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野升麻

野升麻

《中药大辞典》:野升麻

药材名称野升麻

拼音Yě Shēnɡ Má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毛茛科植物单穗升麻根茎。9~10月采挖根茎,去净茎叶、须根,晒干。

原形态单穗升麻,又名:野菜升麻,大叶毛狼。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以上。根茎横走,粗壮。茎直立,具棱线和纵沟,2至3回3出羽状复叶互生,下部叶较大。具长柄,柄基成短鞘而抱茎,茎上部叶柄较短;小叶片椭圆状卵形或狭卵形、披针形,长3.5~9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锐尖,边缘2~3深裂,裂片有缺刻和不整齐的锐锯齿;厚纸质,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有白色短柔毛。花序顶生和腋生,长达18~30厘米,通常单穗,有时基部有2~3短分枝,成复总状花序;花杂性,白色,密生,花梗及花序轴密生棕色鳞片状毛茸;花被片卵状椭圆形,早落;雄蕊多数:心皮2,蓇葖果长6~8毫米,呈不整斜方形,疏生白毛,顶端具宿存花柱;种子2~5粒。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高山林下阴湿草丛中或林缘溪沟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浙江、四川等地。产浙江、四川、黑龙江、吉林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稍弯曲,长约20厘米,直径5~9厘米。表面棕黑色至黑色,有横向纹理,上方残留多个大形的茎基残痕,下方及两侧有多数点状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可见形成层,呈棕黑色,皮部有浅黑色纵走条纹,有的木部朽蚀咸空洞,皮部有菱形纹理。气微,味辛微苦。

化学成分根茎含升麻甙、甲基升麻甙、乙酰基升麻环氧烯醇甙、升麻环氧醇甙、25-o-甲升麻环氧醇甙、25-o-乙酰升麻环氧醇甙等皂甙,升麻醇及其酯,凯诺醇,安米醇,咖啡酸二甲醚,升麻精。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Cimicifuga racemosa根的提取物有降低血压作用。在动物身上尚有某些雌激素作用。

性味《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味甘辛微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散风,解毒,升阳,透疹。治时气疫疠,阳明头痛,喉痛,斑疹,风热疮疡,久泄脱肛,女子崩带,小儿麻疹。用量八分至二钱。"

备注本品在四川,黑龙讧、吉林等地区作升麻使用。参见"升麻"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升麻

药材名称野升麻

拼音Yě Shēnɡ Má

英文名Rhizome of Kamchatka Bugbane

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单穗升麻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micifuga simplex Wormsk.[C.foetida L.var.racemosa Yabe]

采收和储藏:移栽后3~4年于10~11月收获,割去茎杆,把根茎挖起,抖去泥砂,晒干或烘干后,撞掉须根。

原形态单穗升麻,多年生草本,高l-1.5m。根茎横生,粗壮,外皮带黑色。茎直立,单一,无毛。叶互生;下部茎生叶有长柄,一至三回三出近羽状复叶;叶柄长达26cm;顶生小叶有柄,宽披针形或菱形,长4.5-8.5cm,宽2-5.5cm,3深裂或浅裂,边缘具锯齿,侧生小叶比顶生小叶小,通常无柄,边缘具不规则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疏生柔毛;茎上部叶较小,一至二回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形状与下部茎生叶相同。总状花序长达35cm,不分枝或下部有少数短分枝,密生腺毛和短柔毛;苞片钻形,远较花梗为短;花梗长5-8mm;花杂性;萼片4-5,花瓣状,白色,宽椭圆形,长约4mm,早落;花瓣无;退化雄蕊椭圆形或宽椭圆形,先端2浅裂,膜质;雄蕊多数,花丝狭线形,长5-8mm,花药长约1mm;心皮2-7,密被灰色短绒毛,具柄。蓇葖果,长7-9mm,宽4-5mm,有短柔毛,果柄长达5mm。种子4-8,椭圆形,长约3.5mm,有膜质鳞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 300-2300m的山地草坡、河岸地、灌木丛或草甸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四川。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常野生于高寒山区的林边或草坡。宜选择阴凉湿润的环境,肥活疏松的砂质壤土及粘壤土栽培。

2.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9~10月采摘成熟种子,用湿沙层积贮藏,翌年3~4月播种。撒播,行距21~24cm,播幅9~12cm,覆簿土。出苗后,要勤除杂草,追肥2~3次,到第2年春季按行株距21cm×21cm定植。

3.

性状1.性状鉴别 根茎不规则长条形,多分枝,成结节状,长4-8cm,直径0.7-1.2cm。表面黑褐色,稍具纵向纹理,粗糙,上面具较多的圆洞状茎基,直径0.5-1.5cm,下面有残存须根。体轻,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褐色,中空。气微,味微苦而涩。

2.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后生皮层细胞1-3列,细胞外壁木栓化增厚,有的外壁和垂周壁呈乳头状增厚突入胞腔中。皮层薄壁细胞8-16列。中柱鞘纤维束由30-50个纤维组成,纤维方形,壁厚约3μm。维管来约30个,环列,外韧型;韧皮部细胞径向排列整齐。形成层环较明显;木质部导管多2-10成群,稍径向分布,射线宽2-20列细胞。髓部宽广,为横切面的3/5;邻近初生木质部部位有韧皮部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3.粉末特征:黄褐色 ①木纤维略呈纺锤形或长梭形,有的边缘不平整,局部膨大或狭缩,末端锐尖或钝尖,有的斜尖或一端尖突似短分叉状,直径15-48μm,长177-340μm,壁厚3-gμm,多木化,纹孔口斜裂缝状或人字状、十字状。②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也有网纹、梯纹和螺纹导管。③纤维少见,长条形,末端圆钝或稍平截,纹孔圆点状。④后生皮层细胞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厚,有的呈瘤状增厚,突入胞腔中。⑤淀粉粒较多,单粒类圆形,直径2-8μm,脐点不明显。

化学成分单穗升麻根茎含升麻二烯醇(cimicifugenol),升麻二烯醇酯,阿魏酸(feru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凯诺醇(khellol),阿米醇(ammiol),咖啡酸二甲醚(caffeic aciddimethyl ether),升麻精(cimifugin),15,24-双异升麻环氧醇(cimigol),15,24-双异升麻环氧醇甙,及以兴安升麻醇(dahurinol),去羟兴安升麻醉,异兴安升麻醇(isodahurinol),25-O-甲基异兴安升麻醇,金龟草二醇(acerinol),金龟草酮醇(aceri-onol),24-O-乙酰金龟草酮醇等为甙元的糖甙,还含升麻甙(cimicifugoside),无羁萜(freide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ylglucoside),升麻环氧醇(cimigenol),25-O-甲基升麻环氧醇,升麻环氧醇木糖甙(cimigenylxyloside),豆甾醇(stigmasterol)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Cimicifuga racemosa根的提取物有降低血压作用。在动物身上尚有某些雌激素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按升麻薄层色谱项下方法进行,样品液在与对照品阿魏酸、咖啡酸、水杨酸斑点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甘辛;微苦;微寒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清阳。主风热感冒;小儿麻疹;热毒斑疹;咽喉肿痛;痈肿疮疡;阳明头痛;以及久泄脱肛;女子崩漏;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散风,解毒,升阳。透疹。治时气疫疠,阳明头痛,喉痛,斑疹,风热疮疡,久泄脱肛,女子崩带,小儿麻疹。用量八分至二钱。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细叶小羽藓

    药材名称细叶小羽藓拼音Xì Yè Xiǎo Yǔ Xiǎn别名尖叶小羽藓、青苔、树毛衣、绿青苔来源药材基源:为羽藓科植物细叶小羽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plocladium microph

  • 长叶珊瑚果

    药材名称长叶珊瑚果拼音Chánɡ Yè Shān Hú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长叶珊瑚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ucuba himalaica Hook.f.et Thoms.var.

  • 奶椎

    药材名称奶椎拼音Nǎi Zhuī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果实。秋冬果熟后采集,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条棱,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

  • 黄锁梅叶

    《中药大辞典》:黄锁梅叶药材名称黄锁梅叶拼音Huánɡ Suǒ Méi Yè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栽秧泡的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

  • 牛白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白藤药材名称牛白藤拼音Niú Bái Ténɡ别名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牛白藤Hedyotis

  • 枝儿条

    《全国中草药汇编》:枝儿条药材名称枝儿条拼音Zhī ér Tiáo别名忙牛查、牛枝子、牛筋子来源豆科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 (Laxm.)Schindl.,

  • 姜黄

    《中国药典》:姜黄药材名称姜黄拼音Jiānɡ Huánɡ英文名RHIZOMA CURCUMAE LONGAE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 滇姜三七

    药材名称滇姜三七别名姜三七[云南]来源姜科曲蕊姜属植物曲蕊姜Camptandra yunnanensis (Gagnep.) K. Schum.,以球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去皮和毛,切片晒干研末。性味

  • 獭胆

    《中药大辞典》:獭胆药材名称獭胆拼音Tǎ Dǎ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胆或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獭肝"条。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

  • 石黄连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黄连药材名称石黄连别名草苓子来源鳞毛蕨科耳蕨属植物峨眉耳蕨Polystichum omeiense C. Chr.,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