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肾气丸

肾气丸

药方名称肾气丸

别名八味肾气丸(《金匮要略》卷上)、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附方)、《金匮》肾气丸(《内科摘要》卷下)、桂附八味丸(《医方集解))、桂附地黄丸(《医宗金鉴》卷四十三)。

处方地黄128克 薯蓣64克山茱萸64克茯苓48克泽泻48克 丹皮48克桂枝附子(炮)各16克

制法上八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1.抗实验性病理代谢的研究 《日本汉方医学》1982(4):10,给增龄大白鼠投与八味地黄丸,探讨了谷光甘肽代谢,结果①晶状体中GSH和GSSG有意义地增加,推测八味地黄丸有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②血中GSH增加,推测八味地黄丸参与红细胞膜的谷光甘肽代谢;③睾丸中GSH增加,提示八味地黄丸参与DNA合成和谷光甘肽代谢。2.抗糖尿病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研究》1982(1):46,用八味丸粉末给链脲佐菌素所致大鼠糖尿病模型口服,结果表明八味丸能有效地抑制其饮水量、尿量、血糖及尿糖量。而组成该方的单味药仅山茱萸有效,并进一步找到抗糖尿病有效成分为熊果酸及齐墩果酸。

功能主治温补肾气。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现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支气管哮喘等属于肾气不足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用酒送下,加至20丸,一日三次。

注意如有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肾阴不足,肾火上炎症状者不宜用。

备注方中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桂枝附子温补命门真火。诸药合用,共成温补肾气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猜你喜欢

  • 泽泻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泽泻散药方名称泽泻散处方泽泻30克 牡丹23克 桂心23克甘草23克(炙微赤,锉)榆白皮23克(锉)白术23克 赤茯苓30克木通30克(锉)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主治治虚劳,

  • 槐黄汤

    药方名称槐黄汤处方槐花(炒)1钱,生地黄1钱,樗根白皮(炒)1钱,防风8分,当归8分,白芍药8分,荆芥穗8分,川芎8分,黄连8分,枳壳8分,地榆5分,乌梅5分,甘草5分。制法上锉,作1帖。功能主治肠风

  • 决明丹

    药方名称决明丹别名决明散处方决明子1两,密蒙花1两,青葙子半两,车前子半两,川黄连半两,羚羊角(屑者)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煮羊肝1具,切破同诸药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疹豆疮后毒气入眼。用法用量决

  • 泽泻汤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药方名称泽泻汤处方泽泻15克白术6克功能主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摘录《金匮要

  • 淋拓枳壳汤

    药方名称淋拓枳壳汤处方枳壳2两,苦参2两,莽草2两,甘草2两,水荭2两,细辛2两,藁本2两,白芷2两,黄耆2两,白矾1两。制法上锉细,拌令匀,分作3贴。功能主治抽风毒。主发背反恶毒疮肿。用法用量每贴以

  • 加味桂乌汤

    药方名称加味桂乌汤处方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功能主治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主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

  • 催汤丸

    《中国药典》:催汤丸药方名称催汤丸处方土木香膏30g 土木香20g悬钩子茎(去皮、心)90g 木藤蓼(去皮)50g 野姜20g诃子(去核)36g余甘子40g 毛诃子(去核)20g 块根糙苏60g来源系

  • 除饮丸

    药方名称除饮丸处方天南星4两,半夏(2味同锉细,以生姜自然汁浸1宿,同姜汁慢火炒干为度)4两,青皮(汤浸,去白)4两,陈皮(汤浸,去白)4两,紫苏子4两,赤茯苓4两,枳壳(汤浸,去瓤,麸炒)4两,桔梗

  • 大通真圆

    药方名称大通真圆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微炒)、蝉壳(去嘴.脚.微炒)、甘草(微炙赤)、白芜荑(微炒)、白术、白薇、芎?(微炒)、干姜(炮),各半两;蚕纸(烧灰)二两半,人参(去苗)、川椒(去目闭口者.

  • 加减太乙金锁丹

    药方名称加减太乙金锁丹处方莲花蕊4两(未开者,阴干,秤),五色龙骨5两(细研),覆盆子5两,鼓子花3两(5月5日采),鸡头子100颗(生,取肉作饼子,晒干)。制法上为细末,取金樱子200枚,去毛,木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