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鬼盖

鬼盖

《中药大辞典》:鬼盖

药材名称鬼盖

拼音Guǐ Gài

别名地盖(《别录》),鬼伞、朝生(陶弘景),鬼屋(《本草拾遗》),鬼菌(《广菌谱》)。

出处《别录》

来源为鬼伞科植物墨汁鬼伞粪鬼伞子实体

原形态墨汁鬼伞

菌盖卵形,伸展后宽4~11厘米,灰色,有光泽,中部褐色,有细小鳞片,边缘往往花瓣状或有折纹;菌肉薄,白色,可口;柄白色,有丝状光泽,中空,长7~20厘米,粗1~2.2厘米;菌环生柄之下部极易消失;菌折稠密,宽,离生,白色,后变为黑色:孢子椭圆形,黑色,9~12x5~6微米;囊状体近圆柱形,100~160x20~32微米。

生于柳及杨树干旁的地上或道旁。可食。分布河北、甘肃、青海、四川、江苏。

粪鬼伞

菌盖宽2.5~8厘米,初期短圆柱形,白色,有鳞片,后为圆锥形,渐平展,灰色,中部浅褐色,有明显棱纹,最后变为黑色;菌肉白,薄;柄白色,长5~18厘米,粗5~9毫米,基部较粗;菌环白色,膜质,窄;菌折白色,渐由粉红色变为黑色;孢子黑色,光滑,椭圆形,18~24x10~13微米;囊状体大。

生于粪堆上。分布河北、江苏、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墨汁鬼伞含异戊胺、苯乙胺、腺嘌呤、6-氧嘌呤、尿狗酸、咪唑乙酸、咪唑丙酸、咪唑乙醇、组氨酸、精氨酸、胆碱,胍、甜菜碱、尸胺等。又含色氨酸、色胺、核黄素(210国际单位)。

性味①《别录》:"甘,平,无毒。"

②《本草拾遗》:"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小儿痫病,疔肿,恶疮。

①《别录》:"主小儿寒热痫。"

②《本草拾遗》:"和醋敷肿毒,恶疮。"

③《纲目》:"烧灰治疔肿,以针刺酿四边,纳灰入内,经宿出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鬼盖

药材名称鬼盖

拼音Guǐ Gài

别名朝菌、地盖、鬼伞、朝生、鬼屋、鬼菌、朝生地盖、一夜茸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鬼盖,生垣墙下,丛生,赤,旦生暮死。《本草纲目拾遗》:鬼盖如菌,生阴湿处,盖黑茎赤,和醋敷马脊肿。杜正伦云,鬼伞,夏日得雨,聚生粪堆,见日消黑。此物有小毒。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菌科真菌墨汁鬼伞粪鬼伞等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prinus atramentarius(Bull.) Fr., Coprinus sterquilinus Fr.

原形态1.墨汁鬼伞,菌盖卵形,伸展后宽4-11cm,灰色,有光泽,中部褐色,有细小鳞片,边缘往往花瓣状或有折纹;菌肉薄,白色,可口;柄白色,有丝状光泽,中空,长7-20cm,粗l-2.2cm;菌环生柄之下部极易消失;菌折稠密,宽,离生,白色,后变为黑色:孢子椭圆形,黑色,9-12×5-6μm;囊状体近圆柱形,100-160×20-32μm。

2.粪鬼伞,菌盖宽2.5-8cm,初期短圆柱形,白色,有鳞片,后为圆锥形,渐平展,灰色,中部浅褐色,有明显棱纹,最后变为黑色;菌肉白,薄;柄白色,长5-18cm,粗5-9mm,基部较粗;菌环白色,膜质,窄;菌折白色,渐由粉红色变为黑色;孢子黑色,光滑,椭圆形,18-24×10-13μm;囊状体大。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墨汁鬼伞生于柳及杨树干旁的地上或道旁。

2.粪鬼伞生于粪堆上。

资源分布:1.墨汁鬼伞分布河北、甘肃、青海、四川、江苏。

2.粪鬼伞分布河北、江苏、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墨汁鬼伞含异戊胺(Isoamylamine)、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腺嘌吟(Adenine)、6-氧嘌呤(Hy-Poxanthine)、尿狗酸(Urocanic acid)、咪唑乙酸(Imidazolylacetic acid)、咪唑丙酸(Imidazolylpropionicacid)、咪唑乙醇(Imidazolylethanol)、组氨酸、精氨酸、胆碱(Choline)、胍(Guanidine)、甜菜碱(Betaine)、尸胺(Cadaverine)等。又含色氨酸、色胺、核黄素(Riboflavine)(210国际单位)。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解毒疗疮。主小儿癎病;疔肿;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内服:煎汤,3-9g;鲜品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不宜与酒、鸡肉同食。

各家论述1.《别录》:主小儿寒热癎。

2.《本草拾遗》:和醋敷肿毒,恶疮。

3.《纲目》:烧灰治疔肿,以针刺破四边,纳灰入内,经宿出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田高粱

    药材名称田高粱别名褐穗飘拂草、牛毛毡、牛毛草、狗毛草来源莎草科田高粱Fimbristylis fusca (Nees) C. B. Clakl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台湾、湖南、云南、贵州至广东。性味

  • 高山大戟

    药材名称高山大戟拼音Gāo Shān Dà Jǐ英文名mountain Euphorbia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高山大戟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s

  • 山甘草

    《中药大辞典》:山甘草药材名称山甘草拼音Shān Gān Cǎo别名野白纸扇(《广州植物志》),白蝴蝶(《闽南民间草药》),白茶(《泉州本草》),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勾儿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勾儿茶药材名称勾儿茶拼音Gōu ér Chá别名枪子柴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勾儿茶Berchemia racemosa Sieb. et Zucc.,以根、根皮

  • 桦叶荚蒾

    药材名称桦叶荚蒾拼音Huà Yè Jiá Mí别名卵叶荚蒾、红对节子、高粱花来源忍冬科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V. o

  • 地毡草

    《中药大辞典》:地毡草药材名称地毡草拼音Dì Zhān Cǎo别名金雀梅、金雀花(《泉州青草药》),天地花(《泉州本草》),地红花、小毛毡苔(《福建中草药》)。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茅膏菜科

  • 野升麻

    《中药大辞典》:野升麻药材名称野升麻拼音Yě Shēnɡ Má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单穗升麻的根茎。9~10月采挖根茎,去净茎叶、须根,晒干。原形态单穗升麻,又名:野菜升麻

  • 五指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指茄药材名称五指茄别名五指丁茄、五角茄来源茄科五指茄Solanum mammosum L.,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苦,涩,寒。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主治淋巴结炎,疮疖肿

  • 白朱砂莲

    药材名称白朱砂莲拼音Bái Zhū Shā Lián别名朱砂莲、一点血、躲蛇生、毒蛇药、避蛇生。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背蛇生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tuberosa

  • 猪毛草

    药材名称猪毛草拼音Zhū Máo Cǎo别名善鸡尾草、小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狭叶凤尾蕨的根或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