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白的国语辞典解释
bái

白读音为bái,意思是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明亮:~昼。~日做梦。清楚:明~。不~之冤。纯洁:一生清~。~璧无瑕。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与文言相对:~话文。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政治上反动的:~匪。~军。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姓。
白  部  首
部外笔画
0
白总笔画
白  结  构
单一结构
白同音字
常用字表
白是常用字
白统一码
白  五  笔
RRRR
白  仓  颉
HA
白  郑  码
NK
四角号码
26000
通用字表
白是通用字

白字读音

bái ㄅㄞˊ

白字笔顺

撇、竖、横折、横、横 (白笔顺图解请看:白笔顺)

白相关字典

白国语辞典解释

白 ​bái ㄅㄞˊ

# 名

  • 像雪或乳汁般素净的颜色。
    1. 代表五行中金的颜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脏的肺等。
      1. 《说文解字·部》:「,西方色也。」
    2. 罚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
      1. 《汉书·卷一○○·叙传上》:「及赵、李诸侍中皆引满举,谈笑大噱。」
      2. 《文选·左思·吴都赋》:「飞觞举。」
      3. 唐·李善·注:「,罚爵名也。」
    3. 戏剧里的对话。
      1. 如:「道」、「对」。
    4.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简,元代有白朴。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动

        • 告诉。
          1. 《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便可公姥,及时相遣归。」
        • 在书信末署名下的敬语,用于平辈或晚辈。
          1. 唐·韩愈〈答李翊书〉:「聊相为言之。愈。」
        • 晨光初发,天明。
          1. 宋·苏轼〈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 彰明、表明。
          1. 如:「真相大」、「含冤莫」。
        • 揭穿,专指戳穿谎言。
          1. 元·王晔《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铺里面,你自唤他出来,他谎,讨他银子去。」
        • 表示轻视或不满的动作。
          1. 如:「了他一眼。」

        # 形

        • 白色的。
          1. 如:「白纸」、「布」、「蓝天白云」。
        • 洁净的。
          1. 如:「洁」。
        • 浅显的。
          1. 如:「白话」、「浅」。
        • 率直、诚实。
          1. 如:「坦」。
        • 没有添加任何东西的。
          1. 如:「白饭」、「白开水」。
        • 错误的。
          1. 如:「写字」。
        • 表示轻视或不满的样子。
          1. 如:「白眼」。
        • 以合法掩护非法,以正当掩护不法的。与「黑」相对。
          1. 如:「白道」。

        # 副

        • 徒然。
          1. 如:「白跑一趟」、「白来」、「白费」。
          2. 《红楼梦·第六○回》:「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做粗活。」
        • 不付代价而得到好处。
          1. 如:「白吃白喝」。
        • 就是、完全、实在。
          1. 《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无人,只靠著我逐日出来供唱,……也要往宅里看看姑娘,不得个闲。」

        白 ​bó ㄅㄛˊ

        • (一)​之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