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地肤子丸

地肤子丸

《圣惠》卷三十:地肤子丸

药方名称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柏子仁3分,蕤仁半两(去皮),决明子3分,甜瓜子半两,青葙子半两,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茺蔚子半两,蓝子3分,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黄连3分(去须),细辛3分,桂心3分,萤火虫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眼痛,泪多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猪肉、热面、荤辛。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外台》卷二十一引《广济方》:地肤子丸

药方名称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5两,决明子1升。

制法上为末,米饮和丸。

功能主治雀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食后以饮送下。

摘录《外台》卷二十一引《广济方》

《圣惠》卷三十三:地肤子丸

药方名称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3分,蓝子1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车前子半两,甜瓜子半两,茺蔚子1分,青葙子3分,细辛半两,萤火虫1分(微炒,去翅足),决明子3分,黄连3分(去顶),覆盆子3分,生干地黄1两,菟丝子3分(酒浸3宿,晒干,别捣为末)。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明目,能令远视。主眼目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地肤子丸

药方名称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3分,草决明(微炒)3分,沙参秦皮(去粗皮)3分,人参3分,甘菊花3分,羚羊角屑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大黄(锉,炒令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病后,眼忽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地肤子丸

药方名称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1两,决明子1两,沙参1两,羚羊角屑1两,秦皮1两,菊花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热病后,眼目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猜你喜欢

  • 苏子粥

    药方名称苏子粥处方苏子10克 南粳米50~100克 红糖适量制法将苏子捣成泥,与南粳米、红糖同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粥稠即成。功能主治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养胃润肠。适用于中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及肠燥便秘。

  • 长春散

    《医方类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长春散药方名称长春散处方甘松3钱,诃子3钱,人参3钱,胆矾3钱,金丝矾3钱,青盐(别研,临时旋用)3钱,细辛5钱,百药煎5钱,川芎5钱,绿矾(醋烧7次)4钱,白芷4

  • 加味元冬汤

    药方名称加味元冬汤处方元参1两,丹参3钱,麦冬1两,北五味子1钱。功能主治心火g肺,口渴,舌上无津,两唇开裂,喉中干燥,遂致失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

  • 当归茴香散

    《瘢瘕积聚编》:当归茴香散药方名称当归茴香散处方当归茴香附子良姜各等分功能主治主寒疝,少腹痛。用法用量上药水煎,温服。摘录《瘢瘕积聚编》《疝症积聚编》:当归茴香散药方名称当归茴香散处方当归、茴香、附子

  • 朱砂安神丸

    药方名称朱砂安神丸别名黄连安神丸(《东垣试效方》卷一)。处方朱砂12克黄连15克 生甘草7.5克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治心烦懊侬,惊悸失眠,心下痞闷,食入反出。用法用量每服10

  • 解毒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解毒丸药方名称解毒丸处方板蓝根120克(干者,净洗晒干)贯众30克(锉,去土)青黛(研)甘草(生)各30克制法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以青黛为衣。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误食毒草,

  • 养精种玉汤

    药方名称养精种玉汤处方大熟地30克(九蒸)当归15克(酒洗)白芍15克(酒炒)山萸肉15克(蒸熟)功能主治补肾养血。治肾亏血虚,身体瘦弱,久不受孕。用法用量水煎服。三个月有效。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 地龙油

    药方名称地龙油处方干地龙3线,香油5钱。制法将地龙入香油内,微火炸之,俟油生烟,稍停,盛清油于器中。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后,或大人病后,因出屋太早,而致迎风流泪,及泪孔主瘘。用法用量每日以此油点之。摘录《

  • 保生大佛手汤

    药方名称保生大佛手汤处方当归1两5钱,川芎1两,杜仲1两,甘草5钱,香附5钱,阿胶5钱(溶化入),熟艾5钱。功能主治大补气血,行气止痛。主妇人怀孕,或从高坠下,致伤胎气,腹痛见血;或举重用力,便有筑磕

  • 二圣解毒丸

    药方名称二圣解毒丸处方川贝母、金银花。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功能主治小儿奶癣疮症。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滚水化下。注意乳母戒葱、蒜、椒、姜、烧酒、牛、羊、鲤鱼、动火等物。摘录《幼科直言》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