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喪的国语辞典解释
sāng

喪读音为sāng,意思是有關死者的事宜。如:“居喪”、“治喪”、“弔喪”。《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屍體。《春秋·僖公元年》:“夫人氏之喪至自齊。”《資治通鑑·卷六十·漢紀五十二·獻帝初平三年》:“鮑信戰死,操購求其喪不得,乃刻木如信狀,祭而哭焉。”姓。如周代有喪左。逃亡。《詩經·唐風·葛生·序》:“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失去、丟掉。如:“喪盡天良”、“喪權辱國”、“垂頭喪志”。唐·韓愈《上李尚書書》:“魂亡魄喪,影滅跡絕。”失敗、毀滅。《論語·憲問》:“夫如是,奚而不喪?”《國語˙晉語》:“若紂有良子,而先紂喪,無章其惡而厚其敗。”死亡。《書經·金縢》:“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郗嘉賓喪,婦兄弟欲迎妹還,終不肯歸。”
喪  部  首
部外笔画
10
喪总笔画
喪  结  构
上下结构
喪同音字
常用字表
喪不是常用字
喪统一码
喪  五  笔
FKKE
喪  仓  颉
GRRV
喪  郑  码
EDJH
四角号码
40732
通用字表
喪是通用字

喪字读音

sāng ㄙㄤ

sàng ㄙㄤˋ

喪字笔顺

横、竖、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提、撇、捺 (喪笔顺图解请看:喪笔顺)

喪相关字典

喪国语辞典解释

喪 sāng ㄙㄤ

# 名

  • 有关死者的事宜。
    1. 如:「居」、「治」、「吊」。
    2.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临三日。」
  • 尸体。
    1. 《春秋·僖公元年》:「夫人氏之至自齐。」
    2. 《资治通鉴·卷六○·汉纪五十二·献帝初平三年》:「鲍信战死,操购求其不得,乃刻木如信状,祭而哭焉。」
  • 姓。如周代有左。

    喪 sàng ㄙㄤˋ

    # 动

    • 逃亡。
      1. 《诗经·唐风·葛生·序》:「好攻战,则国人多矣。」
    • 失去、丢掉。
      1. 如:「丧尽天良」、「丧权辱国」、「垂头丧志」。
      2. 唐·韩愈〈李尚书书〉:「魂亡魄,影灭迹绝。」
    • 失败、毁灭。
      1. 《论语·宪问》:「夫如是,奚而不?」
      2. 《国语·晋语》:「若纣有良子,而先纣,无章其恶而厚其败。」
    • 死亡。
      1. 《书经·金縢》:「武王既,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
      2.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郗嘉宾,妇兄弟欲迎妹还,终不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