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侍组词

侍相关字典

侍[shì]字在开头的词语

  • 侍读博士[shì dú bó shì]
      古代官名。南朝宋置,授诸王经学。
  • 侍御师[shì yù shī]
      帝王御用的医官。
  • 侍讲[shì jiǎng]
      1.从师读书,听其讲学。 2.为皇帝或太子讲学。 3.官名。汉代有此称号,以之名官则起于魏明帝。唐始置侍讲学士,其职为讲论文史以备君王顾问。宋沿置,并设侍讲﹑侍读,皆由他官之有文学者兼任。元明清则列为翰林院额定之官。又南北朝﹑唐﹑宋诸王府,亦有侍讲。
  • 侍祠官[shì cí guān]
      奉祠之官。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奉祠”。
  • 侍宿[shì sù]
      伴寝。
  • 侍养[shì yǎng]
      奉养。 侍候奉养(长辈)侍养老人
  • 侍官[shì guān]
      1.侍中﹑常侍之官。 2.在宫廷中轮番宿卫的军士。
  • 侍直[shì zhí]
      1.在宫廷内伺候听命或宿夜值班。 2.犹言在宫廷内做官任职。 3.旧指官署中当班值勤人员。
  • 侍酒[shì jiǔ]
      侍奉饮酒。
  • 侍妾[shì qiè]
      姬妾;小妻。
  • 侍生[shì shēng]
      1.明清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明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清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 2.旧时对于同辈或晩辈的妇人,在名帖和联幛上都称“侍生”。《称谓录》卷三十二:“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当面口头也可称侍生。
  • 侍朝[shì cháo]
      侍立朝堂。
  • 侍燕[shì yàn]
      见“侍宴”。
  • 侍立[shì lì]
      恭顺地站立在旁边伺候。
  • 侍游[shì yóu]
      陪从帝王出游。南朝宋颜延之有《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
  • 侍读学士[shì dú xué shì]
      1.官名。唐始设,初属集贤殿书院,职在刊缉经籍。后为翰林院学士之一,职在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2.清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 侍史[shì shǐ]
      1.亦作“侍使”。古代没入官府为奴的罪犯家属中,以年少较有才智的女子为侍史。 2.古时侍奉左右﹑掌管文书的人员。
  • 侍女[shì nǚ]
      1.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2.婢女;女仆。 3.旧指从事服务工作的女子。 旧时供人使唤的年轻女子
  • 侍弄[shì nòng]
      1.整治;料理。 2.喂养。 3.搞,摆弄。
  • 侍视[shì shì]
      侍候看护。
  • 侍读[shì dú]
      1.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2.古代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其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宋有翰林侍读之官,明清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侍读学士之省称。 3.古代官名。南北朝唐宋诸王属官,有侍读,侍讲。 4.古代官名。清代内阁所置官。掌勘对本章﹑检校签票。参见《清通志.职官一》。
  • 侍问[shì wèn]
      侍候问安。
  • 侍卫[shì wèi]
      1.侍从护卫。 2.跟随左右,负责侍奉﹑保卫的人。 3.官名。为皇帝禁军。清代专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参阅《通志.职官五》。
  • 侍姝[shì shū]
      姣美的侍女。
  • 侍人[shì rén]
      1.君王的近侍。 2.随身的奴仆。后多指女侍。
  • 侍僮[shì tóng]
      随身使唤的少年男仆。
  • 侍猎[shì liè]
      陪从狩猎。
  • 侍御[shì yù]
      1.侍奉(君王)。 2.侍奉君王的人。 3.指帝王的侍姬。 4.泛指婢妾。 5.为尊者御车。 6.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后世因沿袭此称。唐李白有《赠韦侍御黄裳》诗。王琦注引《因话录》:“御史台三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众呼为侍御;三曰察院,其僚曰监察御史,众呼亦曰侍御。” 7.指专供帝王食用的极精细的米粮。
  • 侍候[shì hòu]
      服侍;伺候。 伺候;服侍侍候病人
  • 侍役[shì yì]
      旧时在餐室﹑旅社﹑公馆等场所伺候人的仆役。 仆人
  • 侍使[shì shǐ]
      见“侍史”。
  • 侍药[shì yào]
      奉献汤药。
  • 侍臣[shì chén]
      侍奉帝王的廷臣。 皇帝左右的近臣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侍射[shì shè]
      谓举行射礼时在旁侍候。
  • 侍侧[shì cè]
      1.陪侍左右。 2.指侍寝,伴眠。
  • 侍面[shì miàn]
      犹言侍教于尊前。旧时书信中的敬语。
  • 侍渔[shì yú]
      古代监收鱼税之官。
  • 侍其[shì qí]
      复姓。北宋有侍其稹,侍其曙父子。见《宋史.侍其曙传》。
  • 侍驾[shì jià]
      伴随君王车乘出行。
  • 侍帝晨[shì dì chén]
      道家称侍奉天帝的仙官﹑侍从。晨,通“宸”,帝居。
  • 侍赖[shì lài]
      犹倚仗﹑凭借。侍,通“恃”。
  • 侍讲学士[shì jiǎng xué shì]
      官名。唐始设,初属集贤殿书院,职司撰集文章﹑校理经籍。宋时由他官之有文学者兼任,如邢昺以国子祭酒为侍讲学士。属翰林学士院。元明清翰林院均置此职,讲论文史,甚为清显。
  • 侍投[shì tóu]
      谓投壶时在旁侍候。
  • 侍曹[shì cáo]
      随侍曹吏之差役。
  • 侍晨[shì chén]
      见“侍帝晨”。
  • 侍学[shì xué]
      给帝王或皇子讲学。
  • 侍枕[shì zhěn]
      伴枕,侍寝。
  • 侍疾[shì jí]
      侍候﹑陪伴﹑护理患者。
  • 侍班[shì bān]
      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王,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务,称侍班,即入直。
  • 侍儿[shì ér]
      1.侍妾;姬妾。 2.使女;女婢。 3.古代妇女自谦之称。
  • 侍长[shì cháng]
      1.金元时代奴仆对主人的称谓。 2.侍妾之长。
  • 侍坐[shì zuò]
      1.在尊长近旁陪坐。 2.尊长坐着,己站立侍奉。
  • 侍执[shì zhí]
      见“侍执巾栉”。
  • 侍胡[shì hú]
      指接待﹑伺候汉使的胡人。
  • 侍亲[shì qīn]
      侍奉父母。
  • 侍姬[shì jī]
      贴身侍女或姬妾。
  • 侍从[shì cóng]
      1.随侍帝王或尊长左右。 2.随从伺候之人。 3.宋代称翰林学士﹑给事中﹑六尚书﹑侍郎为侍从。
  • 侍禁[shì jìn]
      职官名。有文武之分。职在侍值禁中,故称。宋内侍官阶,有左侍禁﹑右侍禁,均为宫禁中侍奉之官。
  • 侍寝[shì qǐn]
      1.犹荐枕。女子伴眠。 2.陪伴睡觉。
  • 侍箕帚[shì jī zhǒu]
      司洒扫,借指为妻妾。
  • 侍祠[shì cí]
      陪从祭祀。
  • 侍话[shì huà]
      陪从交谈。
  • 侍者[shì zhě]
      1.随侍左右听候使唤的人。 2.特指随身女侍。 3.旧时旅社﹑饭店的仆役也称侍者。 4.佛门中侍候长老的随从僧徒。
  • 侍医[shì yī]
      为帝王及皇室成员治病的宫廷医师。
  • 侍夜[shì yè]
      陪夜侍候;伴眠。
  • 侍子[shì zǐ]
      1.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 2.可以侍奉双亲的儿子。
  • 侍间[shì jiān]
      谓等到有单独进言的机会。侍,通“待”。

侍[shì]字在结尾的词语

  • 虞侍[yú shì]
      谓伴侍而使愉悦。虞﹐通“娱”。
  • 阶侍[jiē shì]
      立于殿阶下的卫士。
  • 女侍[nǚ shì]
      1.女的文书侍从人员。 2.侍女。 3.女招待。
  • 词侍[cí shì]
      犹词士。
  • 妾侍[qiè shì]
      指姬妾侍女之辈。
  • 给侍[gěi shì]
      服事;侍奉。
  • 昵侍[nì shì]
      在旁奉侍。
  • 御侍[yù shì]
      帝王侍从。
  • 户侍[hù shì]
      户部侍郎的省称。
  • 进侍[jìn shì]
      谓侍候帝王。
  • 立侍[lì shì]
      在尊长身旁站立侍奉。
  • 阉侍[yān shì]
      被阉割过的奴仆。
  • 门侍[mén shì]
      看守城门的官吏。
  • 妇侍[fù shì]
      宫中奉侍帝王的妇女。
  • 宴侍[yàn shì]
      宴饮时陪侍。
  • 娱侍[yú shì]
      陪伴侍候使之欢乐。
  • 荣侍[róng shì]
      犹具庆。指父母俱存。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荣侍下》:“宋宋祁《景文集》有《送保定张员外》诗,自注云:‘君荣侍二亲而行。’意荣侍亦宋人常语,犹具庆也。”旧时填写履历,父母俱存者,书“具庆下”或“荣侍下”。宋楼钥《跋金花帖子绫本小录》:“祖﹑父俱存者,今曰‘重庆’,而第四人张景书‘荣侍下’。”参见“具庆”。
  • 坐侍[zuò shì]
      陪侍,侍坐。
  • 内侍[nèi shì]
      1.在皇帝宫廷侍奉,供使唤。 2.在宫中供使唤的人。 3.官名。隋置内侍省,所掌皆宫廷内部事物。虽亦参用士人,主要仍为宦官之职。唐沿用不改,全部以太监充当。宋代增设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称前后省,前者尤为亲幸。在宫内执役的隶属入内内侍省,在殿中执役的隶属内侍省。其官有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诸名。后因称宦官为内侍。
  • 常侍[cháng shì]
      官名。皇帝的侍从近臣。秦汉有中常侍,魏晋以来有散骑常侍,隋唐内侍省有内常侍,均简称常侍。
  • 奉侍[fèng shì]
      奉养侍候。
  • 解侍[jiě shì]
      辞官侍养。
  • 宦侍[huàn shì]
      宦官。
  • 陪侍[péi shì]
      1.指辈分或地位低的人在辈分或地位高的人旁边陪伴侍奉。 2.泛指陪伴。 3.陪伴奉侍之人。 旧时指辈分或地位低的人站在辈分或地位高的人旁边伺候;陪伴服侍
  • 卫侍[wèi shì]
      保卫侍奉。
  • 僚侍[liáo shì]
      侍臣。
  • 瞻侍[zhān shì]
      1.赡养;供养。 2.照顾侍奉。
  • 内常侍[nèi cháng shì]
      宫廷内官名。秦称中常侍官,由宦者担任,间用士人。汉沿称中常侍。至隋改称内常侍。唐置内侍省,设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常侍掌管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五局。
  • 燕侍[yàn shì]
      宴饮时陪侍。
  • 幸侍[xìng shì]
      帝王宠幸的宦官。
  • 趋侍[qū shì]
      侍奉。
  • 禁侍[jìn shì]
      皇帝的侍卫。
  • 慈侍[cí shì]
      旧登科甲者对母在父丧之称。
  • 侠侍[xiá shì]
      在两侧侍奉。侠,通“夹”。
  • 欢侍[huān shì]
      承欢侍奉。
  • 选侍[xuǎn shì]
      明代称选入宫中而未有名封的侍女。
  • 散骑常侍[sàn qí cháng shì]
      官名。秦汉设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三国魏时将其并为一官,称“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晋以后,增加员额,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预闻要政。南北朝时属集书省,隋代属门下省,唐代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在门下省者称左散骑常侍,在中书省者称右散骑常侍。虽无实际职权,仍为尊贵之官,多用为将相大臣的兼职。宋代不常置,金元以后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三》﹑《续通典.职官三》。
  • 懽侍[huān shì]
      承欢侍奉。 唐 贾岛《送董正字常州觐省》诗:“春来懽侍阻,正字在东宫。”
  • 中侍[zhōng shì]
      指宫中的侍从官。
  • 长侍[cháng shì]
      指太监。
  • 监侍[jiān shì]
      监护陪从。
  • 迎侍[yíng shì]
      迎候侍奉。
  • 阍侍[hūn shì]
      守门的奴仆。
  • 在侍[zài shì]
      谓儿女在父母身旁。
  • 私侍[sī shì]
      私自侍候。谓私通。

侍[shì]字在中间的词语

  • 嵇侍中血[jī shì zhōng xuè]
      《晋书.忠义传.嵇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绍为嵇康之子﹐官至侍中。后因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
  • 三觉侍郎[sān jué shì láng]
      宋赵叔问之谑称。
  • 重侍下[zhòng shì xià]
      指祖父母存在之日。
  • 鸾台侍郎[luán tái shì láng]
      1.即门下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龙朔 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臺侍郎,武后 垂拱 元年曰鸞臺侍郎,天宝 元年曰门下侍郎。”参见“鸞臺”。
  • 门下侍郞[mén xià shì láng]
      官名。秦汉时称黄门侍郎,君主近侍官。唐天宝改称门下侍郎,为门下省长官侍中之副。唐宋时多以此官同平章事为宰相之称。元以后不设。
  • 荣侍下[róng shì xià]
      见“荣侍”。
  • 鸾台侍郞[luán tái shì láng]
      即门下侍郎。
  • 女侍中[nǚ shì zhōng]
      北朝女官名。相当于二品,宫人及大臣妻母皆可拜授此职。
  • 碧落侍郎[bì luò shì láng]
      传说中的仙官名。
  • 伏猎侍郎[fú liè shì láng]
      指唐户部侍郎萧炅。因其曾将“伏腊”读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旧唐书.严挺之传》:“客次有《礼记》﹐萧炅读之曰:‘蒸尝伏猎。’炅早从官﹐无学术﹐不识‘伏腊’之意﹐误读之。挺之戏问﹐炅对如初。挺之白九龄曰:‘省中岂有伏猎侍郎?’”《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佑三年》:“昔唐省中有‘伏猎侍郎’﹐为严挺之所讥而罢。”后世以“伏猎侍郎”泛指不学无术的人。
  • 年侍生[nián shì shēng]
      科举时代一般同年登科者来往中的自称。
  • 眷侍教[juàn shì jiào]
      旧时书信结尾自称谦词,表示亲戚关系并侍候承教。

侍[shì]字的成语

  • 垂手侍立[chuí shǒu shì lì]
      两手放下来,在旁边陪着。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准备随时听从吩咐。
  • 侍执巾节[shì zhí jīn jié]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