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羌活汤

药方名称大羌活汤

处方羌活独活防己防风黄芩黄连苍术(制)、白术甘草(炒)、川芎细辛,各三钱。生地黄知母,各一两。

功能主治解利两感神方,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以是知内外两感,腑脏俱病。欲表之则有里;欲下之则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云两感者不治。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虚而感之深者必死,实而感之浅者犹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未有不治而获生者也。尝用此,间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

用法用量每服秤半两,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得清药一大盏,热饮之,不解者再服,三四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依仲景随经法。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卫生宝鉴》卷二十三:大羌活汤

药方名称大羌活汤

处方羌活升麻各3克独活2.1克苍术防风(去芦)威灵仙(去芦)白术当归茯苓(去皮)泽泻各1.5克

制法上十味,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主肢节疼痛,屈伸不利,心下痞满,身体沉重,不欲饮食,食即欲吐,面色萎黄,精神减少,脉沉而缓。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后各一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酒、面、生冷、硬物。

摘录卫生宝鉴》卷二十三

此事难知》卷上:大羌活汤

药方名称大羌活汤

处方防风3钱,羌活3钱,独活3钱,防己3钱,黄芩3钱,黄连3钱,苍术3钱,白术3钱,甘草(炙)3钱,细辛3钱,知母1两,川芎1两,地黄1两。

功能主治升阳散热,滋养阴脏。发散风寒,祛湿清热。主两感伤寒,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半,去滓,得清药1大盏,热饮之。不解,再服3-4盏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依仲景随经法治之。

注意若内伤,不系外感传里者,忌用。

各家论述医方考》:经曰:气薄则发泄,故用羌活独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之气薄者,以升发其传经之邪;又曰:寒胜热,故用黄连黄芩防己、生地,知母之苦寒者,以培养其受伤之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诸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白术甘草,脾家药也,用之者,所以益其脾胃而建中营之职尔。

摘录此事难知》卷上

猜你喜欢

  • 加味化瘀清坚汤

    药方名称加味化瘀清坚汤处方大生地30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功能主治凉血精热,消痰软坚。主脾胃积热,熏蒸于肺,日久痰

  • 茯苓猪肾汤

    药方名称茯苓猪肾汤处方白茯苓1两,桑寄生1两,干姜半两(炮裂),熟干地黄1两,白术1两,芎藭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制法上锉细,和匀。功能主治妊娠曾伤九月胎。用法用量每服用豮猪肾

  • 解肌散火汤

    药方名称解肌散火汤处方葛根、防风、楂肉、桔梗、牛蒡子、升麻、紫草、红花、北柴胡、赤芍、黄芩、甘草。功能主治痘疹初热。用法用量芫荽为引。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加减柴胡桂姜汤

    药方名称加减柴胡桂姜汤处方柴胡7分,茅术7分,川芎7分,黄芩6分,牡蛎6分,花粉5分,甘草3分,桂枝3分,干姜3分。功能主治疟疾,先热后寒,寒多热少,或独寒不热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摘录《

  • 补养丸

    药方名称补养丸处方菟丝子(洗净,捣为末)4两,破故纸(炒香)1两,益智仁1两,杜仲1两(去皮,用生姜自然汁拌匀,炒断丝),山药1两(锉碎,炒黄),茴香1两半(炒香),苍术2两(米泔浸,切片,麸炒)。制

  • 吴茱萸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吴茱萸丸药方名称吴茱萸丸处方吴茱萸、细辛、白茯苓(去皮)、独活(去芦)、木香、山茱萸(去核)、牛膝(酒浸)、石斛、萆薢(酒浸),各半两。附子(炮.去皮脐)、芎藭,各二

  • 马前散

    《纲目拾遗》卷三引《救生苦海》:马前散药方名称马前散处方番木鳖(忌见铁器,入砂锅内,黄土拌炒焦黄为度。石臼中捣磨,用细筛筛去皮毛,拣净末)5钱,山芝麻(去壳,酒炒)5钱,乳香末5钱,箬叶(烘出汗)5钱

  • 胡粉膏

    《圣惠》卷三十六:胡粉膏药方名称胡粉膏处方胡粉3分,黄连3分(去须),甘草1钱(炙微赤,锉),麝香1钱(细研)。制法上为末,用腊月猪脂,调令得所。功能主治紧唇疮,疼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以少许,涂于疮上

  • 益气养阴汤

    药方名称益气养阴汤处方炙甘草15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生地12克,麦冬12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生姜6克,大枣5枚。功能主治益气养阴。主气阴两虚。用法用

  • 黑纸拈

    药方名称黑纸拈处方密陀僧(煨)、黄连(去须)、沥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用纸作拈子。功能主治痔瘘久不愈。用法用量以津唾蘸药未,拈入窍内。觉微微痒即住,不可尽拈也。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