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麦奴

麦奴

《全国中草药汇编》:麦奴

药材名称麦奴

拼音Mài Nú

别名麦散黑粉、黑疸、麦子黑勃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麦奴Ustilago nuda (Jens.)Rostr.,以冬孢子粉入药。

性味淡、温。

功能主治发汗,止痛。制成麦奴丸,可治伤寒及时气瘟病和头痛,无汗,热极烦闷,口噤。

用法用量2~5厘。

备注(1)此菌多侵染大麦小麦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麦奴

药材名称麦奴

拼音Mài Nú

别名小麦黑敦(《补缺肘后方》),小麦奴(《纲目》),鬼麦、霉麦(江苏)。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果穗感染了黑粉科真菌麦散黑粉所产生的菌瘿

性味得配本草》:"辛,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少阴经。"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热烦,解丹石、天行热毒。"

②《纲目》:"治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疟。"

复方治温毒发斑,及大疫五、六日,胸中大热,口噤,名为坏病:麻黄二两,大黄二两,黄芩一两,芒消一两;釜底墨一两,灶突墨二两,梁上尘二两,小麦黑敦一两。捣蜜丸如弹丸,新汲水五合,末一丸顿服之。若渴但与水,须臾寒,寒了汗出便解。日移五赤(尺),不觉,更服一丸。(《补缺肘后方》麦奴丸)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麦奴

药材名称麦奴

拼音Mài Nú

英文名smut fungi of wheat

别名小麦黑勃、小麦奴、黑疸、鬼麦、霉麦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据《纲目》记载,《本草拾遗》尚载有大麦奴,功能解热疾,消药毒,与本品相同。按:大麦奴为大麦果穗感染麦坚黑粉Ustilago hordei(Pers.)Lagerh.所产生的菌瘿。

来源药材基源:为黑粉菌科真菌麦散黑粉菌寄生于麦穗上所产生的菌瘿及孢子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tilago nuda(Jens.)Rostr.[U.segetum var.nuda Jens.]

原形态寄主的整个花序被侵染后,每个籽粒变成了一个孢子堆,内含的黑色粉末即黑粉孢子,孢子堆长7-12mm,直径3.5-6mm。黑粉孢子呈球形、近球形或卵形,有小刺,暗黄绿色,一端色稍淡,(6-8)μm×(4-7)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寄生于大麦小麦等果穗上,也生于裸麦、黑麦和燕麦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产小麦大麦的各地。

性状1.性状鉴别 本品为麦散黑粉菌寄生在麦穗各籽粒上形成的孢子堆。每个孢子堆长7-12mm,直径3.5-6mm,黑色或黑褐色,外被薄膜,质疏松散。膜破裂后,可见黑色粉末(孢子)。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孢子球形至类球形,具细刺,直径5-8μm,淡黄褐色,有的一端色稍淡。

化学成分含赤藓醇(erythritol),甘露醇(mannitol)等。

性味辛;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发热;心烦口渴;温疟;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06~0.15g。外用:适量,麻油调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热烦,解丹石、天行热毒。

2.《本草纲目》:治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黑豆衣

    药材名称黑豆衣拼音Hēi Dòu Yī别名黑豆皮、穞豆皮来源豆科大豆Glycine max (L.) Merr,以种皮入药。生境分部东北、河北、山东。功能主治养血祛风。主治阴虚盗汗、虚热、烦

  • 大叶马尾连

    《中药大辞典》:大叶马尾连药材名称大叶马尾连拼音Dà Yè Mǎ Yǐ Liá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的根及根茎。原形态大叶唐松草,又名:蓝蓬

  • 金蛤蟆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蛤蟆药材名称金蛤蟆拼音Jīn Há Mɑ来源林蛙科动物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 Gunther的干燥全体。夏季捕捉完整的动物体(切勿损坏)、焙黄,研粉。性味

  • 大叶千斤拔根

    药材名称大叶千斤拔根拼音Dà Yè Qiān Jīn Bá Gēn别名天根不倒(《贵州民间药物》),千斤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

  • 山芙蓉

    药材名称山芙蓉拼音Shān Fú Rónɡ别名假芙蓉、白背木。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长毛黄葵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elnioschus crinitus Wall.[Hibiscus cr

  • 刺黄芩

    药材名称刺黄芩拼音Cì Huánɡ Qín别名十大功劳、老鼠刺、刺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刺黄柏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

  • 青杠膏

    《中药大辞典》:青杠膏药材名称青杠膏拼音Qīnɡ Gànɡ Gāo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栎之叶煎煮成的膏。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30米。生于开旷山顶时常呈灌木状;

  • 鹿骨

    《中药大辞典》:鹿骨药材名称鹿骨拼音Lù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性味《药性论》;"味甘,微热,无毒。"功能主治补虚羸,强筋骨。①《别录》:&q

  • 斑鸠占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鸠占药材名称斑鸠占拼音Bān Jiū Zhàn别名神仙豆腐柴、狐臭柴来源马鞭草科斑鸠占Premna fulva Graib,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贵州。功能主治清湿热,

  • 鸭舌鱼鳖

    药材名称鸭舌鱼鳖拼音Yā Shé Yú Biē别名苍条鱼鳖、卧龙草、马牙齿、三百棒、石豇豆、回阳生、金扁担、金挖耳、手指背、石菜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x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