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听组词

听相关字典

听[tī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不中听[bù zhōng tīng]
      使人不喜欢听。
  • 侦听[zhēn tīng]
      犹打听。 通过窃听器和电台等仪器设备进行侦察性监听活动特务往往利用侦听搞破坏
  • 盲听[máng tīng]
      盲目听信。
  • 视听[shì tīng]
      看和听。指对事物的感觉、印象和看法。也指见闻:混淆视听|务广视听,深防蔽塞。
  • 觇听[chān tīng]
      窥看偷听。
  • 问听[wèn tīng]
      犹传闻。
  • 物听[wù tīng]
      众人的言论。
  • 窥听[kuī tīng]
      偷看偷听。
  • 垂听[chuí tīng]
      俯听;倾听。
  • 达听[dá tīng]
      谓广泛听取,了解下情。
  • 信听[xìn tīng]
      听从。
  • 慧听[huì tīng]
      称人听觉的敬词。
  • 肃听[sù tīng]
      静听。含恭敬意。
  • 省听[shěng tīng]
      犹视听。
  • 耸听[sǒng tīng]
      1.耸然而听。耸﹐通“悚”。 2.耸动听闻。耸﹐通“悚”。 3.恭敬地听;注意地听。耸﹐通“竦”。 故意夸大其辞,使人震惊危言耸听
  • 远听[yuǎn tīng]
      1.指身在远方而听见闻说。 2.聆听远处的声音。
  • 眺听[tiào tīng]
      犹视听。谓耳目所及。
  • 难为听[nán wéi tīng]
      难听,听不下去。如: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说听[shuō tīng]
      谓说给人听。
  • 地听[dì tīng]
      古代军事上侦察敌方动态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守城,以防突然袭击。
  • 凝听[níng tīng]
      聚精会神地听。 聚精会神地听侧耳凝听
  • 群听[qún tīng]
      众人的听闻和感受。
  • 属听[shǔ tīng]
      倾耳以听。
  • 簿听[bù tīng]
      主簿办公的官署。听﹐通“厅”。
  • 聪听[cōng tīng]
      1.明于听取;明于辨察。 2.特指君主的听闻。
  • 瞻听[zhān tīng]
      犹视听。
  • 计听[jì tīng]
      谓能料事﹐善听言。
  • 谨听[jǐn tīng]
      敬听﹔慎听。
  • 参听[cān tīng]
      1.协助断决;协助治理。 2.探听。
  • 静听[jìng tīng]
      仔细地听。
  • 盗听[dào tīng]
      偷听,窃听。
  • 难听[nán tīng]
      1.声音不悦耳。 2.语言粗俗刺耳。 3.名声不好听﹐不体面。
  • 神听[shén tīng]
      英明的听察力。
  • 溷听[hùn tīng]
      谓污染了耳朵。形容话语卑俗不入耳。
  • 环听[huán tīng]
      围绕而听。
  • 飞听[fēi tīng]
      飞鸟下听。形容乐声的高妙。
  • 俯听[fǔ tīng]
      1.俯首而听。 2.屈尊下听。
  • 荧听[yíng tīng]
      淆乱听闻。荧,通“?”。
  • 秋听[qiū tīng]
      犹秋声。
  • 伏听[fú tīng]
      1.谓暗中探听。 2.谓俯伏听命。 3.谓恭顺地听从。
  • 审听[shěn tīng]
      1.细听。 2.指听讼﹑审案。
  • 嚣听[xiāo tīng]
      犹言耸人听闻。
  • 私听[sī tīng]
      怀着私心听人说话。
  • 哀听[āi tīng]
      犹哀音。动人听闻的声音。
  • 过听[guò tīng]
      1.错误地听取。 2.用作谦词。
  • 渊听[yuān tīng]
      犹言圣明的断决。古时臣下称颂皇帝听断奏议的套语。
  • 彻听[chè tīng]
      1.形容听力极强,无所不闻。 2.犹言上达尊听。表敬之辞。
  • 赐听[cì tīng]
      请人听从自己意见的敬辞。
  • 钧听[jūn tīng]
      对尊长听闻的敬称。
  • 两听[liǎng tīng]
      同时听取两件事。
  • 极听[jí tīng]
      非常注意地听。
  • 镜听[jìng tīng]
      占卜法之一。于除夕或岁首﹐怀镜胸前﹐出门听人言﹐以占吉凶休咎。
  • 受听[shòu tīng]
      中听;好听。 听着入耳;好听你怎么就不能说些受听的话
  • 倚听[yǐ tīng]
      倚壁而听。
  • 刮视听[guā shì tīng]
      谓臣下忠谏,使皇帝耳聪目明,洞察是非。
  • 傲听[ào tīng]
      犹言拒谏。
  • 善听[shàn tīng]
      1.善于听察。 2.指听力好。
  • 平听[píng tīng]
      平心听取。
  • 可听[kě tīng]
      1.可以听从。 2.好听。
  • 时听[shí tīng]
      时人的视听。
  • 辞听[cí tīng]
      谓听取诉讼之人的陈述。
  • 旁听[páng tīng]
      1.在旁边听。 2.谓列席会议。 3.非正式地跟班听课。
  • 倦听[juàn tīng]
      厌于听闻。
  • 幸听[xìng tīng]
      谓皇帝亲临听讲。
  • 曲听[qǔ tīng]
      谓勉强听从。
  • 幻听[huàn tīng]
      牵连感觉的听觉。 牵连感觉的听觉
  • 逖听[tì tīng]
      犹逖闻。常表示恭敬。
  • 不听[bù tīng]
      1.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2.不允许。 3.不定罪。
  • 竦听[sǒng tīng]
      恭听。
  • 观听[guān tīng]
      1.看和听。 2.专指听。 3.借指耳目。 4.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 5.引申为舆论。
  • 眎听[shì tīng]
      见闻。
  • 三槐之听[sān huái zhī tīng]
      谓由三公受理诉讼。
  • 动听[dòng tīng]
      听起来使人感动或者感觉有兴趣:娓娓动听ㄧ极平常的事儿,让他说起来就很动听。
  • 愁听[chóu tīng]
      听而生愁,怕听。
  • 拱听[gǒng tīng]
      犹恭听。
  • 潜听[qián tīng]
      1.偷听。 2.谓静听。
  • 偏听[piān tīng]
      1.听信一面之词。 2.偏偏听。
  • 从听[cóng tīng]
      1.听从。 2.听凭;任凭。
  • 天听[tiān tīng]
      1.上天的听闻。 2.帝王的听闻。
  • 采听[cǎi tīng]
      1.探听。 2.犹采纳。
  • 试听[shì tīng]
      试行收听。
  • 下听[xià tīng]
      听取下面的意见。
  • 涂听[tú tīng]
      谓听道路传闻。
  • 退听[tuì tīng]
      退让顺从。
  • 包打听[bāo dǎ tīng]
      〈方〉①包探。②指好打听消息或知道消息多的人。
  • 谛听[dì tīng]
      注意地听;仔细听:侧耳谛听。
  • 窃听[qiè tīng]
      偷听:窃听器|隔门窃听。
  • 无听[wú tīng]
      指不纳忠言。
  • 兼听[jiān tīng]
      1.广泛听取意见。 2.指并听多种声音。
  • 睿听[ruì tīng]
      犹圣听。
  • 清听[qīng tīng]
      1.谓耳聪善听。 2.请人听取的敬词。 3.谓清越入耳。
  • 借听[jiè tīng]
      1.借别人的耳朵去听。 2.指按照别人的话行事。
  • 承听[chéng tīng]
      听从,接受。
  • 人听[rén tīng]
      1.众人所知闻。 2.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
  • 红窗听[hóng chuāng tīng]
      见“红窗睡”。
  • 聆听[líng tīng]
      汉扬雄《法言.五百》:“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于斯矣。”后多用于书面语﹐常指仔细注意地听。
  • 隔壁听[gé bì tīng]
      指大言无实﹐空有声调﹐难经目验。
  • 督听[dū tīng]
      正听;不偏听。
  • 偷听[tōu tīng]
      暗地听人说话。 暗地听人说话
  • 探听[tàn tīng]
      1.打听。 2.犹寻声。 打听探听消息他们到处都去,什么事也探听
  • 满听[mǎn tīng]
      满耳。
  • 中听[zhōng tīng]
      1.《书.吕刑》:“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孔传:“民之所以治,由典狱之无不以中正听狱之两辞。”后以指治狱得当。 2.听起来顺耳;好听。
  • 棘木之听[jí mù zhī tīng]
      谓公卿听讼断狱。
  • 衡听[héng tīng]
      犹兼听,不偏听。
  • 尘听[chén tīng]
      1.尘俗之音。 2.谦词。犹言污耳。谓请人听自己的言辞或歌唱等。
  • 小听[xiǎo tīng]
      1.谓听信无根据地轻视敌人的虚妄之言。 2.犹稍待。 3.小厅堂。
  • 纠听[jiū tīng]
      犹纠察。
  • 察听[chá tīng]
      1.审察听取。 2.犹探听;打听。
  • 色听[sè tīng]
      谓根据陈诉人的神色,判断其言辞真伪。
  • 独听[dú tīng]
      1.独立辨听。 2.一人自听。

听[tīng]字的成语

  •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天子年幼,太后临朝听政理事神宗崩, 哲宗即位,太后垂帘听政,用 司马温公。——《宣和遗事》
  • 听之任之[tīng zhī rèn zhī]
      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听任不管。让它自由发展
  • 委国听令[wěi guó tīng lìng]
      把国家政权交给别人,一切听从别人的命令。
  • 逖听遐视[tì tīng xiá shì]
      指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收视反听[shōu shì fǎn tīng]
      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 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路上听来的消息。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汉书.艺文志》
  • 即温听厉[jí wēn tīng lì]
      后以之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 周听不蔽[zhōu tīng bù bì]
      蔽:蒙蔽。广泛听取意见就不会被蒙蔽。
  • 侈人观听[chǐ rén guān tīng]
      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 辘辘远听[lù lù yuǎn tīng]
      辘辘:车行的声音。车声越听越远。 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 天高听卑[tiān gāo tīng bēi]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听而不闻[tīng ér bù wén]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看上去在听,实际上没听见。形容心不在焉,神不专注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学》
  • 迷惑视听[mí huò shì tīng]
      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 观化听风[guān huà tīng fēng]
      指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 虚己以听[xū jǐ yǐ tīng]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 听其自然[tīng qí zì rán]
      听:任凭。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 任凭事情发展,不作任何努力
  • 天高听远[tiān gāo tīng yuǎn]
      指处于远离君王或中央政权的地方,下情无径上达,上面也无从听得下面的呼声。
  • 不言之听[bù yán zhī tīng]
      能听懂言外的意思。
  • 耳视目听[ěr shì mù tīng]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以正视听[yǐ zhèng shì tīng]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 牧豕听经[mù shǐ tīng jīng]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 帘窥壁听[lián kuī bì tīng]
      帘:布帘;窥:偷看;壁:墙壁;听:偷听。指窃听与偷看。
  • 借听于聋[jiè tīng yú lóng]
      借;借助。借助于耳聋的人打探消息。比喻找错了求教的对象。
  • 淆乱视听[xiáo luàn shì tīng]
      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
  • 听命由天[tīng mìng yóu tiān]
      听:任凭;由:顺随。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 听微决疑[tīng wēi jué yí]
      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
  • 款言不听[kuǎn yán bù tīng]
      款:通“窾”,空。对于不真实的话不要听信。
  • 娓娓动听[wěi wěi dòng tīng]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音调优美、悦耳,令人愉快感兴趣
  • 俯首听命[fǔ shǒu tīng mìng]
      听:服从,顺从;命:命令。形容人驯顺的样子。 低着头听从命令。形容驯服顺从
  • 混淆视听[hùn xiáo shì tīng]
      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故意以假象或谎言迷惑人,使人辨不清真相,引起思想混乱
  • 揣骨听声[chuāi gǔ tīng shēng]
      原指旧时相法的一种。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听其语声,以判贵贱。后用以比喻牵强附会,妄加评判。
  • 厌闻饫听[yàn wén yù tīng]
      指充分听取。
  • 耳不旁听[ěr bù páng tīng]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神情十分专注的样子。
  • 听天委命[tīng tiān wěi mìng]
      听凭命运的摆布,不作主观努力。同“听天任命”。
  • 偏听偏信[piān tīng piān xìn]
      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只听信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话当领导的应该深入了解真实情况,不可偏听偏信
  • 眩视惑听[xuàn shì huò tīng]
      迷惑人的视听。
  • 妄言妄听[wàng yán wàng tīng]
      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随意言之,随意听之,说者无心,听者无意
  •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骇人听闻的故事
  • 危言耸听[wēi yán sǒng tīng]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故意说惊人的话,让听的人惊恐
  • 收视返听[shōu shì fǎn tīng]
      1.见"收视反听"。
  • 听谗惑乱[tīng chán huò luàn]
      谗:谗言,挑拨离间的话。形容专门听别人的挑拔,最后把自己也搞糊涂了。
  • 逖听远闻[tì tīng yuǎn wén]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洗耳恭听[xǐ ěr gōng tīng]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恭敬而专心地倾听。原用作敬辞。现在含有诙谐讽刺之意 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清. 李汝珍《镜花缘》
  • 道听耳食[dào tīng ěr shí]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 听人穿鼻[tīng rén chuān bí]
      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 舍实听声[shě shí tīng shēng]
      不察实际,只听虚名。
  • 游鱼出听[yóu yú chū tīng]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 言听谋决[yán tīng móu jué]
      指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 耳听八方[ěr tīng bā fāng]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八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兼顾八方,说明人精明机警。也可说人的消息灵通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封神演义》
  • 狐听之声[hú tīng zhī shēng]
      指冰下水流之声。
  • 道听涂说[dào tīng tú shuō]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 倾耳而听[qīng ěr ér tīng]
      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倾:侧向一边。形容集中注意地听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孔子《闲居》
  • 听聪视明[tīng cōng shì míng]
      听:听觉;聪:灵敏;视:视觉;明:清楚。听得清,看得明。形容对事物有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 欺罔视听[qī wǎng shì tīng]
      罔:蒙骗。欺骗人们的耳目。
  • 危言悚听[wēi yán sǒng tīng]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 听风听水[tīng fēng tīng shuǐ]
      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 牛听弹琴[niú tīng tán qín]
      比喻听不懂。
  • 拱手听命[gǒng shǒu tīng mìng]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听从对方的命令,毫无反抗。
  • 公听并观[gōng tīng bìng guān]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 内视反听[nèi shì fǎn tīng]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 娓娓可听[wěi wěi kě tīng]
      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 闭目塞听[bì mù sè tīng]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闭上眼睛,堵住耳朵,不看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一无所知
  • 悉听尊便[xī tīng zūn biàn]
      一切由您的意思。一切由您的意思你去不去悉听尊便
  • 言听计从[yán tīng jì cóng]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 耳听心受[ěr tīng xīn shòu]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听[tī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听视[tīng shì]
      犹见闻。
  • 听声[tīng shēng]
      1.听察声音。 2.医者听察病人的声息。 3.古代相术的一种。 4.探听消息。
  • 听德[tīng dé]
      谓听用有德之言。
  • 听课[tīng kè]
      1.听一堂课。2.听一个讲演。3.听老师讲课。
  • 听取[tīng qǔ]
      接受;听。如:听取汇报。 接受;听听取汇报
  • 听审[tīng shěn]
      等待审判。 等待审判
  • 听察[tīng chá]
      语本《周礼.秋官.乡士》:“听其狱讼﹐察其辞。”后因以“听察”谓探听审察。
  • 听望[tīng wàng]
      犹声望。
  • 听沉[tīng chén]
      静听;细听。
  • 听讲[tīng jiǎng]
      听人讲授或讲演。 听人讲授;上课
  • 听子[tīng zi]
      ∶装食品、饮料、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一般用铁皮制成,也有合金的或塑料的。如:茶叶听子。
  • 听失[tīng shī]
      谓听狱的错失。
  • 听斑[tīng bān]
      耳内的两个感觉性毛细胞的小区,位于
  • 听不清[tīng bù qīng]
      不能清楚地听见。如:我听不清你的话。
  • 听窗[tīng chuāng]
      1.隔窗而听。 2.犹听房。 听房
  • 听不懂[tīng bù dǒng]
      显示无知、不熟习的。如:听不懂这位社会科学家的行话。
  • 听选[tīng xuǎn]
      明清对已授职而等候选用者之称。
  • 听履[tīng lǚ]
      语本《汉书.郑崇传》:“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遂以“听履”指帝王亲近的重臣。
  • 听聆[tīng líng]
      犹听闻。
  • 听见[tīng jiàn]
      听到。
  • 听差[tīng chāi]
      ①听从差遣;执役:进府听差|今日该我听差。②仆役的通称。
  • 听言[tīng yán]
      谓听取谏劝之言。
  • 听候[tīng hòu]
      注意等候。多用于官府或上级的决定。 遵命等候听候决定
  • 听篱察壁[tīng lí chá bì]
      暗中探听别人的动静。
  • 听闻[tīng wén]
      指听的活动或所听到的内容:骇人听闻|增广听闻。
  • 听话儿[tīng huà ér]
      等候别人给以回答。 等候别人给以回答
  • 听事[tīng shì]
      1.谓听命行事。 2.犹治事。 3.厅堂。官府治事之所。后亦指私宅大厅。
  • 听证[tīng zhèng]
      一项安排或处置须经相关者对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质证才能设定和实施的制度。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时,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 听说[tīng shuō]
      1.听我所说。 2.听人所说。 3.方言。听话。参见“听说听道”。 听人所说听说他到海口去了听说她现已结婚
  • 听重[tīng zhòng]
      谓听信倚重。
  • 听朝鸡[tīng cháo jī]
      听鸡鸣而趋朝。借指担任京官。
  • 听神经[tīng shén jīng]
      生理学名词。即第八对脑神经﹐从脑桥和延髓之间发出﹐分布在内耳﹐主管听觉。
  • 听淫[tīng yín]
      听闻淫侈之事。
  • 听览[tīng lǎn]
      听事览文。谓处理政务。
  • 听命[tīng mìng]
      犹从命。
  • 听纳[tīng nà]
      听从采纳;听谏纳善。
  • 听说听道[tīng shuō tīng dào]
      方言。顺从;听话。
  • 听错[tīng cuò]
      没听对。 没听对
  • 听任[tīng rèn]
      犹信用。 随其发展,不加干预
  • 听房[tīng fáng]
      闹新房旧俗。新婚夜暗中偷听新婚夫妇的谈话和动静。 流行于一些地区的民俗,在新房外面偷听新婚夫妇的言谈动静。也说“听窗”
  • 听墙根[tīng qiáng gēn]
      犹听房。 在暗处偷听别人谈话
  • 听水响[tīng shuǐ xiǎng]
      方言。意为不起作用。
  • 听听[tīng tīng]
      1.龂龂。斤斤计较,争辩不休。 2.欢欣貌。
  • 听随[tīng suí]
      犹听凭。 顺从;听凭;随便怎么都可以听随尊便
  • 听政[tīng zhèng]
      坐朝处理政务;执政。 坐朝处理政务;主持国政
  • 听懂[tīng dǒng]
      1.听明白——用法广泛,从感觉上的物质行为或很偶然的考虑,直至对内在的本质,基本理论或重要意义的完全而深刻的认识。如:吵闹妨碍我听懂电话接线员的话。2.领会。如:他的听众不易听懂他的意思。
  • 听直[tīng zhí]
      听取曲直。
  • 听许[tīng xǔ]
      听而许之。
  • 听谗[tīng chán]
      听信谗言。
  • 听教[tīng jiào]
      听受教言。
  • 听营[tīng yíng]
      见“听荧”。
  • 听受[tīng shòu]
      听从接受。
  • 听筒[tīng tǒng]
      1.即耳机。 2.听诊器的俗称。
  • 听用[tīng yòng]
      1.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 2.听候使用或任用。
  • 听力[tīng lì]
      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
  • 听信[tīng xìn]
      1.听而信之。多指不正确的话或消息。 2.等候信息。
  • 听治[tīng zhì]
      断狱治事。
  • 听阈[tīng yù]
      能产生听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 在试验的特定部分中能引起听感的特定信号的最小有效声压值;阈值可用相当于0.0002微巴或1微巴的分贝数来表示
  • 听调[tīng diào]
      听候调派。
  • 听戏[tīng xì]
      1.过去北京人称观赏京剧为“听戏”。当时听戏者皆侧面对台﹐暗中打板随声低唱﹐故称。 2.泛指欣赏戏曲演出。
  • 听莹[tīng yíng]
      见“听荧”。
  • 听从[tīng cóng]
      接受依从。 接受并服从听从他的劝告
  • 听然[tīng rán]
      笑貌。
  • 听鼓[tīng gǔ]
      1.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入值;午刻再鼓﹐下值。因称官吏赴衙值班为“听鼓”。 2.官吏赴缺候补。
  • 听凭[tīng píng]
      表示任别人自主:听凭他自己选择。
  • 听话[tīng huà]
      1.听别人讲话。 2.犹听从。 3.听候回话。 听从上级或长辈的话;愿意服从听话的孩子
  • 听讼[tīng sòng]
      听理诉讼;审案。 听理诉讼;审案
  • 听行[tīng xíng]
      谓德行受人尊敬。
  • 听诊器[tīng zhěn qì]
      听诊用的器具。也叫听筒。

听[tī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助听器[zhù tīng qì]
      辅助有残余听力的聋人提高听力的扩声装置。其工作原理为:传声器将接收到的声音转变为电信号,经过晶体管放大器放大,再经耳机将放大的电信号转变为声波。有盒式、佩带式、耳背式、微型耳道式等多种。 放大传至听者接收器官的声音的一种器件
  • 旁听席[páng tīng xí]
      会议的非正式参加者的席位。
  • 兼听则明[jiān tīng zé míng]
      为政主事广听众人的话则贤明,偏听少数几个人的话则暗昧。 为政主事广听众人的话则贤明,偏听少数几个人的话则暗昧
  • 不听手[bù tīng shǒu]
      不听使唤。
  • 郑公听履[zhèng gōng tīng lǚ]
      同“郑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