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传组词

传相关字典

传[chuán]字在开头的词语

  • 传食[chuán shí]
      辗转受人供养。《孟子.滕文公下》:“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西京杂记》卷二:“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致奇膳。”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王室。”《明史.艾万年传》:“暮楚朝秦,传食中土,以剽掠为生。”章炳麟《箴新党论》:“藩镇日强,自帝其部,非传食幕府,则不足以钓名。”一说传读zhuàn,为客舍之意。传食,谓止息于诸侯客馆而受其饮食。参阅清焦循《孟子正义》。
  • 传袭[chuán xí]
      传授承袭。
  • 传抄[chuán chāo]
      1.亦作“传钞”。 2.辗转抄写。 3.特指依原本抄写。 传递抄写
  • 传衍[chuán yǎn]
      继承延续。
  • 传话[chuán huà]
      把一方的话传到另一方。 把某人的话转告给其他人
  • 传锡[chuán xī]
      谓佛门师徒相传授。锡,指锡杖。
  • 传令钟[chuán líng zhōng]
      又称“车钟”。分设于驾驶台或机舱内的一种装置。船上驾驶人员用以向机舱传达主机运转命令和机舱人员回报该命令执行情况。有机械和电力等传动方式。
  • 传告[chuán gào]
      传达;转告。 传语、转告以使他人知道互相传告奔走传告传告喜讯
  • 传见[chuán jiàn]
      召见。
  • 传问[chuán wèn]
      1.辗转打听。 2.传讯。
  • 传票[chuán piào]
      1.传唤与案件有关人员到案的凭证。 2.会计工作中据以登记账目的凭单。 出庭的预先通知;法院特定程序及诉讼开始时发出的书面通知;会计工作中据以登记账目的凭单
  • 传警[chuán jǐng]
      1.古代礼仪,帝王车驾启行时,左右侍者传声,以示警清道,叫作传警。 2.传递警报。
  • 传意[chuán yì]
      传达思想内容或情意。
  • 传志[chuán zhì]
      文体名。即传记。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或书籍。
  • 传舍[chuán shè]
      1.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2.借指今旅馆﹑饭店。
  • 传馆[chuán guǎn]
      驿站客舍。
  • 传夜[chuán yè]
      犹巡夜。
  • 传矢[chuán shǐ]
      即传箭。
  • 传播[chuán bō]
      ①散布开去:传播技艺|借助现代化通讯设备,信息得以及时地广泛地传播。②人与人或群体之间借助于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直接或间接地传递信息、情报、意见、感情等的过程。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传播工具和方式。
  • 传写[chuán xiě]
      1.传抄,转抄。 2.临摹。 辗转抄写;传抄竞相传写
  • 传箭[chuán jiàn]
      1.传递令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 2.引申为传令。 3.报时。古用铜壶滴漏计时,看水平面箭上的刻度,即知时刻。
  • 传种[chuán zhǒng]
      1.犹传染。 2.繁殖后代。 动植物繁衍后代养马要选择优良的品种来传种
  • 传世古[chuán shì gǔ]
      指未曾埋入地下而流传人间的古铜器。
  • 传符[chuán fú]
      通行的符信。
  • 传战[chuán zhàn]
      转战。
  • 传继[chuán jì]
      继承。
  • 传唤[chuán huàn]
      公安、司法机关通知诉讼当事人或其他特定人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案的措施。须出示有关的证明文件。
  • 传置[chuán zhì]
      1.驿站。 2.指驿站转运。
  • 传动带[chuán dòng dài]
      机器上传动的环形带,套在两个皮带轮上,多用牛皮或线蕊橡胶制成,通称皮带。
  • 传读[chuán dú]
      传授句读。
  • 传遽[chuán jù]
      1.传车驿马。亦指乘传车驿马的使者。 2.犹言供役使,奔走。
  • 传摹[chuán mó]
      摹拓;传写临摹。
  • 传首[chuán shǒu]
      传送首级;被杀头。
  • 传乘[chuán chéng]
      转乘他车。
  • 传译[chuán yì]
      转译,翻译。
  • 传统文化[chuán tǒng wén huà]
      在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中。如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
  • 传纪[chuán jì]
      正史记述人物的两种体裁“纪”和“传”的合称。亦泛指史传。
  • 传发[chuán fā]
      1.传令出发。 2.传递发付。
  • 传染病学[chuán rǎn bìng xué]
      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以及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从而促使病人恢复健康,进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科学。
  • 传餐[chuán cān]
      1.传送食物。 2.泛指开饭。
  • 传貂[chuán diāo]
      谓因父辈功绩受荫为官。貂,貂尾,为古代显官的冠饰。
  • 传重[chuán zhòng]
      古谓以丧祭及宗庙之重责传之于孙。古代宗法严嫡庶之别,若嫡子残疾死亡,或子庶而孙嫡,即以孙继祖。由祖言之,谓之传重,由孙言之,谓之承重。
  • 传呼[chuán hū]
      1.传声呼喊。 2.谓口语相传。 3.传唤。 通知受话人去接电话传呼电话
  • 传受[chuán shòu]
      1.传述与承受。谓教与学两方。 2.谓向他人学习。 3.指教授他人。
  • 传人[chuán rén]
      能继承学业或道德并传于后世的人:一代传人。
  • 传习[chuán xí]
      接受师传并进行温习训练。语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传授与学习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 传杀[chuán shā]
      棒、垒球运动术语。指防守队员把球传到垒上,将跑垒员杀出局。
  • 传疏[chuán shū]
      指诠释经义的文字。传以释经,疏以推演传义。
  • 传叙[chuán xù]
      人物的传记。
  • 传扬[chuán yáng]
      传播,宣扬。 传播开去
  • 传讹[chuán é]
      传闻非实。
  • 传灯[chuán dēng]
      1.亦作“传镫”。 2.佛家指传法。佛法犹如明灯,能破除迷暗,故称。 3.指佛像前或人将死时脚后的长明灯。
  • 传宰[chuán zǎi]
      管理驿站的小官。
  • 传诂[chuán gǔ]
      解释经籍的文字。
  • 传真电报[chuán zhēn diàn bào]
      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快速传送到远方的一种通讯方式。亦省称“传真”。
  • 传漏[chuán lòu]
      报时。古以壶漏计时,故称。
  • 传掌[chuán zhǎng]
      继承掌管。
  • 传质[chuán zhì]
      谓致送礼品。
  • 传车[chuán chē]
      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
  • 传烽[chuán fēng]
      点燃烽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
  • 传代[chuán dài]
      1.亦作“传袋”。旧时婚俗,新妇进入大门的仪式。新妇舆轿临门,男家以袋铺地,新妇踏在上面进门,取传宗接代的吉兆。亦有用褥或席铺地的,故又称“传席”﹑“转席”。 2.代代相传。 传世
  • 传空[chuán kōng]
      犹举白。谓饮酒尽,以空杯示人。
  • 传唱[chuán chàng]
      1.犹言高声传讲。 2.传布歌唱。
  • 传诏[chuán zhào]
      1.传达诏命。 2.传达诏命的官员。
  • 传信[chuán xìn]
      1.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 2.传递消息。
  • 传送[chuán sòng]
      传递解送;传递输送。
  • 传言[chuán yán]
      1.出言;发言。《仪礼.士相见礼》:“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郑玄注:“传言,犹出言也。”一说等人说完接续而言。 2.传令;传话。 3.流言;流传的话。 4.指谚语。
  • 传拓[chuán tuò]
      流传和模拓。
  • 传梆[chuán bāng]
      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
  • 传感[chuán gǎn]
      非感觉器官的一种正常感觉活动,臆测为从一段距离外接受到与感觉印象相似的一种印象。 非感觉器官的一种正常感觉活动,臆测为从一段距离外接受到与感觉印象相似的一种印象
  • 传湌[chuán cān]
      见“传飧”。
  • 传书鸽[chuán shū gē]
      即信鸽。经驯养可以传递书信的鸽子。
  • 传鸡[chuán jī]
      俗谓鸡生传染病后,蔓延开来。
  • 传敏[chuán mǐn]
      机敏。
  • 传嬗[chuán shàn]
      递相授受。
  • 传名[chuán míng]
      传播而闻名。 名声远扬,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 传真[chuán zhēn]
      一种传送文字、图表、照片等图像的电报通信方式。发送时将原件放在传真发送机上,通过机械或光电扫描方法,将画面上黑白深浅不同的图像变换为强弱不同的电信号送至对方。对方的传真接收机收到图像电信号,通过电光逆变换过程复制出原件的副本。分传真电报、真迹电报和相片电报等数种。
  • 传粉[chuán fěn]
      又称“授粉”。成熟的花粉从雄蕊花药中散出后,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多数植物是异花传粉,因传粉媒介不同,又可分风媒、虫媒和水媒等。
  • 传声筒[chuán shēng tǒng]
      1.亦称“传话筒”。 2.用以提高音量的圆锥形话筒。 3.喻指只会传达别人的话,自己却毫无主见的人。 4.犹言小广播,谓私下传播不该传播的或不可靠的消息。
  • 传壻砚[chuán xù yàn]
      一传世古砚名。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二:“ 元献 有古砚一,奇甚, 王氏 旧物也。诸女相授,号传壻砚。”
  • 传赏[chuán shǎng]
      1.谓给予赏赐。 2.流传欣赏。
  • 传癖[chuán pǐ]
      晋杜预喜爱《左传》,着有《春秋左传集解》等。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尝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预对曰:“臣有《左传》癖。”事见《晋书.杜预传》。
  • 传胤[chuán yìn]
      谓传受统嗣;继承帝位。
  • 传看[chuán kàn]
      传递着观看。
  • 传镫[chuán dèng]
      见“传灯”。
  • 传国宝[chuán guó bǎo]
      即传国玺。
  • 传录[chuán lù]
      chuán lùㄔㄨㄢˊ ㄌㄨˋ转抄,传抄。
  • 传命[chuán mìng]
      传达命令。
  • 传惹[chuán rě]
      传染。
  • 传语[chuán yǔ]
      传话。
  • 传奉[chuán fèng]
      明代不由吏部铨选,而由太监视进呈珍异的多寡,以谕旨直接任命官吏的做法。
  • 传诏童[chuán zhào tóng]
      小太监。
  • 传统逻辑[chuán tǒng luó ji]
      亦称“普通逻辑”。不同于数理逻辑的形式逻辑。它创立于古代,不断丰富发展而沿用迄今,故称。
  • 传诵[chuán sòng]
      1.流传诵读。 2.谓辗转流传称道。 传扬称颂传诵一时
  • 传笺[chuán jiān]
      谓《诗经》的注解。《诗经》注有汉毛公传与郑玄笺。清马瑞辰有《毛诗传笺通释》。
  • 传芳[chuán fāng]
      流传美名。
  • 传卮[chuán zhī]
      传杯。
  • 传令[chuán lìng]
      传达命令。 下达文件通知和命令传令嘉奖
  • 传致胶[chuán zhì jiāo]
      阿胶的别名。
  • 传留[chuán liú]
      留传,存留。
  • 传番[chuán fān]
      命令。
  • 传飧[chuán sūn]
      1.亦作“传湌”。 2.传送食物。
  • 传禅[chuán chán]
      转让帝位。
  • 传承[chuán chéng]
      更替继承。
  • 传素[chuán sù]
      高洁的情操传诵于众。
  • 传嘴[chuán zuǐ]
      传话。
  • 传香[chuán xiāng]
      1.佛教语。传戒。 2.佛教语。行香。谓行法事时持香绕行道场。
  • 传钵袋[chuán bō dài]
      犹传衣钵。谓继承祖业。
  • 传祚[chuán zuò]
      1.谓流传后世。 2.帝位相传。
  • 传说[chuán shuō]
      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对民间长期流传的人和事的叙述。内容有的以特定的历史人物、事件为基础,有的纯属幻想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 传闻异词[chuán wén yì cí]
      见“传闻异辞”。
  • 传坐[chuán zuò]
      见“传座”。
  • 传递[chuán dì]
      1.传送;辗转递送。 2.特指考试时以纸片等私递作弊。
  • 传心[chuán xīn]
      1.佛教禅宗指传法。初祖达摩来华,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谓法即是心,故以心传心,心心相印。见唐希运《传心法要》。 2.指儒家的道统传授。
  • 传颂[chuán sòng]
      1.指被传扬称颂之事。 2.传扬歌颂。 传播颂扬全村人传颂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
  • 传檄[chuán xí]
      传递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
  • 传庚[chuán gēng]
      旧时谓订婚时交换年庚帖。
  • 传影[chuán yǐng]
      画像。
  • 传谣[chuán yáo]
      传布谣言。 传布谣言
  • 传业[chuán yè]
      传承家业或传授学业。
  • 传马[chuán mǎ]
      驿站所用的马。
  • 传法院[chuán fǎ yuàn]
      宋代翻译佛经的机构。太平兴国五年于太平兴国寺大殿西建译经院,八年改为传法院。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库务职局》﹑《宋会要辑稿.道释.传法院》。
  • 传运[chuán yùn]
      传递运输。
  • 传法[chuán fǎ]
      1.佛教谓师徒以佛法相传授。 2.泛指以学问﹑方法相传授。
  • 传衣[chuán yī]
      谓传授师法或继承师业。
  • 传锣[chuán luó]
      打锣通告或召集人众。
  • 传布[chuán bù]
      传播。 传扬;散布传布好消息,和平的好消息
  • 传信牌[chuán xìn pái]
      古代军中传递文件所用的牌,简称信牌。
  • 传声[chuán shēng]
      1.传播声音。 2.谓传播声威。 3.传达语言。 用传声器传送声音
  • 传签[chuán qiān]
      谓传令,发令。签,旧时官府的签票。
  • 传房[chuán fáng]
      即传达室。亦指传达室的工作人员。
  • 传笔梦[chuán bǐ mèng]
      南朝梁纪少瑜曾梦见陆倕把一束青镂管笔送给他,从此,文章大进。又南朝梁江淹晩年梦郭璞索还五色笔,自后为诗绝无美句。俱见《南史》本传。后人因以“传笔梦”为文思精进之典。
  • 传染期[chuán rǎn qī]
      感染传染病的人或动物能将该病传染给别的人或动物的时期。
  • 传玩[chuán wán]
      传递观赏。
  • 传缮[chuán shàn]
      抄写。
  • 传示[chuán shì]
      1.留传示知;传达告知。 2.口信;书信。
  • 传吏[chuán lì]
      传舍的官吏。
  • 传媒[chuán méi]
      传播媒介(指广播、电视、报刊等)。 传播媒介(指广播、电视、报刊等)
  • 传饭[chuán fàn]
      传命开饭。
  • 传风[chuán fēng]
      见“传讽”。
  • 传歌[chuán gē]
      1.传送歌声。 2.传授歌曲。
  • 传家宝[chuán jiā bǎo]
      家庭里世代相传的宝贵物品。 艰苦朴素的作风是劳动人民的~。
  • 传拜[chuán bài]
      唐宋风俗,谓因人在远方或深闺中,使人代拜见,以示敬意。
  • 传本[chuán běn]
      流传于世间的版本。
  • 传帖[chuán tiē]
      1.指下达的文书。 2.指下达文书。
  • 传形[chuán xíng]
      1.画像。 2.依原形仿制。
  • 传钞[chuán chāo]
      见“传抄”。
  • 传鼓[chuán gǔ]
      击鼓通报。
  • 传闻[chuán wén]
      非亲见亲闻,而出自他人的转述。亦指所传闻的事。
  • 传话筒[chuán huà tǒng]
      见“传声筒”。
  • 传衣钵[chuán yī bō]
      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
  • 传遗[chuán yí]
      留传。
  • 传道[chuán dào]
      1.转述;传说。 2.指传说之事。 3.儒家谓传授圣贤之道。 4.指宗教家宣传教旨。
  • 传动[chuán dòng]
      把动力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传动方式有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电力传动等。
  • 传送带[chuán sòng dài]
      1.工厂﹑矿山﹑建筑等部门输送材料﹑机件﹑成品的装置。有固定式和可移式之分。 2.特指装置上的输送皮带。
  • 传观[chuán guān]
      传递着观看。
  • 传贤[chuán xián]
      谓将帝王之位传给贤能的人。古史传说夏禹以前帝王都是举贤以自代。儒家以传贤与传子为统治者传移王位的两种方式。
  • 传达[chuán dá]
      ①转达;把一方的意思转告给另一方:传达会议精神。②指在机关、学校、工厂的门口管理登记和引导来宾的工作:传达室。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人:他是我们学校的老传达。
  • 传奉官[chuán fèng guān]
      指因传奉而获任命的官吏。
  • 传授[chuán shòu]
      教给别人(知识、技艺等):传授经验。
  • 传流[chuán liú]
      1.流传。 2.指传说。
  • 传讯[chuán xùn]
      命令与案件有关的人到案受讯问。 将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传告到法庭或公安局询问、审讯
  • 传婿砚[chuán xù yàn]
      一传世古砚名。
  • 传化[chuán huà]
      1.中医谓病邪转移变化。 2.输送转化。
  • 传序[chuán xù]
      谓父死子继,世代相传。
  • 传甘[chuán gān]
      见“传柑”。
  • 传杯[chuán bēi]
      谓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 传报[chuán bào]
      通报。
  • 传戒[chuán jiè]
      佛教谓向信徒传授戒律,举行受戒仪式。参见“五戒”﹑“八戒”﹑“十戒”。
  • 传集[chuán jí]
      传命召集。
  • 传声器[chuán shēng qì]
      俗称话筒﹑麦克风,旧称微音器。一种把声音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的器件,广泛用于电话﹑广播﹑录音和扩音设备中。
  • 传经[chuán jīng]
      1.传授经学。 2.今喻指传授经验。 3.中医称伤寒病的变化过程。
  • 传统集邮[chuán tǒng jí yóu]
      集邮的一个类别。收集某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发行的邮票。主要研究邮票本身的各种特征,如邮票的发行历史及其版别、齿孔、纸张、水印、背胶、刷色和所盖邮戳等。一般以收集新票、旧票、实寄封、变体票、邮票印刷样张等为内容。
  • 传鬻[chuán yù]
      转卖。
  • 传令兵[chuán lìng bīng]
      旧时服侍上级军官传送他的命令的士兵;亦指勤务兵,卫生兵,照看病房或做其他协助工作的士兵。 旧时服侍上级军官传送他的命令的士兵;亦指勤务兵,卫生兵,照看病房或做其他协助工作的士兵
  • 传政[chuán zhèng]
      1.传授政权。 2.指传扬于后世的政绩。
  • 传统词类[chuán tǒng cí lèi]
      传统的按词所表示的意义及其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而区分的词的类别。 传统的按词所表示的意义及其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而区分的词的类别
  • 传案[chuán àn]
      犹传讯。
  • 传烛[chuán zhú]
      即传火。
  • 传觞[chuán shāng]
      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 传棒[chuán bàng]
      即接力棒。接力赛跑时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属等制成。
  • 传嚷[chuán rǎng]
      犹声张。
  • 传着[chuán zhe]
      谓将明显确实之事传示于人。
  • 传汤[chuán tāng]
      犹烧灼。
  • 传座[chuán zuò]
      1.亦作“传坐”。 2.古人在年后相邀邻里饮宴称传座。
  • 传世[chuán shì]
      1.留传于后世。 2.子孙世代相继。
  • 传行[chuán xíng]
      1.颁行。 2.流传通行。
  • 传槽病[chuán cáo bìng]
      马的传染病。多用为詈词。
  • 传板[chuán bǎn]
      敲击悬板等以传报或发号令。
  • 传疑[chuán yí]
      谓将自己认为有疑义的问题如实告人。亦谓传授有疑义的问题。

传[chuán]字在结尾的词语

  • 遐传[xiá chuán]
      传之久远;绵延不绝地流传下去。
  • 记传[jì chuán]
      历史传记。
  • 相传[xiāng chuán]
      1.递相传授。 2.长期以来互相传说。
  • 火传[huǒ chuán]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王先谦集解:“形虽往而神常存,养生之究竟,薪有穷火无尽。”此喻养生者随变任化与物俱迁,形体虽有生灭,而精神如火种绵延不绝。后因以“火传”指品质﹑道理或事业代代流传。
  • 讽传[fěng chuán]
      谓背诵记取。
  • 发传[fā chuán]
      谓以准许通行的符信示之。
  • 单传[dān chuán]
      1.一师所传,不杂别派。 2.唯有一子传代。 3.佛教禅宗传法,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谓之单传。
  • 伪传[wěi chuán]
      见“伪孔传”。
  • 厨传[chú chuán]
      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 宿传[sù chuán]
      往昔的传说。
  • 无传[wú chuán]
      没有留传;没有传播。
  • 留传[liú chuán]
      1.谓从前的事物留下来传给后世。 2.流布;传开。留,通“流”。 遗留下来传给后世
  • 短传[duǎn chuán]
      指球类运动中的短距离抛扔或传递。 指球类运动中的短距离抛扔或传递
  • 序传[xù chuán]
      文体名。作者自叙的传记。以记述家世﹑生平为主,兼及编纂旨趣﹑体例等。序,亦写作“叙”。《史记》有《太史公自序》,《汉书》沿用其体,始称“叙传”。参阅唐刘知几《史通.序传》。
  • 谣传[yáo chuán]
      1.广为流传而无明确基础或来源的信息。如:纯属谣传。2.谣言传播。如:据谣传。
  • 并传[bìng chuán]
      一同流传。
  • 彖传[tuàn chuán]
      《易传》之一。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与《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统称为《易》之十翼。旧说为孔子撰述。今人考定谓非一人所作。参阅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 习传[xí chuán]
      学习和传承。
  • 左传[zuǒ chuán]
      书名。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著。纪事起于公元前722年,终于前464年,资料丰富,叙事详明,文笔优美。
  • 驰传[chí chuán]
      1.驾驭驿站车马疾行。 2.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驾四匹中等马。
  • 哄传[hōng chuán]
      纷纷传说:四处哄传丨这消息很快就哄传开了。
  • 祖传[zǔ chuán]
      1.祖师所传授。 2.祖宗所传留。 祖上留传下来的 祖传秘方
  • 五传[wǔ chuán]
      谓传授至第五代弟子。
  • 绝传[jué chuán]
      失传。
  • 讹传[é chuán]
      错误的传说:纯系讹传,切勿轻信。
  • 流传[liú chuán]
      传下来或传播开: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ㄧ消息很快就流传开了。
  • 六传[liù chuán]
      传车六乘。《汉书.文帝纪》:“代王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乃令宋昌骖乘﹐张武等六人乘六乘传诣长安。”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传车六乘也。”后因以“六传”指皇子入为天子。
  • 丘传[qiū chuán]
      指《左传》。
  • 讲传[jiǎng chuán]
      讲授。
  • 添传[tiān chuán]
      增加传讯与案件有关的人到场提供情况。
  • 播传[bō chuán]
      传播。
  • 不传[bù chuán]
      不移动。
  • 浪传[làng chuán]
      1.空传;妄传。 2.随便传布;任意流传。 3.无节制地传送。
  • 托传[tuō chuán]
      指为假设的人物所作的传记。
  • 喧传[xuān chuán]
      犹哄传;盛传。
  • 封传[fēng chuán]
      古时官府所发的出境及乘坐传车投宿驿站的凭证。传﹐凭证。古以木为之﹐书符信于上。
  • 词传[cí chuán]
      传说﹔传奇。
  • 模传[mó chuán]
      谓模拓而传播。
  • 诗传[shī chuán]
      1.《诗经》的注解。 2.《诗经》的注本。 3.指《诗经》和《春秋三传》。 4.诗的总集。清王昶有《湖海诗传》四十六卷。
  • 征传[zhēng chuán]
      远行人所乘的驿车。
  • 杂传[zá chuán]
      1.古代史籍纪传之一种。因名目众多﹐且时杂虚妄之说﹐故别为一类﹐以区别于正史之纪传。 2.纪传体正史中列传的一小类。如《新五代史》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七均为杂传。
  • 家传[jiā chuán]
      记载父兄及先祖事迹的传记。
  • 謡传[yáo chuán]
      1.传播的谣言。 2.无事实根据地传播。 3.指传播。
  • 周传[zhōu chuán]
      遍传。
  • 遽传[jù chuán]
      指驿车和传舍。
  • 拘传[jū chuán]
      法院、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对传唤不到案的被告人,签发拘票,强制到案。 司法机关强制传唤有关人到案
  • 分传[fēn chuán]
      1.谓分别撰写传记。 2.指单个人的传记,与“合传”相对而言。
  • 轰传[hōng chuán]
      盛传,纷纷传说。
  • 宗传[zōng chuán]
      犹嫡传。
  • 盛传[shèng chuán]
      广泛传播。 广泛流传这地区盛传着他的英雄事迹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友邦惊诧”论》
  • 纪传[jì chuán]
      1.纪传体史书中的本纪与列传。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纪传为式,编年缀事。”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当 汉 代史书以 迁 固 为主,而纪传互出,表志相重,於文为烦,颇难周览。”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
  • 久传[jiǔ chuán]
      长久流传。
  • 河传[hé chuán]
      词牌名。《河传》之名始于隋代,传为炀帝去江都时所作,今已不传。今所见者以唐温庭筠之作为最早。《花间集》所收各词,双调自五十一字至五十五字不等,句式颇不一致,叶韵亦有参差:其上下阕均仄韵转平韵共四换韵者,如温庭筠的《湖上》词等;其上阕仄韵﹑下阕仄韵平韵者﹐如孙光宪的《风飐》词等;其上下阕皆仄韵者,如张泌的《渺莽》词。
  • 孤传[gū chuán]
      单传。
  • 真传[zhēn chuán]
      犹嫡传。
  • 世传[shì chuán]
      1.世代相传;世代相传下来的。 2.犹世系。 3.世上传说。 世代相传;祖传
  • 风传[fēng chuán]
      ①辗转流传:村里风传,说他要办工厂。②辗转流传的事情:这是风传,不一定可靠。
  • 沸传[fèi chuán]
      犹盛传。
  • 香传[xiāng chuán]
      香谱;花谱。
  • 投传[tóu chuán]
      投弃符信。借指弃官,辞职。
  • 遥传[yáo chuán]
      公众议论或通过公众议论而散布的说法;被随意重复的而且普遍相信的故事或说法。 公众议论或通过公众议论而散布的说法;被随意重复的而且普遍相信的故事或说法
  • 三传[sān chuán]
      传了三次。
  • 误传[wù chuán]
      错误地传授或传播。 作失真的、不完整的、使人误解的描述
  • 叙传[xù chuán]
      文体名。作者自叙的传记。以记述家世﹑生平为主,兼及编纂旨趣﹑体例等。《汉书》有“叙传”一篇﹐分上下两卷。参阅唐刘知几《史通.序传》。
  • 送传[sòng chuán]
      押送递解。
  • 广成传[guǎng chéng chuán]
      秦的客馆名。
  • 神传[shén chuán]
      1.谓精神往下传。 2.由心意传递。
  • 驿传[yì chuán]
      传舍;驿站。为我国历代封建政府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文用的交通机构,又为封建制度下对平民的一种徭役。清末举办邮局后始废除。
  • 虚传[xū chuán]
      空传其名;不实的传说。
  • 邪传[xié chuán]
      怪异的传闻。
  • 宸传[chén chuán]
      帝位的承传。
  • 惊传[jīng chuán]
      惊叹传播。
  • 使传[shǐ chuán]
      指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
  • 给传[gěi chuán]
      谓朝廷给予驿站车马。
  • 邮传[yóu chuán]
      1.传舍,驿馆。 2.借指驿丞﹑驿吏等人员。 驿传,传递文书的驿站邮传冗费。——《明史》
  • 礼传[lǐ chuán]
      1.指《礼记》。《后汉书.祭祀志下》“古者师行平有载社主,不载稷也”南朝梁刘昭注:“《周礼》为礼之经,而《礼记》为礼之传。” 2.指礼书。
  • 大传[dà chuán]
      1.《周易》中解释经(卦辞﹑爻辞)的传﹐凡七种﹐即《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也称大传。 2.汉初伏胜所著《尚书大传》的简称。
  • 言传[yán chuán]
      1.用言语表达或传授。 2.说话。 3.方言。捎话。
  • 觞传[shāng chuán]
      行觞,传杯。
  • 私传[sī chuán]
      私人的传记。
  • 宣传[xuān chuán]
      ①告诉传达:宣传军事,指授诸将。②向群众说明讲解:宣传党的政策|宣传队员。
  • 宝传[bǎo chuán]
      珍藏流传。
  • 可传[kě chuán]
      1.可以传后;可以传授。 2.可以流传。
  • 谬传[miù chuán]
      妄传﹔误传。
  • 二传[èr chuán]
      指《春秋》三传中的《公羊传》《谷梁传》。《后汉书.贾逵传》:“帝善逵说,使发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晋杜预《春秋左传序》:“推变例以正褒贬,简二传而去异端,盖丘明之志也。”亦指其中的《左传》和《谷梁传》。
  • 伪孔传[wěi kǒng chuán]
      《古文尚书》东汉时已亡佚,至东晋元帝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唐孔颖达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宋吴棫朱熹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清阎若璩惠栋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为“伪孔传”,以明非真出于孔安国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
  • 略传[lüè chuán]
      简略的传记。
  • 共传[gòng chuán]
      谓大家都传诵或称说。
  • 次传[cì chuán]
      编撰传记。
  • 失传[shī chuán]
      终止流传:此书早已失传|许多地方戏曲已经失传。
  • 骑传[qí chuán]
      犹骑置。
  • 梓传[zǐ chuán]
      印行,刻印传播。
  • 心传[xīn chuán]
      佛教语。犹言以心传心。禅宗谓不立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悟解契合,递相授受。见唐希运《传心法要》卷上。宋儒为宣扬道统,借指圣人以心性精义相传,谓《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为尧舜禹递相传授之心法,称“十六字心传”。后泛谓精义相传。
  • 符传[fú chuán]
      1.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2.指兵符。
  • 赍传[jī chuán]
      1.亦作“賷传”。 2.奉旨传宣。
  • 训传[xùn chuán]
      对词语﹑文句的解说。
  • 象传[xiàng chuán]
      《周易》大传(即《十翼》)中的上下两篇,共450条。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也称象辞。
  • 解传[jiě chuán]
      犹解舍。
  • 递传[dì chuán]
      1.谓禅让。 2.依次继承。
  • 袭传[xí chuán]
      谓世代相传。
  • 缪传[miù chuán]
      误传。
  • 胪传[lú chuán]
      1.对下传告。 2.专指传告皇帝诏旨。 3.犹胪唱。
  • 电传[diàn chuán]
      用均匀编码电报机的一种通信方式。发报时用与打字机类同的字符键盘并完成编码的发报机,每按下字符键,即发出相应电码;收报时借助于译码装置和与打字机类同的印字机构,根据收到电码即打印出来文。电传机具有收、发功能。电传可作有依据文件。
  • 口传[kǒu chuán]
      口头传授:口传心授ㄧ民间艺人大都用口传的方法来教徒弟。
  • 合传[hé chuán]
      传记文的一种。纪传体史书中数人合列于一传,称为合传。如《史记.管晏列传》,即为春秋时齐国贤相管仲、晏婴的合传。
  • 轺传[yáo chuán]
      马车。使者所乘之车。

传[chuán]字的成语

  • 道路传闻[dào lù chuán wén]
      在道路上传播听到的消息。指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消息。
  • 传道受业[chuán dào shòu yè]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 话不虚传[huà bù xū chuán]
      虚:假。流传的话不是假的。
  • 二仙传道[èr xiān chuán dào]
      两位神仙一起传授道法。比喻两从秘密地配合做成某件事。
  • 言传身教[yán chuán shēn jiào]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在口头上传授讲解,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从言行两方面进行教育
  • 名不虚传[míng bù xū chuán]
      虚: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流传的名声和实际相符合 一位名不虚传的诗人
  • 传经送宝[chuán jīng sòng bǎo]
      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 空谷传声[kōng gǔ chuán shēng]
      在山谷里叫喊一声,立刻听到回声。比喻反应极快。
  • 口耳相传[kǒu ěr xiāng chuán]
      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指口头传授
  • 家传之学[jiā chuán zhī xué]
      学:学业。家中世代相传的学业或知识。
  • 代代相传[dài dài xiāng chuán]
      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
  • 异闻传说[yì wén chuán shuō]
      不同寻常的奇异的消息。
  • 黄耳传书[huáng ěr chuán shū]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传杯弄斝[chuán bēi nòng jiǎ]
      传:传递,传送;弄:酒宴中戏弄;斝:古代青铜制的圆口三足酒器。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 克传弓冶[kè chuán gōng yě]
      犹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 传为美谈[chuán wéi měi tán]
      美谈: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 眉目传情[méi mù chuán qíng]
      用眼色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
  • 鱼传尺素[yú chuán chǐ sù]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 传杯弄盏[chuán bēi nòng zhǎn]
      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 单传心印[dān chuán xīn yìn]
      佛教禅宗,不依经纶、语言、文字传教,以心传心,触机而发,故称其单传心印。泛指单线秘传,口授心记。
  • 薪烬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薪:木材。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 传爵袭紫[chuán jué xí zǐ]
      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 传闻异辞[chuán wén yì cí]
      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 大肆宣传[dà sì xuān chuán]
      极力宣传使大家知道。
  • 衣钵相传[yī bō xiāng chuán]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 妙处不传[miào chù bù chuán]
      指精微奥妙的地方不是言语和笔墨所能表达的。
  • 传之不朽[chuán zhī bù xiǔ]
      朽:磨灭。使之永远流传,不至泯没。
  • 治谱家传[zhì pǔ jiā chuán]
      谱:治理的方案。管理方案只传给子孙。后形容父子兄弟作官都有政绩。
  • 青鸟传信[qīng niǎo chuán xìn]
      青鸟:传说中受西王母役使的神鸟,后借指传递信息的使者。比喻使者传递信息。
  • 捷报频传[jié bào pín chuán]
      捷报:胜利的消息;频:屡次。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 胜利的喜报频繁传送而来。比喻事业有成,进展顺利
  • 传柄移籍[chuán bǐng yí jí]
      柄:权力;籍:通“阼”,皇位。权势地位转移。
  • 衣钵之传[yī bō zhī chuán]
      原指佛教徒师父把袈裟和食钵传授给徒弟。泛指前人思想、学问、技能的传授和继承。
  • 口传心授[kǒu chuán xīn shòu]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 循诵习传[xún sòng xí chuán]
      ①指习惯于读死书、传旧闻。②指诵习。
  • 诗礼传家[shī lǐ chuán jiā]
      指世代皆读书习礼。
  • 清跸传道[qīng bì chuán dào]
      清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指帝王或大官出巡时护卫传呼清道,禁止行人通过。
  • 寄雁传书[jì yàn chuán shū]
      指传递书信。
  • 十世单传[shí shì dān chuán]
      连续十代独子相传。形容极其宝贵。
  • 私相传授[sī xiāng chuán shòu]
      私:私下里;相:互相。私下时传授本领。
  • 飞眼传情[fēi yǎn chuán qíng]
      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 传风扇火[chuán fēng shān huǒ]
      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 薪尽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柴虽燃尽,火种仍能留传。比喻思想体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 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 以心传心[yǐ xīn chuán xīn]
      佛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 以讹传讹[yǐ é chuán é]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把不正确的消息错误地传播出去,越传越错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红楼梦》
  • 传为佳话[chuán wéi jiā huà]
      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 传神阿堵[chuán shén ē dǔ]
      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 停传常满[tíng chuán cháng mǎn]
      停传:馆舍。馆舍里经常住满客人。形容交游广泛,应接不暇。
  • 辗转相传[zhǎn zhuǎn xiāng chuán]
      辗转:多次转移。指多次转移传布。
  • 传圭袭组[chuán guī xí zǔ]
      指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 祖传秘方[zǔ chuán mì fāng]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
  • 非人不传[fēi rén bù chuán]
      不是适当的人就不传授。
  • 传为笑谈[chuán wéi xiào tán]
      笑谈:笑话;笑料。流传开去成为人们谈笑的资料。
  • 邪书僻传[xié shū pì chuán]
      淫邪不正的书籍,冷僻怪异的传记。指内容荒诞不经的书籍。
  • 谬种流传[miù zhǒng liú chuán]
      泛指荒谬的东西一代代地传下去。
  • 雁足传书[yàn zú chuán shū]
      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 青鸟传音[qīng niǎo chuán yīn]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鸟。指使者传递信息。
  • 传檄而定[chuán xí ér dìng]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 传三过四[chuán sān guò sì]
      传闲话,说是非。 传闲话,说是非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石灵《捕蝗者》
  • 传杯送盏[chuán bēi sòng zhǎn]
      指酒宴中互相斟酒。同“传杯弄盏”。
  • 传闻失实[chuán wén shī shí]
      传闻:辗转传述听到的。由于辗转相传,已不符合起初的情况。
  • 豕虎传讹[shǐ hǔ chuán é]
      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 传宗接代[chuán zōng jiē dài]
      宗:宗教,家族。代:后代。传延宗教,接续后代。旧指生了独生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 让子孙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 传诵一时[chuán sòng yī shí]
      诵:称诵、传述。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
  • 口授心传[kǒu shòu xīn chuán]
      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
  • 永传不朽[yǒng chuán bù xiǔ]
      传:留传;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传[chuán]字在中间的词语

  • 伊洛传芳[yī luò chuán fāng]
      牡丹的别称。
  • 热传导[rè chuán dǎo]
      传热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由于大量分子、原子等的互相碰撞,使能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至低温部分或从高温物体传至低温物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物质并不发生迁移。热传导性能好的材料称为热的良导体,反之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 大众传播[dà zhòng chuán bō]
      指传播者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利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视听符号,向广大公众提供消息、知识、见解、广告等内容的信息沟通过程。
  • 五传弟子[wǔ chuán dì zǐ]
      谓第五代弟子。
  • 二传手[èr chuán shǒu]
      排球运动中担任接应接发球一传后第二次传球的运动员。二传手是组织进攻的核心人物。
  • 贾袖传香[jiǎ xiù chuán xiāng]
      指晋贾充女与韩寿私通,偷武帝赐充异香赠韩事。
  • 飞沫传染[fēi mò chuán rǎn]
      疾病的一种传染方式。病原体从患者或带菌者的呼吸道中,随着咳嗽﹑喷嚏或说话时喷出的唾沫星传给健康人。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病就是这样传染的。
  • 邮传部[yóu chuán bù]
      清末官署名。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民国改为交通部。
  • 家传学[jiā chuán xué]
      家中世代相传的学业。
  • 藏传佛教[zàng chuán fó jiào]
      俗称“喇嘛教”。中国佛教的一支。由7世纪印度传入的大乘密教与西藏地区原始宗教“本教”相结合而成。13世纪传入蒙古族地区。主要教派有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等。传播于中国藏、蒙古、土、裕固族地区,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国等地也有传播。
  • 青箱传学[qīng xiāng chuán xué]
      谓以史学为家学世代相传。
  • 宣传品[xuān chuán pǐn]
      作宣传鼓动用的物品。如传单﹑招贴画等。 有利于传扬的部分;尤指混在一般材料中的关于人或产品的广告
  • 击鼓传花[jī gǔ chuán huā]
      见“击鼓催花”。
  • 宣传画[xuān chuán huà]
      也叫“招贴画”。以宣传鼓动、制造舆论为目的,常带有号召性的醒目文字的绘画。多大量复制,张贴于公共场所。有政治性的,也有文化性的或商业性的。一般有造型简明、色彩鲜艳等特点。 亦称“招贴画”。带有号召性标题的进行宣传、鼓动的画
  • 遗传病[yí chuán bìng]
      1.指由上代遗传给后代的疾病。 2.借指古代或旧时遗传下来的社会弊病。
  • 遗传学[yí chuán xué]
      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遗传物质的本质、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对选择和培育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优良品种,以及医学、优生学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 图文传真[tú wén chuán zhēn]
      以复制形式传送和接收文字、图表、照片、图像的一种通信方式。利用光电扫描方式,将原件黑白深浅不同的图像变换为电信号发送。接收机收到后,在同步扫描基础上,用电光、电热等方法即时复制出与原件相同的副本。传真机同时具有发送和接收的功能。
  • 鹊夜传枝[què yè chuán zhī]
      谓鹊鸟在夜间因受惊等因而转移所栖息的树枝。
  • 柳毅传书[liǔ yì chuán shū]
      全名《洞庭湖柳毅传书》。杂剧剧本。元代尚仲贤作。取材于唐人传奇《柳毅传》。
  • 遗传型[yí chuán xíng]
      又称“基因型”。生物体全部基因或遗传因子的总称。实际上指所研究性状的有关基因。肉眼看不到,通过杂交试验才能鉴定。
  • 异花传粉[yì huā chuán fěn]
      花粉从一朵花的花药传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如玉蜀黍、大麻等就是异花传粉的植物。也叫“异花授粉”。
  • 陆凯传情[lù kǎi chuán qíng]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陆凯传情”为咏梅之典。
  • 人际传播[rén jì chuán b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以面对面的方式直接传播信息。既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演讲、手势等方式来传播,也可以借助电话、电报、书信等方式来传播。基本特点是传播者知道受方是谁,并能得到信息反馈。
  • 尘埃传染[chén āi chuán rǎn]
      疾病的一种传染方式。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落到地面上,干燥后随尘土飞扬。人吸入后,引起发病。肺结核﹑天花等病就是这样传染的。
  • 齿轮传动[chǐ lún chuán dòng]
      利用两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按齿轮轴线的相对位置分平行轴圆柱齿轮传动、相交轴圆锥齿轮传动和交错轴螺旋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
  • 遗传工程[yí chuán gōng chéng]
      一种遗传学技术。借助生物化学的手段,将一种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取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和重新组合,然后引入另一种生物的活细胞内,以改变另一种生物的遗传性状或创造新的生物品种。也叫基因工程。

传[zhuàn]字在结尾的词语

  • 仙传[xiān zhuàn]
      记述神仙故事的书。
  • 二人传[èr rén zhuàn]
      见“二人转”。
  • 英雄传[yīng xióng zhuàn]
      英雄人物的传记。亦泛指歌颂英雄人物﹑报道光辉事迹的文艺作品。
  • 正传[zhèng zhuàn]
      正统的传授。 长篇小说的正文部分,说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闲言不表,书归正传
  • 莺莺传[yīng yīng zhuàn]
      一名《会真记》。传奇小说。唐代元稹作。贞元中有张生游蒲州,遇崔氏女莺莺,见其绝色而倾心,经婢女红娘撮合定情。后张生赴长安应试变心,并以美色为人间妖孽之托词,掩饰其背盟毁约之行径。后不断被人用作小说、诗歌、说唱、戏剧的题材。最著者为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英烈传[yīng liè zhuàn]
      又名《皇明开运英武传》、《云合奇踪》。明代长篇小说。作者待考。八十回。叙述朱元璋等人起兵反元,统一中国建立明王朝的故事。因作者过于受史实的束缚,缺乏艺术想像与虚构,故艺术成就不高,但对后世的戏曲和曲艺有较大的影响。
  • 济公传[jì gōng zhuàn]
      全称《济公活佛传》。一名《评演济公传》。长篇小说。清代郭小亭作。三集二十八卷二百八十一回。据民间传说及评书改编而成。叙述南宋时济颠和尚济世度人、扶危救困、除妖降怪的故事。主人公济公和尚慈悲为怀,似癫非癫,诙谐风趣,成为民间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
  • 列女传[liè nǚ zhuàn]
      西汉刘向编著,讲古代一些有名妇女的故事。现在流行的本子共八卷(第八卷《续列女传》是后人续的)。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朝沛县(现在江苏省沛县)人。汉高祖刘邦的后代。曾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西汉刘向编著,讲古代一些有名妇女的故事。现在流行的本子共八卷(第八卷《续列女传》是后人续的)。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朝沛县(现在江苏省沛县)人。汉高祖刘邦的后代。曾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
  • 外传[wài zhuàn]
      1.古代经学家称广引事语﹑推演本义的书为“外传”,与专主解释经义的“内传”相对。如《春秋左传》为内传,《国语》为外传;《诗》有《韩诗外传》,《春秋》又有《谷梁外传》﹑《公羊外传》等。 2.传记文的一种。为史书所不载的人物立传;或于正史外另为作传,记其遗闻逸事,都叫外传。如《汉武外传》﹑《飞燕外传》等。
  • 内传[nèi zhuàn]
      1.古代经学家称专主解释经义的书为内传,与广引事例﹑推演本义的外传相对。如《汉书.艺文志》有《韩内传》四卷,为汉韩婴解《诗》之作,今佚。又《左传》被称为《春秋》的内传。 2.传记的一种。以传主遗闻逸事的记述为主。如《隋书.经籍志二》有《汉武内传》﹑《关令内传》﹑《南岳夫人内传》等。
  • 小传[xiǎo zhuàn]
      传记文的一种。简略记叙人物的生平事迹、著述等。有记叙一人生平事迹的,如唐代李商隐所作《李贺小传》等。也有采辑、汇总众人生平事迹的,如明代江盈科所作《明十六种小传》等。汇印诗文总集时,在书的前后或作者的姓名下,简略记叙作者字、号、籍贯、经历及其著作等,通常也称“小传”。
  • 易传[yì zhuàn]
      《周易》的组成部分。对《经》而言,故曰《传》。亦称《十翼》。包括《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书《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旧传孔子所作,不足信。大抵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间的作品。
  • 自传[zì zhuàn]
      传记文的一种。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古人著书后常作自序,有的也属自传。如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具有自传性质;王充的《论衡.自纪篇》、江淹的《自序论》,均为自传。
  • 后传[hòu zhuàn]
      继前传所作的传。
  • 评传[píng zhuàn]
      带有评论的传记。 带有评论的传记
  • 芙奴传[fú nú zhuàn]
      川剧剧目。原名《苦节传》。取材于清初传奇《琥珀匙》。1955年改编并改现名。叙杭州知府苏冉欲霸占才女陶芙奴为妾,遭拒绝后竟诬陶父为盗入狱,又逼死陶母,罚芙奴为官妓。盲艺人贾连将陶家遭遇写成唱本出售,太湖英雄陈刚见唱本后杀死苏冉,救出芙奴。
  • 毛传[máo zhuàn]
      《毛诗故训传》(一作《毛诗诂训传》)的简称。为汉人训释《诗经》之作。《汉书.艺文志》着录三十卷﹐但言毛公作﹐未着其名。东汉郑玄《诗谱》称“鲁人大毛公为《诂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至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始言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后世因以《故训传》为毛亨作﹐亦有以为乃毛苌作或毛亨作而苌有所增益者。其诂训大抵本先秦学者的意见﹐保存了许多古义﹐虽有错误﹐但仍为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即采用《毛传》。东汉郑玄《毛诗传笺》及唐孔颖达《毛诗
  • 巨人传[jù rén zhuàn]
      长篇小说。法国拉伯雷作于1532-1562年。以民间故事为蓝本,描写乌托邦王子卡冈都亚从母亲的左耳里生下,身躯高大。初受经院教育,越学越蠢,后接受人文主义教育才变得聪明。其子庞大固埃也是个巨人,从小在巴黎读书。迪普奈德国侵犯边境,他回国参战,征服迪普奈德国。后推行人文主义理想政治。
  • 飞传[fēi zhuàn]
      指传驿的车马。
  • 列传[liè zhuàn]
      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后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主要记载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班固撰《汉书》时,取消“世家”一类而并入列传,为后世史官所沿袭。也有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传》、《外国.日本列传》等。
  • 贤传[xián zhuàn]
      能正确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

传[zhuàn]字的成语

  • 树碑立传[shù bēi lì zhuàn]
      树:树立;传:传记。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 言归正传[yán guī zhèng zhuàn]
      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开始谈或讨论正题。在评话和旧小说中用作套话和尚一看不对头,赶紧言归正传,预备说完了好告辞。——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圣经贤传[shèng jīng xián zhuàn]
      旧称儒家的代表性著作为圣经贤传(圣经:传说经圣人手订的著作。贤传:贤人阐释经书的著作)。
  • 投传而去[tóu zhuàn ér qù]
      传:符信。指弃官而去。
  • 不见经传[bù jiàn jīng zhuàn]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 据经引传[jù jīng yǐn zhuàn]
      据:依据;引:援引。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传[zhuàn]字在开头的词语

  • 传刍[zhuàn chú]
      驿站和草料。亦泛指车马粮草。
  • 传略[zhuàn lüè]
      比较简略的传记。

传[zhuàn]字在中间的词语

  • 小传胪[xiǎo zhuàn lú]
      科举时代﹐殿试后宣读皇帝诏书和登第进士名次﹐叫传胪。清制﹐四月二十一日殿试﹐二十五日传胪。殿试后﹐阅卷大臣列甲第名次﹐进呈钦定,于二十四日先拆前十卷﹐按名引见﹐叫小传胪。参阅清陆以湉《冷庐杂识.传胪》。
  • 纪传体[jì zhuàn tǐ]
      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的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创始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
  • 伶官传序[líng guān zhuàn xù]
      散文篇名。北宋欧阳修作。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前的序。伶官,即宫廷中的乐工、艺人。文章根据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官以致国乱身死的史实,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著名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