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红三七

红三七

《中药大辞典》:红三七

药材名称红三七

拼音Hónɡ Sān Qī

别名扭子七(《四川中药志》),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陕西中草药》),螺丝三七、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支柱蓼根茎。8~9月采收。

原形态支柱蓼,又名:九牛造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部无毛。根茎肥厚,具节,紫褐色;须根甚多。茎丛生或单生,细长,绿色,不分枝。基生叶有长柄,长15~25厘米;茎生叶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渐至无柄,叶柄基部具膜质托叶鞘2枚,有明显的脉,无缘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质薄,长3~15厘米,宽1.5~9厘米,先端尖锐,微弯,全缘,基部心脏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轴长3~5厘米;小花白色,径约3毫米,花梗短小,基部具小苞片;花被5深裂,长椭圆形,长2~3毫米;雄蕊8,花丝线形;子房上位,呈三角状,花柱3枚,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3锐棱,黄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中山区的林下或潮湿地方,常见于黄沙泥地中。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四川、贵州、浙江、江西等地。产四川、陕西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近圆柱形,根头处稍粗壮,外表棕黑色,粗糙凹凸不平、具节,节上有明显疙瘩突起,须根黑色,卷曲而长。质坚硬,断面粉红色至棕红色。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根和根茎中,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味涩,性平,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散血,止血,行气,调经。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

①《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②《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研末。

复方治跌打损伤:支柱蓼根研粉,以酒送服。晚饭前服七至八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临床应用治疗大骨节病:取红三七(鲜)3钱切片,水煎3次取汁混合,早晚空腹加温分服。试治10例,其中Ⅰ°3例,Ⅱ°5例,Ⅲ°2例,治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年龄小、病情轻者,疗效显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三七

药材名称红三七

拼音Hónɡ Sān Qī

别名扭子七、算盘七九龙盘、螺丝三七、血三七、九牛(扌造)、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荞叶七、钻山狗、荞莲、蜈蚣草、盘龙七、牡蒙、荞麦三七散血丹紫参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suffultum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其根茎,除去须根及杂质,洗晾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全草无毛。根茎肥厚,具节,不弯曲,紫褐色;须根甚多。茎丛生或单一,细长,绿色,不分枝。基生叶柄长15-25cm;茎生叶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渐至无柄;叶柄基部具膜质托叶鞘2枚,有明显的脉,无缘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质薄,长3-15cm,宽1.5-9cm,先端锐尖,微弯,基部心形。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花梗短小,基部具小苞片;花被5深裂;雄蕊8;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三锐棱,黄褐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中山区的林下或潮湿地方,常见于黄沙泥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洲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结节状,平直或稍弯曲,长2-9cm,直径0.5-2cm。表面紫褐色或棕褐色,有6-10节,每节呈扁球形,外被残存叶基,并有残留细根及点状根痕。有时两节之间明显变细延长,习称过江枝。质硬,易折断,折断面近圆形,浅粉红色或灰黄色,近边缘处有12-30个黄白色维管束,排成断续的环状。气微,味涩。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甚薄,l-3列木栓细胞。皮层窄,维管束外韧型,10-20余个不规则环状排列;韧皮部较窄,细胞排列紧密;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木纤维近方形至六角形。髓部宽广。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簇晶直径15-70μm;另含少量树脂状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0.5g,加水4ml,微热,滤过。耳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剂1滴,即有蓝黑色沉淀。稍振摇后,滤液即呈茶蓝色。(检查读质)

化学成分支柱蓼根茎中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rol)及大量鞣质[1]。

性味苦;涩;性凉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止血止痛;活血调经;除湿清热。主跌打伤痛;外伤出血;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湿热下痢;痈疮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6-9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2.《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榆耳

    药材名称榆耳拼音Yú ěr别名榆檽、榆磨、射脉菌出处1.《新修本草》云:“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上为五耳。”2.《纲目》曰:“榆耳,八月采之。”3.又引《淮南万毕术》云:“八月榆檽

  • 大黑药

    《中药大辞典》:大黑药药材名称大黑药拼音Dà Hēi Yà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翼茎旋复花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5厘米。根粗壮。叶互生,倒披针形

  • 拟缺香茶菜

    药材名称拟缺香茶菜拼音Nǐ Quē Xiānɡ Chá Cài别名野紫苏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拟缺香茶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excisoides(Su ex C.H.Hu

  • 鹿衔草

    《中国药典》:鹿衔草药材名称鹿衔草拼音Lù Xián Cǎo英文名HERBA PYROLAE别名鹿蹄草、鹿含草、鹿安茶、鹿寿草、冬绿、破血丹、紫背金牛草[四川]来源本品为鹿蹄草科植

  • 扇蕨

    《中药大辞典》:扇蕨药材名称扇蕨拼音Shàn Jué别名搜山虎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扇蕨的根茎或全株。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而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的

  • 虎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虎骨药材名称虎骨拼音Hǔ Gǔ来源猫科动物虎Panthera tigris L.的骨骼。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强筋健骨。用于风湿痹痛,脚膝酸软。用法用量

  • 石碱

    《中药大辞典》:石碱药材名称石碱拼音Shí Jiǎn别名花碱(《圣济总录》),碱(《本草衍义补遗》),灰碱(《纲目》),水碱(《本经逢原》),枧砂、干饼药(《疬科全书》)。出处《本草衍义补遗

  • 分筋草

    药材名称分筋草别名伸筋草、经年石松、二年石松、松柏还阳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杉蔓石松Lycopodium annotinum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或阴干。性味苦、微辛,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齐墩果

    药材名称齐墩果拼音Qí Dūn Guǒ出处本品入本草始见于《纲目》。李时珍引《西阳杂俎》,曰: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榄的果肉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lea europaea L.采收和储藏:

  • 黑脂麻

    药材名称黑脂麻拼音Hēi Zhī Má别名胡麻、巨胜(《本经》),狗虱(《吴普本草》),鸿藏(《别录》),乌麻、乌麻子(《千金方》),油麻(《食疗本草》),交麻(《大业拾遗录》),黑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