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庐组词

庐相关字典

庐[lú]字在结尾的词语

  • 直庐[zhí lú]
      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 剥庐[bāo lú]
      1.扒毁房舍。 2.指贫困之居。
  • 充庐[chōng lú]
      犹充朝。
  • 拂庐[fú lú]
      上层吐蕃人所居的毡帐。
  • 玉庐[yù lú]
      1.指翰林院。 2.道教语。指鼻腔。《黄庭内景经.脾长》:“五岳之云气彭享,保灌玉庐以自偿。”梁丘子注:“玉庐鼻,庐也。”一说,指人之全身。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卷六:“玉庐,一身也。”
  • 村庐[cūn lú]
      乡村的简陋房屋。
  • 林庐[lín lú]
      林中茅屋。多指隐居之所。
  • 承明庐[chéng míng lú]
      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又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汉书.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梁阁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张铣注:“承明,谒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 庵庐[ān lú]
      帐幕,军营。
  • 瓜庐[guā lú]
      见“瓜牛庐”。
  • 侨庐[qiáo lú]
      寄居的屋舍。
  • 地庐[dì lú]
      大地。
  • 犊庐[dú lú]
      谦称己宅。
  • 轼庐[shì lú]
      同“軾閭”。晋 左思《魏都赋》:“千乘为之軾庐,诸侯为之止戈,则 干木 之德,自解纷也。”
  • 式庐[shì lú]
      指登门拜谒。
  • 顾庐[gù lú]
      三国蜀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咨以当世之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因以“顾庐”为访贤之典故。
  • 僧庐[sēng lú]
      僧寺,僧舍。
  • 狭庐[xiá lú]
      狭小简陋的房屋。
  • 殿庐[diàn lú]
      指殿旁庐幕﹐为朝臣候朝及值宿之所。
  • 园庐[yuán lú]
      田园与庐舍。
  • 青庐[qīng lú]
      古代行婚礼时用青布做成的棚子: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 区庐[qū lú]
      卫士所居的小屋。
  • 匡庐[kuāng lú]
      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 周庐[zhōu lú]
      古代皇宫周围所设警卫庐舍。
  • 篷庐[péng lú]
      像篷盖似的屋子。比喻屋子简陋。
  • 寝庐[qǐn lú]
      住房。
  • 穹庐[qióng lú]
      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2.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对穹庐以出膝。——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诸葛庐[zhū gě lú]
      1.诸葛亮隐居时的草庐。 2.名胜古迹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武侯祠内﹐建筑别致﹐景色幽雅。附近尚有三顾堂﹑躬耕亭等胜迹。
  • 客庐[kè lú]
      供旅客投宿的处所。
  • 垩庐[è lú]
      垩室。
  • 宫庐[gōng lú]
      庐舍。
  • 茅庐[máo lú]
      用茅草盖的屋,泛指草屋:三顾茅庐。 茅舍;草屋
  • 陋庐[lòu lú]
      陋室。
  • 野庐[yě lú]
      1.指野庐氏。 2.田野间房舍。
  • 飞庐[fēi lú]
      船上的小楼。
  • 班生庐[bān shēng lú]
      汉班固《幽通赋》:“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后因称隐者之居为“班生庐”。
  • 苫庐[shān lú]
      古代在亲丧中所居之室。
  • 田庐[tián lú]
      1.田中的庐舍。泛指农舍。 2.田地和房屋。 3.指家乡。
  • 神庐[shén lú]
      1.祠庙。 2.道教导引术语。指鼻。
  • 屋庐[wū lú]
      1.住房。 2.复姓。战国有屋庐连。见《孟子.告子下》汉赵岐注。
  • 草庐[cǎo lú]
      1.简陋的草屋。用以谦称自己的住处。 2.犹草野。 茅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 倚庐[yǐ lú]
      1.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 2.谓父母倚靠庐舍盼子归来。
  • 故庐[gù lú]
      旧居。
  • 精庐[jīng lú]
      1.学舍,读书讲学之所。 2.佛寺;僧舍。
  • 陵庐[líng lú]
      陵墓旁守陵用的简陋小屋。
  • 阖庐[hé lú]
      住屋。
  • 结庐[jié lú]
      构筑房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衡庐[héng lú]
      1.衡门小屋﹐言其简陋。多指隐者之居。 2.谦称自己所居房舍。 3.衡山和庐山的合称。
  • 室庐[shì lú]
      居室;房舍。
  • 毡庐[zhān lú]
      1.即毡帐。 2.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庐[lú]字在开头的词语

  • 庐山公[lú shān gōng]
      驴的戏称。
  • 庐岳[lú yuè]
      庐山。
  • 庐君[lú jūn]
      相传古有名匡俗者结庐隐于庐山,屡逃征聘,时人敬事之,称为庐君。参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
  • 庐霍[lú huò]
      庐山和霍山的并称。
  • 庐舍[lú shè]
      1.房屋,住宅。 2.建于墓侧之守丧小屋。
  • 庐僥[lú jiǎo]
      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
  • 庐剧[lú jù]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倒七戏”。因流行于该省中部旧庐州府一带而得名。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倒七戏”。因流行于该省中部旧庐州府一带而得名
  • 庐屋[lú wū]
      小屋。
  • 庐第[lú dì]
      宅第。
  • 庐园[lú yuán]
      庐舍与庭园。
  • 庐九[lú jiǔ]
      庐江﹑九江二郡的并称。
  • 庐山会议[lú shān huì yì]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庐山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原定议题是总结1958年“大跃进”以来党的工作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左”倾错误。7月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党的工作的基本估计,并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过程中的工作错误提出了批评意见。23日,毛泽东在会上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的信,认为这是资产阶级动摇性,是右倾性质。会议实际进程转向,错误地开展了反对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斗争。全党的工作也由纠“左”转到反右。
  • 庐室[lú shì]
      房舍。
  • 庐山精[lú shān jīng]
      骆驼的异名。
  • 庐井[lú jǐng]
      1.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称共一井的八家庐舍为庐井。 2.泛指房舍田园。
  • 庐山[lú shān]
      又名“匡山”、“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滨长江,东临鄱阳湖。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中群峰林立,飞瀑流泉,林木苍翠,云海弥漫。有仙人洞、花径、大小天池、三叠泉、含鄱口、五老峰、香炉峰、秀峰、东林寺、庐山温泉等名胜古迹。夏季凉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
  • 庐居[lú jū]
      1.住在临时性的简易房子中。 2.庐墓。在墓旁结庐服丧。 3.平民之居,民房。
  • 庐庑[lú wǔ]
      房屋。

庐[lú]字在中间的词语

  • 野庐氏[yě lú shì]
      周代官名,掌管交通﹑庐舍﹑道禁等。
  • 匡庐图[kuāng lú tú]
      中国画。五代荆浩作。绢本立轴。水墨。画面为全景山水,立式构图。中央高峰挺立,左右层峦错落,磴道沿悬崖盘旋而上。瀑布缕缕,扶摇而落。下有寒汀野水,村舍农屋。笔墨皴染兼备,滋润浑厚。
  • 阖庐城[hé lú chéng]
      见“阖闾城”。

庐[lú]字的成语

  • 倚庐之望[yǐ lú zhī wàng]
      靠着家门向远处眺望。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
  • 庐山真面[lú shān zhēn miàn]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 初出茅庐[chū chū máo lú]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初为世用;初入社会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三国演义》
  • 庐山面目[lú shān miàn mù]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