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州组词

州相关字典

州[zhōu]字在结尾的词语

  • 刺史州[cì shǐ zhōu]
      宋代的行政区划之一,亦为统辖该州之职官名。
  • 六州[liù zhōu]
      1.指古代九州中的六州。 2.指唐时六州郡。 3.乐曲名。
  • 亶州[dǎn zhōu]
      见“亶洲”。
  • 穷州[qióng zhōu]
      僻远的州。
  • 仙州[xiān zhōu]
      唐州名。在今河南省叶县。相传为东汉叶县令王乔成仙处。
  • 防御州[fáng yù zhōu]
      宋金时称设有防御使的州。
  • 琼州[qióng zhōu]
      1.地名。唐代设州,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口市及琼山﹑定安﹑澄迈﹑临高﹑琼海等县。明代改为府名。辖境扩大至整个海南岛。 2.仙境。喻美好的社会。
  • 皇州[huáng zhōu]
      帝都;京城。
  • 刀州[dāo zhōu]
      《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后因以刀州为益州的别称。
  • 隑州[gāi zhōu]
      岸曲长的洲。
  • 洮州[táo zhōu]
      古地名,羌族故地,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 古地名,羌族故地,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
  • 灵州[líng zhōu]
      1.神仙所居之处。 2.古州名。辖地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一带。
  • 炎州[yán zhōu]
      《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后因以“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
  • 阳道州[yáng dào zhōu]
      指唐阳城。城于德宗时曾任道州刺史﹐故名。
  • 刘随州[liú suí zhōu]
      即 唐代 诗人 刘长卿。他曾任 随州 剌史,因称 刘随州。
  • 八州[bā zhōu]
      指中国全土。我国自古有九州之称﹐自京畿而言﹐则为八州。
  • 弇州[yǎn zhōu]
      1.地名。 2.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明王世贞的别号弇州山人的省称。王世贞筑弇山园于江苏隆福寺(在今太仓县)西﹐中叠三峰:上弇﹑中弇﹑下弇﹐因自号弇州山人。
  • 剧州[jù zhōu]
      犹剧郡。
  • 延州[yán zhōu]
      春秋时吴公子季札本封延陵,复封州来,后因以“延州”借指季札。
  • 柱州[zhù zhōu]
      传说中地名。
  • 本州[běn zhōu]
      日本第一大岛。面积22.7万余平方千米。大部为山地,多火山、地震。有全国最高峰富士山。为全国经济重心,东京、大阪、横滨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密集。
  • 辽州[liáo zhōu]
      本为州名。泛指辽东一带地方。
  • 偃州[yǎn zhōu]
      复姓。春秋时吴国有偃州员。见《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羁縻州[jī mí zhōu]
      古代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
  • 瀛州[yíng zhōu]
      见“瀛洲”。
  • 跨鹤扬州[kuà hè yáng zhōu]
      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 幽州[yōu zhōu]
      1.亦作“幽洲”。古九州之一。 2.州名。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东汉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北部及辽宁等地。
  • 卬州[áng zhōu]
      古地名。
  • 通州[tōng zhōu]
      1.古州名。西魏时改万州为通州,唐因之,宋时改名达州,在现在的四川达县及邻近地区。2.地处今江苏省南通县的旧州名,俗称南通州。3.地处今北京通县的旧州名,俗称北通州。4.地处今通县的旧市名。
  • 青州[qīng zhōu]
      1.古九州之一。 2.州﹑府名。汉置青州。魏及晋初因之。南北朝仍置州﹐治所屡迁﹐辖领不一。隋废。唐初复置州﹐后改平卢军节度使。五代及宋因之。元改益都路。明改为青州府﹐清因之。旧治在今山东省青州市。参阅《嘉庆一统志.青州府》。 3.见“青州从事”。
  • 自治州[zì zhì zhōu]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中介于省、自治区与县、自治县、市之间的行政区域。 地位在省之下、县之上的一级民族行政区划名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子州[zǐ zhōu]
      见“子州支父”。
  • 南州[nán zhōu]
      1.泛指南方地区。 2.指豫章郡。 3.借指徐稺。 4.指南阳。 5.指两粤。 6.古代州名。唐武德二年,初置南州,宋改南川县。即今四川省南川县。
  • 留州[liú zhōu]
      唐赋税名。指留作地方州县使用的税收。
  • 西州[xī zhōu]
      1.古城名。东晋置﹐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晋谢安死后﹐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2.指陕西地区。 3.指巴蜀地区。 4.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曲氏高昌﹐以其地置西州﹐辖境相当今吐鲁番盆地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 梁州[liáng zhōu]
      1.古九州之一。 2.唐教坊曲名。后改编为小令。
  • 益州[yì zhōu]
      现在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 当州[dāng zhōu]
      本州。
  • 知州[zhī zhōu]
      官名。宋代委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明清时成为州长官的名称,为直隶州知州者,地位略低于知府;为散州知州者,地位与知县同。
  • 四百州[sì bǎi zhōu]
      宋时天下有州三百余,后以其成数“四百州”指我国全土。
  • 赵州[zhào zhōu]
      指唐代高僧从谂。南泉普愿禅师弟子。因其住持于赵州(今河北省赵县)观音院,传扬佛教,不遗余力,时谓“赵州门风”。世称“赵州和尚”。简称“赵州”。
  • 杭州[háng zhōu]
      中国东部浙江省濒杭州湾的港市,浙江省省会,中国六大古都之名,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区。 中国东部浙江省濒杭州湾的港市,浙江省省会,中国六大古都之名,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区
  • 沧州[cāng zhōu]
      也作“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常喻指隐士的居处:赴沧州访求贤才。
  • 鬼州[guǐ zhōu]
      旧指贵州。
  • 刘豫州[liú yù zhōu]
      指 刘备。
  • 偏州[piān zhōu]
      僻远之州。
  • 独奏州[dú zòu zhōu]
      唐时靺鞨族政权渤海国所置直属中央政府之州,所奏事可直达京师。
  • 连州[lián zhōu]
      1.一州又一州。 2.州名。隋置州,以州西南有黄连岭而名。唐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连县﹑连南县﹑阳山县等地。元升为路,寻复旧。明清皆属广州府。1911年废,改本州为县,属广东省。 3.州名。今四川省筠连县一带。
  • 八声甘州[bā shēng gān zhōu]
      1.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唐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 专州[zhuān zhōu]
      专擅一州之政。
  • 十州[shí zhōu]
      泛指 黄河 以南的中原地区。
  • 瓜州[guā zhōu]
      1.古地名。即今甘肃省敦煌市。《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一说﹐在今秦岭南北两坡。参阅顾颉刚《史林杂识.瓜州》。 2.古州名。
  • 俆州[xú zhōu]
      春秋时邑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周时为薛国。
  • 嵰州[qiǎn zhōu]
      传说中的地名。
  • 内州[nèi zhōu]
      内地的州。
  • 九州[jiǔ zhōu]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 帝州[dì zhōu]
      指京都。
  • 军州[jūn zhōu]
      古行政区划的名称。
  • 徐州[xú zhōu]
      1.古九州之一。 2.古齐邑名。 江苏西北部城市,津浦和陇海两铁路的交点,有煤炭、机械、化学、冶金等工业,并有云龙山、云龙湖等名胜古迹
  • 火州[huǒ zhōu]
      见“火洲”。
  • 阳州[yáng zhōu]
      1.古九州之一。 2.古地名。齐地。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北。
  • 故州[gù zhōu]
      指故乡。
  • 宸州[chén zhōu]
      帝京,京城。
  • 豫州[yù zhōu]
      1.古九州之一。 2.汉以来所设置的州名。初为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豫东﹑皖北地。东汉治所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三国魏以后屡有移徙,辖境亦伸缩不常。东晋﹑南朝时治所最北在悬瓠城(今河南汝南),最南在邾城(今湖北黄冈西北)。辖境最大时相当今江苏﹑安徽长江以西,安徽省望江县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经常只辖有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北魏治所在悬瓠城。隋大业初因改洛州为豫州(后即改河南郡),乃先后改此为溱州﹑蔡州。地处中原冲要,为东晋﹑南北朝时战争重地。
  • 石州[shí zhōu]
      1.乐府商调曲名。 2.舞曲名。
  • 大九州[dà jiǔ zhōu]
      战国齐人邹衍主张的一种地理学说。指中国以外的大陆。
  • 散州[sàn zhōu]
      对直隶州而言。元代地方区划有路﹑府﹑州﹑县四等,一般以路领州﹑领县。州之不隶属于路而直接隶属于中书省者,称直隶州;由路所统属者,称散州。明清时以府所统属的州为散州。
  • 凉州[liáng zhōu]
      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2.唐代软舞曲名。
  • 杜荆州[dù jīng zhōu]
      晋杜预曾官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故称。
  • 并州[bīng zhōu]
      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
  • 伊州[yī zhōu]
      1.曲调名。商调大曲。 2.州名。古称昆吾,本隋伊吾郡,唐改置伊州,又名西州。故城在今新疆哈密县。

州[zhōu]字在中间的词语

  • 利州帖[lì zhōu tiē]
      法帖名。即《临江帖》。宋元佑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重摹刻于临江戏鱼堂,世称《临江帖》或《戏鱼堂帖》。庆元中,四川总领权安节重勒石于益昌(利州)官舍,故亦称《利州帖》。
  • 六州铁[liù zhōu tiě]
      《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佑三年》载﹐罗绍威为天雄节度使﹐辖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罗以魏博自田承嗣时所置牙军五千人﹐挟持军帅﹐骄横难制﹐乃阴借朱全忠军十万入魏博﹐尽杀牙兵。半年中罗绍威供应军需﹐耗费不赀;虽剪除骄兵﹐但亦自此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以“六州铁”为铸成大错之典。
  • 淄州砚[zī zhōu yàn]
      山东省淄川县出产的石砚。
  • 甘州曲[gān zhōu qǔ]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甘州子》。单调三十三字,平韵。
  • 并州剪[bìng zhōu jiǎn]
      1.亦作“并剪”。亦作“并翦”。 2.古时并州所产剪刀﹐以锋利着称。
  • 凉州词[liáng zhōu cí]
      即《凉州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及战争情景,其中以王翰和王之涣所作最为著名。
  • 荆州瘿[jīng zhōu yǐng]
      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
  • 均州窰[jūn zhōu yáo]
      北宋 阳翟(今 河南 禹县)所造瓷器。因其地有 钧台,故名钧窑,俗作均窑。金 改 阳翟 为 钧州(即 均州),历代制造瓷器。清 朱琰《陶说·均州窑》:“均州窑,今 河南 禹州 …… 清 秘藏均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十:“均州窰红若胭脂者为最。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
  • 泸州市[lú zhōu shì]
      在四川省南部、长江与沱江汇合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0年设市。人口423万(1995年)。为长江上游重要河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公路转运枢纽。特产泸州大曲酒。名胜古迹有忠山、滴乳崖等。
  • 湖州镜[hú zhōu jìng]
      南宋时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制造的铜镜。镜背铸有“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薛晋侯造”等铭记。一般为葵花形,少数为圆形和方形。当时远销各地。后在广东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都有发现,朝鲜﹑日本也有流传。
  • 温州乱弹[wēn zhōu luàn tán]
      瓯剧的旧名。形成于清初,流行于浙江省温州一带,兼唱高腔﹑昆腔﹑徽调﹑滩簧和乱弹,以唱乱弹为主,故称“温州乱弹”。温州地区古称东瓯,建国后定名为瓯剧。
  • 苏州码子[sū zhōu mǎ zi]
      原为苏州人表示数目的符号,后通行于全国。从一到十依次写做〡﹑〢﹑〣﹑〤﹑〥﹑亠﹑〧﹑〨﹑〩﹑。用于旧式帐簿,也叫草码。 旧时表示数目的符号.
  • 子州支父[zǐ zhōu zhī fù]
      传说为尧时隐士。
  • 扬州评话[yáng zhōu píng huà]
      曲艺曲种。流行于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清初形成于江苏扬州,用扬州方言说书。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以历史、武侠、神怪和市井生活题材为主。
  • 均州窑[jūn zhōu yáo]
      北宋阳翟(今河南禹县)所造瓷器。因其地有钧台,故名钧窑,俗作均窑。金改阳翟为钧州(即均州),历代制造瓷器。
  • 胶州湾[jiāo zhōu wān]
      中国北方天然良港。在山东省山东半岛南岸、黄海北岸。口窄腹阔,为深入内陆的半封闭型海湾。航道水深,不淤不冻,潮差和风浪小。建港条件优越。湾口的青岛港为中国重要商港,黄岛港区为国内著名油港。 在中国山东省山东半岛南岸。南胶河注入。湾口为青岛港。1898年,中国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胶州湾为德国强租;1914年又为日本强占。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
  • 赵州桥[zhào zhōu qiáo]
      即“安济桥”。 中国河北赵县洨河上的一座石拱桥。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591—599)年间由李春主持建成。桥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主拱跨径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拱圈由28条并列石条组成,上设四个小孔。又名安济桥
  • 泗州塔[sì zhōu tǎ]
      古塔名。唐代为纪念僧伽大师而筑。宋初曾修葺。
  • 泗州戏[sì zhōu xì]
      安徽省主要剧种之一,俗称“拉魂腔”。由旧泗州(州治在今安徽省泗县)的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淮河两岸。解放后,在音乐改革和编演现代剧方面都有不少进展。
  • 六州歌头[liù zhōu gē tóu]
      词牌名。本《鼓吹曲》﹐六州为唐之伊﹑凉(梁)﹑甘﹑石﹑氐(熙)﹑渭﹐每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后用为词牌。双调平仄韵互叶,一百四十三字。音调悲壮﹐多以写吊古之词。《词谱》卷三八谓以贺铸的“少年侠气”一首为定体。
  • 凉州曲[liáng zhōu qǔ]
      乐府《近代曲》名。
  • 西州路[xī zhōu lù]
      《晋书.谢安传》:“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按﹐羊昙﹐谢安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为典实﹐表示感旧兴悲﹑悼亡故人之情。
  • 荆州市[jīng zhōu shì]
      在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北岸。1949年设沙市市,1994年与江陵县合设荆沙市。1996年改称荆州市。人口145.3万(1995年)。为湖北省重要城市、长江河港和江汉平原物资集散地。工业以轻纺、电子、机械为主。名胜古迹有古章华寺(楚灵王行宫遗址)、万寿宝塔、春秋阁、孙叔敖墓等。
  • 青州曲[qīng zhōu qǔ]
      即青州从事。
  • 并州器[bìng zhōu qì]
      谓豪侠气概。
  • 旁州样子[páng zhōu yàng zi]
      犹旁州例。
  • 甘州子[gān zhōu zǐ]
      词牌名。即《甘州曲》。
  • 旁州例[páng zhōu lì]
      榜样﹐例子。
  • 福州市[fú zhōu shì]
      福建省省会。在省境东部沿海、闽江下游、来福铁路终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初为闽越国都。1946年设市。人口137.5万(1995年)。是中国重要对外贸易港之一。1984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特产脱胎漆器、寿山石、茉莉花茶。名胜古迹有于山、鼓山、西湖、万寿桥、华林寺大殿、汤门温泉、罗星塔等。有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
  • 锦州市[jǐn zhōu shì]
      在辽宁省西南部、小凌河下游,京哈、锦承两铁路交点。1937年设市。人口78.3万(1995年)。为著名的军事、交通要冲。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在此发动。特产玉石雕刻、虾油。名胜古迹有辽代锦州塔、广济寺。市北有辽沈战役烈士纪念塔和纪念馆。
  • 潮州木雕[cháo zhōu mù diāo]
      广东省潮州市的木雕工艺品。多用作建筑装饰和家具装饰。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等。雕刻方法有浮雕﹑沉雕﹑通雕﹑圆雕等。以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普宁﹑澄海等县为最发达。
  • 南州榻[nán zhōu tà]
      东汉陈蕃做豫章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唯徐稺来访,特设一榻,徐一去就把榻悬挂起来。因徐稺为豫章人,故称“南州榻”。后用为礼遇嘉宾之典实。
  • 西州泪[xī zhōu lèi]
      指晋羊昙感旧兴悲哭悼舅谢安事。
  • 吉州窑[jí zhōu yáo]
      1.亦称“吉州窑”。 2.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吉州(今江西吉安永安镇),因名。后亦称其窑所出瓷器为“吉州窑”。
  • 傍州例[bàng zhōu lì]
      例子;榜样。
  • 扬州慢[yáng zhōu màn]
      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双调,九十八字,押平声韵。
  • 广州市[guǎng zhōu shì]
      广东省省会。在省境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西、北、东三江汇合处,京广、广九、广茂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楚庭。1918年设市政公所,1925年设市。人口385万(1995年)。为中国南方重要城市,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工商业发达,特产以象牙雕刻、玉雕、广彩、广绣、檀香扇等著名。黄埔港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自1957年起,每年两次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此举行。1984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名胜古迹有光孝寺、六榕寺、越秀山、白云山和黄花岗、中山纪念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有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等
  • 鄂州市[è zhōu shì]
      在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武大铁路线上。1960年始设市(曾名鄂城市)。人口99.9万(1995年)。为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有钢铁、建材(水泥)、造船、化肥、机械等。市西梁子湖特产武昌鱼。名胜古迹有西山、鄂王城、古灵泉寺、三国吴王避暑宫等。
  • 苏州弹词[sū zhōu tán cí]
      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形成于江苏苏州。用苏州方言说唱。清代乾隆年间已经流行。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上注意模拟人物的“起脚色”。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以才子佳人和公案题材为主。
  • 扬州梦[yáng zhōu mèng]
      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随牛僧孺出镇扬州,尝出入倡楼,后分务洛阳,追思感旧,谓繁华如梦,故云。后用为感怀之典实。
  • 杭州市[háng zhōu shì]
      浙江省省会。在省境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运河终点,沪杭、浙赣、杭长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唐、宋时称钱塘、临安。五代吴越和南宋建都于此。1927年设市。人口138.3万(1993年)。丝绸工业历史悠久,有“丝绸之府”之称。特产绸伞、檀香扇、张小泉剪刀和龙井茶。有著名的西湖风景区,名胜古迹有灵隐寺、飞来峰、玉泉、岳坟、六和塔、虎跑泉等。高等学校有浙江大学和杭州大学等。
  • 江州司马[jiāng zhōu sī mǎ]
      1.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诗《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以“江州司马”代称白居易。 2.借指失意的文人。
  • 涿州市[zhuō zhōu shì]
      在河北省中部,邻接北京市,在京广铁路线上。1986年设市。人口107.9万(1995年)。手工艺品以金丝挂毯著名。为河北中部新兴城市之一。古迹有永济桥、智度寺塔、云居寺塔。
  • 凉州破[liáng zhōu pò]
      1.凉州大曲的第三段。唐宋大曲每套有十几迭,归为散序﹑中序﹑破三大段。乐曲入破之后,变为繁弦急响。 2.后来有人截取凉州大曲破这一段填词,故凉州破又成为词牌名。
  • 徐州会战[xú zhōu huì zhàn]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1938年1月下旬,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调集二十四万人,分南北两路夹击徐州。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军约六十万防守徐州。南线日军第十三师团陷蚌埠后,被阻于淮河。北线日军在台儿庄遭中国守军顽强抗击,被歼万余人。日军改变战法,以少数兵力牵制正面守军,集中八个师团向西迂回包围徐州。守军遂向皖豫边界突围。5月19日,徐州陷落。
  • 九州璜[jiǔ zhōu huáng]
      古代十二名琴之一。见宋苏轼《十二琴铭》。
  • 汝州风[rǔ zhōu fēng]
      汝南多大风,故称。
  • 福州戏[fú zhōu xì]
      闽剧。
  • 沃州人[wò zhōu rén]
      瑞士沃州的本地人或居民。 瑞士沃州的本地人或居民
  • 滦州影[luán zhōu yǐng]
      皮影戏的一个剧种,因起源于河北省滦县(旧名滦州),故名。影人以驴皮制成,饰以油彩,故又名驴皮影。演时,前置素纸幕,演者立幕后在灯光映照下持影人于纸幕舞动,配以唱词与音乐。剧目丰富,唱腔综合高腔﹑京剧和滦县一带的曲艺而有所变化,对于评剧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影响。
  • 陈州粜米[chén zhōu tiào mǐ]
      全名《包待制陈州粜米》。杂剧剧本。元人作,姓名不详。宋代陈州干旱,刘衙内的儿子、女婿趁开仓赈灾之机,大肆搜括,并打死灾民张撇古。张子小撇古去开封府告状,包拯私访得实,严惩贪官。
  • 濠州真人[háo zhōu zhēn rén]
      指朱元璋。濠州,治所在锺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朱元璋起事地。朱起事前曾为僧,故称。
  • 氐州第一[dī zhōu dì yī]
      词牌名。又称《熙州摘遍》。双调﹐一○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或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参阅《词谱》卷三一。

州[zhōu]字在开头的词语

  • 州都[zhōu dū]
      州大中正的别称。三国魏曹丕时行九品中正制,郡置中正,州置大中正,掌管地方选拔官吏事宜。隋时避讳,改大中正为州都,常以重臣兼任,如炀帝为晋王时,即曾任州都。开皇后罢九品中正制,改行科举,州都遂废。
  • 州府[zhōu fǔ]
      1.州署收藏文书簿籍等的府库。 2.州治。 3.旧时地方行政区划的州和府的合称。
  • 州镇[zhōu zhèn]
      一方之重镇。
  • 州涂[zhōu tú]
      绕城之道。
  • 州家[zhōu jiā]
      指刺史。
  • 州长[zhōu zhǎng]
      1.《周礼》官名。一州之长。 2.指古九州之方伯。 3.后世借指郡守。 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如殖民地、州或省)的统治者、行政首脑或名义上的领袖而被选举或被任命的官员——亦称“总督”、“省长”
  • 州部[zhōu bù]
      1.指古代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 2.指州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
  • 州纲[zhōu gāng]
      州署中的属官。
  • 州兵[zhōu bīng]
      春秋时晋国由各州自行组成的地方军队。
  • 州党[zhōu dǎng]
      犹言乡里。
  • 州学[zhōu xué]
      州中设立的学校。
  • 州国[zhōu guó]
      1.犹州土,疆土。 2.谓州邑与封国。
  • 州治[zhōu zhì]
      旧时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亦指它的所在地。
  • 州院[zhōu yuàn]
      南宋时州的刑狱官。
  • 州花[zhōu huā]
      被选做(如由立法或该州学校的儿童)一个州的花徽的一种开花植物。 被选做(如由立法或该州学校的儿童)一个州的花徽的一种开花植物
  • 州巷[zhōu xiàng]
      州闾,乡里。
  • 州里[zhōu lǐ]
      1.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本为行政建制,后泛指乡里或本土。 2.指同乡的人。
  • 州壤[zhōu rǎng]
      州里,乡里。
  • 州伯[zhōu bó]
      1.古代一州诸侯之长。 2.一州之长。
  • 州宰[zhōu zǎi]
      指州刺史。
  • 州处[zhōu chǔ]
      聚居。
  • 州郡[zhōu jùn]
      1.州和郡的合称。亦泛指地方上。 2.指州郡的长官。
  • 州道[zhōu dào]
      绕城之道。
  • 州城[zhōu chéng]
      旧时州署所在城邑。
  • 州土[zhōu tǔ]
      1.指乡邑。 2.一州所辖的地域。
  • 州牧[zhōu mù]
      1.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蔡沈集传:“州牧,各总其州者。”汉成帝时改剌史为州牧。后废置不常。东汉灵帝时﹐再设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魏晋后废。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2.清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 州廨[zhōu xiè]
      州署,州衙。
  • 州职[zhōu zhí]
      州署中的属官。
  • 州序[zhōu xù]
      州学,州校。
  • 州尊[zhōu zūn]
      一州之长,州牧。
  • 州手[zhōu shǒu]
      雇佣以供州中使令的差役。费用由民户承担。

州[zhōu]字的成语

  • 夸州兼郡[kuà zhōu jiān jùn]
      夸:通“跨”;兼:兼有。指管理的地区范围大,跨州连郡。
  • 遐州僻壤[xiá zhōu pì rǎng]
      指边远偏僻的地方。
  • 扬州鹤[yáng zhōu hè]
      比喻难以实现的妄想。
  • 齐州九点[qí zhōu jiǔ diǎn]
      齐州:指中国。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 青州从事[qīng zhōu cóng shì]
      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称。
  • 冲州撞府[chōng zhōu zhuàng fǔ]
      冲到州里,撞到府里。指在外到处奔走。
  • 鹤背扬州[hè bèi yáng zhōu]
      比喻利欲之心。
  • 神州陆沉[shén zhōu lù chén]
      神州:指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中国大陆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
  • 骑扬州鹤[qí yáng zhōu hè]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 州如斗大[zhōu rú dǒu dà]
      州:古代行政区划;斗:古时量具。州仅像斗一样大。形容地盘很小。
  • 神州华胄[shén zhōu huá zhòu]
      神州:指中国。我国古代华夏族的后裔。统指中国人。
  • 赤县神州[chì xiàn shén zhōu]
      中国的别称。
  • 跨州连郡[kuà zhōu lián jùn]
      跨越州郡。形容涉足的路远、地方大。同“跨州越郡”。
  • 连州跨郡[lián zhōu kuà jùn]
      指遍及各地。
  • 跨州越郡[kuà zhōu yuè jùn]
      跨越州郡。形容涉足的路远、地方大。
  • 九州八极[jiǔ zhōu bā jí]
      九州:中国古代地域共划分为九州;八极:九州之外最边远的地方。指天下所有远近的地区。
  • 连州比县[lián zhōu bǐ xiàn]
      指遍及各地。同“连州跨郡”。
  • 州官放火[zhōu guān fàng huǒ]
      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 南州冠冕[nán zhōu guān miǎn]
      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