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药子

红药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药子

药材名称红药子

拼音Hónɡ Yào Zǐ

别名红要子、白药子[西北]、金荞仁

来源为蓼科翼蓼属植物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 et Diels,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酸、苦、涩,凉。

用法用量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用于肠炎,痢疾,腰腿痛,便血,崩漏;外用治烧烫伤,疮疖,狂犬咬伤。

注意2~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研粉用油调涂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红药子

药材名称红药子

拼音Hónɡ Yào Zǐ

别名红药、赤药(《本草图经》),朱砂七、黄药子朱砂莲、猴血七、血三七、毛葫芦(《陕西中草药》)。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蓼科植物毛脉蓼块根。全年可采,挖出后,除去茎叶、须根,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状茎膨大成块状,木质。茎细长,中空,绿紫色,先端分枝。托叶鞘膜质,褐色,近乎透明。叶互生;叶柄长0.5~5厘米,上面具沟,下面具粘质乳头状突起或具微小纤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6~11厘米,宽3~6厘米,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具明显小梗;花被白色或淡紫色,5裂,外侧裂片中脉具翅;雄蕊8;子房三棱状,柱头3,盾状。小坚果三棱形,黑紫色,为扩大的膜质翅的花被所包。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旁、沟边、滩地及乱石堆中分布我国西北、东北和湖北、四川、贵州。产陕西、甘肃、河南等地。

性状干燥块根,外皮棕褐色,紧贴,不易剥离。根头部常有残茎疤痕,坚硬,不易破碎。商品常横切成块,径3~6厘米,厚0.8~2.5厘米。断面凹凸不平,土黄色或黄棕色,鲜根断面橘红色或粉红色;有时呈现如何首乌之异形维管束,并有细条状淡黄色纹理。味微香而不苦,嚼之唾液染成黄色,粉末遇碱液立显紫红色反应。

药理作用其中所含之朱砂莲甲素(即大黄素)、朱砂莲乙素用试管法双倍顺序稀释,最后滴入菌液转种平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弗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朱砂莲水浸液对多种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

性味味苦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生用:抗菌消炎,顺气活血,凉血止血,镇静解痉,止痛,止泻,促进溃疡愈合;盐制者补肾,醋制者止血,碱制者健胃。治扁桃体炎,肠炎,胃炎,溃疡病,菌痢,胆道蛔虫症,外伤感染,蜂窝织炎,痈疖,脓痂疹,泌尿系感染,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生品0.5~2钱(制品3~4钱);或泡酒、研粉冲服。外用:研粉敷。

注意孕妇慎用。(性味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复方①治产后血运,四肢冰冷,唇青腹胀,昏迷:红药子一两,头红花一钱。水二盏,煎一盏服,大小便利。血自下也。(《禹讲师经验方》)

②治急性胃痛:朱砂七(生品)二钱。研粉,酒冲服。

③治急性菌痢:朱砂七(生品研粉)每次七分。温开水冲服,每日三至四次,可连服七日。

④治月经不调,气血积块及腹痛:朱砂七(醋煮透)三至四钱。水煎服。

⑤治崩漏:朱砂七(醋炒)三至四慎,水煎服。

⑥治吐血、衄血、便血:朱砂七、白茅根、构白皮地骨皮各四钱。黄酒煎服。(②方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菌痢

朱砂莲制威片剂,每片0.25克。成人每次0.5~1克,第1、2天每4小时服1次,以后每日4次。治疗110例,治愈61例,好转33例,无效16例。体温一般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脓血便在2~3天后减少或消失。最快的服药3天,一般7天可获痊愈。细菌培养22例,阳性9例,复查8例,7例于6天转阴,1例于9天转阴。个别病人愈后有复发。在痊愈的61例患者中,25例仍有轻摩的腹痛感。服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

②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朱砂莲粉或片,每次2克,每日4次;或10%煎液每次20毫升,每日4次。治疗32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另有用朱砂莲甲素(每片0.2克),每次1片,日服4次,每次与碳酸氢钠0.5克同服。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共24例,均有效果。

③其他

某些地区应用本品治疗胃脘痛、疮毒、外伤感染等症。用量:1~2钱,水煎服;或配成20~30%软膏、1%水溶液供外用。副作用有腹胀、恶心、呕吐,手麻等,停药后即可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药子

药材名称红药子

拼音Hónɡ Yào Zǐ

英文名Ciliatenerve Knotweed Root, Root of Ciliatenerve Knotweed

别名红药、赤药、朱砂七、黄药子朱砂莲、猴血七、血三七、毛葫芦、雄黄连、医馒头、散血蛋、鸡血莲、点血、血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毛脉蓼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iliinerve ( Nakai) Ohwi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茎叶、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毛脉蓼,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状茎膨大成块状,木质。茎细长,中空,绿紫色,先端分枝。托叶鞘膜质,褐色,近乎透明。叶互生;叶柄长0.5-5cm,上面具沟,下面具粘质乳头状突起或具微小纤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6-11cm,宽3-6cm,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具明显小梗;花被白色或淡紫色,5裂,外侧裂片中脉具翅;雄蕊8,子房三棱状,柱头3,盾状。小坚果三棱形,黑紫色,为扩大的膜质翅的花被所包。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边、滩地或乱石石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和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块根呈不规则块状,或略呈圆柱形,长8-15cm,或更长,直径3-7cm,表面棕黄色,或略呈圆柱形,长8-15cm,或更长,直径3-7cm,表面棕黄色。根头部有多数茎基呈疙瘩状。质极坚硬,难折断,剖面深黄色。根头部有多数茎基呈疙瘩状。质极坚硬,难折断,剖面深黄色。木质深浅黄色呈环状,近髓部另有分散的浅黄色木质部束。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块根切面:木栓层为10数列深棕色木栓细胞。栓内层为4-5列细胞;皮层较薄。韧皮部宽广,韧皮束呈条状,稍弯曲,由木纤维围绕成束,略呈二轮排列。 髓部有异型维管束。及20-60μm;并含淀粉粒,长圆形、近三角形,直径4-12μm,脐点裂缝状或呈“十”字状。

化学成分毛脉蓼块根中含有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8-β-D-葡萄糖甙(蒽甙B)(emodin-8-β-D-glucopyranoside,anthraglycoside B)和大黄素甲醚-8-β-D吡喃葡萄糖甙(蒽甙A)(physcion-8-β-D-glucopyranoside,anthraglycoside A),还含有鞣质。

药理作用小鼠灌服煎剂175g/kg,有明显的止咳及祛痰作用;根煎剂在离体家兔回肠试验表现有明显的抗乙酰胆碱作用;试管试验只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适量回流提取2h,分取乙醇提取液3ml,置不同试管中:1.加2%氢氧化钠液1ml,显樱红色。2.滴加1%三氯化铁,显暗棕色。

(2)取上述乙醇提取液滴于滤纸上,置荧光灯(254)下观察,显淡红色荧光。

(3)薄层色谱,方法与结果参见“荞麦七”条。

性味味苦;微涩;性凉

归经肺;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主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菌痢;急性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多种出血;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热毒疮疡;烧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研粉,1-2g。外用:适量,研粉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短瓣女娄菜

    药材名称短瓣女娄菜拼音Duǎn Bàn Nǚ Lóu Cài别名兴安女娄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准噶尔蝇子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ene songarica(Fisc,Mey.etAv

  • 牙新渊

    药材名称牙新渊拼音Yá Xīn Yuān别名粘毛火索麻。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粘毛山芝麻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teres viscida B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 多刺绿绒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多刺绿绒蒿药材名称多刺绿绒蒿拼音Duō Cì Lǜ Rónɡ Hāo来源罂粟科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

  • 阿胶

    《中国药典》:阿胶药材名称阿胶拼音ē Jiāo别名驴皮胶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制法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

  • 红血藤

    药材名称红血藤拼音Hónɡ Xuè Ténɡ英文名Chinese Spatholobus别名华密花豆、血格龙。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红血藤的茎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a

  • 蚕蜕

    《中药大辞典》:蚕蜕药材名称蚕蜕拼音Cán Tuì别名蚕退、马鸣退(《嘉佑本草》),马明退(《儒门事亲》),蚕蜕皮(《本草蒙筌》),佛退(《眼科龙木论》),蚕退皮(《本草求原》),

  • 羚羊肉

    《中药大辞典》:羚羊肉药材名称羚羊肉拼音Línɡ Yánɡ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等的肉。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

  • 鹿葱

    药材名称鹿葱拼音Lù Cōnɡ出处《群芳谱》载有鹿葱,并将其与萱花对比异同,认为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叶与花茎亦不同。其叶圆而翠绿,叶枯死而后花;一茎虚心,有花五六朵并于顶,花七八瓣。古代文献有关鹿葱

  • 榆白皮

    《中药大辞典》:榆白皮药材名称榆白皮拼音Yú Bái Pí出处《药性论》·《本经》原作榆皮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春季或8~9月间割下老枝条,立

  • 楸木果

    药材名称楸木果拼音Qiū Mù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talpa bungei C、A、Mey.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去果柄;拣;晒干原形态楸 小乔木,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