
- 梅山[méi shān]
- 1.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境。传说为汉梅福隐处之一。 2.山名。在今浙江省奉化县境。相传为梅福赏游处。 3.山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境。山上多梅,传为曹操行军望梅止渴处。 4.山名。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境。传说为梅福隐处之一。 5.山名。在今安徽省东至县境。 6.山名。在湖南省新化县﹑安化县间。在新化者称上梅山,在安化者称下梅山。 7.山名。在安徽省金寨县。1956年在这里建成梅山水库。 8.特指扬州梅花岭。上有明史可法衣冠冢。
- 梅仙[méi xiān]
- 指汉梅福。
- 梅花引[méi huā yǐn]
- 1.《梅花三弄》的别名。 2.词牌名。一名《贫也乐》。双调,五十七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又一体为五平韵﹑一叠韵);后段六句,两仄韵,两平韵,一叠韵。 3.词牌名。一名《小梅花》。一百十四字,即五七字体再加一叠。
- 梅花曲[méi huā qǔ]
- 即《梅花落》。
- 梅桃子[méi táo zi]
- 水果名。
- 梅三[méi sān]
- 宋梅尧臣的别称。
- 梅红伞[méi hóng sǎn]
- 梅红色的伞盖。古代仪仗的一种。
- 梅岭[méi lǐng]
- 1.山名。即大庾岭。五岭之一。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古时岭上多植梅,故名。 2.山名。亦名飞鸿山,在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据传梅福曾学道于此,因以得名。其岭冈峦起伏,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岭上有梅仙坛。现建有宾馆,为避暑旅游胜地。 3.山名。亦作“梅领”。在江西省宁都县东北。
- 梅花婢[méi huā bì]
- 指迎春花﹑瑞香花﹑山茶花。三者皆早春之花,与梅花同时。
- 梅花处士[méi huā chǔ shì]
- 指宋林逋。
- 梅屏[méi píng]
- 成排如屏的梅树。
- 梅诸[méi zhū]
- 1.亦作“梅菹”。 2.由梅实制成的食品。
- 梅花雀[méi huā què]
- 鸟名。属文鸟科。我国仅有红梅花雀。体羽主要为红色,并散缀多数小白点。头﹑颈﹑两翼及尾呈暗红色,故也称红雀。
- 梅河豚[méi hé tún]
- 对宋梅尧臣的戏称。
- 梅月[méi yuè]
- 1.指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 2.指疏梅映月的景色。
- 梅花障[méi huā zhàng]
- 梅花障扇。古代帝王仪仗的一种。
- 梅乾[méi qián]
- 1.用梅子干制成的果饵。
- 梅腮[méi sāi]
- 指梅花待放之苞。美如妇女之颊,故称。
- 梅轩[méi xuān]
- 有梅花的轩室。
- 梅真[méi zhēn]
- 指汉梅福。梅福字子真,故称。
- 梅吹[méi chuī]
- 梅花角声。古代军乐用梅花角,故亦泛指军乐。
- 梅园[méi yuán]
- 1.以梅树为主要特色的园林。 2.园名。在江苏省无锡市西南五里湖北。因山为园,植梅数千株。清末为进士徐殿一小桃园,辛亥以后,成为荣家邸园。今为太湖名胜之一。 3.“梅园新村”的省称。
- 梅黬[méi yǎn]
- 衣物受潮所生的霉点。
- 梅花拳[méi huā quán]
- 见“梅花桩”。
- 梅童[méi tóng]
- 小梅鱼。
- 梅红[méi hóng]
- 像红梅那样的颜色。
- 梅蕊[méi ruǐ]
- 梅花蓓蕾。
- 梅颊[méi jiá]
- 指梅花瓣。
- 梅粉[méi fěn]
- 指梅花或腊梅花。
- 梅额[méi é]
- 1.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 2.指入梅时节。
- 梅丸[méi wán]
- 梅子。
- 梅脸[méi liǎn]
- 犹梅腮。
- 梅花眼[méi huā yǎn]
- 指梅花形的洞眼。
- 梅候[méi hòu]
- 梅雨季节。
- 梅大头[méi dà tóu]
- 见“梅鱼”。
- 梅驿[méi yì]
- 驿所的雅称。
- 梅公[méi gōng]
- 指汉梅福。
- 梅煎[méi jiān]
- 梅制的蜜饯,梅脯。
- 梅汤[méi tāng]
- 即酸梅汤。
- 梅蕚[méi è]
- 见“梅萼”。
- 梅犀[méi xī]
- 梅花的瓣子。
- 梅楞章京[méi léng zhāng jīng]
- 见“梅勒章京”。
- 梅兰芳[méi lán fāng]
- 梅兰芳(1894-1961)京剧演员。字畹华,江苏泰州人。出身京剧世家。八岁学戏,演旦脚。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对京剧旦脚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等都有创造和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曾任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副主席。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和《舞台生活四十年》。
- 梅花迭[méi huā dié]
- 即琴曲《梅花三弄》。
- 梅君山[méi jūn shān]
- 山名。在今福建省建瓯县境。传说为汉梅福炼药升仙处。
- 梅花石[méi huā shí]
- 见“梅花碑”。
- 梅花脑[méi huā nǎo]
- 香料。即龙脑香。
- 梅豆[méi dòu]
- 1.梅花苞蕾。 2.食品。用梅子﹑糖﹑红曲搀和着煮成的熟黄豆。
梅[méi]字的成语
- 调剂盐梅[tiáo jì yán méi]
- 盐、梅:调味品。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和因素,多指宰相职责。后也指调解家庭矛盾。
- 香药脆梅[xiāng yào cuì méi]
- 果脯名。
- 盐梅之寄[yán méi zhī jì]
- 比喻可托付重任。
- 盐梅相成[yán méi xiāng chéng]
- 盐味与酸味相调和。比喻济世的贤臣。
- 摽梅之年[biào méi zhī nián]
-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有时也指男子婚配的年龄。
- 梅妻鹤子[méi qī hè zǐ]
-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 驿寄梅花[yì jì méi huā]
-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 望梅阁老[wàng méi gé lǎo]
- 比喻徒有虚名之官。
- 止渴之梅[zhǐ kě zhī méi]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比喻不无小补。
- 望梅消渴[wàng méi xiāo kě]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雪胎梅骨[xuě tāi méi gǔ]
- 比喻高洁。
-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比喻虚望而不能实得官人今日眼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水浒传》
- 青梅竹马[qīng méi zhú mǎ]
-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梅林止渴[méi lín zhǐ kě]
- 看到梅林就可以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盐梅舟楫[yán méi zhōu jí]
- 盐和梅调和,舟和楫配合。比喻辅佐的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