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聚藻

聚藻

药材名称聚藻

拼音Jù Zǎo

别名水藻、水蕴、鳃草、午尾蕴、藻、金鱼草、草纱、小二仙草、狗尾巴草、狐尾草

出处本草图经》在"海藻"条引陆玑《诗疏》云:"藻,水草,生水底。有二种……一种茎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品汇精要》在引述上文后,又云:"二藻但能茹而已,非海中所生者。"说明聚藻是一种淡水生植物。《纲目》载:"藻有二种,水中甚多……聚藻,叶细如丝及鱼鳃状,节节连生……"并附有鳃草图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穗状狐尾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truiogtkkyn soucatyn L.

采收和储藏:从4月至10月,隔2个月采收1次,每次采收池塘中1/2的聚藻,鲜用,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穗状狐尾藻 多年生沉水草本。根状茎匍匐,节上生须根。茎圆柱形,伸长,常分枝,依水的深浅不同而长度不一,节间长3-4cm。叶4枚轮生;无柄;深绿色,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3cm,羽状深裂,裂片线形,细密,13-20余对,互生和近对生。穗状花序顶生,长5-10cm,挺立于水面,果期沉于水中;花单性,4至多数轮生,雌雄花同株;雄花居上部,苞片绿色,边缘红色,长圆形,小苞片卵形,萼管钟状,花萼4,卵状三角形,花瓣4,红色变绿,舟状匙形,早落,雄蕊8,淡绿色或黄绿色,长2mm;雌花生下部,萼管几平截或具浅齿,花瓣4,卵圆形,先端钝,粉红色,早落,子房下位,4室,柱头4,羽状,向外反转。果球形,直径1.5-3mm,分成4个分果爿。花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池沼、湖泊、沟渠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各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聚藻为水生植物,生于沼泽或水塘中。喜水和温暖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5-30℃,忌干旱。在具有一定肥力的池塘中生长为宜。

栽培技术 用插茎繁殖。一般水深在40-80cm的池塘,池底淤泥层厚20-30cm,水位变化不大的水域都可种植。在4月上旬,水温15℃以上时,将茎插入泥中约15cm左右,任其蔓延。注意精除杂草和各种水生动物,如鱼类,螃蟹等。

化学成分含大量的脱植基叶绿素(chlorophyllide)。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热病烦渴;赤白痢;丹毒;疮疖;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叶风沙藤

    药材名称大叶风沙藤拼音Dà Yè Fēnɡ Shā Ténɡ别名海风藤、地血香、梅花钻、大梅花钻、吹风散、大血藤、过山风、绣球香、通血香、过山龙藤、大饭团来源木兰科南五味

  • 铁箍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箍散药材名称铁箍散拼音Tiě Gū Sàn别名香血藤、五香血藤、黄龙藤、蛇毒药、香巴戟、秤砣根、小血藤、野五味来源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植物铁箍散Schisandra pro

  • 美花风毛菊

    药材名称美花风毛菊拼音Měi Huā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grass of Beautifulflower Saussurea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美

  • 强威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强威生草药材名称强威生草来源桔梗科强威生草Lobelia pleotricha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虚弱。主治久病体虚。用法用量0.5~1两。

  • 粤瓦韦

    药材名称粤瓦韦拼音Yuè Wǎ Wéi英文名kuangtung Lepisorus别名小金刀、叶下子、大茅镰、骨牌伸筋、独立枝生、剑丹、一枝枪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

  • 银杏叶

    药材名称银杏叶英文名FOLIUM GINKGO别名飞蛾叶、鸭脚子来源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白果树、公孙树) 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性状本品多皱折或破碎,

  • 扛板归

    《中药大辞典》:扛板归药材名称扛板归拼音Kánɡ Bǎn Guī别名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

  • 刺桐叶

    《中药大辞典》:刺桐叶药材名称刺桐叶拼音Cì Tónɡ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蛔虫症。用法用量研末开水冲服,0.

  • 勒马回

    药材名称勒马回别名斩龙剑、蜈蚣草、追风草、一支香来源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蔓菁Veronica linariifolia Pall. ex Link subsp. Dilatata (Nakai et

  • 竻慈姑

    《中药大辞典》:竻慈姑药材名称竻慈姑拼音Lè Cí Gū别名天河芋(《岭南采药录》),刺芋(《广州植物志》),水竻钩(《陆川本草》),勒蒙、竻芋、竻藕(《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