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鹿骨

鹿骨

《中药大辞典》:鹿骨

药材名称鹿骨

拼音Lù Gǔ

出处《别录》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骨骼

性味《药性论》;"味甘,微热,无毒。"

功能主治补虚羸,强筋骨。

①《别录》:"安胎,下气。"

②《千金·食治》:"主内虚,续绝伤,补骨,可作酒。"

③《唐本草》:"主虚劳,可为酒。主风虚,补骨髓。"

④《纲目》:"烧灰水服,主小儿洞注下痢。"

⑤《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四肢疼痛及筋骨冷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烧存性为末。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复方①补益虚羸:鹿骨一具,枸杞根二升。各以水一斗,煎汁五升,和匀,共煎五升。日二服。(《千金方》鹿骨煎)

②生肌收口:鹿胫骨,湿纸包固,灰火煨之,以黄脆可研为度。若焦黑色者为过性,勿用。掺大毒,生肌甚速。(《救生苦海》斑龙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骨

药材名称鹿骨

拼音Lù Gǔ

英文名Deer bone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杀鹿时取骨,除去筋肉即可。

原形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赢;强筋骨;除风湿;止泻痢;生肌敛疮。主虚劳骨弱;风湿痹痛;泻痢;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烧存性为末,每次5-10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复方①补益虚赢:鹿骨一具,枸杞根二升。备以水一斗,煎汁五升,和匀,共煎五升。日二服。(《千金方》鹿骨前)②生肌收口:鹿腥骨,湿纸包固,灰火煨之,以黄脆可研为度。若焦黑色者为过性,勿用,掺大毒,生肌甚速。(《救生苦海》斑龙散)

各家论述1.《别录》:安胎,下气。

2.《千金·食洽》:主内虚,续绝伤,补骨,可作酒。

3.《唐本草》:主虚劳,可为酒。主风虚,补骨髓。

4.《纲目》:烧灰水服,主小儿洞注下痢。

5.《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四肢疼痛及筋骨冷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蚕砂

    药材名称蚕砂拼音Cán Shā别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的干燥粪便。搜集家蚕粪便,晒干,筛净杂质即得。性味甘、辛,温。功

  • 豺肉

    《中药大辞典》:豺肉药材名称豺肉拼音Chái Ròu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犬科动物豺的肉。性味甘酸,温。①《食疗本草》:"酸。"②《纲目》:"酸,热,

  • 大剑叶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剑叶木药材名称大剑叶木拼音Dà Jiàn Yè Mù别名竹节兰、点点领[傣]来源龙舌兰科大剑叶木Pleomele terniflora (

  • 鹬肉

    《中药大辞典》:鹬肉药材名称鹬肉拼音Yù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鹬科动物红脚鹬或鹬属其他种动物的肉。原形态体长约27厘米。嘴长,端部黑色,上嘴基部褐色,下嘴基部角黄色。虹膜黑

  • 小蕨萁

    药材名称小蕨萁拼音Xiǎo Jué Qí别名小蕨鸡、白粉蕨、华北粉背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薄鳞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tolepidium kuhnii(Milde)Hsing

  • 枯萝卜

    药材名称枯萝卜拼音Kū Luó Bo别名地骷髅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枯老根。采收种子时连根拔起,割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利尿

  • 太白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三七药材名称太白三七拼音Tài Bái Sān Qī来源伞形科东谷芹属植物红花芹Tongoloa dunnii (Boiss.)Wolff,以根入药。秋季采

  • 鳗鲡鱼骨

    《中药大辞典》:鳗鲡鱼骨药材名称鳗鲡鱼骨拼音Mán Lí Yú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鳗骊科动物鳗鲡的骨骼。功能主治《纲目》:"治疳痢,肠风,崩带。烧灰敷恶疮,

  • 复叶披麻草根

    药材名称复叶披麻草根拼音Fù Yè Pī Má Cǎo Gēn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复叶披麻草的根。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

  • 药材名称柿拼音Shì别名柿子、朱果来源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以果、根、叶入药,柿饼也供药用。根随时可采;秋冬采果。性味果:甘,寒。根:苦、涩,凉。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