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老蜗生

老蜗生

《中药大辞典》:老蜗生

药材名称老蜗生

拼音Lǎo Wō Shēnɡ

别名天蓝(《江苏州府志》),黑荚苜蓿、杂花苜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清酒缸、野花生地梭罗(《贵州草药》),丫雀扭、三三光(江西《草药手册》),接筋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豆科植物天蓝苜蓿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高30~60厘米,伏卧或斜上,有毛或无毛。羽状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广椭圆形,长0.7~2厘米,先端钝圆,微缺,基部宽楔形,上部具细齿,两面有白柔毛;托叶斜卵形,长5~12毫米。花10~15朵密集成头状花序,腋生;花梗长1~3厘米,具腺毛;花蝶形,萼简短,萼齿长;花冠黄色,长1.5~2毫米;雄蕊9与l;花柱针形。荚果弯呈肾形,长约2毫米,无刺,后变黑色,有纵纹,含种子1粒。种子黄褐色。

生境分部各地均有生长。

化学成分全草含雌激素样成分。种子含皂甙、半乳糖配甘露聚糖。荚含油O.8%、硬蛋白类15.66%,纤维素24.63%、灰分8.05%、可溶性碳水化物40.21%。

性味《贵州草药》:"甘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咳。治黄疸型肝炎,坐骨神经痛,风湿筋骨疼痛,喘咳,痔血。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损伤。"

②《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凉血,止喘。"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清热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黄疸型肝炎:接筋草五钱,狗屎花根一两。水煎服。

②治坐骨神经痛,风湿筋骨,劳伤疼痛:接筋草三至五钱。水煎服。

③治白血病:接筋草五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喘咳:野花生一两,煨水煮鸡蛋食。

⑤治痔血或大肠出血:野花生一两。煮甜酒水服。

⑥治黄痘:野花生二两。煨水服。(④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⑦治蛇头疔:天蓝苜蓿加盐卤捣烂包敷,每日换1~2次。(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螟蚣、黄蜂、蛇咬伤:天蓝苜蓿捣烂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老蜗生

药材名称老蜗生

拼音Lǎo Wō Shēnɡ

英文名Herb of Black Medick,Black Trefoil,Black Medick

别名天蓝、黄花马豆草、金花菜野花生、清酒缸、地梭罗、三三光、接筋草、小黄花草、雀扭。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天蓝苜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dicago lupulina L.[M.parviflora Gili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全草,鲜用或切碎晒干。

原形态天蓝苜蓿一年生草本,高20-60cm。植株分枝多,伏卧或斜上,被疏毛。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柄长3-7mm,有毛;托叶斜卵形,长5-12mm,宽2-7mm,有柔毛;叶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5mm,宽4-10mm,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基部定楔形,边缘上部具细锯齿,侧脉略平行,两面均被白色柔毛。花腋生,密集成头状花序,有花10-15朵;花萼钟形,有柔毛,萼筒短,萼齿5,较长;花冠黄色,雄蕊10,二体,花丝丝状;子房具短柄,柱头弯斜成钩状。荚果弯略成肾形,成熟时黑色,表面具不规则的纵纹,无刺,有疏毛。种子1颗,肾圆形,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于海拔400-1400m的荒山路边干燥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20-60cm,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具长柄;完整小叶宽倒卵形或菱形,长、宽均为1-2cm,叶端钝圆,微凹,叶基宽楔形,边缘上部具锯齿,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小叶柄短;托叶斜卵形,有柔毛。10-15朵花密集成头状花序;花萼钟状,花冠蝶形,黄棕色。荚果先端内曲稍呈肾形,黑色,具网纹,有疏柔毛。种子1粒,黄褐色。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全草含雌激素样成分(estrogenic substa-nce)。种子含皂甙(saponin),半乳糖(galactose)。根和花中含有多种皂甙,如苜蓿葡萄糖甙(medicagenic acid glucosides)水解得到苜蓿酸(medicagen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和人豆皂醇(soyasapogenols)B、C、D、E、F等。随后又从根中分得4种三萜皂甙,即大豆皂甙(soyasaponin),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ini-3-O-β-D-glucopyranoside),苜蓿酸-3-O-β-D-吡喃葡萄糖甙(medicagen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和苜蓿酸-3,28-双吡喃葡萄糖甙[medicagenicacid-3,28-di(O-β-D-glucopyranoside)]。花中尚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laricitrin)和它的5’-O-β-D-葡萄糖甙(laricitrin-5'-O-β-D-glucoside),3,5’-O-β-D-二葡萄糖甙(laricitrin-3,5”-O-β-D-diglucoside),3,7,5’-O-β-D-三葡萄糖甙(laricitrin-3,7,5’O-β-D-triglucoside),山柰酚的葡萄糖甙,槲皮素(quercetin)和杨梅树皮素-3-O-糖甙(myricetin-3-O-glucoside)。地上部分含胡萝卜素(carotene),维生素(vitamin)C,维生素B1,维生素B2,吡哆醇(pyridoxine),泛酸(pantothenic acid)和烟酸(nicotinic acid)。

性味甘;苦;微涩;性凉;小毒

归经肺;肝;胆;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凉血解毒。主湿热黄疸;热淋;石湿热黄疸;热淋;石淋;风湿痹痛;咳喘;痔血;指头疔;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治损伤。

2.《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凉血,止喘。

3.《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清热利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鼠李根

    药材名称鼠李根拼音Shǔ Lǐ Gēn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鼠李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鼠李"条。性味《食疗本草》:"有毒。"功能主治《食疗本草》:&

  • 木兰寄生

    药材名称木兰寄生拼音Mù Lán Jì Shēnɡ别名枫木寄生、广东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木兰寄生的带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illus limprichtii (Gruninin

  • 贯叶连翘

    《中药大辞典》:贯叶连翘药材名称贯叶连翘拼音Guàn Yè Lián Qiáo别名小汗淋草(《南京民间药草》),小过路黄、小种黄(《贵州民间方药集》),赶山鞭、

  • 天脚板

    《中药大辞典》:天脚板药材名称天脚板拼音Tiān Jiǎo Bǎn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桃叶珊瑚的叶。原形态桃叶珊瑚(《汝南圃史》),又名:植楠树(《质问本草》)。常绿灌木,茎高1~3米。

  • 红帽顶

    《中药大辞典》:红帽顶药材名称红帽顶拼音Hónɡ Mào Dǐnɡ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叶。原形态形态详"大毛桐子根"条。性味《陆川本草》:&q

  • 长白楤木

    药材名称长白楤木拼音Chánɡ Bái Sǒnɡ Mù别名牛尾大活、东北土当归、香秸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长白楤木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continentalis Kit

  • 毛花洋地黄

    药材名称毛花洋地黄别名毛花毛洋黄来源玄参科毛花洋地黄Digitalis lanata Ehrh.,以叶入药。化学成分叶含毛花洋地黄甙甲、乙、丙。毛花洋地黄甙丙经酶水解产生地毒甙(digoxin,C41

  • 樟木

    《中药大辞典》:樟木药材名称樟木拼音Zhānɡ Mù别名樟材(《本草拾遗》),香樟木(《药材资料汇编》),吹风散(《广西中药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通常在冬季砍取樟树

  • 豆瓣绿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瓣绿药材名称豆瓣绿拼音Dòu Bàn Lǜ别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来源胡椒科豆瓣绿属植物豆瓣绿Peperomia r

  • 忽布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药材名称忽布筋骨草拼音Hū Bù Jīn Gǔ Cǎo别名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出处《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