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地骨皮饮

地骨皮饮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地骨皮饮

药方名称地骨皮饮

处方柴胡(去芦)地骨皮各90克知母甘草(炙)鳖甲(醋炙黄)黄芩人参各7.5克 赤茯苓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热病后低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6~9克,加生姜1片、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地骨皮饮

药方名称地骨皮饮

处方地骨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瞿麦穗1两,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焙)1两,山栀子仁1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炒)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木通(锉)1两半,人参半两,木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潮热,盗汗心忪,及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加竹茹少许,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方出《元戎》,名见《金鉴》卷六十二:地骨皮饮

药方名称地骨皮饮

处方四物汤加丹皮、地骨皮

功能主治妇人骨蒸;痈疽溃后,但热不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方出《元戎》,名见《金鉴》卷六十二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地骨皮饮

药方名称地骨皮饮

处方地骨皮(洗)2两,麦门冬(去心)2两,酸枣仁(炒)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虚烦客热,累夜不得睡眠,头痛眼疼迷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地骨皮饮

药方名称地骨皮饮

处方地骨皮(锉)1两半,土瓜根(锉)1两半,栝楼根(锉)1两半,芦根(锉)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2两,枣7枚(去核)。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不知医必要》卷三:地骨皮饮

药方名称地骨皮饮

处方生地1钱,沙参8分,丹皮6分,地骨皮1钱5分,党参(去芦)7分,白芍(酒炒)7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小儿发热,昼静夜热。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猜你喜欢

  • 焚香透膈筒

    药方名称焚香透膈筒处方鹅管石1两,款冬花7钱,艾叶(搓软)5钱,雄黄5钱。制法各研和匀,纸卷成筒。功能主治风寒冷嗽,胸膈胀满。用法用量火点,令漏斗于上口,哈烟一口,淡姜汤咽下。加佛耳草更佳。摘录《简明

  • 回疔丹

    药方名称回疔丹处方蟾酥、银朱、雄黄各等分。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回生。主疔疮走黄。用法用量每服1丸,胡椒煎汤1钟,磨铁锈于汤内少许,灌下。摘录《仙拈集》卷四

  • 解热汤

    《普济方》卷二二八:解热汤药方名称解热汤处方柴胡1钱,白术1钱,枳壳1钱,白茯苓1钱(锉)。功能主治饮酒虚劳生热。用法用量上药分作2剂,每剂用童子小便、水、酒共1升,煎至半升,去滓,分2次温服。以效为

  • 九转灵丹

    《灵药秘方》卷下:九转灵丹药方名称九转灵丹处方灵砂1两,石菖蒲(一寸九节者佳)1两,生矾9钱,制辰砂5钱,制雄黄5钱。制法上为细末,枣肉杵烂为丸,如粟米大,金箔为衣,阴干收固。功能主治固精添髓,壮颜补

  • 大剂归芍汤

    药方名称大剂归芍汤处方当归2两,白芍2两,枳壳2钱,槟榔2钱,滑石3钱,广木香1钱,莱菔子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痢疾感湿热而成,红白相见,如脓如血,至危至急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妙在用归、

  • 导赤圆

    药方名称导赤圆处方赤芍药、茯苓(去皮)、滑石,各四两;生干地黄(焙)、木通(去节),各半斤;大黄(炒)十五两,山栀子仁(炒)一十二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心肾凝滞,膀胱有热,

  • 石楠肤子酒

    药方名称石楠肤子酒处方石楠叶50g地肤子50g当归50g独活50g 白酒500ml炮制将上述4味药材一起捣为粗末;与酒共置于锅中,上火煎煮数10沸;冷却后,过滤去渣,装瓶备用。功能主治除风湿,和血止痒

  • 蒲黄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蒲黄散药方名称蒲黄散处方干荷叶(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干地黄、甘草(炙),各三分;蒲黄(生)二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烦闷满急,昏迷不

  • 菟丝子圆

    药方名称菟丝子圆处方龙齿三分,远志(去苗.心.半两.黑豆煮),泽泻、肉苁蓉、菟丝子(净洗.酒浸)、泽泻、鹿茸(去毛.酥炙)、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一两;石斛(去根)、熟干

  • 甘遂饼

    药方名称甘遂饼处方甘遂半两,大麦面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膜外水气。用法用量以水和作饼子,烧熟热服之,如不利,以热饮投之。如利,以冷水洗手面即止。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引《膜外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