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黑蚂蚁

黑蚂蚁

药材名称黑蚂蚁

拼音Hēi Má Yǐ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蚁科昆虫黑蚁全虫

原形态黑蚁(《五行记》)

工蚁体长约1s毫米。体漆黑色,平滑有光泽。头圆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单眼3个,品字排列。触角1对,屈膝状,共12节,柄节最长。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背板甚发达,中胸背板较小。无翅。足3对,发育相等。胸部和腹部相接处缩小呈细柄状,并具有向上的鳞片1枚;腹部5节。上颚、触角、足为睹褐色;头胸、足及每腹节的后缘有褐色硬毛,腹节后缘的毛较密,其余的较稀。兵蚁与工蚁相似。雌蚁形大。雄蚁较雌蚁略小,均有翅,其触角细长,不呈屈膝状。幼虫头胸部细小,腹部较宽,体黄白色,无足;蛹白色。营群体生活,常筑巢于地下。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胃中的挥发性物质有多种脂族烃。蚁属的毒囊中含毒液,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成分是蚁酸(即甲酸);又含氨及十七种游离氨基酸。

同属动物Formica sanguinea的雌蚁及工蚁含挥发物质:正癸醇、正十一烷醇、正十二烷醇和它们的乙酸酯,以及金合欢烯的异构体。又F.rufa等赤蚁含异黄喋呤、核黄素、2-氨基-6-羟基喋啶、生物喋呤。

药理作用浓蚁酸有腐蚀性,如受其侵害,可于局部加水稀释,或用鸡蛋清、牛奶,以及弱碱性物质如肥皂、镁盐等以缓解之。稀蚁酸(5~10%)可用作刺激剂,或作收敛剂以减少足汗。

性味咸,平,有毒。

功能主治治蛇咬伤和疔毒肿痛。

复方①治蛇咬伤:黑蚂蚁春绒涂。

②治疔毒肿痛:黑蚂蚁、苍耳虫共春绒涂。(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鸊鷉

    《中药大辞典》:鸊鷉药材名称鸊鷉拼音Bì 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

  • 小狼毒

    药材名称小狼毒别名细狗闹花、大萝卜、鸡肠狼毒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小狼毒Euphorbia prolifera Buch.-Ham.,以根入药。春秋采根,洗净切片,炒干或焙至黄褐色;或切片晒至半干,加陈

  • 丝瓜皮

    《中药大辞典》:丝瓜皮药材名称丝瓜皮拼音Sī Guā Pí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种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果皮。夏、秋间,食用丝瓜时,收集削下的果皮,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q

  • 斑竹壳

    《中药大辞典》:斑竹壳药材名称斑竹壳拼音Bān Zhú Ké别名斑竹衣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箨。功能主治清血热;烧灰吃,透斑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去毛),

  • 四方草

    药材名称四方草拼音Sì Fā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长叶香茶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stracheyi(Benth.ex Hook.f.)Hara[Plectra

  • 毛连菜

    《中药大辞典》:毛连菜药材名称毛连菜拼音Máo Lián Cài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褐毛连菜的头状花序。7~9月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8米

  • 红升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升麻药材名称红升麻拼音Hónɡ Shēnɡ Má别名金毛三七、三花七、阴阳虎、虎麻、术活、铁杆升麻来源为虎耳草科落新妇属植物落新妇Astilbe chinen

  • 苦壶卢子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子药材名称苦壶卢子拼音Kǔ Hú Lú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种子。秋后采取成熟果实,剖取种子,晒干。性味《纲目》:"苦,寒,有毒

  • 粘人花根

    《中药大辞典》:粘人花根药材名称粘人花根拼音Zhān Rén Huā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波叶山蚂蝗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粘人花"条。性味

  • 制川乌

    药材名称制川乌英文名RADIX ACONITI PREPARATA来源本品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无臭,微有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