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侯组词

侯相关字典

侯[hòu]字在结尾的词语

  • 富人侯[fù rén hòu]
      即富民侯。《后汉书.鲜卑传》:“﹝武帝﹞既而觉悟,乃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人侯。”李贤注:“封丞相车千秋为富人侯,以明休息,思富养人。”按,李贤等为避唐太宗讳,故改“民”为“人”。后借指贤明的执政者。
  • 坎侯[kǎn hòu]
      乐器名。即箜篌。也称空侯。汉武帝令乐人侯调依琴作“坎坎之乐。”坎坎,形容声应节奏,侯是以姓冠乐章,故称“坎侯”。或谓坎空声近,坎亦训空。后人又加“竹”于“空侯”上。
  • 采侯[cǎi hòu]
      1.指彩绘的箭靶。 2.宋宋祁的别称。
  • 醉乡侯[zuì xiāng hòu]
      戏称嗜酒者。
  • 名号侯[míng hào hòu]
      指有封号而无食邑的侯。
  • 阳侯[yáng hòu]
      1.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2.借指波涛。
  • 都乡侯[dōu xiāng hòu]
      东汉所封侯国名,在列侯之下,关内侯之上。
  • 武侯[wǔ hòu]
      三国蜀诸葛亮死后谥为忠武侯,后世称之为武侯。
  • 胯下韩侯[kuà xià hán hòu]
      指汉韩信。泛指能够忍辱的人。
  • 细侯[xì hòu]
      《后汉书.郭汲传》:“郭伋字细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以“细侯”称颂受人欢迎的到任官吏。
  • 屑侯[xiè hòu]
      杂有姜桂碎末的干粮。
  • 骨都侯[gǔ dōu hòu]
      汉时匈奴官名。冒顿单于设置,分左右,由异姓贵族担任,位在谷蠡王之下,是单于的辅政近臣。《史记.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亦省称“骨都”。借指匈奴官员或异姓大臣。
  • 凌霜侯[líng shuāng hòu]
      谓柿树。明太祖所封。
  • 彭侯[péng hòu]
      传说中的木精之名。
  • 豻侯[àn hòu]
      古代士人射仪的箭靶。以豻皮为靶心,两边并饰以豻皮。
  • 碧琳侯[bì lín hòu]
      青铜镜的别名。
  • 三侯[sān hòu]
      1.以熊﹑虎﹑豹皮为饰的三种射靶。 2.指《三侯之章》。 3.南朝宋之沈攸之﹑谭金﹑童泰壹三人的合称。
  • 宁侯[níng hòu]
      谓顺王命的诸侯。
  • 伦侯[lún hòu]
      秦 爵名。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
  • 皮侯[pí hòu]
      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 夏清侯[xià qīng hòu]
      竹席的别称。南唐宗室宜春王李从谦仿《下邳侯革华传》作《夏清侯传》,以竹席拟人,因其能祛暑热,故封为夏清侯。见宋陶谷《清异录.陈设》。
  • 邺侯[yè hòu]
      唐李泌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侯,家富藏书。后用为称美他人藏书众多之典。
  • 云溪醉侯[yún xī zuì hòu]
      宋代隐士种放的别号。
  • 白版侯[bái bǎn hòu]
      古代称只有板书封号而无印信的空头侯爵。
  • 阿侯[ā hòu]
      1.相传为古代美女莫愁的女儿。 2.泛指美女。
  • 白额侯[bái é hòu]
      虎的别名。
  • 布侯[bù hòu]
      布制的箭靶。
  • 豹侯[bào hòu]
      箭靶的一种,因画豹为饰,故名。
  • 干侯[gàn hòu]
      用豻皮装饰的箭靶。干,通“豻”。
  • 关侯[guān hòu]
      即三国蜀关羽。生前曾封汉寿亭侯,故称。
  • 尊侯[zūn hòu]
      对人之父的敬称。
  • 悬侯[xuán hòu]
      挂着的箭靶。
  • 龙额侯[lóng é hòu]
      1.亦作“龙雒侯”。
  • 七贵五侯[qī guì wǔ hòu]
      泛指权贵显宦。
  • 不夜侯[bù yè hòu]
      指茶。
  • 襃德侯[bāo dé hòu]
      汉卓茂的爵号。
  • 宗圣侯[zōng shèng hòu]
      三国魏对孔子后代孔羡的封号,后衍袭。
  • 欧侯[ōu hòu]
      复姓。汉有欧侯氏。见《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 钜鹿侯[jù lù hòu]
      鹿的别名。
  • 翕侯[xī hòu]
      汉时乌孙﹑月氏﹑康居等部官名。
  • 长侯[cháng hòu]
      1.诸侯之长。 2.指镇守一方的长官。 3.官名。千总的别称。
  • 袭侯[xí hòu]
      因世袭得来的侯爵。即侯爵的继承人。
  • 鞠侯[jū hòu]
      猿猴的别称。
  • 好畤侯[hǎo zhì hòu]
      纸的戏称。
  • 留侯[liú hòu]
      秦末,张良运筹帷幄,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诗文中常用为称颂功臣之典。
  • 四姓小侯[sì xìng xiǎo hòu]
      指东汉明帝外戚樊﹑郭﹑阴﹑马四姓的子弟。
  • 火迫酇侯[huǒ pò zàn hòu]
      唐逆臣源休的讥称。源休助朱泚为逆,以萧何自比,急于成事,故称。
  • 邦侯[bāng hòu]
      指地方长官。
  • 藩侯[fān hòu]
      藩王。
  • 郭细侯[guō xì hòu]
      东汉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历任渔阳太守﹑颍川太守﹑并州太守,有政绩,所至县邑,老幼欢迎。《后汉书.郭伋传》:“﹝建武十一年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因以“郭细侯”借指有政绩者。
  • 孟侯[mèng hòu]
      诸侯之长。
  • 贵侯[guì hòu]
      贵人公侯。
  • 莫侯[mò hòu]
      复姓。
  • 贯侯[guàn hòu]
      中靶。
  • 假节侯[jiǎ jié hòu]
      芦苇的别称。
  • 酇侯[zàn hòu]
      汉萧何的爵号。何在楚汉相争中,佐高祖,守关中,转漕给军,兵不乏食,因以致胜。高祖即位,论功行赏,评为第一,封酇侯。
  • 薃侯[hào hòu]
      草名。也称莎草。
  • 方侯[fāng hòu]
      古指邦国之君。亦借指地方长官。
  • 松滋侯[sōng zī hòu]
      墨的戏称。
  • 大侯[dà hòu]
      1.古代的一种箭靶。 2.大的诸侯国。
  • 柏侯[bǎi hòu]
      复姓。汉有柏侯奋。见《通志.氏族五》。
  • 鬼侯[guǐ hòu]
      殷诸侯名。
  • 木侯[mù hòu]
      沐猴。即猕猴。
  • 壮缪侯[zhuàng miù hòu]
      蜀汉关羽死后,后主景耀三年追谥为壮缪侯。也省称为壮缪。
  • 故侯[gù hòu]
      1.指西汉召平。 2.泛指曾任长官的人。
  • 计侯[jì hòu]
      汉张苍以列侯主计﹐故称“计侯”。后以称三司使。
  • 偏侯[piān hòu]
      边远之地的诸侯。
  • 内黄侯[nèi huáng hòu]
      螃蟹的别名。因甲壳内有黄色胶状的物体,故戏称之。
  • 兽侯[shòu hòu]
      画有兽形的射靶。
  • 九侯[jiǔ hòu]
      1.商纣时的诸侯之一。 2.九服的诸侯。
  • 巨鹿侯[jù lù hòu]
      鹿的别名。
  • 甸侯[diàn hòu]
      1.封于甸服之内的诸侯。 2.指京畿之内的州县长官。

侯[hòu]字在开头的词语

  • 侯道[hòu dào]
      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
  • 侯度[hòu dù]
      为君之法度。
  • 侯社[hòu shè]
      诸侯为己所立的祀社神之所。
  • 侯甸[hòu diàn]
      侯服与甸服。古代王畿外围千里以内的区域。
  • 侯头[hòu tóu]
      见“侯牏”。
  • 侯牧[hòu mù]
      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 侯国[hòu guó]
      1.侯爵的封地。 2.指侯爵。
  • 侯禳[hòu ráng]
      古代迎祥除灾的祭礼。侯,通“候”。迎。《周礼.春官.小祝》:“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宁风旱,弥灾兵,远罪疾。”郑玄注:“侯之言候也,候嘉庆祈福祥之属。禳,禳却凶咎﹑宁风旱之属。”一说侯禳者,候四时恶气禳去之。见《周礼.夏官.小子》“凡沈辜侯禳,饰其牲”郑玄注引郑司农说。
  • 侯莫陈[hòu mò chén]
      复姓。北周有侯莫陈崇。见《周书.侯莫陈崇传》。
  • 侯史[hòu shǐ]
      复姓。
  • 侯鲭[hòu qīng]
      精美的荤菜。鲭,鱼和肉合烹而成的食物。
  • 侯畿[hòu jī]
      九畿之一。王畿之外,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
  • 侯圻[hòu qí]
      侯畿。指王畿而外,方五百里的区域。圻,通“畿”。
  • 侯冈[hòu gāng]
      1.亦作“侯刚”。 2.复姓。
  • 侯伏侯[hòu fú hòu]
      复姓。北周有侯伏侯龙恩。见《周书.武帝纪上》。
  • 侯不[hòu bù]
      何不。
  • 侯弓[hòu gōng]
      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侯,箭靶。
  • 侯氏[hòu shì]
      1.指诸侯个人。 2.泛指诸侯。

侯[hòu]字在中间的词语

  • 阳侯之变[yáng hòu zhī biàn]
      指水灾。
  • 韩侯蔌[hán hòu sù]
      《诗.大雅.韩奕》:“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毛传:“蔌,菜殽也。笋,竹也。蒲,蒲蒻也。”后因以“韩侯蔌”指竹和蒲蒻。
  • 故侯瓜[gù hòu guā]
      即东陵瓜。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东陵瓜后又称故侯瓜。常用为失意隐居之典。
  • 蔡侯纸[cài hòu zhǐ]
      东汉蔡伦封龙亭侯。因其首先用树皮﹑弊布﹑破网等作原料造纸,后遂称以其法造的纸为“蔡侯纸”。
  • 婆侯伎[pó hòu jì]
      见“婆猴伎”。
  • 张侯论[zhāng hòu lùn]
      《论语》第一次的改订本。共二十篇。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根据《鲁论》(鲁人所传《论语》)并吸收《齐论》(齐人所传《论语》)编定,故名。东汉末郑玄注《论语》,又混合《张侯论》和《古论》(出孔壁中的《论语》),成为现行的《论语》。参阅三国魏何晏《序》﹑《隋书.经籍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论语》。
  • 邺侯书[yè hòu shū]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邺侯﹞李泌父承休,聚书二万余卷,戒子孙不许出门,有求读者,别院供馔。邺侯家多书,有自来矣。”后以“邺侯书”为藏书甚多的典实。
  • 隐侯体[yǐn hòu tǐ]
      即永明体。
  • 武侯吟[wǔ hòu yín]
      指《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相传为诸葛亮作,以抒发未能实现其抱负的悲愤心情。
  • 秦侯瓜[qín hòu guā]
      1.秦东陵侯召平所种的瓜。 2.泛指甜美之瓜。
  • 魔侯罗[mó hòu luó]
      即魔合罗。
  • 摩侯罗[mó hòu luó]
      见“摩睺罗”。
  • 邺侯架[yè hòu jià]
      同“邺架”。
  • 坎侯漆[kǎn hòu qī]
      涂棺用漆的一种。汉丧制,中二千石以下,棺用“坎侯漆”。

侯[hòu]字的成语

  • 五侯蜡烛[wǔ hòu là zhú]
      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 李广不侯[lǐ guǎng bù hòu]
      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 狗续侯冠[gǒu xù hòu guàn]
      犹狗续金貂。比喻滥封的官吏。

侯[hóu]字的成语

  • 公侯干城[gōng hóu gān chéng]
      公、侯:古时爵位;干:盾;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指为公侯抵御外侮的武将。
  • 谈笑封侯[tán xiào fēng hóu]
      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 王侯将相[wáng hóu jiàng xiàng]
      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
  • 侯服玉食[hóu fú yù shí]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 拜相封侯[bài xiàng fēng hóu]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义或官职。任命为宰相,封为列侯。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任命为大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我也曾陋卷淹留,贫寒常受,经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名成就。——元.无名氏《暗渡陈仓》
  • 拜将封侯[bài jiàng fēng hóu]
      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任命为大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我也曾陋卷淹留,贫寒常受,经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名成就。——元.无名氏《暗渡陈仓》
  • 五侯七贵[wǔ hóu qī guì]
      泛指达官显贵。
  • 侯门似海[hóu mén sì hǎi]
      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 侯王将相[hóu wáng jiàng xiàng]
      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
  • 五侯九伯[wǔ hóu jiǔ bó]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
  • 曳居侯门[yè jū hóu mén]
      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 隋侯之珠[suí hóu zhī zhū]
      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 万家之侯[wàn jiā zhī hóu]
      指诸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有大小,根据每个诸侯统治的家庭而决定。 指诸侯万家之侯。——《史记.货殖列传》
  • 封侯万里[fēng hóu wàn lǐ]
      万里:指边远地区。在边疆立功以求取功名。形容有远大志向,气概非凡。
  • 富埒王侯[fù liè wáng hóu]
      埒:同等。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当。形容非常富有。

侯[hóu]字在结尾的词语

  • 康侯[kāng hóu]
      即周武王弟姬封,初封于康,故称。
  • 八百诸侯[bā bǎi zhū hóu]
      指殷末八百诸侯国。
  • 猥诸侯[wěi zhū hóu]
      汉代,王子封为侯者称诸侯;群臣异姓以功封者称彻侯。在长安者,皆奉朝请。其有赐特进者,位在三公下,称朝侯。位次九卿下者,但侍祠而无朝位,称侍祠侯。其非朝侯侍祠,而以下土小国或以肺腑宿亲,若公主子孙,或奉先侯坟墓在京师者,随时见会,称猥诸侯。参阅《通典.职官十三》。
  • 定远侯[dìng yuǎn hóu]
      东汉班超的封号。班超早年家贫,为官佣书,尝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定远侯。事见《后汉书.班超传》。唐王昌龄《箜篌引》:“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 富民侯[fù mín hóu]
      汉武帝晩年,悔以江充谮杀卫太子据,又悔征伐连年。会车千秋上书为卫太子鸣冤,因擢升为大鸿胪,数月后又代刘屈厘为丞相,封富民侯,取“大安天下,富实百姓”之意。事见《汉书.车千秋传》﹑《汉书.食货志上》﹑《汉书.韦玄成传》。后因以“富民侯”称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
  • 千户侯[qiān hù hóu]
      食邑千户的侯爵。
  • 粉侯[fěn hóu]
      三国魏何晏面如傅粉,娶魏公主,赐爵为列侯,后因称驸马为“粉侯”。
  • 东陵侯[dōng líng hóu]
      指汉邵平。以种“东陵瓜”而著名。
  • 元侯[yuán hóu]
      1.诸侯之长。 2.指重臣大吏。
  • 淩霜侯[líng shuāng hóu]
      谓柿树。明太祖 所封。明 赵善政《宾退录》卷一:“太祖 微时,至一村,人烟寥落,而行粮已絶。正徘徊间,见缺垣有柿树,红熟异常,因取食之。后拔 采石,取 太平,道经此村,而柿树犹在,随下马,解赤袍以被之,曰:‘封尔为凌霜侯。’”
  • 东诸侯[dōng zhū hóu]
      东方的诸侯。
  • 彻侯[chè hóu]
      爵位名。秦统一后所建立的二十级军功爵中的最高级。汉初因袭之,多授予有功的异姓大臣,受爵者还能以县立国。后避武帝讳,改称通侯或列侯。新莽时废。后用以泛指侯伯高官。
  • 空国之侯[kōng guó zhī hóu]
      箜篌的别称。
  • 通侯[tōng hóu]
      爵位名。 秦汉时代侯爵的最高一等,又称彻侯、列侯。爵通侯。——《汉书.李广苏建传》
  • 列侯[liè hóu]
      1.爵位名。秦制爵分二十级,彻侯位最高。汉承秦制,为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或称“列侯”。 2.泛指诸侯。
  • 辟阳侯[pì yáng hóu]
      西汉吕后时左丞相审食其封号。初以舍人侍吕后﹐夤缘迎合﹐奉命维谨﹐渐为吕后所宠幸。高祖称帝﹐封为辟阳候。吕后时﹐任左丞相。公卿皆因而决事﹐权势极大。后借指后妃所宠幸的嬖臣﹑面首。
  • 小夏侯[xiǎo xià hóu]
      称汉夏侯建。建幼学今文《尚书》于夏侯胜﹐后复学于他人﹐左右采获﹐自创门户﹐儒林称之为“小夏侯”﹐以别于胜。其说称“小夏侯氏学”﹑“小夏侯尚书”。
  • 大小夏侯[dà xiǎo xià hóu]
      指汉今文《尚书》学者夏侯胜﹑夏侯建。汉初﹐伏生以《尚书》授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夏侯胜之先夏侯都尉从张生受《尚书》﹐以传族子始昌﹐始昌传胜。胜传从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由是《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见《汉书.儒林传.夏侯胜》。《汉书.艺文志》有《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 巴西侯[bā xī hóu]
      传说中的猿精。《太平广记》卷四四五引唐戴孚《广异记.张鋋》载:吴郡张鋋,暮经巴西,有自称巴西侯者邀其饮酒,坐上有白额侯等。张鋋沉醉,醒后见旁卧者为一大猿及白额虎等巨兽。
  • 县侯[xiàn hóu]
      爵名。汉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三国魏定制: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晋亦有县侯。南朝陈置开国县侯。至宋始废。
  • 空侯[kōng hóu]
      古乐器名。即箜篌。
  • 槃固侯[pán gù hóu]
      对太湖石的戏称。 宋 方勺《泊宅编》卷三:“平江府 朱勔 造巨舰,载太湖石一块至京,以千人舁进…… 勔 遂为威远军节度使,而封石为磐固侯。”
  • 万户侯[wàn hù hóu]
      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食邑万户。后来泛指高官贵爵:粪土当年万户侯。
  • 封侯[fēng hóu]
      1.封拜侯爵。 2.泛指显赫功名。
  • 五侯[wǔ hóu]
      1.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参见“五侯九伯”。 2.指同时封侯的五人。汉成帝封其舅王谭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红阳侯﹑王根曲阳侯﹑王逢时高平侯。见《汉书.元后传》。 3.指同时封侯的五人。东汉大将军梁冀擅权,其子梁胤﹑叔父梁让及亲属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 4.指同时封侯的五人。汉桓帝封宦者单超新丰侯﹑徐璜武原侯﹑左悺上蔡侯﹑具瑗东武阳侯﹑唐衡汝阳侯。 5.泛指权贵豪门。
  • 雍齿封侯[yōng chǐ fēng hóu]
      雍齿汉初沛人,从汉高祖刘邦起兵,虽从战有功,终因尝窘辱刘邦,为邦所不快。及刘邦即位,诸将未行封,人怀怨望。刘邦从张良言,先封雍齿为什邡侯,于是诸将皆喜曰:“雍齿尚侯,吾属无患矣。”见《史记.留侯世家》。后用为不计宿怨的典实。
  • 王侯[wáng hóu]
      谓天子与诸侯。后多指王爵与侯爵,或泛指显贵者。 王爵和侯爵,也泛指显赫的爵位
  • 夏侯[xià hóu]
      复姓。《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夏侯婴。
  • 邵侯[shào hóu]
      即邵平。秦时封东陵侯,因称。
  • 亭侯[tíng hóu]
      爵位名。汉代食禄于乡﹑亭的列侯。《后汉书.百官志五》:“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楚汉春秋》载高祖封许负为鸣雌亭侯,汉末曹操封关羽为汉寿亭侯,皆其例。参阅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四。
  • 违命侯[wéi mìng hóu]
      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后的封号。
  • 君侯[jūn hóu]
      1.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 2.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侯[hóu]字在中间的词语

  • 武侯祠[wǔ hóu cí]
      在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南。西晋末成汉李雄为纪念三国蜀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明初并入刘备的昭烈庙。今祠为1672年重建。前进为刘备殿,供刘备塑像;后进为诸葛亮殿,供诸葛亮贴金像,西侧为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塑像。两厢为文武大臣塑像。后夹道侧有刘备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邵侯瓜[shào hóu guā]
      即邵平瓜。
  • 王侯腊[wáng hóu là]
      旧时阴历十二月初八日,民间有煮果粥祀神﹑聚食及馈送亲邻的风俗,称“王侯腊”。
  • 公侯万代[gōng hóu wàn dài]
      旧时感激他人恩德的祝颂之辞。言子孙万代皆为公侯。
  • 封侯拜相[fēng hóu bài xiàng]
      或封拜侯爵,或被任命为宰相。泛指显赫功名,功勋彪炳,爵位崇高,平稳升官的意思。
  • 诸侯长[zhū hóu cháng]
      诸侯中的领袖。
  • 诸侯王[zhū hóu wáng]
      汉代皇子被封为王者。
  • 王侯孙[wáng hóu sūn]
      泛指贵族子弟。
  • 三侯之章[sān hóu zhī zhāng]
      指汉高祖所作的《大风歌》。

侯[hóu]字在开头的词语

  • 侯服[hóu fú]
      1.古代王城外围,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
  • 侯门[hóu mén]
      1.诸侯之门。 2.指显贵人家。
  • 侯伯[hóu bó]
      1.侯爵与伯爵。 2.泛指诸侯。 3.诸侯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