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号组词

号相关字典

号[háo]字在结尾的词语

  • 呼号[hū háo]
      ①因极度悲伤或处境艰难需要援助而哭嚎或叫喊:捶胸呼号|奔走呼号。②(-hào)无线通讯中使用的各种代号。有时专指广播电台名称的字母代号。③(-hào)某些组织用以表示激励式宗旨的专用口号。
  • 哀号[āi háo]
      1.因悲伤而呼号痛哭。 2.指兽类悲啼。 因哀痛而放声哭号
  • 行号[háng háo]
      谓边走边号哭。
  • 怒号[nù háo]
      大声号叫(多形容风势猛烈):北风怒号。
  • 啼号[tí háo]
      哭叫。 哭叫

号[háo]字的成语

  • 啼饥号寒[tí jī háo hán]
      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 狂风怒号[kuáng fēng nù háo]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 擗踊号叫[pǐ yǒng háo jiào]
      擗:以手拍击胸膛;踊:用脚顿地。捶着胸跺着脚大哭。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
  • 号天拍地[háo tiān pāi dì]
      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 号啕大哭[háo táo dà kū]
      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 号啕痛哭[háo táo tòng kū]
      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 行号巷哭[xíng háo xiàng kū]
      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 擗踊号呼[pǐ yǒng háo hū]
      擗:以手拍击胸脯;踊:以足顿地;号:痛哭。拍胸跺脚,哀痛号哭。旧时多形容父母去世时子女的哀哭。
  • 行号卧泣[xíng háo wò qì]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 奔走呼号[bēn zǒu hū háo]
      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 号天搭地[háo tiān dā dì]
      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 风号雨泣[fēng háo yǔ qì]
      风声像是怒号,雨声像是哭泣。渲染悲壮的气氛。 风声像是怒号,雨声像是哭泣。常常用来渲染悲壮的气氛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 鬼哭狼号[guǐ kū láng háo]
      号:大声哭喊。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 号天叫屈[háo tiān jiào qū]
      号:大声哭叫。大哭大喊地说自己受了冤枉和委屈。
  • 号天哭地[háo tiān kū dì]
      哭天抢地。形容十分悲伤。
  • 号天叩地[háo tiān kòu dì]
      号:大叫;叩:敲击。大声呼天,以头撞地。形容极度悲痛。

号[háo]字在开头的词语

  • 号啕[háo táo]
      也作“嚎啕”、“嚎咷、“号咷”。形容放声大哭:号啕痛哭|遇难者的家属号啕大哭|今日对君开笑口,只愁乐尽变号啕。
  • 号叫[háo jiào]
      大声叫:她一面哭,一面号叫着。 大声哭喊女人同时尖声号叫起来
  • 号哭[háo kū]
      连喊带叫地大声哭:号哭不止。
  • 号泣[háo qì]
      号咷大哭。
  • 号丧[háo sāng]
      〈方〉哭(骂人的话)谁也没欺负你,你号丧什么!

号[hào]字在结尾的词语

  • 排号[pái hào]
      1. ∶按号排列顺序。2. ∶排队。
  • 溜号[liū hào]
      方言。偷偷走开。 〈方〉∶偷偷走开
  • 六号[liù hào]
      古代对三种神祇和三种祭品各有美称﹐合称“六号”。
  • 连号[lián hào]
      号码相连。
  • 庙号[miào hào]
      古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专立名号,称庙号。如太祖、高祖、太宗、世宗等。
  • 谚号[yàn hào]
      谓以鄙俗的称呼加于人或物。谚﹐通“喭”。
  • 总号[zǒng hào]
      犹总店。相对分店而言。
  • 加号[jiā hào]
      1.赐授名号。 2.表示加法运算的符号“+”。 符号为“+”,是表示加法运算的符号
  • 发号[fā hào]
      发出号令。
  • 省字号[shěng zì hào]
      用来表示省略一个或几个字母或数字的符号。用来表示省略一个或几个字母或数字的符号
  • 书名号[shū míng hào]
      标点符号的一种。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书名号套用时,外层用双书名号,里层用单书名号。为了跟专名号配合,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中,可以用浪线“﹋”标示。
  • 螺号[luó hào]
      以大的海螺壳制成的号角。 用海螺壳做的号角,其声音响亮悦耳
  • 单挂号[dān guà hào]
      信件和印刷品付邮时由邮局登记编号,给收据,叫挂号。只挂号不要回执的,通称单挂号。如有差失,可凭收据编号追寻查找。
  • 宠号[chǒng hào]
      帝王给予的封号。
  • 顿号[dùn hào]
      标点符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主要用在并列的词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 标点符号中点号的一种(、),主要用在并列的词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
  • 病号[bìng hào]
      指一个集体中的患病者。 部队、学校、机关等集体中的病人病号饭
  • 鬼号[guǐ hào]
      1.祖先的称号。 2.道家授予得道成仙者的尊号。
  • 卖字号[mài zì hào]
      喻人夸耀自己的身价。“字号”,指店名招牌。
  • 诏号[zhào hào]
      1.诏告名号。号﹐神号﹐币号。 2.诏告﹑号令。
  • 顶号[dǐng hào]
      犹顶缸。指代人承担责任。
  • 尊号[zūn hào]
      古代帝、后的名号:汉高祖尊号高皇帝。
  • 狂号[kuáng hào]
      大声呼叫。
  • 电报挂号[diàn bào guà hào]
      向当地电报局申请后编定的号码,用来代替申请单位的地址和名称。 电报经营部门用以代替电报用户地址和名称的号码
  • 治号[zhì hào]
      犹政令。
  • 专名号[zhuān míng hào]
      标点符号的一种﹐即“--”﹐用在文稿﹑书刊横行文字的底下和竖行文字的左旁﹐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 特号[tè hào]
      1.空名号。 2.在例号以外的特种型号。 3.指在正常期刊以外﹐为某个纪念活动或大的事件等所印的专刊。
  • 师号[shī hào]
      对道行出众的僧人所加的称号。
  • 齍号[zī hào]
      祭谷的美称。
  • 同号[tóng hào]
      1.称号相同。 2.号码相同。
  • 禅号[chán hào]
      修禅者的称号。
  • 名号[míng hào]
      1.名称;名目。 2.名声。 3.称号。 4.姓名;名字与别号。 5.佛教语。特指诸佛菩萨名,而以指南无阿弥陀佛为常。 6.谓持诵佛号。
  • 别号[bié hào]
      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 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名号或称号苏轼字 子瞻,别号 东坡居士
  • 年号[nián hào]
      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始建年号,以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用几个年号,但明、清两代,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年号一般为两个字,但也有四个或六个字的。
  • 店号[diàn hào]
      1.商店的名称。 2.泛指商店。
  • 画等号[huà děng hào]
      数学上用“=”作为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因以“画等号”表示把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看成完全一样。
  • 挂号[guà hào]
      ①为了确定次序并便于查考而编号登记:看病要先挂号。②重要信件和印刷品付邮时由邮电局登记编号,给收据,叫挂号。挂号邮件如有遗失,由邮电局负责追查。
  • 正号[zhèng hào]
      1.正式的名位或爵号。 2.正名号,称尊号。 3.数学名词。表示正数的符号“+”
  • 天字一号[tiān zì yī hào]
      见“天字第一号”。
  • 枷号[jiā hào]
      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
  • 雅号[yǎ hào]
      高雅的名号。常用为对他人名号的敬称:久闻雅号,如雷贯耳。
  • 僭号[jiàn hào]
      冒用帝王尊号:僭号称王。
  • 流号[liú hào]
      依次编号。
  • 诡号[guǐ hào]
      假托的名号。
  • 分号[fēn hào]
      分号1标点符号(;),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分号2 分店:本店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帝号[dì hào]
      皇帝的称号。 帝王的称号
  • 本号[běn hào]
      1.原来的官号。 2.店﹑铺的自称。
  • 认军旗号[rèn jūn qí hào]
      即认旗。
  • 托号[tuō hào]
      谓寄托功德于美好的称号。
  • 啾号[jiū hào]
      杂乱地鸣叫。
  • 席号[xí hào]
      以草席临时搭造的号房。
  • 警号[jǐng hào]
      ①报警的信号:警灯闪闪,警号呜呜。②警察佩戴在警服上的有编号的徽章。
  • 远号[yuǎn hào]
      久远的称号。
  • 赏号[shǎng hào]
      赏给每人一份儿的东西或钱。 〈方〉∶赏金。指赏给每人一份的钱或物
  • 鸬鹚号[lú cí hào]
      形容呐喊声。
  • 信号[xìn hào]
      ①用动作、光、声音、电波等传递的信息:起义信号|电视信号。②指某种现象出现前的征兆:涨潮的信号|发生地震的信号。
  • 旗号[qí hào]
      1.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 2.比喻某种名义。 3.指旗语。 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名义他打着援助的旗号,干着破坏的勾当
  • 专号[zhuān hào]
      以某项内容或某一文体为中心而编成的一期刊物。 专门报道、论述、研究某一主题的某期报刊打假专号李白研究专号
  • 栋号[dòng hào]
      单体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通称。一个栋号是建筑上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最终产品,如住宅、商店、影剧院等。
  • 疾号[jí hào]
      高声呼号。
  • 高号[gāo hào]
      尊号。指“天子”这一名号。
  • 标点符号[biāo diǎn fú hào]
      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____)等。 用于标点的各种标准的符号
  • 咆号[páo hào]
      吼叫。
  • 干号[gān hào]
      不落泪地大声哭叫。也作干嚎。
  • 越号[yuè hào]
      僭越名号。
  • 该号[gāi hào]
      方言。这种。
  • 降号[jiàng hào]
      贬降名号。 五线乐谱的线或线间上的b符号,用以表示其音高比没有这符号的线或线间低半度
  • 等号[děng hào]
      数学名词。表示两数﹑两式或一数与一式相等的符号﹐用“=”表示。借指两件事物相同﹐称为“画等号”。 表示数学上相等或逻辑上等价的符号“=”
  • 卖大号[mài dà hào]
      指商店把应该零售的紧俏商品成批卖给商贩。 又称“卖大户”。商店把应该零售的商品(多为紧俏商品)大宗地卖给商贩
  • 轴号[zhóu hào]
      打夯时歌唱的调子之一。
  • 一号[yī hào]
      一声号哭。
  • 大括号[dà kuò hào]
      1.一种记号{ },用以连接需一起考虑的、相等的或成对的单词或项目,或者围起从中只选取一个的那些项目。2.数学中作为集合的一对符号之一。
  • 纪号[jì hào]
      1.名称,标题。汉 蔡邕《明堂月令论》:“秦 相 吕不韦 著书,取月令为纪号。”
  • 注音符号[zhù yīn fú hào]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用来标注汉字字音的音标,采用笔划简单的汉字,有的加以修改,共有二十四个声母,十六个韵母。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用来标注汉字字音的音标,采用笔划简单的汉字,有的加以修改,共有二十四个声母,十六个韵母
  • 头号[tóu hào]
      1.质量最好的。 2.第一号;最大号。
  • 祭号[jì hào]
      即六号。古代祭祀时,对与祭祀有关的神祇祭品等所给予的六种美称。如尊称神为皇天﹑上帝,尊称鬼为皇祖,尊称豕牲为刚鬣。
  • 拆号[chāi hào]
      1.拆开试卷糊名的弥封号码。 2.绰号。
  • 美号[měi hào]
      褒扬赞美的称号。
  • 贵号[guì hào]
      1.尊贵的称号。 2.指有尊贵称号的人。 3.旧时询问他人字号的敬语。 4.旧时对人商店的敬称。
  • 博号[bó hào]
      泛称。
  • 宂号[rǒng hào]
      无实际职事的空官号。
  • 牲号[shēng hào]
      牺牲的名号。
  • 鸣号[míng hào]
      鸣呼号叫。
  • 第一号[dì yī hào]
      犹言第一流。形容程度上达到极点。
  • 浑号[hún hào]
      绰号,外号。
  • 牌号[pái hào]
      1.商店的招牌和字号。 2.犹标志。
  • 汗号[hàn hào]
      谓帝王发布的必行的号令。语出《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颜师古注:“言王者涣然大发号令,如汗之出也。”
  • 禁号[jìn hào]
      禁军的警戒口令。
  • 乘号[chéng hào]
      表示两个数相乘的符号(×)。代数中有时不用符号或用‘.’来代替,如a×b写做ab或a.b。 用以表示乘法运算的符号“×”
  • 鸿号[hóng hào]
      大名;美称。
  • 吼号[hǒu hào]
      大声哀号。
  • 嘶号[sī hào]
      (马)引声长鸣。
  • 不等号[bù děng hào]
      表示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的不等关系的符号。
  • 速记记号[sù jì jì hào]
      速记中代表文字的记号。如:学会了如何记她所听到的每一个词的速记记号。
  • 剑号[jiàn hào]
      符号+,象征性地用来标志一个死者的姓名和作为一组参照符号中的第二个符号。 符号+,象征性地用来标志一个死者的姓名和作为一组参照符号中的第二个符号
  • 佛号[fó hào]
      佛的名号,特指信佛的人念的‘阿弥陀佛 ’名号:口诵佛号。
  • 撇号[piě hào]
      在书写或印刷中所加的符号或重音“‘”,以区别一个字母和另一个有关的字母(以a’区别a或a"),或指明有关的单位(如角度的分或米)或区分一种数学功能。 在书写或印刷中所加的符号或重音“'”,以区别一个字母和另一个有关的字母(以a'区别a或a"),或指明有关的单位(如角度的分或米)或区分一种数学功能
  • 点号[diǎn hào]
      用来点断句子、表示停顿的一类标点符号,包括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用来点断句子、表示停顿的一类标点符号,包括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 拨号[bō hào]
      1.打电话时的转动号码盘。2.拨动电话号码盘。
  • 召号[zhào hào]
      号召。
  • 军号[jūn hào]
      军用的一种喇叭,用来传达简短号令、发布警报等。 军队中用来吹奏各种信号的铜号
  • 卑号[bēi hào]
      对天子﹑诸侯,不能直接交谈,须由其陛下之卑者转告。后遂以陛下称天子﹑诸侯。此类称呼皆属“卑号”。
  • 种号[zhǒng hào]
      种族的名号。
  • 省略号[shěng lüè hào]
      标点符号的一种。即“……”,六个点,占两个字的地位。其作用是表示这里省略了一些词语。如鲁迅《呐喊.故乡》:“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或者表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的停顿或静默。如曹禺《日出》第三幕:“小顺子:﹝厚嘴唇翻上翻下地﹞‘你怎么这么个死心眼呢……到了这个地方,你还有……有个什么讲究。你看,你看这三天叫……叫黑三打……打……打成什么样?’”
  • 诵号[sòng hào]
      高声诵经。
  • 惨号[cǎn hào]
      悲惨的呼叫。
  • 三号[sān hào]
      1.三次号哭。 2.第三次鸣叫。
  • 表音符号[biǎo yīn fú hào]
      表现某一语言的读音的一整套符号。
  • 口号[kǒu hào]
      ①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呼口号ㄧ标语口号。②旧指口令②。
  • 跳号[tiào hào]
      大跳大叫。
  • 神母夜号[shén mǔ yè hào]
      古代传说,汉高祖酒醉,夜行泽中,见白蛇当道,斩之,乃有神母号哭曰:“赤帝子杀吾白帝子。”见《史记.高祖本纪》。
  • 窃号[qiè hào]
      僭用帝王尊号。
  • 烦号[fán hào]
      烦难的号令。
  • 攒号[zǎn hào]
      汇报账目。
  • 票号[piào hào]
      又称票庄或汇兑庄。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以汇兑﹑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银行兴起后,业务受影响,乃逐渐衰落。 旧时指山西商人所经营的钱庄。以汇兑为主要业务。也叫“票庄”
  • 着号[zhe hào]
      著名;着称。
  • 追号[zhuī hào]
      死后追加尊号。
  • 逗号[dòu hào]
      标点符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也叫逗点。 标点符号中点号的一种(,),用在句中表示比顿号长比分号短的停顿
  • 删节号[shān jié hào]
      标点符号的一种,今称省略号,用以表示省略或删去。亦可表示断断续续话语中的停顿。其符号为“……”。
  • 封号[fēng hào]
      1.古时帝王封授的爵号或称号。 2.借指人们给予的称号。
  • 法国号[fǎ guó hào]
      即圆号。铜管乐器。参见“圆号”。
  • 掌号[zhǎng hào]
      吹号角。
  • 画句号[huà jù hào]
      比喻事情做完或结束。
  • 账号[zhàng hào]
      单位或个人跟银行建立经济关系后,银行给予编的号。 在银行办理经济账目业务的开户号码开户银行账号
  • 重彩号[zhòng cǎi hào]
      受重伤的士兵。
  • 往号[wǎng hào]
      指往古帝王的称号。
  • 五号[wǔ hào]
      指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五种称号。
  • 虚号[xū hào]
      有名无实的称号。
  • 中号[zhōng hào]
      中等规格。
  • 末号[mò hào]
      科举时代考场的最后一间号房。
  • 对号[duì hào]
      (对号儿)①查对相合的号数:对号入座。②与有关事物、情况对照,相互符合:理论要与现实对号ㄧ他说的与实际对不上号。
  • 特大号[tè dà hào]
      1.篇幅比通常大得多的一期刊物。 2.指尺码特别大的衣服﹑鞋子等。
  • 法号[fǎ hào]
      也称“法名”、“戒名”。佛教徒皈依佛门或受戒后由师父特取的名字。如南朝梁娄德素,受戒后法号为慧约。
  • 革号[gé hào]
      谓改换年号。
  • 连接号[lián jiē hào]
      标点符号(—),表示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
  • 戎号[róng hào]
      武官品级。犹今军衔。
  • 谓号[wèi hào]
      称号。
  • 爽号[shuǎng hào]
      美号。
  • 开号[kāi hào]
      封建时代开始受封某一爵位。
  • 联号[lián hào]
      1.指考试前应试者买通编号的人﹐把自己和帮手的号码编在一起以便作弊。 2.旧称联营的商店﹑商行。 3.票证之类号码相联的﹐亦称“联号”。
  • 伤号[shāng hào]
      受伤的人。多指受伤的士兵。 受伤的人,多指伤兵
  • 小号[xiǎo hào]
      气鸣乐器。铜制。号嘴杯形,号管回环一匝,下端为喇叭口。初无活塞,称“自然小号”,19世纪30年代流行“活塞小号”。音色嘹亮辉煌,广泛用于交响乐队、管乐队、轻音乐队、爵士乐队,并可独奏。
  • 底号[dǐ hào]
      犹着称。
  • 钱号[qián hào]
      钱庄。
  • 牛角号[niú jiǎo hào]
      用牛角制成的号角。
  • 圆括号[yuán kuò hào]
      1.数学运算符号。括号之一种。即小括号。形式为()。参见“括号”。 2.标点符号。括号之一种。形式同数学上的圆括号。主要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 马号[mǎ hào]
      1.公家或大户人家养马的地方。 2.骑兵用的较细长的军号。 养马的处所
  • 蹲小号[dūn xiǎo hào]
      方言。坐牢。
  • 五月花号[wǔ yuè huā hào]
      英国第一艘将清教徒移民载运到北美的船。1620年9月从英国出发,11月到达目的地。船上载有移民一百零二人。在航程中,部分移民商订了《五月花号公约》。上岸后,根据这一公约,组织了自己的管理机构。
  • 进号[jìn hào]
      进升官爵之名号。
  • 唱号[chàng hào]
      首建尊号。
  • 销号[xiāo hào]
      消去编号。表示已处理毕。
  • 押号[yā hào]
      押字;签字。
  • 哈号[hā hào]
      清代京师中巡逻兵卒报晓。
  • 创刊号[chuàng kān hào]
      报纸杂志等开始刊行的第一期。
  • 变号[biàn hào]
      1.改变帝号。 2.改变旗号。
  • 称号[chēng hào]
      1.指赋予人某种称谓﹐以表明身份。 2.指事物的名称。
  • 拔号[bá hào]
      医生照顾某些有特殊原因的病人,予以提前诊治。
  • 王号[wáng hào]
      帝王的名号,称号。
  • 锡号[xī hào]
      赐予封号。
  • 道号[dào hào]
      1.修道隐逸者的别号。 2.泛指别号。
  • 大号[dà hào]
      气鸣乐器。铜制。有碗状号嘴,号管弯曲作o形,管身由细到粗,喇叭口很大。有活塞四个。大号种类较多,形制不一。广泛用于交响乐队和军乐队。
  • 诨号[hùn hào]
      诨名。
  • 涣号[huàn hào]
      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 吁号[yù hào]
      呼号。
  • 编号[biān hào]
      按顺序编号数:新买的图书编号上架后才能出借。
  • 攀号[pān hào]
      攀龙髯而哭。谓哀悼帝丧。
  • 慕号[mù hào]
      思慕痛哭。
  • 惊号[jīng hào]
      惊叫。
  • 打问号[dǎ wèn hào]
      1.用一个疑问符号标明或注明,尤指标明 是有疑问的或假的。2.发生怀疑。
  • 祝号[zhù hào]
      即六祝六号。
  • 国号[guó hào]
      国家的称号,如汉、唐、宋、元、明等。 一国的称号,如汉、唐、宋、元、明、清等
  • 官号[guān hào]
      官职的名称。
  • 隔音符号[gé yīn fú hào]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符号(’),必要时放在a,o,e前头,使音节的界限清楚,如:激昂jī’áng,定额dìng’é。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符号(’),必要时放在 a,o,e前头,使音节的界限清楚,不致混淆。如:皮袄 pí’ǎo,西安 xī’ān
  • 冒号[mào hào]
      标点符号的一种。形式为“:”。用于句中称呼语后面或“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表示总结上文。
  • 德号[dé hào]
      施行恩德的号令。
  • 建号[jiàn hào]
      建立名号。谓自立或受封为侯王。
  • 标号[biāo hào]
      ①某些产品用来表示性能(大多为物理性能)的数字。如水泥因抗压强度不同,而有200号、300号、400号、500号、600号等各种标号。②泛指标志和符号。
  • 十号[shí hào]
      1.十种号令。 2.佛的十种名号。即: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 爵号[jué hào]
      1.爵位的名号。 2.指加封爵号。
  • 赐号[cì hào]
      赐给名号﹑封号。
  • 皇号[huáng hào]
      皇帝的称号。
  • 逃号[táo hào]
      哀号而逃。
  • 问号[wèn hào]
      1.标点符号“?”,表示一个问句完了。 2.疑问。
  • 勋号[xūn hào]
      勋官的名号。
  • 姓号[xìng hào]
      1.姓氏。 2.夜晚识别敌我的一种暗号,如口令。
  • 仪号[yí hào]
      礼仪与名号。
  • 破折号[pò zhé hào]
      标点符号的一种。即“--”。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其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也用以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表示声音的延长或事物的列举分承等。
  • 纪念号[jì niàn hào]
      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编辑出版的刊物专号。
  • 登号[dēng hào]
      建立年号。
  • 心号[xīn hào]
      古时战士所着戎衣胸背的符号。
  • 讯号[xùn hào]
      1.为传达某一讯息而作出的特定表示﹑标志﹑符号等。 2.通过电磁波发出的信号。 通过电磁波发出的信号
  • 乌号[wū hào]
      1.《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棋卫之箭。”高诱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桡下,劲能复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说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黄帝,不能也。乌,于也;号,呼也。于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 2.表示对死者哀悼。 3.称人死亡的敬辞。
  • 敕号[chì hào]
      帝王颁赐称号。
  • 感叹号[gǎn tàn hào]
      叹号。 在书写和印刷中使用的符号“!”,放在感叹句或祈使句之后,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亦称“惊叹号”
  • 谥号[shì hào]
      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一般为褒扬之词。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号[hào]字在开头的词语

  • 号码锁[hào mǎ suǒ]
      采用数字保安的锁。锁的表面有可滚动的编排号码机构。开锁时需拨到某设定的号码,才能开锁,或再用钥匙开锁。用于保险箱、密码箱等。
  • 号火[hào huǒ]
      烽火;旧时军中为传信号而举的火。
  • 号谥[hào shì]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
  • 号坎[hào kǎn]
      旧时从事拉车﹑抬轿﹑搬运等力役者所穿的有特定式样并编号码的马甲。
  • 号令[hào lìng]
      ①军队中用口说或军号等传达命令:号令三军。②特指战斗时指挥战士的命令:发布号令。
  • 号哨[hào shào]
      表达信号的口哨。
  • 号头[hào tóu]
      ①(号头儿)号码。②〈方〉指一个月的特定的一天。
  • 号群[hào qún]
      谓禽兽鸣号以求群类。
  • 号筒[hào tǒng]
      旧时军队中传达命令的管乐器,筒状,管细口大,最初用竹、木等制成,后用铜制成。 早期军队号令用的管状乐器,口粗管细,由最初的竹木材料发展为铜质
  • 号纸[hào zhǐ]
      明清时代政府所颁记载土司袭位者职衔﹐世系﹑承袭年月的书状。
  • 号慕[hào mù]
      《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后以“号慕”谓哀号父母之丧﹐表达怀恋追慕之情。
  • 号呶[hào náo]
      喧嚣叫嚷。语出《诗.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毛传:“号呶,号呼歡呶也。”
  • 号色[hào sè]
      旗号服色。
  • 号屏[hào píng]
      神话中雨师之别称。
  • 号噪[hào zào]
      呼叫﹐喧嚷。
  • 号嗄[hào á]
      力竭声嘶地啼哭。
  • 号角[hào jiǎo]
      古时军队中传达命令的管乐器,后世泛指喇叭一类的东西◇石油大会战的号角吹响了。
  • 号吟[hào yín]
      嚎哭而诉﹐口急言辞不清的样子。
  • 号件[hào jiàn]
      1.旧称官衙正在审理的案件。 2.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 号衣[hào yī]
      旧时兵士、差役等所穿的带记号的衣服。
  • 号褂[hào guà]
      即号衣。
  • 号名[hào míng]
      标志;称谓;位号。
  • 号顿[hào dùn]
      痛哭颠蹶。
  • 号恸[hào tòng]
      号哭哀痛。
  • 号弓[hào gōng]
      传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铸鼎成﹐有龙迎之上天﹐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攀持龙须﹐须拔﹐坠黄帝弓。百姓抱弓﹑须号泣。见《史记.封禅书》。后因以“号弓”指帝王崩殂。
  • 号码机[hào mǎ jī]
      一种编印号码的工具。为文件、凭证、单据等编号用。分手打号码机和印刷号码机两种。前者附有自动加墨装置,手工操作,能连续顺序编号或同号数次编号;后者用于印版印刷,每印一张即自动编号,号码可递加或递减。
  • 号位[hào wèi]
      称号和爵位;名号。
  • 号子[hào zi]
      集体劳动中协同使劲时,为统一步调、减轻疲劳等所唱的歌,大都由一个领唱,大家应和。
  • 号坎儿[hào kǎnr]
      旧时车夫、轿夫、搬运工等所穿的有号码的坎肩儿。 旧时车夫、轿夫、搬运工等穿的坎肩儿,其上印有号码
  • 号兵[hào bīng]
      军队中管吹号的士兵。
  • 号帘[hào lián]
      指旧时科场中考生所居号房内挂的暖帘。
  • 号躃[hào bì]
      见“号擗”。
  • 号簿[hào bù]
      犹今之登记簿。
  • 号舍[hào shè]
      1.古代州﹑郡等学舍。 2.即号子。
  • 号数[hào shù]
      见“特克斯”。 标示次序的数目字
  • 号外[hào wài]
      报社因需要及时报道某重要消息而临时增出的小张报纸,因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所以叫号外。
  • 号谍[hào dié]
      指带有机密性的通知。
  • 号房[hào fáng]
      旧时指传达室或做传达工作的人。
  • 号军[hào jūn]
      1.明代试士时﹐于考场中设置的监视人员。清仍之而失其实﹐但供役使而已。 2.即教军。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贵州﹐由白莲教组织和领导的苗汉两族农民起义军﹐以旗帜﹑服装的色别﹐分为红号﹑黄号﹑白号三支。1855年(咸丰五年)至1868年(同治七年)间﹐曾先后在平越﹑遵义﹑铜仁﹑思南等处﹐略地占城﹐声势浩大。清政府调席宝田﹑唐炯率湘川军入黔﹐疯狂屠杀﹐号军首领刘义顺被俘﹐牺牲于成都﹐起义失败。
  • 号诉[hào sù]
      1.亦作“号訴”。 2.哭诉。
  • 号笛[hào dí]
      人们认为起源于凯尔特但流行于英国的单簧管乐器,由木质或骨质间有指孔的管身以及号角式号口和嘴子构成。 人们认为起源于凯尔特但流行于英国的单簧管乐器,由木质或骨质间有指孔的管身以及号角式号口和嘴子构成
  • 号愬[hào shuò]
      见“号诉”。
  • 号钟[hào zhōng]
      古琴名。
  • 号牌[hào pái]
      上面有号码的牌子。
  • 号呼[hào hū]
      哀号哭喊;大声叫唤。语出《诗.大雅.荡》:“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 号志灯[hào zhì dēng]
      铁路上用的手提的信号灯。 手提的用于铁道的信号灯、标志灯
  • 号召[hào zhào]
      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事):响应号召丨号召全厂职工积极参加义务劳动。
  • 号擗[hào pǐ]
      1.亦作“号躃”。 2.悲伤痛哭﹐捶胸顿足。
  • 号旗[hào qí]
      作为船舶标志或用来通信的各种旗帜。 用作联络信号或舰船标志的旗
  • 号称[hào chēng]
      ①以某种名号著称:四川号称天府之国。②对外宣称;名义上称做:敌人的这个师号称一万二千人,实际上只有七八千。

号[hào]字的成语

  • 泡病号[pào bìng hào]
      指借故称病长期不上班或小病大养。 借故称病长期不上班,或小病大养
  • 更令明号[gēng lìng míng hào]
      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 发号施令[fā hào shī lìng]
      号:号令;施:发布。发布命令。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
  • 先号后庆[xiān hào hòu qìng]
      指初凶后吉。
  • 先笑后号[xiān xiào hòu hào]
      指命运先吉后凶。
  • 涣汗大号[huàn hàn dà hào]
      ①指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②指帝王发布号令。
  • 触地号天[chù dì hào tiān]
      呼天抢地。形容悲痛之极。
  • 虎啸狼号[hǔ xiào láng hào]
      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
  • 施命发号[shī mìng fā hào]
      发布号令。

号[hào]字在中间的词语

  • 司号员[sī hào yuán]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管吹号的战士。
  • 手号军[shǒu hào jūn]
      宋时一种屯守河道的军队。因在军人手上雕青为号,故名。
  • 名号侯[míng hào hòu]
      指有封号而无食邑的侯。
  • 符号论[fú hào lùn]
      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的感觉、观念不是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仅仅是一些和外界事物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记号、符号或象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论。
  • 挂号信[guà hào xìn]
      由邮局经过挂号登记手续寄递的信件。由邮局给寄件人收据。挂号信如有遗失,寄件人可凭寄件收据要求邮局追查或向邮局索赔。
  • 信号弹[xìn hào dàn]
      发射后产生彩色光亮或烟雾的子弹,多用于军事上传达命令﹑指示目标或进行相互间联系等。一种具有独特颜色和性质而被用作信号的烟火照明弹
  • 寒号虫[hán hào chóng]
      又名“鹖鴠”。动物名。外形如蝙蝠而大。冬眠于岩穴中。睡时倒悬其体。食甘蔗和芭蕉等的汁液。
  • 挂号员[guà hào yuán]
      医院里负责办理按科发号手续工作的人员。 医院里负责办理按科发号手续工作的人员
  • 高号铜[gāo hào tóng]
      质量好﹑纯度高的铜。铜之成色以号分,故称。
  • 二号人物[èr hào rén wù]
      居于第二位或仅次于最好者的人。 居于第二位或仅次于最好者的人
  • 打号子[dǎ hào zǐ]
      为共同用力而喊号子。 为共同用力而喊号子
  • 信号枪[xìn hào qiāng]
      发射信号弹的枪。
  • 病号饭[bìng hào fàn]
      专为疾病患者准备的饭菜。 专为疾病患者准备的饭菜
  • 信号旗[xìn hào qí]
      军队﹑舰船﹑海港﹑工地等用来传达信号﹑进行联系的旗帜。
  • 哑号儿[yǎ hào ér]
      ∶暗号。如:让我们做个哑号儿,以此互相联络。
  • 符号逻辑[fú hào luó jí]
      数理逻辑。
  • 水手号子[shuǐ shǒu hào zǐ]
      原是水手们随着劳动节奏唱的小曲。 原是水手们随着劳动节奏唱的小曲
  • 信号灯[xìn hào dēng]
      用灯光显示信号的灯具。以不同的颜色光或时明时暗的间歇光表示安全、危险、正常、故障等工作情况或传递信息。常用于船舶、灯塔、道路、铁路、机场、码头和电气设备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