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宪组词

宪相关字典

宪[xiàn]字在开头的词语

  • 宪考[xiàn kǎo]
      即显考。指亡父。
  • 宪简[xiàn jiǎn]
      指御史弹奏所用的白简。
  • 宪属[xiàn shǔ]
      旧时属官在上官面前的自称。
  • 宪裁[xiàn cái]
      上司裁定。
  • 宪宪[xiàn xiàn]
      犹欣欣。喜悦貌。
  • 宪墨[xiàn mò]
      谓绳之以法。
  • 宪师[xiàn shī]
      效法的典范。
  • 宪官[xiàn guān]
      1.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官员。因掌持刑宪典章,故称。 2.主持历法的官员。
  • 宪节[xiàn jié]
      廉访使﹑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 宪曹[xiàn cáo]
      古时中央机构中掌管监察的部门。
  • 宪台[xiàn tái]
      1.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 2.旧时对上官的尊称。
  • 宪掾[xiàn yuàn]
      掌刑狱的佐贰官。
  • 宪衔[xiàn xián]
      唐宋以来官制中在正职外所加的御史之类虚衔。
  • 宪命[xiàn mìng]
      法令。
  • 宪章[xiàn zhāng]
      1.典章制度。 2.引申指法度。 3.效法。 4.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亦指规定国际机构的宗旨﹑原则﹑组织的文件,如《联合国宪章》。 典章制度
  • 宪艺[xiàn yì]
      法令准则。
  • 宪准[xiàn zhǔn]
      法纪。
  • 宪极[xiàn jí]
      犹法则。
  • 宪恩[xiàn ēn]
      旧谓上司的恩惠。
  • 宪长[xiàn cháng]
      古代中央监察机关的首长。如秦汉以来御史台中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明清都察院的都御史。
  • 宪写[xiàn xiě]
      仿效;模仿。
  • 宪牌[xiàn pái]
      旧时官府的告示牌或捕人的票牌。
  • 宪意[xiàn yì]
      旧时称上司心意的敬词。
  • 宪禁[xiàn jìn]
      法律﹑禁令。
  • 宪则[xiàn zé]
      法则。
  • 宪臣[xiàn chén]
      1.指御史。 2.宋代指提点刑狱,即后之按察使。
  • 宪方[xiàn fāng]
      写有法规律令的版册。
  • 宪委[xiàn wěi]
      旧时谓上司的委派。
  • 宪法[xiàn fǎ]
      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该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该国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订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中的部分条款,后来又有修改补充。
  • 宪兵[xiàn bīng]
      某些国家中的军事政治警察。采取军事组织形式,在国家内部和军队内部执行警卫﹑维护军纪和秩序等任务。 一支军队或某一级军事指挥机构内的组成部分,它在士兵和那些隶属于该部队的人员中间行使警察的职权,逮捕逃兵以及看管犯人
  • 宪典[xiàn diǎn]
      1.法律,法典。 2.法式;典范。
  • 宪律[xiàn lǜ]
      法律,律令。
  • 宪纪[xiàn jì]
      法纪。
  • 宪谕[xiàn yù]
      上司的吩咐。
  • 宪驾[xiàn jià]
      旧时对上级官员的敬称。
  • 宪制[xiàn zhì]
      法制。
  • 宪矩[xiàn jǔ]
      法式,典范。
  • 宪辟[xiàn pì]
      法纪。
  • 宪令[xiàn lìng]
      法令。 法令
  • 宪术[xiàn shù]
      法治之术。
  • 宪眷[xiàn juàn]
      旧指上司对下属的关怀照顾。
  • 宪政[xiàn zhèng]
      指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治理的政治制度。 指立宪政治
  • 宪纲[xiàn gāng]
      法纪;法度。
  • 宪书[xiàn shū]
      即历书。
  • 宪府[xiàn fǔ]
      御史台。
  • 宪学[xiàn xué]
      历算之学。
  • 宪司[xiàn sī]
      1.魏晋以来御史的别称。 2.宋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景德四年置,负责调查疑难案件,劝课农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即后世按察司之职。 3.犹上司。元代习用语。
  • 宪治[xiàn zhì]
      指宋代的提点刑狱。为地方最高司法机构。
  • 宪网[xiàn wǎng]
      法网。
  • 宪籍[xiàn jí]
      历书与考绩的簿籍。
  • 宪天[xiàn tiān]
      旧时上诉案件,希望上一级官员能平反冤情,因称之为“宪天”。
  • 宪防[xiàn fáng]
      法令﹑禁律。

宪[xiàn]字在中间的词语

  • 大宪台[dà xiàn tái]
      明代称从三品巡抚为大宪台。详“大都宪”。
  • 风宪官[fēng xiàn guān]
      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
  • 时宪术[shí xiàn shù]
      见“时宪法”。
  • 原宪贫[yuán xiàn pín]
      原宪,孔子弟子,为古之清高贫寒之士。《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牗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纵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后因以“原宪贫”为文士清贫的典故。
  • 五权宪法[wǔ quán xiàn fǎ]
      孙中山提出的“立法、司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法制体制。如: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时宪书[shí xiàn shū]
      即时宪历。清代因避高宗弘历讳,改称“时宪书”。
  • 原宪病[yuán xiàn bìng]
      见“原宪贫”。
  • 贾宪三角[jiǎ xiàn sān jiǎo]
      杨辉三角。
  • 中宪大夫[zhōng xiàn dài fū]
      金代为吏部文官正五品的封阶,明清则为文职正四品封阶。

宪[xiàn]字在结尾的词语

  • 立宪[lì xiàn]
      君主国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制度:君主立宪。 君主国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制度的政体
  • 简宪[jiǎn xiàn]
      指记载法律典章的文书。
  • 成宪[chéng xiàn]
      原有的法律﹑规章制度。
  • 体宪[tǐ xiàn]
      依据,取法。
  • 秋宪[qiū xiàn]
      1.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 2.刑法。
  • 国宪[guó xiàn]
      1.国家的法制或礼仪。 2.即宪法。
  • 学宪[xué xiàn]
      即学政。
  • 都宪[dōu xiàn]
      明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
  • 深宪[shēn xiàn]
      犹严法。
  • 德宪[dé xiàn]
      谓美善之法。
  • 首宪[shǒu xiàn]
      古代国君于岁首颁布的法令。
  • 军宪[jūn xiàn]
      军中法典。
  • 火宪[huǒ xiàn]
      防火的法令。
  • 谏宪[jiàn xiàn]
      指御史。
  • 枉宪[wǎng xiàn]
      犹枉法。
  • 预备立宪[yù bèi lì xiàn]
      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 决宪[jué xiàn]
      谓作出惩处决定;定罪。
  • 谨宪[jǐn xiàn]
      谨守宪纲。
  • 敕宪[chì xiàn]
      教令。
  • 明宪[míng xiàn]
      严明的法度。
  • 遗宪[yí xiàn]
      前代留下来的法规。
  • 总宪[zǒng xiàn]
      明清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御史台古称宪台,故称。
  • 拟宪[nǐ xiàn]
      效法。
  • 刑宪[xíng xiàn]
      1.刑法。 2.刑罚。
  • 条宪[tiáo xiàn]
      条例法令。
  • 公宪[gōng xiàn]
      犹国法。
  • 剧宪[jù xiàn]
      指御史大夫。
  • 违宪[wéi xiàn]
      违反宪法的规定。
  • 恒宪[héng xiàn]
      不变的法令;常规。
  • 副宪[fù xiàn]
      清代都察院副长官左副都御史的别称。
  • 秉宪[bǐng xiàn]
      执掌法令。
  • 贰宪[èr xiàn]
      古代中央设御史台,为国家监察机构,也称宪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也称风宪官。其副职则称贰宪。
  • 制宪[zhì xiàn]
      制订或修改宪法。如:制宪立法。
  • 道宪[dào xiàn]
      对道台的尊称。
  • 意宪[yì xiàn]
      意思,意志。
  • 枢宪[shū xiàn]
      国家法令。
  • 赋宪[fù xiàn]
      颁布法令。赋,通“敷”。
  • 赞宪[zàn xiàn]
      指辅臣。
  • 抚宪[fǔ xiàn]
      下属对巡抚的尊称。
  • 申宪[shēn xiàn]
      1.绳之以法;依法处理。 2.申述法令。 3.犹呈报。
  • 君主立宪[jūn zhǔ lì xiàn]
      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 执宪[zhí xiàn]
      1.司法,执行法令。《汉书·丙吉传》:“廷尉 于定国 执宪详平,天下自以不寃。”《北史·外戚传·常英》:“后 员 与 伯夫 子 禽可 共为飞书,诬谤朝政。事发,有司执宪,刑及五族。”唐 李嘉祐《送崔侍御入朝》诗:“十年犹执宪,万里独归春。”
  • 法宪[fǎ xiàn]
      法令。
  • 轨宪[guǐ xiàn]
      法度。
  • 大宪[dà xiàn]
      清代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的称谓。 旧时府吏对上司的称呼联启禀赴各大宪。——《广州军务记》
  • 廉宪[lián xiàn]
      廉访使的俗称。
  • 霜宪[shuāng xiàn]
      1.指御史台。 2.借指执法严刻峻厉。
  • 省宪[shěng xiàn]
      各行省的行政长官。
  • 时宪[shí xiàn]
      1.《书.说命中》:“惟天聪明,惟圣时宪。”孔传:“宪,法也。言圣王法天以立教。”谓以天为法建立法制。后称当时的教令为时宪。 2.即时宪历。
  • 作宪[zuò xiàn]
      树立典范﹑榜样。
  • 模宪[mó xiàn]
      法则。
  • 古宪[gǔ xiàn]
      古代的典章制度。
  • 播宪[bō xiàn]
      颁布法令。
  • 奉宪[fèng xiàn]
      奉行法令;奉命。
  • 持宪[chí xiàn]
      执掌法令。
  • 上宪[shàng xiàn]
      1.犹上法。谓准上以为法。 2.指上司。

宪[xiàn]字的成语

  • 恪守成宪[kè shǒu chéng xiàn]
      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 口含天宪[kǒu hán tiān xiàn]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