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木组词

木相关字典

木[mù]字在开头的词语

  • 木假山[mù jiǎ shān]
      宋苏洵《木假山记》:“木之生……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髴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后世有用特殊形状的枯树根堆叠而成的假山,亦谓之“木假山”。
  • 木囚[mù qiú]
      用木雕的囚人。
  • 木蝱[mù méng]
      虫名。幼虫初出如白蛆,成虫形如蝇而较大,夏秋间群飞,吮牛马血。因寄生于木叶,故称。
  • 木母[mù mǔ]
      1.《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盛《逸人传》:“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髴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后因称汉代丁兰所刻其母之木像为“木母”。 2.泛指所刻生母之木像。 3.“梅”字可拆为木﹑母二字﹐故以称梅。
  • 木鸢[mù yuān]
      传说古代木制的形状像鸢的飞行器。
  • 木荐[mù jiàn]
      木板制的防御武器,形如盾。
  • 木钵[mù bō]
      木制的钵。僧人所用食器。
  • 木章[mù zhāng]
      粗大的木材。
  • 木寓马[mù yù mǎ]
      见“木禺马”。
  • 木鹤[mù hè]
      木制的鹤。
  • 木齿[mù chǐ]
      木屐。
  • 木蜜[mù mì]
      1.枳椇的别名。 2.蜜香的别名。 3.枣子的别名。
  • 木星[mù xīng]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五颗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7.783亿千米。直径14.28万千米,平均密度为1.33克/立方厘米,质量1.9×10^30克。公转周期11.86年,自转周期9小时50分。表面大气稠密,其中有明暗交替的云带,平均温度约-140°c,著名的大红斑是嵌在云带内的云团。其磁场比地球强20木星40倍,因而有大规模的极光和光环。有十六颗卫星。
  • 木枕[mù zhěn]
      木制的枕头。
  • 木香菊[mù xiāng jú]
      菊花的一个品种。
  • 木蓝[mù lán]
      又名槐蓝。羽状复叶,花红色,荚果线状圆柱形。叶供制蓝靛,又供药用。
  • 木竹子[mù zhú zi]
      藤黄科常绿乔木。又名山桔子。产于广西的一种果树。亦指其果实。
  • 木治[mù zhì]
      古代木制的手铐。
  • 木胎[mù tāi]
      器物的木质骨架。
  • 木梃[mù tǐng]
      1.树干。 2.木棒。
  • 木头[mù tou]
      1.尺度名。古代工匠量材伐木,以人头取度而名。 2.木材和木料的统称。 3.用以喻人迟钝,不灵活。 砍伐下的树木的统称
  • 木媚[mù mèi]
      木魅。
  • 木易[mù yì]
      1.杨姓的代称。 2.复姓。北魏有木易于。见《通志.氏族五》。
  • 木榻穿[mù tà chuān]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高士传》:“管宁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后因以“木榻穿”形容高士不慕荣华,甘于淡泊生活。
  • 木祚[mù zuò]
      五行学说指“以木德王”的王朝的世运。
  • 木口雕刻[mù kǒu diāo kè]
      木刻艺术的一种。在木的横截面上雕刻。
  • 木野狐[mù yě hú]
      对棋盘的戏称。
  • 木居士[mù jū shì]
      对木雕神像的戏称。
  • 木柴[mù chái]
      木寨。以树木围成的守望的营垒。 用来做柴火的木头
  • 木榻[mù tà]
      一种狭长而较矮的木床,可供坐卧。
  • 木正[mù zhèng]
      古代五行官之一。
  • 木工[mù gōng]
      1.古代官名。 2.指建造房屋木结构或木器制造的工艺。 3.伐木工。 4.指建造房屋木结构和修造木器的工匠。
  • 木禺马[mù yú mǎ]
      1.亦作“木寓马”。 2.木雕的马。古代祭神时所用。
  • 木蠧[mù dù]
      见“木蠹”。
  • 木理[mù lǐ]
      树木的纹理。指树木的质地。
  • 木板鞋[mù bǎn xié]
      木屐。
  • 木鱼符[mù yú fú]
      木质鱼形符节。
  • 木厘[mù lí]
      清代专向木商征税的局卡。
  • 木屋[mù wū]
      用圆木搭建的小屋。 用圆木搭建的小屋
  • 木立[mù lì]
      呆立,失神站立。
  • 木栓[mù shuān]
      又称“软木”。植物茎和根加粗生长后位于体表的保护组织。由紧密排列的许多扁平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成熟后,细胞壁木栓化,较厚,失去原生质体,细胞腔内充满空气。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导电、隔热、隔音等特征。
  • 木上座[mù shàng zuò]
      对木制手杖的戏称。
  • 木遁[mù dùn]
      谓借木遁形隐身之术。
  • 木渐[mù jiàn]
      谓树木向上生长。语出《易.渐》:“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后因以“木渐”比喻君子以道义为根基,德业日新。
  • 木马计[mù mǎ jì]
      即“特洛伊木马”。希腊神话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得爱神阿佛洛狄忒之助,诱走斯巴达王后海伦,因而引起特洛伊战争。战争的第十年,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献计,将一批精兵埋伏在城外的一匹大木马腹内,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撤,将木马移入城内。夜间伏兵跳出,打开城门,希腊兵一涌而入攻下特洛伊城。
  • 木本植物[mù běn zhí wù]
      茎内木质部发达的多年生植物。通常其茎干坚硬而直立,寿命较长。根据茎干的形态,可分为乔木、灌木和半灌木。 茎有木质层、质地坚硬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
  • 木梗[mù gěng]
      1.木偶人。 2.细短的木杆。
  • 木客鬼[mù kè guǐ]
      旧时对久居深山的野人之称。
  • 木讷[mù nè]
      质朴而不善言辞:为人木讷,不好荣利。
  • 木齿丹[mù chǐ dān]
      养生家称木梳。
  • 木炭[mù tàn]
      1.木材在不通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所得到的无定形碳。黑色,质硬,具有很多细孔,可做燃料,也可用于过滤液体和气体,制造黑色火药等。 2.指绘画用的炭条。参见“木炭画”。
  • 木板书[mù bǎn shū]
      用木刻板印成的书。
  • 木料[mù liào]
      初步加工后具有一定形状的木材。 准备用于或构成一个建筑物的部分的一块较大的方木或修整过的块木房顶木料
  • 木椁墓[mù guǒ mù]
      古代墓葬的构造形式之一。在土坑内用木材构成长方形或方形的椁室,将棺材放置其中。这种墓在商代已有,战国和西汉甚流行,汉以后则少见。
  • 木梢[mù shāo]
      1.树梢。 2.指细长的木条。
  • 木禺人[mù yú rén]
      见“木偶人”。
  • 木曜[mù yào]
      即木星。七曜之一。参见“七曜”。
  • 木拨[mù bō]
      弹拨乐器的弹拨木片。
  • 木吾[mù wú]
      木棒名。汉代御史﹑校尉﹑郡守﹑都尉﹑县长之类官员皆用木吾夹车。
  • 木寓[mù yù]
      木偶。
  • 木讷老人[mù nè lǎo rén]
      界尺的别称。
  • 木彊[mù qiáng]
      1.质直刚强。《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 为人木彊敦厚,高帝 以为可属大事。”《陈书·傅縡传》:“﹝ 傅縡 ﹞性木彊,不持检操,负才使气,陵侮人物。”宋 楼钥《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朴拙胜巧心,好佞寧木彊?”章炳麟《革命道德说》:“上自 萧何、曹参,其下至于 王陵、周勃、樊噲、夏侯婴 之徒,大抵木彊少文,不识利害。”
  • 木芙蓉[mù fú róng]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掌状,秋季开白或淡红色花,结蒴果,有毛。栽培供观赏,插条即活。俗称芙蓉或芙蓉花。又称木莲。或称地芙蓉,以别于荷花之称芙蓉。花叶可入药。
  • 木神[mù shén]
      1.旧谓五行神之一,主木。 2.谓树木变成的精怪。 3.木刻的神像。
  • 木羽[mù yǔ]
      仙人名。
  • 木柶[mù sì]
      古代一种木制的礼器,两头屈曲,状如匙,用来舀取食物。
  • 木牐[mù zhá]
      木制的闸门。
  • 木块[mù kuài]
      1.如劈柴。 2.短圆木劈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或者多块的木片,或纵长地锯成的段木。
  • 木杮[mù fèi]
      砍削下来的碎木片﹑木皮。
  • 木觚[mù gū]
      1.古代用于书写的木片。 2.古代的木质酒器。
  • 木老鸦[mù lǎo yā]
      南宋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军使用的水战武器。
  • 木柱[mù zhù]
      1. 一根四方的木材,立放以支持建筑构件(如墙身或大梁),尤指在楼角。2. 滚木球场的球柱;尤指已打倒的球柱。
  • 木脑殻[mù nǎo ké]
      方言。犹言木头脑袋,形容呆笨。
  • 木渎[mù dú]
      镇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地近太湖口,渡太湖者皆取道于此。明嘉靖三十四年明军民追击倭寇,歼于此处。旧设木渎司,管木渎﹑横塘﹑新郭三镇。清设县丞驻此。
  • 木皮岭[mù pí lǐng]
      山名。在今甘肃成县东。山势高峻,古代为入陇要冲。
  • 木猫[mù māo]
      木制的捕鼠器。
  • 木辂[mù lù]
      见“木路”。
  • 木闸[mù zhá]
      木制的闸门。
  • 木栾[mù luán]
      木名。叶似木槿而薄细,花黄似槐而稍大,实如豌豆,圆黑坚硬,可作念珠。
  • 木耳[mù ěr]
      又称“黑木耳”。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木耳目。好气性腐生真菌。一般生长在阔叶树的朽木或倒木上。子实体形似人耳或叶子,初为红褐色,干燥后深褐至近黑色。可用阔叶树段木或木屑人工培养。营养丰富,可供食用和药用。
  • 木桩[mù zhuāng]
      木头桩子。 桩或柱,尤指修篱笆所用的桩或柱
  • 木面雕刻[mù miàn diāo kè]
      木刻艺术的一种。在木的纵剖面上雕刻。参见“木口雕刻”。
  • 木脉[mù mài]
      叶脉。
  • 木肠[mù cháng]
      形容心肠硬,不动感情。
  • 木难[mù nàn]
      宝珠名。又写作“莫难”。
  • 木榇[mù chèn]
      棺材。
  • 木红球[mù hóng qiú]
      菊之一种。其花色红。
  • 木贼草[mù zéi 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绿色,呈管状,中空,有节;叶退化成鳞状。因表面粗糙,可用以打磨木﹑骨﹑铜等器物。
  • 木笼[mù lóng]
      装满重料(如石块或碎砖)的圆木框架或横条木框架,供修建船坞、 码头、 堤坝或类似结构时沉入水底作基础或挡墙之用。 装满重料(如石块或碎砖)的圆木框架或横条木框架,供修建船坞、 码头、 堤坝或类似结构时沉入水底作基础或挡墙之用
  • 木夹[mù jiā]
      1.古代传递并保护文书用的木制夹板。 2.木制的衣夹。中有小弹簧,日常所用。
  • 木券[mù quàn]
      古代木制的契据。
  • 木狗子[mù gǒu zǐ]
      旧时木制刑具的一种。装于犯人两腿间,使两腿不得自由伸缩离合。
  • 木德[mù dé]
      1.秦汉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胜,附会王朝的命运,以木胜者为木德。 2.谓上天生育草木之德。亦特指春天之德,谓其能化育万物。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孔颖达疏:“盛德在木者,天以覆盖生民为德,四时各有盛时,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于木位。”
  • 木蕖[mù qú]
      木芙蓉的别名。
  • 木头橛子[mù tou jué zǐ]
      短木桩。喻指僵化死板。
  • 木夯[mù hāng]
      众人齐举以筑实地基的木制工具。
  • 木老鵶[mù lǎo yā]
      见“木老鸦”。
  • 木偶片[mù ǒu piānr]
      美术片的一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木偶表演的各种动作而成。
  • 木事[mù shì]
      1.指建造房屋木结构或制造木器等的工艺。 2.借称木料。
  • 木燧[mù suì]
      木制的钻取火种的用具。
  • 木船[mù chuán]
      木制的船,通常用橹﹑桨等行驶。
  • 木官[mù guān]
      即木正。
  • 木红色[mù hóng sè]
      染色之一种。
  • 木寓龙[mù yù lóng]
      见“木禺龙”。
  • 木墩[mù dūn]
      一种粗锯成或砍成的八边形硬材的墩,相对材面之间的厚度不小于10英寸。 一种粗锯成或砍成的八边形硬材的墩,相对材面之间的厚度不小于10英寸
  • 木塞[mù sāi]
      1.一小块形如道钉的木头,在拔出道钉之后在铁路枕木上留下的空洞就用它来填塞。2.堵木桶漏孔的塞子。3.桶口的塞子。
  • 木制品[mù zhì pǐn]
      1.用木材制造的产品。2.战争要求大量生产各种木制品——兵营和临时兵房的家具、弹药箱、车辆、步枪枪托。3.木制的内部配条(如嵌条或楼梯)。
  • 木钻[mù zuàn]
      木制穿孔工具。
  • 木扑头[mù pū tóu]
      箭的一种。
  • 木杵[mù chǔ]
      舂米或捣物的木棒。
  • 木軨[mù líng]
      车厢的木格栏。即车厢前面和左右两面横直相交的栏木。
  • 木札[mù zhá]
      1.木片。 2.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 木扇[mù shàn]
      木制的风轮扇叶。
  • 木魅[mù mèi]
      旧指老树变成的妖魅。
  • 木梳[mù shū]
      梳理头发用的木制梳子。 梳理头发用的木制梳子
  • 木砻[mù lóng]
      磨谷去壳之器具,以坚木凿齿为之,形状略似磨。
  • 木假亭[mù jiǎ tíng]
      木制的供观赏用的小亭。
  • 木笺[mù jiān]
      专供写信用的小木板。
  • 木嚼[mù jiáo]
      旧时行刑前塞在犯人嘴里的木制物。
  • 木钉[mù dīng]
      1.用来挂东西的木制的钉。2. 。
  • 木架[mù jià]
      木介。
  • 木画[mù huà]
      以木为底,上加杂嵌以为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谓之“木画”。
  • 木角[mù jiǎo]
      指柴薪与角制的水斗。
  • 木幔[mù màn]
      古代一种装有木板作掩护的攻城车。
  • 木兰诗[mù lán shī]
      乐府《鼓角横吹曲》名。北朝民歌。有人疑为唐人所作。诗中塑造了一个北国奇女子的形象,故事颇有传奇色彩,语言刚健明快,具有北方民歌的特色。
  • 木尺[mù chǐ]
      1.古代调整五音律吕的仪器。 2.木制尺。用于建筑﹑测量等。 一种刻度尺,注明一定直径和长度的原木的板英尺,用于测量原木或木材的木积
  • 木杪[mù miǎo]
      树梢。 树梢
  • 木绍[mù shào]
      酒名。
  • 木枪[mù qiāng]
      古代兵器。木杆一端装有尖锐的金属头,用于刺击。亦有两端装有尖头者。
  • 木肤[mù fū]
      树皮。
  • 木头底儿[mù tou dǐ ér]
      清代旗装鞋。因其为木制高底,故名。底高有五分﹑八分至三寸五分﹑四寸数种,高底作花盆形,低底作船形。
  • 木解[mù jiě]
      道教所说尸解的一种。谓借木解脱躯体而成仙。
  • 木杷[mù pá]
      农具名。木制的杷子,有齿。
  • 木李[mù lǐ]
      果名。即榠樝,又名木梨。《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后因以借指互相投赠酬答之物。
  • 木天[mù tiān]
      1.木制天棚。 2.指宏敞高大的木结构建筑物。 3.秘书阁的别称。因其屋宇高大宏敞,故名。 4.指翰林院。
  • 木版[mù bǎn]
      见“木板”。 用来印刷的刻上文字或图画的木板
  • 木框[mù kuàng]
      在木板框架中的砖或混凝土基础,用于木框架房屋建造中。 在木板框架中的砖或混凝土基础,用于木框架房屋建造中
  • 木数[mù shù]
      木之生数或成数。根据阴阳五行说,木之生数为三,成数为八。
  • 木薯[mù shǔ]
      1.灌木。又名树薯。有肉质长圆柱形块根。叶子掌状分裂,叶片披针形。蒴果有棱翅。块根含有多量淀粉,生吃有毒,煮熟后毒性解除,可供食用或做饲料。 2.指此种植物的块根。 木薯属几种植物的任何一种,尤指其中的一种,根状茎肉质,产生一种有营养的淀粉,在整个热带地区被栽培,作为主食
  • 木葱[mù cōng]
      菜名。葱的一种。也称汉葱。
  • 木杨城[mù yáng chéng]
      清末天地会引众入会时,以竹插地,糊纸作门,称为“木杨城”。又用桌椅搭制,嘱令入会者由此门进入“城”内,结为兄弟。
  • 木虫[mù chóng]
      寄生于树中的虫。
  • 木楗[mù jiàn]
      木制肩舆。
  • 木陛[mù bì]
      谓登车的木阶。
  • 木质[mù zhì]
      1.木的性质;木的质地。 2.形容人的天性朴拙。 组成乔木或灌木茎和枝在树皮下的大部分坚硬纤维物质
  • 木兰花[mù lán huā]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 木化石[mù huà shí]
      树木的化石。仍保持原木材的纹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与石英相同。可供观赏。也叫木变石。
  • 木偶戏[mù ǒu xì]
      演员操纵木偶,配以对话、音乐、歌唱来表演故事的戏剧。中国古代称傀儡戏。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形式的不同,有演员在上空提线操纵木偶表演的提线木偶;演员将手掌套在木偶体内操纵其表演的布袋木偶;演员用三根棍子举起木偶并操纵其表演的杖头木偶。中国木偶戏大多用戏曲曲调演唱,并有多种流派风格。
  • 木屐[mù jī]
      木底鞋。或有齿,或无齿。 亦称“呱哒板儿”。木底鞋
  • 木蹻[mù qiāo]
      木底鞋。
  • 木舶[mù bó]
      古代的一种商船。
  • 木版水印[mù bǎn shuǐ yìn]
      我国传统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因用水墨和颜料在木刻版上刷印,故称。主要用以复制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唐宋流行单色刷印,至明末发展为彩色套印,有如饾饤,故明人称为饾版。分钩描﹑刻版﹑刷印三道工序。现代版画家也运用这种技法创作版画。也称木刻水印。
  • 木客鸟[mù kè niǎo]
      传说中的鸟名。
  • 木局[mù jú]
      元代督管木工的机构,属工部。
  • 木老老[mù lǎo lǎo]
      见“木佬佬”。
  • 木棍[mù gùn]
      木材作的棍子。如:全副武装的警察,手里准备了木棍。
  • 木犀[mù xi]
      1.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椭圆形,花簇生于叶腋,黄色或黄白色,有极浓郁的香味。可制作香料。通称桂花。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原产我国,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 2.指这种植物的花。通称桂花。 3.指经过烹调的打碎的鸡蛋。
  • 木橛[mù jué]
      短木桩。
  • 木杙[mù yì]
      木桩。
  • 木落[mù luò]
      树叶凋落。
  • 木瓜杖[mù guā zhàng]
      用木瓜枝干做的拄杖。
  • 木耦[mù ǒu]
      木刻的人像。耦,同“偶”。
  • 木鹞[mù yào]
      鹞鹰的一种。
  • 木行[mù xíng]
      谓五行说中的木德。
  • 木偶马[mù ǒu mǎ]
      即木禺马。
  • 木食[mù shí]
      以山中野树果实充饥。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
  • 木驴[mù lǘ]
      1.古代一种兵车。用于攻城。 2.刑具。为装有轮轴的木架,载犯人示众并处死。 3.一种运载工具。
  • 木柹[mù shì]
      见“木杮”。
  • 木馒头[mù mán tou]
      木莲的别名。
  • 木声[mù shēng]
      1.木质之声,击木之声。 2.指乐器木质部分的共鸣声。
  • 木灾[mù zāi]
      1.谓以木料制做器皿是木的不幸。 2.谓浪用木材以雕版印书。犹言祸枣灾梨。
  • 木印记[mù yìn jì]
      木制的印章。
  • 木绵[mù mián]
      见“木棉”。
  • 木格[mù gé]
      1.泛指木制框格。 2.一种木制刑具。
  • 木刻水印[mù kè shuǐ yìn]
      一种彩色套印技术,用于复制美术品,根据画稿着色浓淡、阴阳向背的不同,分别刻成许多块版,依照色调进行套印或叠印。旧称饾版。
  • 木患子[mù huàn zǐ]
      见“木槵子”。
  • 木根[mù gēn]
      树根。
  • 木标[mù biāo]
      作标志的木桩。
  • 木械[mù xiè]
      木制的镣铐之类的刑具。
  • 木芝[mù zhī]
      生于木上的真菌类植物。一说为紫芝的别名。
  • 木戾[mù lì]
      雌鹦鹉的别名。
  • 木材厂[mù cái chǎng]
      刨锯拼装木料的木工企业。 刨锯拼装木料的木工企业
  • 木变石[mù biàn shí]
      松木的化石。
  • 木头人[mù tou rén]
      比喻迟钝或不灵活的人。
  • 木椎[mù chuí]
      木槌。
  • 木槵[mù huàn]
      见“木槵子”。
  • 木盐[mù yán]
      1.果实名。盐麸子的别名。 2.干燥时泌盐植物树叶上出现一层盐霜,可以刮取下来食用,谓之木盐。也叫树叶盐。或谓其地水气咸,凝盐生树上。
  • 木兔[mù tù]
      鸟名。
  • 木瓜海棠[mù guā hǎi táng]
      海棠之一种,结实如木瓜,可食。
  • 木材[mù cái]
      树木砍伐后,经初步加工,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用的材料。 树木采伐后经过初步加工的树干或大枝
  • 木本[mù běn]
      1.有木质茎的(植物)。 2.刻有文字等可供拓印的木板。 茎的木质部发达、比较坚硬的特性
  • 木禾[mù hé]
      传说中一种高大的谷类植物。
  • 木雍[mù yōng]
      犹木栅。
  • 木酪[mù lào]
      荒年用木头﹑树皮之类煮成的糊状物。事见《汉书.食货志上》:“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
  • 木笏[mù hù]
      木制手板。唐制,六品以下官所持之笏。后世因之。
  • 木帝[mù dì]
      1.指木星。 2.即伏羲,又名太皥,为管理春天的东方之帝。因其以木德称王,故名“木帝”。唐李商隐《隋宫守岁》诗:“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宋邹浩《四柏赋》:“及夫时运遄往,木帝无为,骤雨滂沱以涤荡,狂飙奔腾而折摧。”。参阅《吕氏春秋.孟春纪》﹑《淮南子.天文训》。一说,木帝即东方青帝,名“灵威仰”。见隋萧吉《五行大义.论五帝》。
  • 木鸡[mù jī]
      1.《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成玄英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其犹木鸡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后因以“木鸡”喻指修养深淳以镇定取胜者。 2.木制能飞的鸡。 3.用以比喻呆笨或发愣之态。
  • 木笔[mù bǐ]
      1.即毛笔。因初始的毛笔以木为管,故名。 2.木名。即辛夷。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3.指此种植物的花。
  • 木錧[mù guǎn]
      车轴头上固定轮子的小棍。丧礼用木,取其声小。
  • 木槿[mù jǐn]
      锦葵科。落叶灌木。植株高矮不一。叶卵圆形,分出三裂片。夏秋开花,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产于中国和印度。可供观赏,又作绿篱。花可煮面条吃。树皮可杀虫疗癣,花治痢疾。
  • 木臼[mù jiù]
      木制的臼。
  • 木芽[mù yá]
      草木的嫩芽。
  • 木筏[mù fá]
      用木材结成的筏子。 用长木料捆扎成的筏子
  • 木杠[mù gàng]
      1.乘以代步的木轿。 2.木箱。 3.指单杠﹑双杠等体操器械。
  • 木简[mù jiǎn]
      即牍。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狭长木片。
  • 木瓜山[mù guā shān]
      山名。
  • 木吏[mù lì]
      木雕的狱吏。语出《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后因以“木吏”借指刑官。
  • 木皇[mù huáng]
      伏羲的称号。
  • 木兰舟[mù lán zhōu]
      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 木楔[mù xiē]
      加强铸造型箱挡板用或连接接头部分用的楔形木块。 加强铸造型箱挡板用或连接接头部分用的楔形木块
  • 木棦[mù chēng]
      老式织机部件之一。
  • 木契[mù qì]
      木制的符信或凭证。
  • 木禺[mù yú]
      木刻的人像。
  • 木突[mù tū]
      木拖鞋。
  • 木门[mù mén]
      1.木制的门。 2.春秋晋国邑名。 3.谷名。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
  • 木册[mù cè]
      指成册的印板。
  • 木屑[mù xiè]
      指木头加工时留下的锯末、刨花粉料。 主要是用来做燃料和轻骨填充料,或是再复合成人造板,如中纤板。也可以作为造纸原料。
  • 木鴈[mù yàn]
      木雁。鴈,同“雁”。
  • 木笏司[mù hù sī]
      谓糊涂官。
  • 木实[mù shí]
      1.树木的果实。 2.枳椇子的别名。
  • 木甲[mù jiǎ]
      1.木制的护身衣甲。借指战士。 2.树皮。
  • 木瓦[mù wǎ]
      古代覆盖屋面的木板。
  • 木鱼[mù yú]
      体鸣乐器。木制。通常为团鱼状,中空,张口,以利共鸣。用小木槌击奏。原为佛教法器,用于礼佛或诵经。后用于民族器乐演奏。 一种打击乐器,原为僧尼念经、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做成,中间镂空
  • 木索[mù suǒ]
      刑具。木指“三木”,索即绳索,用以拘系犯人。
  • 木枋[mù fāng]
      方柱形的木料。
  • 木龙[mù lóng]
      1.木刻的龙。古代祈雨时用之。 2.木名。 3.护堤的木栏。 4.传说栖息在航海大船里的蛇。
  • 木皮[mù pí]
      树皮。
  • 木排[mù pái]
      放在江河里的成排地结起来的木材。可用作交通工具。 用圆木或木料捆扎在一起的作顺流运输的工具
  • 木脚道[mù jiǎo dào]
      木跳板。由岸登舟用。
  • 木叶[mù yè]
      树叶:洞庭波兮木叶下。
  • 木谏[mù jiàn]
      相传尧舜时于朝市竖立木牌,谓之谤木,人有进谏之言则书于其上。
  • 木床[mù chuáng]
      木制的床榻。
  • 木乳饼[mù rǔ bǐng]
      木制扑满。古代儿童玩具。
  • 木妖[mù yāo]
      1.指在兴造宅邸﹑宫殿等建筑上穷奢极侈。妖,反常怪异的现象。 2.指草木发生的怪异现象。
  • 木饧[mù xíng]
      枳椇子的别名。
  • 木通[mù tōng]
      即通草。藤本植物。掌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雌雄同株,花紫色;结浆果,可食。果实和茎入药。
  • 木牀[mù chuáng]
      木制的床榻。汉 刘向《列女传·楚老莱妻》:“莱子 避世,耕於 蒙山 之阳,葭墙蓬室,木牀蓍席。”《南史·宋纪上·武帝》:“帝素有热病,并患金创,末年尤剧,坐卧常须冷物。后有人献石牀,寝之极以为佳,乃叹曰:‘木牀且费,而况石邪!’即令毁之。”宋 欧阳修《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诗:“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牀坐调曲。”
  • 木豆[mù dòu]
      1.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盘,木制。亦用于祭祀。 2.常绿灌木,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种子可食用及榨油,叶为饲料,根可入药。 3.指此种植物的种子。
  • 木路[mù lù]
      1.亦作“木辂”。指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车,只涂漆而不覆以革,亦无金﹑玉﹑象牙之饰。 2.晩清初办铁路时建议试制的木轨路。
  • 木函[mù hán]
      木匣。
  • 木雕[mù diāo]
      1.亦作“木鵰”。木制形状像雕的飞行物。 2.用木头雕刻而成的人或物。 以锋利的手工工具刻凿装饰木质物件的艺术;亦指以此法制成或装饰过的木器
  • 木末[mù mò]
      树梢。
  • 木刻[mù kè]
      即“木版画”。版画的一种。用刻刀在木版上反向刻出形象,再用纸拓印下来的图画。刻在木材的纵切面上的称“木面木刻”,刻在木材的横断面上的称“木口木刻”。画面以凸线为主的称“阳刻”,画面以凹线为主的称“阴刻”。套印出两种以上颜色的称“套色木刻”。按拓印使用的不同颜料划分,又有油印木刻、水印木刻等。
  • 木纪[mù jì]
      旧指木德王朝的世运。
  • 木斫[mù zhuó]
      即櫌。一种敲打土块﹑平田的农具。
  • 木室[mù shì]
      指木制的神龛。
  • 木栰[mù fá]
      同“木筏”。
  • 木然[mù rán]
      1.形容呆呆的无表情的神态。 2.形容动作迟钝﹑不灵活。 3.形容声音不清脆。 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由或仿佛受猛击或受震惊造成的委屈的脸色和木然的沉默
  • 木条[mù tiáo]
      木工用的木头。如:里面镶了半英寸的无节疤的松木条。
  • 木税[mù shuì]
      对木商征收的厘金税。
  • 木杻[mù niǔ]
      刑具名。木制手铐。
  • 木大[mù dà]
      宋代戏曲脚色名。
  • 木车[mù chē]
      古代帝王丧葬时所用的一种车子,不加漆饰。
  • 木运[mù yùn]
      旧谓木德王朝的气数。
  • 木罂[mù yīng]
      1.木制的盛流质容器。 2.见“木罂缻”。
  • 木掀[mù xiān]
      木?。
  • 木匵[mù dú]
      即棺椟。 一种薄板小棺。
  • 木芍药[mù sháo yào]
      1.芍药的一种。 2.唐人称牡丹为木芍药。
  • 木鹅[mù é]
      1.木制的鹅。浮水工具。 2.木制的鹅。测水深浅的工具。 3.木制的鹅。攻城的战具。 4.洲名。安徽桐城县有木鹅洲。相传五代周世宗与南唐割江为界,以木鹅浮江中,随其所至,以定南北;鹅沿洲东下,故以木鹅为名。
  • 木栈[mù zhàn]
      栈道。
  • 木木然[mù mù rán]
      神情麻木的样子。
  • 木客大冢[mù kè dà zhǒng]
      春秋时越王勾践父允常的坟墓。
  • 木象[mù xiàng]
      木雕的人像。
  • 木槅[mù gé]
      指可取下的活动窗板。
  • 木琴[mù qín]
      体鸣乐器。以若干由长至短的硬质木条排列在架上,一般与钢琴的黑白键相仿,排为两排。用有球形槌头的小木槌击奏,发音清脆。若在木条之下装设金属共鸣管,则发音更为嘹亮。多用于管弦乐队或独奏。
  • 木柙[mù xiá]
      木匣,木盒子。
  • 木构[mù gòu]
      木头房子。
  • 木柈[mù pán]
      木盘子。柈,同“盘”﹑“盘”。
  • 木履[mù lǚ]
      木底鞋。
  • 木竹[mù zhú]
      1.竹的一种。 2.树木和竹子。
  • 木射[mù shè]
      亦称“十五柱球戏”。中国古代球类游戏之一。以木柱为“候”,木球为“矢”。游戏时取十五个木柱,其中十个用红色书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另五个用黑色书写:傲、慢、佞、贪、滥。红黑字柱相间并排,竖于场地一端。游戏者站在另一端依次持木球从地面滚射木柱,击倒红字柱者胜,击倒黑字柱者负。始于唐代,有人认为木射是现今保龄球的雏形。
  • 木樨[mù xi]
      1.同“木犀”。 2.指木犀花。 3.指食物烹调中加鸡蛋者。
  • 木牍[mù dú]
      古代用以写字的木简。
  • 木腔[mù qiāng]
      激水之器。
  • 木性[mù xìng]
      1.旧谓淳厚﹑质朴的禀性。 2.木的性质。
  • 木椌[mù qiāng]
      古代打击乐器名。状如漆桶,中间有椎。雅乐开始时击之。
  • 木铎[mù duó]
      1.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 2.以喻宣扬教化的人。
  • 木杖[mù zhàng]
      木制的拐杖。
  • 木孙[mù sūn]
      槂的别名。“槂”拆字为“木”“孙”二字。
  • 木弩[mù nǔ]
      木制的弩弓。
  • 木柺[mù guǎi]
      木制的手杖。《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上》:“又赐木柺一。蕃法,贵重大臣方得此赐,亦犹 汉 仪赐几杖之比也。”
  • 木球使者[mù qiú shǐ zhě]
      传说可供役使的木球。

木[mù]字的成语

  • 木干鸟栖[mù gàn niǎo qī]
      指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比喻行事坚定不移。
  • 木朽蛀生[mù xiǔ zhù shēng]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 寸木岑楼[cùn mù cén lóu]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 泰山梁木[tài shān liáng mù]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 山木自寇[shān mù zì kòu]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 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璧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后汉书.刘玄传》
  • 蠹众木折[dù zhòng mù zhé]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 墓木已拱[mù mù yǐ gǒng]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 浮石沉木[fú shí chén mù]
      比喻是非颠倒。
  • 心如槁木[xīn rú gǎo mù]
      犹心若死灰。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 草木萧疏[cǎo mù xiāo shū]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 竹头木屑[zhú tóu mù xiè]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 连理之木[lián lǐ zhī mù]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 寸木难支[cùn mù nàn zhī]
      寸木难以支撑坍塌的大厦。比喻国家衰败,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扭转的。
  • 杖头木偶[zhàng tóu mù ǒu]
      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
  • 故家乔木[gù jiā qiáo mù]
      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 无本之木[wú běn zhī mù]
      本:根;木:树。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木。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宰木已拱[zǎi mù yǐ gǒng]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 人非木石[rén fēi mù shí]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 木人石心[mù rén shí xīn]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晋书.苻坚载记》:淝水之战,苻坚看到 东晋军队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十分恐惧。后用以比喻惊慌失措、猜忌敏感的心态
  • 杜口木舌[dù kǒu mù shé]
      杜口:闭口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
  • 接木移花[jiē mù yí huā]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 纪渻木鸡[jì shěng mù jī]
      修养到家,亦用写呆笨发愣。
  • 草木知威[cǎo mù zhī wēi]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 触石决木[chù shí jué mù]
      比喻莽撞蛮干。
  • 枝木之冠[zhī mù zhī guān]
      谓华饰之冠。
  • 择木而处[zé mù ér chǔ]
      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旧时比喻选择贤君明主,为其效命。
  • 守株缘木[shǒu zhū yuán mù]
      比喻不根据实际情况而去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守株待兔”、“缘木求鱼”的略语,比喻不根据实际情况而去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椽木乎?——马中锡《中山狼传》
  • 花移木接[huā yí mù jiē]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 木公金母[mù gōng jīn mǔ]
      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 木心石腹[mù xīn shí fù]
      犹木人石心。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 择木而栖[zé mù ér qī]
      栖:栖息。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栖息。旧时比喻选择贤明君主,为其效命。
  • 金口木舌[jīn kǒu mù shé]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穷猿失木[qióng yuán shī mù]
      猿被困失栖。喻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唐 杜甫《寄杜位》诗:“寒日經簷短,窮猿失木悲。”仇兆鳌 注:“窮猿失木,乃歎無家可歸。”
  • 绳锯木断[shéng jù mù duàn]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用绳子不断地拉,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微小的力量也能成事
  • 独木难支[dú mù nán zhī]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一根木头支持不住大厦,比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支撑全局 独木难支大厦倾。——明. 赵弼《蜀三忠传》
  • 木头木脑[mù tóu mù nǎo]
      形容呆板、迟钝。
  • 圆木警枕[yuán mù jǐng zhěn]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 诽谤之木[fěi bàng zhī mù]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 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麻痹无知觉。比喻人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怎么能麻木不仁地蹉跎终生
  • 火齐木难[huǒ jì mù nán]
      火齐:宝石名;木难:宝珠名。 比喻珍奇难得之物。多指诗文书画等。
  • 墓木拱矣[mù mù gǒng yǐ]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 草木愚夫[cǎo mù yú fū]
      旧时农民的谦称。象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人对农民的蔑称。
  • 古木参天[gǔ mù cān tiān]
      参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 风木之悲[fēng mù zhī bēi]
      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 木强敦厚[mù jiàng dūn hòu]
      木强:质朴而倔强;敦厚:忠厚。比喻人品纯朴忠厚,性格倔强。
  • 木木樗樗[mù mù chū chū]
      形容呆呆的样子。
  • 不祥之木[bù xiáng zhī mù]
      祥:吉祥;木:树。不吉祥的树。即被雷电所毁的树。指不会带来吉利的庇护者。
  • 直木先伐[zhí mù xiān fá]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 画地刻木[huà dì kè mù]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 木鸡养到[mù jī yǎng dào]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 木已成舟[mù yǐ chéng zhōu]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树木已经制造成舟楫。比喻事已定型,不能改变 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镜花缘》
  • 木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 钻木取火[zuān mù qǔ huǒ]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竹钉木屑[zhú dīng mù xiè]
      屑:碎末。制造竹木器物剩下的废料。比喻细微的事物。也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 木形灰心[mù xíng huī xīn]
      形:形体。比喻不受外物干扰,意志坚定。
  • 草衣木食[cǎo yī mù shí]
      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 削木为吏[xuē mù wéi lì]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 枯木死灰[kū mù sǐ huī]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 珊瑚木难[shān hú mù nàn]
      比喻珍贵难得的事物。
  • 榆木疙瘩[yú mù gē da]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 水木明瑟[shuǐ mù míng sè]
      瑟:洁净鲜明的样子。形容风景清爽洁净。
  • 盘木朽株[pán mù xiǔ zhū]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
  • 朽木粪土[xiǔ mù fèn tǔ]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 罄山采木[qìng shān cǎi mù]
      罄:完,尽。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
  • 人非草木[rén fēi cǎo mù]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 草木同腐[cǎo mù tóng fǔ]
      象草木一样腐烂。比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 木偶衣冠[mù ǒu yì guān]
      给木偶穿衣戴帽。比喻装模作样。
  • 被赭贯木[bèi zhě guàn mù]
      赭:赭衣,古代囚衣;木:指“三木”。加在手足上的刑具。穿囚衣,戴刑具。
  • 铸木镂冰[zhù mù lòu bīng]
      指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塊(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 斩竿揭木[zhǎn gān jiē mù]
      犹言斩木揭竿。
  • 谏鼓谤木[jiàn gǔ bàng mù]
      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 良禽择木[liáng qín zé mù]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 徙木为信[xǐ mù wéi xìn]
      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 独木不林[dú mù bù lín]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 土牛木马[tǔ niú mù mǎ]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 木讷寡言[mù nè guǎ yán]
      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 木落归本[mù luò guī běn]
      犹言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 形如槁木[xíng rú gǎo mù]
      槁:干枯。形态象干枯的树木。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脸上表情呆板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呆的神态这个消息使他呆若木鸡
  • 行将就木[xíng jiāng jiù mù]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寿命不长,就要进棺材了 但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清. 吴趼人《痛史》
  • 八公草木[bā gōng cǎo mù]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 土木形骸[tǔ mù xíng hái]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死灰槁木[sǐ huī gǎo mù]
      冷了的灰烬,枯槁的树木。比喻毫无生气或意志消沉,对世事无动于衷。
  • 木梗之患[mù gěng zhī huàn]
      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 木强则折[mù qiáng zé shé]
      强:坚硬。质地硬的木材容易脆裂折断。比喻一味强硬反而会招致失败。
  • 木偶衣绣[mù ǒu yī xiù]
      给木头人穿上锦绣衣服。比喻庸人担任要职。
  • 质木无文[zhì mù wú wén]
      指诗文质朴而少文采。也用以形容人品朴实无华。
  • 鸣雁直木[míng yàn zhí mù]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 亡猿祸木[wáng yuán huò mù]
      比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 榆木圪垯[yú mù gē da]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 水木清华[shuǐ mù qīng huá]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 投木报琼[tóu mù bào qióng]
      木:木瓜;琼:美玉。原指男女恋爱中互赠礼物。后引申为对别人深厚情谊予以酬报。
  • 圆孔方木[yuán kǒng fāng mù]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 散木不材[sǎn mù bù cái]
      比喻没有用处的事物。
  • 蠢若木鸡[chǔn ruò mù jī]
      形容神貌呆笨。 形容神貌呆笨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聊斋志异.促织》
  • 泥塑木雕[ní sù mù diāo]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用泥土和木头雕塑而成的模型。形容人无知觉、无反应或愕然惊呆的样子因此,只管一房子人,只大家对楞着,如木雕泥塑,不则一声儿。——《儿女英雄传》
  • 枯木再生[kū mù zài shēng]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 千头木奴[qiān tóu mù nú]
      奴:拟人化的说法。指可以维持生计的家产。
  • 依草附木[yī cǎo fù mù]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 大兴土木[dà xīng tǔ mù]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大事兴建,土木工程很大却好庄间狄员外大兴土木,创起两座三起高楼。——《醒世姻缘传》
  • 朽木难雕[xiǔ mù nán diāo]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 声振林木[shēng zhèn lín mù]
      声:歌声。歌声振动了林木。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 枯木发荣[kū mù fā róng]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 刚毅木讷[gāng yì mù nè]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 榆木脑袋[yú mù nǎo dài]
      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 用很硬的榆树根比喻顽固的脑袋有些榆木脑袋做了多年糊涂梦,不撒着呓怔呢!
  • 木朽形秽[mù xiǔ xíng huì]
      朽:腐朽,衰老。比喻内无才学,外观恶俗。
  • 木秀于林[mù xiù yú lín]
      秀:出众,突出。高出森林的大树。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也措指新人新事刚刚出现。
  • 池鱼林木[chí yú lín mù]
      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 木石鹿豕[mù shí lù shǐ]
      豕:猪。形容无知无识。
  • 朽木死灰[xiǔ mù sǐ huī]
      腐朽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 蜚瓦拔木[fēi wǎ bá mù]
      形容风力迅猛。
  • 乔木世家[qiáo mù shì jiā]
      乔木:代指贵族、高官。指贵族世家。
  • 身将就木[shēn jiāng jiù mù]
      将:快要;就:趋,进;木;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 枯木逢春[kū mù féng chūn]
      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枯黄的树木欣逢春日。比喻久处困厄之人,忽遇得意之事,重新获得生命力
  • 朽木枯株[xiǔ mù kū zhū]
      朽:腐烂;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老弱无用的人或衰微的力量。
  • 断木掘地[duàn mù jué dì]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
  • 木魅山鬼[mù mèi shān guǐ]
      魅:物老成精。指山林的鬼怪。
  • 木牛流马[mù niú liú mǎ]
      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
  • 刻木为鹄[kè mù wéi hú]
      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 移花接木[yí huā jiē mù]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把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施展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
  • 木雁之间[mù yàn zhī jiān]
      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指有才与无才之间。比喻才能或学问处于中间水平,能保全自己,远避祸害。
  • 金母木公[jīn mǔ mù gōng]
      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 草木俱朽[cǎo mù jù xiǔ]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 草木黄落[cǎo mù huáng luò]
      秋天以到,因草木的叶子呈枯黄而掉落。
  • 教猱升木[jiāo náo shēng mù]
      猱:猴子的一种。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 鸣于乔木[míng yú qiáo mù]
      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 槁木死灰[gǎo mù sǐ huī]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槁枯的朽木与陈久的冷灰,比喻心灰意懒,情绪极度低落,毫无生趣 那守节之妇,心如槁木死灰。——《恨海》
  • 水源木本[shuǐ yuán mù běn]
      源:水的源头;木:树的根。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青黄沟木[qīng huáng gōu mù]
      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 木本水源[mù běn shuǐ yuán]
      木:树的根;源: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木的根本,水的渊源。引申为追根求源 孩儿生身二十年,尚不知木根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矣。——《石点头》
  • 呆如木鸡[dāi rú mù jī]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 寒木春华[hán mù chūn huá]
      寒木:指松柏;华:花。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 木直中绳[mù zhí zhòng shéng]
      中:符合、合乎;绳:木匠用以取直,浸满墨汁的线绳。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中,动词,符合、合乎。绳,木匠用以取直,浸满墨汁的线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况《劝学》
  • 立木南门[lì mù nán mén]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 盈把之木[yíng bà zhī mù]
      盈:满;木:树。用一把手能握住的小树。比喻仅有小才能的人。
  •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唐朝张环權《书断》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字迹的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入木三分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清. 赵翼《瓯北诗抄》
  • 衣赭关木[yì zhě guān mù]
      衣:穿;赭:赭衣,赤褐色的囚衣;关:禁闭;木:三木,古时加在囚犯手脚和颈项上的刑具。穿囚衣,戴刑具。指服刑。
  • 一草一木[yī cǎo yī mù]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木[mù]字在结尾的词语

  • 行木[xíng mù]
      巡察树木。
  • 朴木[pǔ mù]
      质朴厚重。
  • 坑木[kēng mù]
      矿井里用做支柱的木料。
  • 东金西木[dōng jīn xī mù]
      星命家语。谓生辰的日与时金木相克,其人不孝。
  • 窾木[kuǎn mù]
      1.当中挖空的木头。 2.有孔洞的树木。
  • 阴沉木[yīn chén mù]
      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土中的树木。
  • 旋木[xuán mù]
      用旋床把木片或木块旋成各式各样形状的工艺或过程。 用旋床把木片或木块旋成各式各样形状的工艺或过程
  • 惊堂木[jīng táng mù]
      见“惊堂”。
  • 纹木[wén mù]
      有纹理的木材。
  • 童木[tóng mù]
      1.无枝干的树木。 2.幼树。
  • 腐木[fǔ mù]
      腐烂的树木或木材。
  • 枫木[fēng mù]
      1.木名。详“枫”。 2.传说中黄帝械杀蚩尤后掷弃其桎梏所化的枫香树。
  • 槁木[gǎo mù]
      枯槁的树干:形如槁木。 已经死亡干枯的树木,形容毫无生气心如槁木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五代蜀. 贯休《山居诗》
  • 燧木[suì mù]
      1.传说中可钻而取火的树木。 2.钻木。
  • 踢木[tī mù]
      古代杂耍之一。
  • 通香木[tōng xiāng mù]
      一种木质的香料。
  • 灌木[guàn mù]
      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如荆、玫瑰、茉莉等。 丛生之木一丛乌饭树灌木
  • 墓木[mù mù]
      墓地植的树木。
  • 窬木[yú mù]
      中间挖空的木头。
  • 恶木[è mù]
      贱劣的树。
  • 花木[huā mù]
      供观赏的花和树木。 指专供观赏者的花草树木
  • 四味木[sì wèi mù]
      传说中的仙树。
  • 云木[yún mù]
      高耸入云的树木。
  • 拘木[jū mù]
      弯曲之木。
  • 橉木[lìn mù]
      木名。亦称“橉筋木”。
  • 积木[jī mù]
      儿童玩具,是一套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木块,大多是彩色的,可以用来摆成多种形式的建筑物的模型。 通常是立方的木头或塑料固体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装饰着字母或图画,容许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
  • 硬木[yìng mù]
      质地坚实致密的木材。如紫檀﹑花梨楠木等统称硬木。常用于制造高贵木器。
  • 红木[hóng mù]
      紫檀一类的木材,多为红色或褐色,质地坚硬,大多用来做贵重的家具。
  • 睿木[ruì mù]
      指传说中的神木。
  • 踏滚木[tà gǔn mù]
      1.亦称“踏混木”。 2.古代百戏杂技之一。表演者踩踏圆木,使其滚动,并在上面表演各种动作。
  • 生木[shēng mù]
      活的树木。
  • 檵木[jì mù]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属金缕梅科。卵状椭圆的全缘叶。春季开白花。蒴果两裂。产于中国中部至东部。供观赏。花和茎、叶入药。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属金缕梅科。卵状椭圆的全缘叶。春季开白花。蒴果两裂。产于中国中部至东部。供观赏。花和茎、叶入药
  • 栒子木[xún zi mù]
      落叶或常绿灌木,叶子卵形,花白色、粉红色或红色,果实球形,多为红色,供观赏。
  • 铁木[tiě mù]
      1.泛指用铁或木制成的刑具。 2.桄榔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桄榔子》。
  • 露木[lù mù]
      指经受着风霜露雪考验的树木。
  • 伐木[fá mù]
      采伐林木:上山伐木ㄧ伐木工人。
  • 扶木[fú mù]
      1.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2.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 3.扶桑。东方古国名。
  • 楷木[jiē mù]
      即黄连木。
  • 霜木[shuāng mù]
      指树身白色如霜的古木。
  • 阴木[yīn mù]
      山北所生的树木。
  • 滚木[gǔn mù]
      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推下以打击敌人的大木头:滚木礌石。
  • 砧木[zhēn mù]
      植物嫁接时承受接穗的植株,如在酸枣上嫁接大枣,酸枣就是砧木。
  • 楞木[léng mù]
      长方木料。
  • 樳木[xún mù]
      传说中的大树。
  • 枣木[zǎo mù]
      1.枣树。 2.指枣树的木材。质地坚硬,可用以翻刻碑石上的文字。
  • 蚊母木[wén mǔ mù]
      即蚊子树。
  • 橉筋木[lìn jīn mù]
      见“橉木”。
  • 盐肤木[yán fū mù]
      漆树属(Rhus)的一种灌木或乔木——通常是此属的无毒的种类。 漆树属(Rhus)的一种灌木或乔木——通常是此属的无毒的种类
  • 杉木[shā mù]
      杉树的木材。
  • 空木[kōng mù]
      1.传说尧死后用中空之木作棺。后因以为棺的代称。 2.光秃的树木。
  • 授木[shòu mù]
      授位予木德;授位自木德。古代认为帝王的传授依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
  • 擂木[lèi mù]
      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推下撞压敌人的木头。
  • 缘木[yuán mù]
      1.爬树。 2.见“缘木求鱼”。
  • 斧木[fǔ mù]
      指经斧削而未修整的木料。
  • 材木[cái mù]
      可作木材的树;木材。
  • 痲木[má mù]
      麻木。
  • 名木[míng mù]
      名贵的材木;名贵的树木。
  • 枸木[gǒu mù]
      曲木。
  • 陵木[líng mù]
      即陵树。
  • 柰何木[nài hé mù]
      古代守城用的器械。
  • 梧桐木[wú tóng mù]
      一种多年生木本棉。花絮可织布,称橦花布或桐花布,即棉布。
  • 榆木[yú mù]
      榆树;榆木料。 榆树的坚韧的木材,广泛用来做器械、家具和木桶
  • 椋子木[liáng zǐ mù]
      木名。又称凉子木﹑即来﹑灯台树。
  • 文木[wén mù]
      1.树名。 2.可用之木﹐与“散木”相对。 3.刻镂以文彩之木。
  • 麻木[má mù]
      ①身体某部分感觉发麻或丧失感觉:脚在冰冷的水里,不多时便麻木了。②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不灵敏:他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了。
  • 鱼缘木[yú yuán mù]
      比喻办事不能成功。
  • 栯木[yǒu mù]
      木名。
  • 棺木[guān mù]
      棺材。 棺材,或用来抬往坟地的架子,有时指棺材及棺材架
  • 房木[fáng mù]
      辛夷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交夷》。
  • 铁力木[tiě lì mù]
      亦名铁栗木﹑铁木。常绿乔木。高达30米。叶子披针形﹐花白色。木材暗红色﹐质地坚硬。分布于东南亚一些热带地区﹐中国云南﹑广西也出产。
  • 连木[lián mù]
      异株而枝干相连之树。旧以为吉祥之物。
  • 野木[yě mù]
      野生的树木。
  • 柞木[zuò mù]
      又称“蒙子树”、“冬青”。大风子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棘刺。叶卵圆形,有锯齿。初秋开黄白色小花。生长在中国西部、中部和东南部。叶可入药,能散瘀消肿。木材坚硬,可制家具等。
  • 沙木[shā mù]
      杉的一种。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草木》:“沙木与杉同类﹐尤高大﹐叶尖成丛﹐穗少与杉异。”一说杉树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杉》。
  • 猩猩木[xīng xīng mù]
      即一品红。观赏植物名。枝顶开花。入冬,花序下的叶子转为红色,下部的叶子仍为緑色,颇美丽。参见“一品红”。
  • 旌木[jīng mù]
      古代用以规谏帝王的旌旗和谤木。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有进善之旍﹐有诽谤之木。”卢辩注:“[旍(旌)﹐]尧置之﹐令进善者立于旍下也。﹝木﹐﹞尧置之﹐使书政之愆失也。”
  • 软硬木[ruǎn yìng mù]
      即软木。详“软木”。
  • 宰木[zǎi mù]
      坟墓上的树木。语出《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何休注:“宰,冢也。”
  • 桃花心木[táo huā xīn mù]
      一种乔木(Swietenia mahogani),有耐久的淡黄褐色至粉红色的木材,通常硬度适中,易于加工,琢磨可得到高度光泽,因其结构分子和重叠纹理区别明显,而能刻出很多动人的图像,广泛用于细木工家具和精制工艺品。 一种乔木( Swietenia mahogani ),有耐久的淡黄褐色至粉红色的木材,通常硬度适中,易于加工,琢磨可得到高度光泽,因其结构分子和重叠纹理区别明显,而能刻出很多动人的图像,广泛用于细木工家具和精制工艺品
  • 楚木[chǔ mù]
      丛生之木。
  • 拔木[bá mù]
      大风拔起树木。古人以为灾异之变。语出《书.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 衡木[héng mù]
      横木。
  • 三尺之木[sān chǐ zhī mù]
      指琴。
  • 香罗木[xiāng luó mù]
      即香楠木。
  • 神木[shén mù]
      1.灵异的树木。 2.药用植物名。即黄松节。治风寒冷湿。
  • 韩朋木[hán péng mù]
      古代传说中的相思树。为韩朋(即韩凭)夫妇冢上所生。相传韩朋夫妻死后,衣化为蝶,墓生双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之,遂称其为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 椴木[duàn mù]
      椴树的轻软而纹理精致的白色木材。 椴树的轻软而纹理精致的白色木材
  • 觚木[gū mù]
      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 邪木[xié mù]
      传说中的热带果木名。
  • 甘木[gān mù]
      1.传说中的不死树。 2.佳树。
  • 改木[gǎi mù]
      古时钻木取火,随四季更迭而换用不同的木材,称“改木”。后用以比喻时节迁移。
  • 荣木[róng mù]
      木槿。
  • 三木[sān mù]
      古代加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件刑具。
  • 兵木[bīng mù]
      谓武器不锐利。
  • 灾木[zāi mù]
      犹灾梨。
  • 锓木[qǐn mù]
      犹锓板。
  • 通脱木[tōng tuō mù]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直,叶大,掌状分裂,通常集中生在茎的顶部,花小,白色,果实近球形。茎的中心有白色纸质的髓,可制通草花或其他装饰品;中医入药,有利尿﹑通乳汁的作用。俗称通草。
  • 茔木[yíng mù]
      茔树。
  • 招木[zhāo mù]
      乔木。
  • 苞木[bāo mù]
      一种似棕榈的竹。
  • 榑木[fú mù]
      即榑桑。
  • 辂木[lù mù]
      谓驾无饰之马。
  • 连理木[lián lǐ mù]
      1.枝条连生一起的两棵树。古以为祥瑞。 2.比喻恩爱的夫妻或象征坚贞的爱情。
  • 浪木[làng mù]
      体育运动器械。用一根长木头挂在架下,人在上面用力使木头摇荡,顺势来回做各种动作。也叫浪桥。
  • 蚬木[xiǎn mù]
      常绿乔木。产我国广西西南部﹐木质坚实细致﹐可供建筑﹑船舰﹑机械等用。为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
  • 嘉木[jiā mù]
      美好的树木。
  • 丛木[cóng mù]
      丛生的树木。
  • 朽木[xiǔ mù]
      1.腐烂的木头。 2.比喻不可造就的人。参见“朽木粪土”。 腐烂的木头。比喻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三国演义》
  • 树木[shù mù]
      1.木本植物的统称。 2.植树。
  • 竿木[gān mù]
      古代艺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种技艺动作的长竿。
  • 瘿木[yǐng mù]
      指楠树树根。可制器具。
  • 相思木[xiāng sī mù]
      木名。
  • 瑞木[ruì mù]
      1.指连理木。古人认为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始生。 2.后世本此制作祭祀﹑朝会之乐歌。亦以之为乐曲名。 3.佳木。指好的花木。
  • 凡木[fán mù]
      平凡的花木。
  • 踏混木[tà hùn mù]
      见“踏滚木”。
  • 白木[bái mù]
      1.树木名。 2.不加涂饰的木材。
  • 水丑木[shuǐ chǒu mù]
      “梁”字的隐语。
  • 抱木[bào mù]
      木名。附水松根而生,若寄生然,故名。木质柔韧,可制木履。
  • 黄栌木[huáng lú mù]
      1.亦作“黄芦木”。 2.即黄栌。
  • 山木[shān mù]
      1.山中的树木。 2.古歌名。
  • 檑木[léi mù]
      古代作战时从高处往下推以打击敌人的大块木头。 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滚下以打击敌人的大块木头
  • 乘木[chéng mù]
      1.乘舟。 2.架高用具。
  • 登木[dēng mù]
      1.上树。 2.敲打棺木。 3.指登上棺木。
  • 栎木[lì mù]
      强韧、坚硬、牢固的栎树木材;尤指由明显的髓线产生的那种特殊类型的木材(例如白栎木、红栎木、栗刺栎木、软木栎木、英国栎木)。
  • 草木[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2.指荒野。 3.亦作“艹木”。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 车梁木[chē liáng mù]
      毛梾。落叶乔木,单叶对生,椭圆形。聚伞花序,萼片三角形。果实球形,黑色。种子棕褐色,榨的油可供食用,也供药用或工业上用。叶子可以制栲胶。
  • 楠木[nán mù]
      1.楠树。 2.指楠树的木材。
  • 苏木[sū mù]
      1.即苏枋。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苏方木》。 2.蒙古语。原意是“箭”。清朝用来称呼蒙古旗下一级军事﹑行政单位(或其头目的职称)。其行政地位约相当于乡(或乡长)。
  • 花榈木[huā lǘ mù]
      又称“花梨木”。豆科。常绿乔木。树皮光滑,呈青绿色。羽状复叶。夏季开黄白色花,荚果扁平。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木材坚硬,是制上等家具和细木工用材。根、茎入药,能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风湿性关节炎等。
  • 皇木[huáng mù]
      皇家的木材。
  • 圆木[yuán mù]
      指“圆木警枕”。 未用锯和斧加工成方形的木料(如作电杆用)
  • 面木[miàn mù]
      树名。即桄榔。
  • 香木[xiāng mù]
      指散发香气的木材。因芳香质坚而名贵。
  • 圣木[shèng mù]
      古代传说中的神木。
  • 珍木[zhēn mù]
      珍贵的树木。
  • 秀木[xiù mù]
      秀美的树木。
  • 亢木[kàng mù]
      传说中的一种树。
  • 软木[ruǎn mù]
      即栓皮,亦称软硬木。为栓皮栎之类树皮的木栓层。质轻而软,富于弹性,无气味,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不传热。是理想的隔热隔音的绝缘体。可制瓶塞﹑救生圈﹑隔音板等。 栓皮栎树茎的外层组织,幼年茎中有表皮、皮层组织和周皮,老年茎中有次生韧皮部和周皮,很厚,商业上用作塞子和绝缘体
  • 灵木[líng mù]
      1.指松柏之属。 2.神异的树木。 3.即冥灵。传说中的长寿木名。
  • 竹木[zhú mù]
      1.竹与树木。 2.草名。萆薢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 关木[guān mù]
      门闩。
  • 寿木[shòu mù]
      1.传说中的仙木;生长年岁长久的树木。 2.指棺木。见“寿材”
  • 森木[sēn mù]
      高耸繁茂的树木。
  • 松木[sōng mù]
      1.木材纹理直,白色或黄色,很耐久,含大量树脂,材质软或硬,白松木很软,而长叶松及相近的种类则很硬。2.指属于落叶松属(Larix)和冷杉属(Abies)的木材。如:松木板。
  • 刊木[kān mù]
      砍伐树木。
  • 弦木[xián mù]
      指弓。
  • 墩木[dūn mù]
      放置在干船坞中以支撑船只的木头矩形棱柱(如放在船的龙骨下面或在舱底船只龙骨与转角中间的加肋部件下面)。 放置在干船坞中以支撑船只的木头矩形棱柱(如放在船的龙骨下面或在舱底船只龙骨与转角中间的加肋部件下面)
  • 交让木[jiāo ràng mù]
      楠木。
  • 惟那木[wéi nà mù]
      南烛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南烛》。
  • 绳木[shéng mù]
      上古时代记事的工具。
  • 电木[diàn mù]
      即胶木。以木粉为填料的酚醛塑料。广泛用作电绝缘材料﹐亦可用制日常器皿。
  • 肋木[lèi mù]
      一种体育器材。在两根各高3.2米的立柱间横穿若干圆形木棍即成肋状竖梯。肋间距10肋木12厘米。可单人或双人配合在肋木上做悬垂、支撑、攀爬,以及劈腿、拉肩等各种练习。
  • 枕木[zhěn mù]
      垫铁轨的方柱形横木。间距相等,起着固定铁轨和承受压力的效用。今亦以钢筋水泥制作。 横铺在铁道路基上垫平并固定铁轨的方木
  • 建木[jiàn mù]
      1.传说中的神木名。 2.高树。
  • 曲录木[qǔ lù mù]
      见“曲录床”。
  • 拦道木[lán dào mù]
      拦挡行人、车辆等的横杆或横木,多设在与铁路交叉的公路口。
  • 挡木[dǎng mù]
      起阻拦作用的横木。
  • 拒门木[jù mén mù]
      门闩。
  • 沈木[shěn mù]
      1.亦作“沉木”。 2.《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后以“沈木”借指夷族。 3.即沉香。
  • 采木[cǎi mù]
      采办木料。
  • 苗木[miáo mù]
      又称树苗。即树木的幼株。一般是由苗圃培育的。 在苗圃中培育的树木幼株
  • 抗木[kàng mù]
      古葬具。棺椁上面的木架。木上加席,以挡住泥土。
  • 攒木[zǎn mù]
      1.古代覆于棺椁上的连缀成屋顶状的排木。 2.指支撑屋柱的木构件。 3.丛生的树木。
  • 蚊子木[wén zi mù]
      即蚊子树。
  • 呆木[dāi mù]
      痴呆麻木。
  • 香楠木[xiāng nán mù]
      楠树木材。气味芬芳,纹理细致,木质坚硬。
  • 瑰木[guī mù]
      巨大的木头。
  • 鹰架木[yīng jià mù]
      一种绳牵的木架。用于上下挽取重物。
  • 果木[guǒ mù]
      果树。
  • 无患木[wú huàn mù]
      木名。传说可镇鬼祛邪。
  • 肝木[gān mù]
      即肝。中医以五行之说释五脏﹐肝属木﹐故称。
  • 狗脚木[gǒu jiǎo mù]
      古代一种守城器械。
  • 乌文木[wū wén mù]
      即乌木。
  • 榒木[nuò mù]
      木名。可为药材。
  • 丽木[lì mù]
      美丽的树木。
  • 柴木[chái mù]
      材质低劣之木,多别于硬木﹑花梨等而言。
  • 刻木[kè mù]
      1.在木质器物上雕刻。 2.指文字创制前在木板上刻划图形﹑符号记事。 3.谓将木雕成人像。 4.狱吏的代称。
  • 桅木[wéi mù]
      用一根圆材或大木料做的桅。 用一根圆材或大木料做的桅
  • 乌木[wū mù]
      木名。又名乌文木。常绿乔木,产于热带地区。木质坚实细致,色黑,可制精致的器具和工艺品。
  • 斫木[zhuó mù]
      1.被砍削的树。 2.伐木。
  • 仁寿木[rén shòu mù]
      树名。
  • 伟木[wěi mù]
      高大的树。
  • 寒木[hán mù]
      1.耐寒不凋的树木,多指松柏之类。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 2.泛指寒天的树木。 3.指木柴。

木[mù]字在中间的词语

  • 枫木人[fēng mù rén]
      即枫人。
  • 纳木错[nà mù cuò]
      藏语“天湖”之意。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世界最高的大湖。在西藏拉萨以北。面积1961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718米。湖滨为天然牧场。湖中盛产裸鲤。
  • 类木行星[lèi mù xíng xīng]
      行星的一大类,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类行星形状像球而略扁,体积和质量较类地行星大,平均密度和水差不多。
  • 灌木林[guàn mù lín]
      1.灌木占优势的林地。2.丛生矮树林。
  • 乌鲁木齐[wū lǔ mù q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沿,天山北麓,面积12000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为西北地区综合性工业城市,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沿,天山北麓,面积12000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为西北地区综合性工业城市,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钻木得火[zuàn mù de huǒ]
      远古时代的一种取火方法。用钻子钻木﹐木因摩擦发热而爆出火星。相传燧人氏发明。
  • 番木鳖[fān mù biē]
      植物名。马钱子的别称。
  • 上木驴[shàng mù lǘ]
      谓被处极刑。木驴是将犯人凌迟处死的一种刑具。
  • 衔木鸟[xián mù niǎo]
      原指精卫鸟,后亦泛指海鸟。
  • 犊木子[dú mù zǐ]
      即牧犊子。参见“牧犊子”。
  • 撞木钟[zhuàng mù zhōng]
      1.比喻做没有效果的事。 2.欺诈蒙骗。
  • 鬼木串[guǐ mù chuàn]
      槐树荚果的别名。
  • 素木床[sù mù chuáng]
      未加油漆雕饰的白木床。
  • 旋木雀[xuán mù què]
      鸟名。体大如雀﹐嘴细长而尖﹐稍弯曲。尾羽坚硬。背部毛羽黄褐色﹑杂白斑;腹部银白色。爪锐利﹐能沿树干作螺旋式的攀爬活动﹐食害虫﹐为森林益鸟。分布于我国北部和西部。
  • 一木之枝[yī mù zhī zhī]
      谓细小的木材。亦喻微薄的才力。
  • 布袋木偶[bù dài mù ǒu]
      木偶戏的一个类别。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艺人以手伸入布袋,操纵木偶动作。又名手托傀儡。
  • 潮州木雕[cháo zhōu mù diāo]
      广东省潮州市的木雕工艺品。多用作建筑装饰和家具装饰。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等。雕刻方法有浮雕﹑沉雕﹑通雕﹑圆雕等。以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普宁﹑澄海等县为最发达。
  • 榆木炮[yú mù pào]
      一种土炮。
  • 柏木油[bǎi mù yóu]
      商业上具重要地位的柏木油主要产自美国的刺柏、侧柏和中国的扁柏。
  • 呆木头[dāi mù tou]
      形容一动不动地发呆。
  • 塔里木河[tǎ lǐ mù hé]
      中国最长的内陆河。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汇聚而成,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流。曾注入罗布泊。1952年改道入台特马湖。以叶尔羌河为正源。干流水量依靠三源供给,随流程增加而减少。1972年后终点退缩到大西海水库。 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注入台特马湖,全长2179公里
  • 番木鼈[fān mù biē]
      植物名。马钱子的别称。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番木鳖》:“番木鳖生 回回国,今西土 卭州 诸处皆有之。蔓生,夏开黄花,七八月结实如栝楼,生青熟赤,亦如木鳖。”
  • 風木含悲[fēng mù hán bēi]
      见“风木之悲”。
  • 土木工程[tǔ mù gōng chéng]
      ①用土、石、砖、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材料等建筑材料修建房屋、道路、铁路、桥梁、隧道、河流、港口、市政卫生工程等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②房屋、道路、铁路、桥梁、隧道、市政卫生等各种工程全部或一部分的建成物的统称。 包括房屋、道路、桥港等工程的合称
  • 水木匠[shuǐ mù jiàng]
      泥水匠与木匠。
  • 凡木蔓[fán mù màn]
      薜荔的别名。
  • 土木身[tǔ mù shēn]
      犹言土木形骸。
  • 榆木圪墶[yú mù gē dā]
      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葛洛《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圪墶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亦作“榆木疙瘩”。《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罗心刚:‘老夏?你认识?’夏雨:‘岂止认识!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脑袋!’”
  • 青木香[qīng mù xiāng]
      香名。又名蜜香﹐木香。可入药。
  • 禾木旁[hé mù páng]
      汉字偏旁名﹐形状作‘禾’﹐故称。如秒﹑稻﹑科﹑程等字﹐左边都是禾木旁。
  • 五木香[wǔ mù xiāng]
      青木香的别名。
  • 棘木之听[jí mù zhī tīng]
      谓公卿听讼断狱。
  • 软木画[ruǎn mù huà]
      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建福州。系采用栓树皮,经过精雕细刻的艺术加工,构成各种浮雕式的多层次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等风景画。
  • 雨木冰[yǔ mù bīng]
      谓天气过冷﹐雨水降在树上随即结冻成冰。
  • 独木船[dú mù chuán]
      用一根大木挖空作成的船。
  • 软木砖[ruǎn mù zhuān]
      将栓皮经打碎成粒﹑模压﹑高温烘焙制成的砖。主要供车船及食品工业等的冷藏﹑保温之用。
  • 独木桥[dú mù qiáo]
      用一根木头搭成的桥。比喻艰难的途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 做木头[zuò mù tou]
      砍伐树木。
  • 泥水木匠[ní shuǐ mù jiàng]
      指泥水匠和木匠。
  • 土木之变[tǔ mù zhī biàn]
      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的事件。1449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攻明。宦官王振挟持英宗率军五十万亲征。至大同,闻前方败讯,即惊慌退却,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也先追及,明军大败,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
  • 黑木耳[hēi mù ěr]
      菌的一种。生长在腐朽的树干上,形状如人耳,黑褐色,胶质,外面密生柔软的短毛。可供食用。
  • 枹木履[bāo mù lǚ]
      枹木所制之履。
  • 棠木舫[táng mù fǎng]
      棠木所制的船。
  • 油木梳[yóu mù shū]
      妇女头上插戴的一种梳子。古代歌妓常用作头饰,故又为歌妓的代称。
  • 阿木林[ā mù lín]
      〈方〉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傻瓜。 〈方〉∶呆子;傻瓜
  • 白木耳[bái mù ěr]
      又叫银耳,长在枯木上的一种真菌,白色半透明,富含胶质,可做滋补品,也可入馔。 又叫银耳,长在枯木上的一种真菌,白色半透明,富含胶质,可做滋补品,也可入馔
  • 土木堡[tǔ mù pù]
      地名。在今河北怀来县东。本名统漠镇,唐初高开道所置,后沿误为“土木”。明永乐初置堡。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率军与瓦剌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后嘉靖﹑隆庆间又曾重修。参见“土木之变”。
  • 节木鸟[jié mù niǎo]
      鸳鸯的别称。
  • 百木长[bǎi mù cháng]
      树木中之最优者。
  • 灌木丛[guàn mù cóng]
      1.普通未经栽培和常常不合需要的灌木。如:长满灌木丛的旷野。2.指一种矮而分枝密集者。如:适于作树篱的灌木丛。
  • 土木之祸[tǔ mù zhī huò]
      见“土木之变”。
  • 土木之难[tǔ mù zhī nàn]
      见“土木之变”。
  • 一元木公[yī yuán mù gōng]
      隐语。指瓦松。
  • 土木监[tǔ mù jiān]
      掌营建宫室临时设立的官员。
  • 素木牀[sù mù chuáng]
      未加油漆雕饰的白木床。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以 五明殿 为房,设素木牀、葛帐、土瓦器,乘小舆,私人执役。”亦省称“素牀”。《南史·梁纪中·武帝下》:“上释御服,披法衣,行浄大捨,以便省为房,素牀瓦器,乘小车,私人执役。”
  • 析木津[xī mù jīn]
      指析木星次的银河。析木次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其间为汉津(银河),故称。
  • 阿木忽郎[ā mù hū láng]
      古蒙古语。平安。
  • 醉木犀[zuì mù xī]
      词牌名。即《浣溪沙》。宋韩淲词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故名。参阅《词谱》四。
  • 竿木逢场[gān mù féng chǎng]
      《景德传灯录.道一禅师》:“邓隐峰辞师﹐师云:‘什处去?’对云:‘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对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谓悟道在心﹐不拘时地。后以“竿木逢场”谓随事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