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干的国语辞典解释
gān

干是多音字,1、干读音为gān时,意思是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关连,涉及:~系。互不相~。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涯岸,水边:“河之~兮”。个数:若~。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豆腐~。枯竭,尽净:~尽。~杯。徒然,白白地:~着急。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将(jiàng)〕古剑名。姓。2、干读音为gàn时,意思是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躯~。~线。做:~事。说~就~。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才。~员。~练。方言,坏、糟:事情要~。
干  部  首
部外笔画
0
干总笔画
干  结  构
单一结构
干同音字
常用字表
干是常用字
干统一码
干  五  笔
FGGH
干  仓  颉
MJ
干  郑  码
AED
四角号码
10400
通用字表
干是通用字

干字读音

gān ㄍㄢ

gàn ㄍㄢˋ

干字笔顺

横、横、竖 (干笔顺图解请看:干笔顺)

干相关字典

干国语辞典解释

干 gān ㄍㄢ

# 名

  • 武器名。用来阻挡刀箭、护卫身躯的盾牌。
    1. 《书经·牧誓》:「称尔戈,比尔,立尔矛,予其誓。」
    2. 《韩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 参见「[[天]]」条。
    1. 水畔、岸边。
      1.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兮。」
      2. 唐·杜甫〈有客〉诗:「岂有文章惊海内,谩劳车马驻江。」
    2. 经脱水加工制成的干燥食品。
      1. 如:「笋」、「豆腐」。
    3. 成群有关系的人。
      1. 《红楼梦·第五九回》:「那婆子深妒袭人、晴雯一人。」
    4. 姓。如晋代有干宝。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动

        • 冒犯、触犯。
          1. 如:「干犯」。
          2. 《左传·文公四年》:「君辱贶之,其敢大礼以自取戾。」
        • 求取、营求。
          1. 《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
          2. 《公羊传·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诛乎楚,挟弓而去楚,以阖庐。」
        • 强行参预。
          1. 如:「干涉」、「干政」。
          2. 清·徐珂《清稗类钞·帝德类·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三奸盘结,同大政。」
        • 相关、有关联。
          1. 如:「相」。
          2. 《水浒传·第五二回》:「庄客李大救主,误打死人,非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