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去的国语辞典解释

去读音为qù,意思是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距离,差别:相~不远。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去  部  首
部外笔画
3
去总笔画
去  结  构
上下结构
去同音字
常用字表
去是常用字
去统一码
去  五  笔
FCU
去  仓  颉
GI
去  郑  码
BZS
四角号码
40732
通用字表
去是通用字

去字读音

qù ㄑㄩˋ

去字笔顺

横、竖、横、撇折、点 (去笔顺图解请看:去笔顺)

去相关字典

去国语辞典解释

去 qù ㄑㄩˋ

# 动

  • 往、到。与「来」相对。
    1. 如:「学校」、「郊游」、「餐馆吃饭」。
    2. 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五湖。」
  • 离开。
    1. 如:「去职」。
    2. 《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
    1.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
    1. 如:「古已远。」
    2. 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
    1. 如:「信」、「电报」。
  • 除掉。
    1. 如:「一层皮。」
    2.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
    1. 《庄子·大宗师》:「离形知。」
    2. 《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
    1. 如:「大势已」。
    2. 《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其几也。」

# 形

  • 的。
    1. 如:「去年」。
    2. 《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助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
    1. 如:「他睡觉了。」、「他上班了。」
    2. 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
    3. 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故烧高烛照红妆。」

# 名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1. 姓。如汉代有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