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案的国语辞典解释
àn

案读音为àn,意思是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同“按”。
案  部  首
部外笔画
6
案总笔画
案  结  构
上下结构
案同音字
常用字表
案是常用字
案统一码
案  五  笔
PVSU
案  仓  颉
JVD
案  郑  码
WDZF
四角号码
30904
通用字表
案是通用字

案字读音

àn ㄢˋ

案字笔顺

点、点、横撇、撇点、撇、横、横、竖、撇、捺 (案笔顺图解请看:案笔顺)

案相关字典

案国语辞典解释

案 àn ㄢˋ

# 名

  • 古代盛饭食的短足木盘。
    1. 《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2.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六:「对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 长方形的桌子。
    1. 如:「桌」、「伏疾书」。
    2. 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羡君素书尝满,含丹照白霞色烂。」
  • 牵涉到法律或政治的事件。
    1. 如:「犯」、「命」、「投」、「破」、「五三惨」。
  • 与公务相关的文书、成例或狱讼判定的结论。
    1. 如:「档」、「串供翻」。
    2. 《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刘炫传》:「今之文簿,恒虑覆治,锻炼若其不密,万里追证百年旧。」
  • 提议或计划之类的文件。
    1. 如:「提」、「草」、「腹」、「方」、「议」。
  • 文章中,作者所加的说明或判断。
    1. 如:「案语」。

# 动

  • 向下压。
    1. 《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籍福起为谢,灌夫项令谢。」
  • 考查、察办。
    1. 《战国策·赵策二》:「臣窃以天下地图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
    2. 《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丞相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
  • 依据、依照。
    1. 《荀子·不苟》:「曰国乱而治之者,非乱而治之之谓也。」
    2. 《韩非子·孤愤》:「人臣循令而从事,法而治官。」

# 连

  • 乃、于是。
    1. 《荀子·荣辱》:「故先王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
    2. 《战国策·赵策一》:「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攘于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