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风箱树叶

风箱树叶

《中药大辞典》:风箱树叶

药材名称风箱树叶

拼音Fēnɡ Xiānɡ Shù Yè

出处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茜草科植物风箱树嫩芽。全年可采。

原形态风箱树,又名:水杨梅(《生草药性备要》),珠花树、鸡仔木、马烟木、水抱木、大叶水杨梅、假番桃。

常绿灌木,高1~4米。分枝极多。叶对生,很少轮生,圆形或椭圆披针形,近革质,长7~13厘米,宽2.5~8厘米,先端短尖、长尖或钝头,基部浑圆或近心形,全缘,下面被柔毛或茸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三角形,先端削尖,常具1黑色腺点。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或排成总状花序,花两性;萼长约3毫米,外面被毛,裂片极短;花冠管漏斗形,白色,长约8.3毫米;里面有柔毛,裂片4,钝头;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花柱线形,外露。蒴果倒圆锥形,花萼宿存。种子矩圆形。花期秋末冬初。

生境分部生于溪边、沟边、田边、低洼的荒坡、潮湿地。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云南、江西等地。

性味苦,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有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淡,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湿止痒。治皮肤痒疮,对口疮,天疱疮,烂脚趾,跌打,牙痛,痢疾,肠炎。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疮癞、外痔,敷脚趾烂,治水渍指伤。"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枝、叶:煎浓汁或捣盐填患处,或含漱治风火牙痛;叶:外敷治皮肤疮庠。"

③《岭南草药志》:"止血生肌,杀虫止痒,消肿拔毒。"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3~5钱。

复方①治对口疮:水杨梅叶,捣烂敷患处,并用其根煎水服。

②治天疱疮:水杨梅叶,煅为末,加梅片少许,用生油调搽患处。

③治跌打接骨:水杨梅茎或叶四两,捣烂炖酒敷患处。

④治慢性痢疾:水杨梅叶五钱,捣烂,煎水一碗,和黄糖一两服,连服一至三次。(选方出《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胃肠炎及菌痢:取大叶水杨梅15斤,加水27000毫升,煎至9000毫升,加入薄荷20两再煎,使每90毫升浓缩液中含大叶水杨梅1.5两,薄荷2钱。成人50~60毫升,日服3~4次,小儿酌减。如伴有腹痛者,针刺足三里(双);伴有恶心、呕吐者,针刺内关(双);失水者需补液。治疗42例,多数在1~2天内显示疗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风箱树叶

药材名称风箱树叶

拼音Fēnɡ Xiānɡ Shù Yè

英文名Leaf of Common Butterbush

别名风箱树、水杨梅、珠花树、鸡仔木、马烟木、水抱木、大叶水杨梅、假番桃

出处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风箱树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anthus occidentalis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风箱树,常绿灌木,高1-4m。分枝极多。叶对生,很少轮生,圆形或椭圆披针形,近革质,长7-13cm,宽2.5-8cm,先端短尖、长尖或钝头,基部浑圆或近心形,全缘,下面被柔毛或茸毛;叶柄长5-10mm;托叶三角形,先端削尖,常具1黑色腺点。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或排成总状花序,花两性;萼长约3mm,外面被毛,裂片极短;花冠管漏斗形,白色,长约8.3mm,里面有柔毛,裂片4,钝头;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花柱线形,外露。蒴果倒圆锥形,花萼宿存。种子短圆形。花期秋末冬初。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沟边、田边、低洼的荒坡、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云南、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主要是吲哚生物碱(indole alkaloids)和2-羟基吲哚物物碱(oxindold alkaloids):包括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钩藤碱(rhynchophylline),二氢柯楠因(di-hydrocorynantheine),硬毛钩藤碱(hirsutine),抗异钩藤碱N-氧化物(anti-isorhynchophylline N-oxide)及钩藤碱N-氧化物(rhyn-chophylline N-lxide)[1]

性味苦;凉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痢疾;肠炎;风火牙痛;疔疮肿毒;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烫伤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双色龙胆

    药材名称双色龙胆拼音Shuānɡ Sè Lónɡ 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蓝玉簪龙胆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veitchiorum Hemsl.采收和储藏:8-9月采

  • 箭叶苣

    药材名称箭叶苣别名三角草、土半夏、犁头浆草、犁铧草来源菊科箭叶苣Lactuca henryi Dun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四川、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治乳腺炎,疮疖,无名

  • 虎肾

    药材名称虎肾拼音Hǔ Shèn出处《纲目》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肾。功能主治治瘰疬。摘录《中药大辞典》

  • 香附

    《中国药典》:香附药材名称香附拼音Xiānɡ Fù英文名RHIZOMA CYPERI别名莎草、香附子、雷公头、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来源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

  • 孔公孽

    药材名称孔公孽拼音Kǒnɡ Gōnɡ Niè别名通石、孔公石出处孔公孽始载于《本经》,列于中品。1.《别录》云:“殷孽根也。青黄色,生梁山山谷。”陶弘景云:“凡钟乳之类,三种同一体。从石室上汁溜积久盘

  • 川榛

    药材名称川榛别名木里仙来源榛科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tchuensis Franch.,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中南及西南各省。性味甘

  • 枸骨叶

    《中国药典》:枸骨叶药材名称枸骨叶拼音Gǒu Gǔ Yè英文名FOLIUM ILICIS CORNUTAE别名功劳叶、羊角刺、老鼠刺、猫儿刺、六角茶、六角刺、八角刺、鸟不宿、鹅掌簕、苦丁茶来

  • 马蔺叶

    药材名称马蔺叶拼音Mǎ Lìn Yè出处《纲目》来源驾尾科植物马蔺的叶片。性味《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味酸咸。"功能主治治喉痹,痈疽,淋病。①《本经》:&quo

  • 合子草

    药材名称合子草拼音Hé Zǐ Cǎo别名鸳鸯木鳖、水荔枝、盒儿藤(《百草镜》),盒子草(《纲日拾遗》),无白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合子草的叶或种子。原形态

  • 蚬肉

    《中药大辞典》:蚬肉药材名称蚬肉拼音Xiǎn Ròu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蚬科动物河蚬等的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蚬壳"条。药理作用日本蚬的提取物如注入犬的门静脉或股静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