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蒜丸

大蒜丸

《得效》卷九: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不以多少(煨,剥去皮,烂研)。

制法上药同淡豆豉末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阴汗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大枣、灯心煎汤送下。

摘录《得效》卷九

普济方》卷二四九: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川楝子(取肉,炒)2两,破故纸(炒)2两,黑牵牛(炒熟)2两,玄胡索1两半,青木香(南木香拣细青者)。

制法上用大蒜10枚,每瓣内夹巴豆1粒,火内煨热大蒜令香,去皮及巴豆,只用大蒜10头擂细,加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小肠气,肾囊大。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食前用盐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

《仙拈集》卷一: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10个。

制法捣如泥,入蛤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浮胀垂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白汤送下。小便下数桶即愈。若气不升降,即以大蒜每瓣切开,入茴香7粒,湿纸裹,煨烂嚼,白汤送下;如下不止,即以丁香茴香煨服,每瓣用3粒。

摘录《仙拈集》卷一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2枚,淡豆豉10枚。

制法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香菜汤送下,1日2次;大蒜9蒸更佳,仍以冷齑水送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圣惠》卷八十四: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独颗蒜1枚(去心),巴豆1枚(去皮心)。

制法上药取巴豆纳蒜中,用湿纸裹煨令熟,捣如膏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醋汤送下。以吐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 加味人参养胃汤

    《宁坤秘籍》卷中:加味人参养胃汤药方名称加味人参养胃汤处方人参1钱5分,白术2钱,当归2钱,茯苓8分,半夏8分,草果3分,甘草4分,青皮4分,藿香5分,乌梅3个。功能主治产后疟疾。用法用量水煎服。并服

  • 坏痰丸

    药方名称坏痰丸处方皂角(刮去黑皮,酥炙黄色,去子)半斤,枯白矾半斤。制法上为细末,水浸蒸讲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痰,利咽膈,破积滞,散疼痛,止咳嗽。主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滚痰丸”

  • 百合消胀汤

    药方名称百合消胀汤处方白术1两,芡实1两,茯苓5钱,百合5钱,山药1两,肉桂2钱,人参3钱。功能主治肺、脾、肾三经之虚,导致胃中积水浸淫,遍走于经络皮肤,气喘作胀,腹肿,小便不利,大便亦溏,一身俱肿。

  • 加减益胃升阳渗湿汤

    药方名称加减益胃升阳渗湿汤处方人参3钱,白术5钱,黄耆3钱,茯苓1钱,益智仁1钱,苍术1钱,泽泻1钱,附子5分,炮姜5分,炙甘草5分,升麻5分,防风5分。功能主治脾虚不运,脉沉微,脾泄不止,日夜十二三

  • 清胰丸

    药方名称清胰丸处方柴胡黄芩半夏各30克 全瓜蒌60克薤白枳实川楝子白芍各30克 生军15~3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成丸,每丸9克。功能主治疏肝清热,宽胸理气。治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有腹痛、胁痛、背痛、

  • 橘皮汤

    《金匮要略》卷中:橘皮汤药方名称橘皮汤别名生姜橘皮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处方橘皮6克生姜12克功能主治行滞,止呕。治干呕哕,手足厥冷者。用法用量

  • 续命汤

    药方名称续命汤处方麻黄(去节.先煮掠去沫.焙.一两半)独活(一两半)升麻(半两)葛根(半两)羚羊角屑(一两) 桂心(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功能主治治风痉,口噤不开,身背强直,发如痫

  • 风药一字散

    药方名称风药一字散处方苍术4两,川乌2两,草乌1两,白芷1两,防风5钱,川芎5钱,天麻2钱半,细辛2钱半,全蝎1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金疮皮破血出,破伤风才发,头风,偏头风,伤风,恶疮,蛇伤,犬

  •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

    药方名称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别名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桂枝新加汤、桂枝芍药人参生姜汤、桂枝加人参芍药新加汤、桂枝芍药人参新加汤、桂枝人参芍药汤、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

  • 导水散

    《辨证录》卷九:导水散药方名称导水散别名导水汤处方王不留行5钱,泽泻3钱,白术3钱。功能主治逐水,利膀胱。主膀胱火旺,小肠不通,眼睛突出,面红耳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宁。用法用量导水汤(《医学集成》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