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图组词

图相关字典

图[tú]字的成语

  • 图谋不轨[tú móu bù guǐ]
      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
  • 河不出图[hé bù chū tú]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 无利可图[wú lì kě tú]
      图:谋取。没有利益可谋求。
  • 图穷匕现[tú qióng bǐ xiàn]
      图:地图;穷:尽;匕:匕首;现:显露出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本来面目。
  • 不此之图[bù cǐ zhī tú]
      此:这个;图:图谋,计划。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 滋蔓难图[zī màn nán tú]
      本指野草滋生,难以消除。后以之比喻势力扩大了再要消灭它就很困难。
  • 悼心失图[dào xīn shī tú]
      悼:悲伤;图:谋划。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
  • 图为不轨[tú wéi bù guǐ]
      图:企图;轨:常规,法度。谋划进行违犯法纪的活动。
  • 图身忘国[tú shēn wàng guó]
      只贪图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危亡。
  • 天开图画[tiān kāi tú huà]
      上天展示出来的图画。形容秀丽的自然景色。
  • 贪名图利[tān míng tú lì]
      贪图好的名声,追逐个人私利。
  • 取巧图便[qǔ qiǎo tú biàn]
      使用手段谋取好处,图得便宜。
  • 画地成图[huà dì chéng tú]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流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 将本图利[jiāng běn tú lì]
      放债求息。也指用本钱交易,赚钱得利。
  • 图穷匕见[tú qióng bǐ xiàn]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 远图长虑[yuǎn tú cháng lǜ]
      长远周到的考虑和设想。
  • 翻然改图[fān rán gǎi tú]
      图:计划,打算。比喻很快转变过来。另作打算。
  • 膺图受箓[yīng tú shòu lù]
      道教指经过修炼,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也指帝王得受图箓,应运而兴。图,河图;箓,符命。同“膺箓受图”。
  • 葄枕图史[zuò zhěn tú shǐ]
      葄:垫衬。形容陷溺于图书资料之中。
  • 贪图安逸[tān tú ān yì]
      追求个人享受。 追求个人享受的 不顾来世好坏而贪图安逸的、无宗教信仰的寻欢作乐的社会
  • 发奋图强[fā fèn tú qiáng]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振作起来,谋求强盛发奋图强,打败敌国
  • 钩深图远[gōu shēn tú yuǎn]
      指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
  • 以为后图[yǐ wéi hòu tú]
      为以后作打算。
  • 图王霸业[tú wáng bà yè]
      图:谋求;霸业:称霸。指谋求称王称霸。
  • 厉精图治[lì jīng tú zhì]
      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 另有所图[lìng yǒu suǒ tú]
      图:图谋。指有别的目的。
  • 舍近图远[shě jìn tú yuǎn]
      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 应图受箓[yìng tú shòu lù]
      图:河图,圣人当世的吉兆;箓:符箓,上载隐语,被看作帝王受命的征验。指帝王是应符命、受河图来统治天下。表示王权是神授的。
  • 另有企图[lìng yǒu qǐ tú]
      另外的图谋。
  • 宵旰图治[xiāo gàn tú zhì]
      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 鸿图华构[hóng tú huá gòu]
      宏大华美的建筑景观。
  • 大展宏图[dà zhǎn hóng tú]
      展:把卷画打开,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
  • 朝不图夕[zhāo bù tú xī]
      图:图谋。早晨不能为晚上打算。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 戴罪图功[dài zuì tú gōng]
      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
  • 据图刎首[jù tú wěn shǒu]
      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 救亡图存[jiù wáng tú cún]
      救:拯救;亡:危亡;图:谋求;存:生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 图文并茂[tú wén bìng mào]
      指书刊中的文字流畅,插图丰富精美。 指书刊中的文字流畅,插图丰富精美
  • 按图索籍[àn tú suǒ jí]
      按照地图,搜索典籍。
  • 别作良图[bié zuò liáng tú]
      另作好的打算。
  • 画影图形[huà yǐng tú xíng]
      摹绘人的形象。古代悬赏通辑逃犯,画其面影,张贴各处已便捕捉。 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平王悉从其计,画影图形,访拿 伍员,各关隘十分紧急。——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 有利可图[yǒu lì kě tú]
      图:谋取。有利益可谋求。
  • 不次之图[bù cì zhī tú]
      此:这,这个;图:图谋,打算。不打算做这件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 发愤图强[fā fèn tú qiáng]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 左图右史[zuǒ tú yòu shǐ]
      形容室内图书多。
  • 却步图前[què bù tú qián]
      却步:向后退。比喻向后退是为了前进。
  • 按图索骥[àn tú suǒ jì]
      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 革图易虑[gé tú yì lǜ]
      改变计谋策略。
  • 图财致命[tú cái zhì mìng]
      图:谋取。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
  • 别有企图[bié yǒu qǐ tú]
      另外有别的打算或谋划。
  • 图国忘死[tú guó wàng sǐ]
      图国:谋求报国。谋求国家利益而忘记自己的生死。比喻忠贞报国。
  • 应箓受图[yìng lù shòu tú]
      箓:符箓,上载隐语,被看作帝王受命的征验;图:河图,圣人当世的吉兆。指帝王是应符命、受河图来统治天下。表示王权是神授的。
  • 宏图大志[hóng tú dà zhì]
      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
  • 尽心图报[jìn xīn tú bào]
      一心一意地想方设法报答他人。
  • 潜图问鼎[qián tú wèn dǐng]
      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向王孙满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比喻暗地里企图篡夺。
  • 唯利是图[wéi lì shì tú]
      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自私自利,只图有利,其他一切都置于一旁
  • 励精图治[lì jīng tú zhì]
      砺: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 宅中图大[zhái zhōng tú dà]
      居于中心,谋划四方。指得地势之利。
  • 负图之托[fù tú zhī tuō]
      承受辅佐幼君的嘱托。
  • 所图不轨[suǒ tú bù guǐ]
      指图谋做不合法或不正当的坏事。 谓图谋做不合法或不正当的坏事
  • 舍身图报[shě shēn tú bào]
      指受了别人大恩惠,舍弃生命也要给以报答。
  • 深图远虑[shēn tú yuǎn lǜ]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感恩图报[gǎn ēn tú bào]
      图:设法。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受了别人的恩惠,一心思念回报所宜竭力宣忠,感恩图报。——《剪灯新话》
  • 鸿业远图[hóng yè yuǎn tú]
      鸿:大。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

图[tú]字在开头的词语

  • 图式[tú shì]
      测绘地图所依据的各种符号注记的格式。内容包括地图上所用符号的式样﹑尺寸和颜色,注记字体和排列,以及地图整饰形式和说明等。
  • 图识[tú shí]
      谓以图作标记。
  • 图表[tú biǎo]
      1.指图谶之表征。 2.注明各种数字并表示各种进度情况的图册和表格的总称。
  • 图回[tú huí]
      1.图谋运转。 2.犹营运。经营转运。
  • 图牒[tú dié]
      ①图籍表册:其地僻远,古图牒未尝有言者。②谱牒,氏族世系的谱记:其家世,因图牒漫漶,已不可考。
  • 图利[tú lì]
      图谋私利。 贪图利益
  • 图载[tú zǎi]
      谓以图像表达。
  • 图馆[tú guǎn]
      筹办私塾,谋求教职。
  • 图书[tú shū]
      书籍、课本、图片三者的总称。通常又为书籍的同义词。
  • 图示[tú shì]
      用图表或其他直观方法来表示或阐明,尤指显示细节或空间关系。 用图表或其他直观方法来表示或阐明,尤指显示细节或空间关系
  • 图纬[tú wěi]
      图谶和纬书。
  • 图形[tú xíng]
      1.画像,图绘形象。 2.图样。在纸上或其他平面上表示出来的物体形状。参见“图样”。 3.几何图形的简称。
  • 图谶[tú chèn]
      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始于秦,盛于东汉。
  • 图全[tú quán]
      图谋保全自身。
  • 图法[tú fǎ]
      1.图录和法典。 2.犹法度。
  • 图国[tú guó]
      为国谋利。
  • 图景[tú jǐng]
      画面上的景物﹑景况。 画面上的景物。比喻理想中的景况农民革命的图景
  • 图轴[tú zhóu]
      画轴;画卷。
  • 图计[tú jì]
      1.谋划;措置。 2.计谋,主意。
  • 图书府[tú shū fǔ]
      1.国家藏书的地方。 2.宋借指秘书监。
  • 图存[tú cún]
      1.谋划国家存亡大计。 2.谋求生存。 为生存而努力图存而不得
  • 图解[tú jiě]
      1.利用图形来分析或演算。 2.对于图画﹑插图内容的解说。
  • 图南翼[tú nán yì]
      比喻志向远大。
  • 图版[tú bǎn]
      主要用于印制照相图片﹑插图或表格的一种印刷版,用铜﹑锌等金属制成。
  • 图议[tú yì]
      1.计议;商讨。 2.图谋,算计。 3.筹划。
  • 图乙[tú yǐ]
      谓对文章的涂抹勾画。
  • 图腾崇拜[tú téng chóng bài]
      相信团体或个人与一种图腾有亲缘或神密关系。 相信团体或个人与一种图腾有亲缘或神密关系
  • 图卷[tú juàn]
      画卷。
  • 图经[tú jīng]
      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 图功[tú gōng]
      图谋建立功业。
  • 图工[tú gōng]
      画工。
  • 图说[tú shuō]
      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如宋周敦颐有《太极图说》,明王征有《诸器图说》等。
  • 图板[tú bǎn]
      制图时垫在图纸下面有一定规格的木板。
  • 图章[tú zhāng]
      即“印章”。
  • 图书馆[tú shū guǎn]
      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读者阅览参考的机构。中国自汉代以来,历代均有以阁、馆、楼、堂、斋、室等为名的藏书机构,清末始用“图书馆”之名。
  • 图文[tú wén]
      图谶之文。
  • 图画[tú huà]
      ①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这自然的景色,胜过任何一幅完美的图画。②绘画;描绘: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 图谍[tú dié]
      见“图牒”。
  • 图子[tú zǐ]
      图形,图样。
  • 图纸[tú zhǐ]
      画了图样的纸;设计图。
  • 图缋[tú huì]
      1.图画。 2.绘画。
  • 图文传真[tú wén chuán zhēn]
      以复制形式传送和接收文字、图表、照片、图像的一种通信方式。利用光电扫描方式,将原件黑白深浅不同的图像变换为电信号发送。接收机收到后,在同步扫描基础上,用电光、电热等方法即时复制出与原件相同的副本。传真机同时具有发送和接收的功能。
  • 图籍[tú jí]
      ①地图和户籍: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②文籍图书:图籍尽在,昭昭可知。
  • 图写[tú xiě]
      图物写貌,绘画。
  • 图堡[tú pù]
      旧时地亩的单位。
  • 图任[tú rèn]
      犹谋任。
  • 图录[tú lù]
      1.古文物、艺术品的图像集录。2. ∶亦称“图箓”;图忏命之书。
  • 图典[tú diǎn]
      图书和经典。
  • 图报[tú bào]
      1.谋求报答。 2.谓图谋报复。
  • 图记[tú jì]
      1.方志。 2.印章的一种。 3.犹图谶。 4.标志。
  • 图箓[tú lù]
      图谶符命之书。
  • 图囊[tú náng]
      装地图用的袋子。
  • 图像[tú xiàng]
      ①画成、摄制、印制或映现的形象:电视机的图像很清晰。②物体的形象:眼睛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识别图像。
  • 图德[tú dé]
      度量德行。图,通“度”。
  • 图钉[tú dīng]
      帽大针短的钉子,用来把纸﹑布等钉在木板或墙壁上。 见“按钉”
  • 图志[tú zhì]
      附有地图的地志书。如唐李吉甫有《元和郡县图志》﹑清魏源有《海国图志》。
  • 图簿[tú bù]
      图籍。指地图﹑户籍等簿册。

图[tú]字在结尾的词语

  • 房图[fáng tú]
      桔梗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桔梗》。
  • 物图[wù tú]
      说明物产分布情况的图谱或图表。
  • 谱图[pǔ tú]
      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图表。
  • 灵图[líng tú]
      1.指《河图》。汉代谶纬家以为王者受命之瑞。 2.指传说中黄帝时的明堂图。 3.指宝塔。宝塔又名浮图﹐故称。 4.道教的十二部经之一。 5.指仙灵的画像。
  • 顶视图[dǐng shì tú]
      见〖俯视图〗。
  • 构图[gòu tú]
      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协调的完整的画面。某物的组成或合成的画面;艺术作品的结构,使艺术作品成为一和谐整体的各部分组合的独特形式或风格
  • 计图[jì tú]
      图谋﹔谋取。
  • 诗图[shī tú]
      1.依据诗意所绘的图。《晋书.文苑传》称顾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为以诗意作图之始。 2.《诗经》的图谱。 3.富有诗意的优美图画。
  • 録图[lù tú]
      即图箓。图谶符命之书。録﹐通“箓”。
  • 三教图[sān jiào tú]
      宋马远作,画老子﹑释迦﹑孔子三人。画上老子中坐,释迦立于旁,孔子则作礼于前。
  • 伯图[bó tú]
      1.亦作“伯啚”。 2.称霸的雄图。伯,通“霸”。
  • 五图[wǔ tú]
      指《五岳真形图》。《文选.鲍照》:“五图发金记,九钥隐丹经。”李善注引《抱朴子》:“余闻郑君言:‘道书之重,莫尚于《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一说为五种采芝法。刘良注:“采芝法有五,故云五图。出《太清金匮记》。”
  • 航图[háng tú]
      上面标有地球表面上一地区的人文、地势及各种导航设备的航空用小比例尺图。 上面标有地球表面上一地区的人文、地势及各种导航设备的航空用小比例尺图
  • 玄图[xuán tú]
      指图谶。
  • 萝图[luó tú]
      1.罗列图籍。 2.指疆宇。
  • 选官图[xuǎn guān tú]
      升官图。
  • 基图[jī tú]
      谓基业。图,指皇图。
  • 审图[shěn tú]
      周密谋划;仔细考虑。
  • 郑侠图[zhèng xiá tú]
      《宋史.郑侠传》载,郑侠任监安上门职务时,以所见居民流离困苦之状,令画工绘成流民图上奏,宋神宗看了以后,一夜睡不着觉,第二天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后以“郑侠图”代称流民图。
  • 长图[cháng tú]
      1.大幅的地图。借指广阔的地域。 2.久远之计。
  • 蚤图[zǎo tú]
      早日图谋。蚤,通“早”。
  • 昌图[chāng tú]
      1.预示永昌帝业的图谶。古天子登祚,假托受命于天,故有膺箓受图之说。 2.犹宏图。
  • 选仙图[xuǎn xiān tú]
      见“选仙”。
  • 升官图[shēng guān tú]
      话剧剧本。陈白尘作于1945年。两个强盗梦见知县和秘书长在群众暴动中一伤一死,于是冒充知县和秘书长来到县衙,诸官僚与知县太太为分得赃款,居然予以承认,真知县被卖作壮丁。忽然省长前来视察,他收到许多金条和一个新太太,于是宣布视察完毕,枪毙了逃回的真知县。正当大家升官发财,为省长和假知县举办婚礼时,愤怒的群众将他们抓走。两个强盗于是从梦中惊醒。
  • 女图[nǚ tú]
      古代描绘各类模范女性的图画。
  • 天气图[tiān qì tú]
      显示一定时刻广大地区天气实况和天气形势的图。是将各地气象站在规定时刻内观测到的天气实况填入图中,绘制等值线,分析天气系统的气象专用图。分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大类。各地气象台根据天气图,可看出各地天气状况和天气系统的分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经分析,可作出天气预报。
  • 断面图[duàn miàn tú]
      以垂直于地平面的平面切入地面的切面图。如土壤断面图等。用以显示地面下层的结构。分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两种。
  • 何图[hé tú]
      哪里想到。
  • 百像图[bǎi xiàng tú]
      专供画像者临摹的各种人物头像图册。
  • 呼土克图[hū tǔ kè tú]
      见“呼图克图”。
  • 本图[běn tú]
      本来的意图,本心。
  • 暗射地图[àn shè dì tú]
      有符号标记而不注文字的地图。绘制特种地图时用来做底图,教学时用来使学生辨认或填充。
  • 乾图[qián tú]
      同乾象。
  • 祖系图[zǔ xì tú]
      佛教祖师世系图。
  • 尺图[chǐ tú]
      小幅图画。
  • 历图[lì tú]
      记载岁时节候的图。俗称春牛图。
  • 失图[shī tú]
      失去主意。
  • 轩图[xuān tú]
      轩辕的图谋。
  • 箓图[lù tú]
      即图箓﹐图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
  • 太极图[tài jí tú]
      旧时用以说明宇宙现象的图。有两种:一种是以圆形的图像表示阴阳对立面的统一体﹐圆形外周附以八卦方位﹐道教常用以作标志。另一种为宋周敦颐据《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诸语﹐取道家象数之说而画的﹐代表宋代理学对于世界形成﹐万物终始的一种看法。
  • 立体图[lì tǐ tú]
      利用透视原理,对物体的形状绘出的图形。
  • 五牛图[wǔ niú tú]
      中国画。唐代韩作。纸本长卷。设色。画上五头黄牛,姿态各异,表现出“步者,齕者,纵跱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笔墨雄健,造型生动。
  • 版图[bǎn tú]
      原指户籍和地图,今泛指国家的领土、疆域:我国版图辽阔。
  • 邦图[bāng tú]
      邦邑图经。
  • 衔图[xián tú]
      1.《春秋合诚图》:“黄帝游玄扈雒水上,与大司马容光等临观,凤凰衔图置帝前,帝再拜受图。”又《尚书中候握河纪》:“尧即政七十年仲月甲日至于稷,沈璧于河,青云起,回风摇落,龙衔马图,赤文緑色,自河而出,临坛而止,吐甲回遰。甲似龟,广九尺,有文,言虞﹑夏﹑商﹑周﹑秦﹑汉之事,帝乃写其文藏之东序。”后以“衔图”为仁君在位之典。 2.衔环图报。
  • 活地图[huó dì tú]
      指对某地区地理情况很熟悉的人。
  • 飞鸟图[fēi niǎo tú]
      地图的一种。
  • 河出图[hé chū tú]
      黄河出现河图。《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后以“河出图”为吉祥的征兆。
  • 仕女图[shì nǚ tú]
      1.亦称“仕女画”。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图画。 2.旧时比喻大家闺秀安闲舒适的生活环境。
  • 试图[shì tú]
      打算。 打算试图表明存在一种真正的科学语言敌人试图突围,但没有得逞
  • 蛱蝶图[jiá dié tú]
      亦作“蛱蜨图”。画名。 唐 李元婴 画。 元婴 为 唐高祖 子,封 滕王 。
  • 草图[cǎo tú]
      初步画出的机械图或工程设计图。不要求很精确。 初步画出的图样一幅画的草图拟出流域的小型草图为建议中的壁画准备了几张草图
  • 国图[guó tú]
      1.国家的版图。 2.指国家。
  • 描图[miáo tú]
      用透明的薄纸蒙在原图上依样描画。描成的图叫底图,作为复制蓝图用。 依样画图
  • 马图[mǎ tú]
      1.即河图。 2.画马之图。
  • 绘图[huì tú]
      绘制图样或地图等。 绘制图样或地图等
  • 框图[kuàng tú]
      方框图的简称。 方框图
  • 私图[sī tú]
      个人的打算。
  • 棋图[qí tú]
      围棋棋谱。《新唐书.艺文志》有《竹苑仙棋图》一卷﹑《韦珽棋图》一卷。
  • 速写图[sù xiě tú]
      见“速写画”。
  • 浮图[fú tú]
      同‘浮屠 ’。
  • 十美图[shí měi tú]
      明 唐寅(号 六如居士)为 朱宸濠 所画的十美人图。
  • 九老图[jiǔ lǎo tú]
      唐白居易与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年老退居洛阳,曾作尚齿之会,并各赋诗记其事。时为会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其年夏,李元爽及僧如满亦告老归洛,因作九老尚齿之会,并书姓名﹑年齿,绘其形貌,题为九老图。后传世姓名不一。见唐白居易《九老图诗序》﹑《唐诗纪事》卷四九。后因以“九老图”为告老还乡者聚会之典。
  • 地势图[dì shì tú]
      地形测量中,用等高线法,有时也用晕渲法、分层设色法或晕滃法着重表示地势起伏形态和水系特征的地图。 地形测量中,用等高线法,有时也用晕渲法、分层设色法或晕滃法着重表示地势起伏形态和水系特征的地图
  • 豳风图[bīn fēng tú]
      元赵孟俯所绘之图。后泛指有关农事的图画。
  • 桃源图[táo yuán tú]
      指用晋陶潜《桃花源记》为题材的画。
  • 九九图[jiǔ jiǔ tú]
      见“九九消寒图”。
  • 云图[yún tú]
      表示各类云状的照片。通常分一般云图和卫星云图。一般云图是按各类云的典型形态拍摄的,是判断和辨认天空中云状的标准图谱。气象观测中,云状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运动,同时预示着天气变化的趋势。可为预报天气提供参考。
  • 奔马图[bēn mǎ tú]
      中国画。徐悲鸿作。纸本立轴。水墨。作者曾在抗日战争期间画过,建国后又重画。画面上一马曲蹄侧首、奋鬣扬尾,正抖擞精神向前驰骋。骏马矫健的形象象征着民族的振兴。
  • 企图[qǐ tú]
      ①想法;打算:不良企图|谋朝篡位的企图。②想做某种事:未作充分准备,却企图一举成功|企图以少量的投资获得可观的利润。
  • 鳌图[áo tú]
      翰林院和龙图阁。均为古代中央重要机构。
  • 礼图[lǐ tú]
      指《三礼图》。
  • 鱼鳞图[yú lín tú]
      见“鱼鳞图册”。
  • 妄图[wàng tú]
      狂妄地谋划:妄图谋逆。
  • 推背图[tuī bèi tú]
      图谶之书。《宋史.艺文志五》着录有《推背图》一卷,不着撰人。相传为唐李淳风﹑袁天纲合作,每图附诗一首,预言历代兴亡变乱之事,至六十图,袁推李背止之,故名。其诗句多模棱两可,便于附会。
  • 剖面图[pōu miàn tú]
      ①“剖面”的全称。在机械制图中,假想用一个面将物体的某部分切断,所绘出的该切断表面形状的图形。②机械制图中“剖视”的旧称。现其他学科仍多沿用。 将绘制对象进行剖切后而画出的视图。在机械制图中称为剖视。如在地理学科中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断而绘出的地形剖面图和地质剖面图
  • 匡庐图[kuāng lú tú]
      中国画。五代荆浩作。绢本立轴。水墨。画面为全景山水,立式构图。中央高峰挺立,左右层峦错落,磴道沿悬崖盘旋而上。瀑布缕缕,扶摇而落。下有寒汀野水,村舍农屋。笔墨皴染兼备,滋润浑厚。
  • 英图[yīng tú]
      犹雄图。指宏伟的规划或谋略。
  • 三笑图[sān xiào tú]
      古画名。以晋代释慧远﹑陶渊明和陆修静三名高士于庐山论道,相与大笑而别的情节为题材。画已不传。
  • 握图[wò tú]
      犹握符。谓膺天命而有天下。
  • 要图[yào tú]
      重要的计划﹑方针或步骤。 至关紧要的谋划
  • 潜图[qián tú]
      暗中谋划。
  • 标图[biāo tú]
      在军事地图、海图、天气图等上面作出标志。 在军事地图、海图、天气图等上面作出标志
  • 电路图[diàn lù tú]
      用规定的符号代表各种元件、器件装置,表示所组成的电路的图。
  • 五岳图[wǔ yuè tú]
      即五岳真形图。
  • 辋川图[wǎng chuān tú]
      1.唐诗人王维绘的名画。绘辋川别业二十胜景于其上,故名。 2.借指风景幽胜之处。
  • 曲线图[qū xiàn tú]
      用曲线表现数字资料的统计图。将“时间数列”绘成的动态曲线图,可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动情况。曲线图广泛应用于各种管理和科学研究。
  • 令图[lìng tú]
      善谋;远大的谋略。
  • 消夜图[xiāo yè tú]
      古代的一种博戏用具。
  • 十眉图[shí méi tú]
      十样不同的美女眉型画图。唐玄宗命画工绘制。
  • 制图[zhì tú]
      把实物或想象的物体的形状,按一定比例和规则在平面上描绘出来。多用于机械﹑工程等设计工作。 在平面上按一定比例绘制物体的形象机械制图
  • 志图[zhì tú]
      志向抱负。
  • 百子图[bǎi zǐ tú]
      1.画着或绣着众多小儿的图。含有祝子孙繁衍之意。 2.剧曲名。清人(一说明人)撰﹐演晋邓攸事。攸字伯道﹐曾弃子全侄﹐后竟无子﹐时人以伯道无儿为憾。剧本故作翻案﹐言攸子为他人所得﹐复归于攸﹐且子孙众多。晋元帝为作《百子图》。
  • 宏图[hóng tú]
      远大的设想;宏伟的计划:宏图大略丨大展宏图。也作弘图、鸿图。
  • 画图[huà tú]
      图画(多用于比喻):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 永图[yǒng tú]
      长久之计;长久打算。
  • 霸图[bà tú]
      1.称霸的雄图。 2.犹霸业﹐王业。谓建立国家。 3.犹霸国。
  • 后图[hòu tú]
      今后之计。谓为以后打算。
  • 帛图[bó tú]
      绘在缣帛上的图像或地图。
  • 逆图[nì tú]
      叛乱的图谋。
  • 全图[quán tú]
      1.旧时线装本通俗小说,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节图画的,称“全图”。 2.犹宏图。
  • 雀离浮图[què lí fú tú]
      古代巨塔名。相传为公元78-100年间由大月氏国王迦尼色伽(Kaniska)所建。为佛教四大塔之一。
  • 壮图[zhuàng tú]
      壮志,宏伟的意图。
  • 碁图[qí tú]
      围棋棋谱。
  • 緑图[lǜ tú]
      即箓图。 颇似 汉 之谶纬书。盖预言人世祸福之书。
  • 雄图[xióng tú]
      1.远大的抱负﹔宏伟的谋略。 2.宏大广阔的版图。 3.指险要的地域。 宏大的谋略雄图大业
  • 七级浮图[qī jí fú tú]
      1.亦作“七级浮屠”。 2.七层佛塔。浮图,梵文Buddhastūpa的音译。
  • 击瓮图[jī wèng tú]
      描绘宋司马光幼时打破水瓮拯救儿童故事的图画。
  • 形图[xíng tú]
      图像,图画。
  • 墨梅图[mò méi tú]
      中国画。元代王冕作。纸本立轴。水墨。画面上梅梢倒垂,桠杈重重,枝条密缀朵朵梅花,如一天繁星,珠胎隐现,风神绰约,仿佛乾坤清气尽被摄入其中。为作者繁梅画的代表作。
  • 应图[yìng tú]
      1.应合图谶。
  • 营图[yíng tú]
      图谋。
  • 谋图[móu tú]
      阴谋算计。
  • 浅图[qiǎn tú]
      谓谋划不深。
  • 诡图[guǐ tú]
      诡诈的计谋。
  • 进图[jìn tú]
      进取;谋取。
  • 平面图[píng miàn tú]
      指把地球表面上的一小块地区当作平面所绘制的正射投影地图。当测图的半径不超过25千米时,可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将这一小块大地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而绘制的大比例尺(不小于1∶2.5万)地图,便是平面图。一般在图上仅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
  • 龟图[guī tú]
      1.即“洛书”。语本《纬攟·龙鱼河图》:“尧时与羣臣贤者到翠嬀之川,大龟负图来投尧,尧勅臣下写取如瑞应,写毕龟还水中。”南朝陈沉炯《归魂赋》:“岐周景毫之地,龟图雀书之秘。”后以为歌颂帝王瑞应之词。
  • 八阵图[bā zhèn tú]
      古代用兵的一种阵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晋书.桓温传》:“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之下﹐累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唐杜甫《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遗址传说不一:
  • 晒图[shài tú]
      将描在透明或半透明纸上的图纸和感光纸重叠在一起,利用阳光或灯光照射以复制图纸。 把画在透明纸上的图和感光纸重叠,用日光或灯光照射,进行复制
  • 百寿图[bǎi shòu tú]
      书写或刺绣各体“寿”字百个而成一大寿字的图﹐祝寿之用。
  • 丕图[pī tú]
      犹大业,宏图。
  • 秘戏图[mì xì tú]
      男女淫亵之图。也称春宫﹑春册。
  • 春牛图[chūn niú tú]
      旧时日历的一种。单纸印制,上有象征农事的春牛图案,故称。
  • 炎图[yán tú]
      指因火德而兴的帝业。
  • 九域图[jiǔ yù tú]
      九州地图。
  • 河虾图[hé xiā tú]
      中国画。齐白石作。纸本册页。水墨。画面上前有二虾并嬉,其一拱背作跃动状,后有一虾似从纸外游入。淡墨绘躯干,浓墨点睛、脑,细笔写须、螯,简练传神,气韵生动。
  • 仪图[yí tú]
      揣想忖度。
  • 五马图[wǔ mǎ tú]
      中国画。宋代李公麟作。纸本长卷。白描。共五段,每段绘一人牵一马。每匹马后有黄庭坚笺记,马名标为凤头骢、好头赤、照夜白、锦膊骢、满川花(此名原佚,据后人画录补),皆宋皇家用马。线条准确优美,马匹、人物均极具风采。
  • 金图[jīn tú]
      即图箓。封建时代认为的上天的策命。
  • 蛱蜨图[jiá dié tú]
      见“蛺蝶图”。
  • 皇图[huáng tú]
      1.指河图。 2.封建王朝的版图。亦指封建王朝。 3.指皇位。
  • 海图[hǎi tú]
      航海用的标明海洋情况的图。
  • 希图[xī tú]
      企图;谋求。 希望达到某种目的(多指不好的);图谋幸喜都是同寅,彼此大半识识,一个个便想打点人情,希图开脱。——《官场现形记》
  • 尸图[shī tú]
      检验尸体受伤部位的报告书。
  • 绿图[lǜ tú]
      箓图。
  • 寰瀛图[huán yíng tú]
      全国地图。
  • 百官图[bǎi guān tú]
      宋范仲淹所作之《百官升迁次序图》。
  • 地图[dì tú]
      1.指地理位置﹑形势。 2.古指描摹土地山川等地理形势的图。今称说明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分布情况的图,上面标着符号和文字,一般都着上颜色。 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战国策.燕策》
  • 阿拉巴图[ā lā bā tú]
      满语。奴隶。
  • 前图[qián tú]
      前人的法度。
  • 渌图[lù tú]
      传说中的人名。颛顼之师。
  • 纵横图[zòng héng tú]
      即“幻方”。
  • 远图[yuǎn tú]
      深远的谋划。
  • 鼎图[dǐng tú]
      《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后遂以“鼎图”指国家的重要器物。
  • 徐图[xú tú]
      从容地设法谋取。如:徐图歼击。
  • 百叶图[bǎi yè tú]
      1.历书。 2.地图。
  • 王会图[wáng huì tú]
      图册名。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的四夷朝会图。《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贞观三年,元深入朝,冠乌熊皮冠,若今之髦头,以金银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縢而着履。中书侍郞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乃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于此辈章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从之。”后用以泛指朝会。
  • 丹图[dān tú]
      1.指《河图》。 2.指图画。
  • 插图[chā tú]
      也称“插画”。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片(包括影印的文字资料)。用以补充说明文字的内容或增加文字的感染力。附于文字内容中的表格,称为“插表”。同正文分开,单独印刷而插附于书刊中的图片、表格等的书页,称为“插页”。 以文字为主的书刊中插入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
  • 胡土克图[hú tǔ kè tú]
      蒙古语xutugtu的译音。意为有寿者。清王朝授于藏族及蒙古族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也称呼图克图。
  • 春意图[chūn yì tú]
      即春画。淫秽的图画。
  • 等身图[děng shēn tú]
      指与人物身高相等的图像。
  • 贪图[tān tú]
      很想得到;极力追求:贪图享受。 极力希望得到贪图小利
  • 边图[biān tú]
      边境地图。
  • 挂图[guà tú]
      挂起来看的大幅地图、图表或图画:教学挂图。
  • 睿图[ruì tú]
      1.皇帝的谋划。 2.指孔子的画像。
  • 郑图[zhèng tú]
      见“郑侠图”。
  • 预图[yù tú]
      事先考虑。
  • 黄图[huáng tú]
      1.书名。《三辅黄图》的略称。 2.借指畿辅﹑京都。 3.借指中国。
  • 东庄图[dōng zhuāng tú]
      中国画。明代沈周作。纸本册页。设色。原共二十四帧,明万历年间佚三帧,今存二十一帧。所画为作者友人吴宽之父吴孟融居住的庄园--东庄的景色。墨色浓润,线条圆劲,糅粗笔细笔于一体,别具特色。
  • 帝图[dì tú]
      1.帝王治国的谋略。 2.引申为帝业。 3.指帝王应天命的图箓。 4.犹帝位。
  • 符瑞图[fú ruì tú]
      记载符瑞的图谶。
  • 璇玑图[xuán jī tú]
      前秦窦滔妻苏蕙所织之回文诗图。纵横往复,皆可诵读。此为回文诗体之始。事本《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人称之为璇玑图。
  • 舆图[yú tú]
      1.疆土;土地。 2.地图。
  • 膺图[yīng tú]
      承受瑞应之图。指帝王得国或嗣位。
  • 鹏图[péng tú]
      比喻远大的志向:鹏图仍矫翼,熊轼且移轮。
  • 地理图[dì lǐ tú]
      指宋黄裳绘制的石刻古地图。据王致远跋,该图约绘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后,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刻石。江河﹑海岸的轮廓比以前地图较为正确。山脉﹑森林系用象形法画成。地名加方框以求醒目。现藏于苏州。亦泛指地图。
  • 底图[dǐ tú]
      为复制蓝图而绘成的图样。 仅有基本轮廓并用于标绘或表示各种专题内容的地图
  • 都图[dū tú]
      《宋史.袁燮传》:“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合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此为有“都图”之治。后因以指标明乡村区划﹑四至的地图。
  • 缃图[xiāng tú]
      指书卷图籍。
  • 创图[chuàng tú]
      首先谋划。
  • 略图[lüè tú]
      简略的图画。 表现一个物体或景色的主要特点而且常常作为初步研究而画的草图;草稿
  • 桃实图[táo shí tú]
      中国画。近代吴昌硕作。纸本立轴。设色。为大写意花卉,画面正中桃树一株,桃实肥硕,桃叶浓密,左侧有一枝下垂,右侧有一石陪衬。色彩浓重醇厚,笔势雄健有篆籀意。
  • 缵图[zuǎn tú]
      谓继承帝业。
  • 石图[shí tú]
      有图文的石头。古代迷信,以其为祥瑞。
  • 铁浮图[tiě fú tú]
      1.亦作“铁浮屠”。 2.指铁铸佛塔。 3.借指身披重甲的兵士。
  • 不图[bù tú]
      1.不料。 2.不图谋,不想办法。 3.不贪求,不谋求。
  • 冀图[jì tú]
      希图:冀图东山再起。
  • 剖视图[pōu shì tú]
      假想用一个平面剖切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而得到的图形。 假想用一个平面剖切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而得到的图形
  • 豁落图[huō luò tú]
      道教的符箓。
  • 总图[zǒng tú]
      表达机器、建筑物或其他设备、系统的全部或部分的工程图样,表示物体总的结构与情况。 表达机器、建筑物或其他设备、系统的全部或部分的工程图样,表示物体总的结构与情况
  • 地形图[dì xíng tú]
      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是普通地图之一。由实地测绘或根据实测和配合有关调查资料编制而成。地貌用等高线表示,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形态;地物用图式符号表示,具有精确的平面位置。是建设工程中规划、设计、施工和军事活动的重要资料。
  • 原图[yuán tú]
      1.直接由实测而成的并据以派生其他地图的大比例尺原图。2. 经设计、绘制、校对已最后确定的工程图样,通常为描绘底图的原稿。
  • 合图[hé tú]
      与图谶相应合。
  • 典图[diǎn tú]
      指礼制。
  • 纬图[wěi tú]
      纬书图谶之类的统称。
  • 瑞图[ruì tú]
      旧指上天所赐﹑表示受命的图籍。
  • 益智图[yì zhì tú]
      一种拼板玩具。将七巧板增加为十五块,合则成为一方,散则可以拼排各种文字﹑人物等图形。清童叶庚创制,并着有《益智图》一书。
  • 写真图[xiě zhēn tú]
      1.画像。 2.指描绘实在景物的图画。
  • 良图[liáng tú]
      1.妥善的谋划。 2.远大的谋略。
  • 透视图[tòu shì tú]
      根据透视的原理绘制的图,多用于机械工程和建筑工程。

图[tú]字在中间的词语

  • 鱼鳞图册[yú lín tú cè]
      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挨次排列,状如鱼鳞,故名。宋时婺州等地即曾编造。明洪武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清光绪末年﹐仍有具册之举。亦作“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
  • 地图学[dì tú xué]
      又称“制图学”、“地图制图学”。研究地图及其制作理论、工艺和应用的科学。包括地图编制、地图投影、地图整饰、地图制印以及遥感制图和计算机地图制图等。
  • 龙图阁[lóng tú gé]
      宋代阁名。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阁上以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
  • 龙图老子[lóng tú lǎo zi]
      称宋名臣范仲淹。
  • 压脚图书[yā jiǎo tú shū]
      1.亦称“压脚章”。 2.盖在字画下角的印章。所刻多为诗句或成语。
  • 书柬图章[shū jiǎn tú zhāng]
      旧时用于银钱往来或重要文书的印鉴,称“书柬图章”。
  • 绘影图形[huì yǐng tú xíng]
      谓画出人物肖像。
  • 深图远筭[shēn tú yuǎn suàn]
      见“深谋远虑”。
  • 作图公法[zuò tú gōng fǎ]
      指下面几个被认可的简单作图:
  • 河图洛书[hé tú luò shū]
      1.亦作“河图雒书”。 2.古代儒家关于《周易》卦形来源及《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黄河。洛﹐洛水。据汉儒孔安国﹑刘歆等解说: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马背有旋毛如星点﹐称作龙图。伏羲取法以画八卦生蓍法。夏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裂纹﹐纹如文字﹐禹取法而作《尚书.洪范》“九畴”。见《书.顾命》﹑《洪范》之孔传﹑《汉书.五行志上》。古代认为出现“河图洛书”是帝王圣者受命之祥瑞。
  • 河图雒书[hé tú luò shū]
      见“河图洛书”。
  • 回图使[huí tú shǐ]
      五代和北宋时契丹设置的掌管同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事宜的官。
  • 几何图形[jǐ hé tú xíng]
      点、线、面、体或它们的组合。简称图形。
  • 鱼鳞图籍[yú lín tú jí]
      见“鱼鳞图册”。
  • 连环图画[lián huán tú huà]
      连环画。
  • 班图人[bān tú rén]
      也称“班图尼格罗人”。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约1.7亿人(1985年)。其中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民族有九个。讲班图语系诸语言。多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部分信伊斯兰教或基督教新教。多从事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