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砒石

砒石

《中药大辞典》:砒石

药材名称砒石

拼音Pī Shí

别名砒黄(《日华子本草》),信砒(孙用和),人言(《本事方》),信石(《救急易方》)。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的矿石。目前多为毒砂、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制成。加工方法很多,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

①老法

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与煤、木炭或木材烧炼,然后升华,即为信石。此法设备简单,但有害健康。

②新法

选取纯净的雄黄,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点燃之,使雄黄燃烧,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信石。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

原形态①砷华

等轴晶系。晶体为八面体,通常为无定形的粒状、块状及粉末状。颜色为白色,常带淡黄或淡红色。条痕白色或淡黄色。光泽玻璃状或绢丝状,断口参差状。硬度1.5。比重3.7~3.72。系由它种砷矿分解而成。与它种含砷矿共生。纯粹者较少。

②毒砂,详"礜石"条。

雄黄,详"雄黄"条。

性状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药用以红信石为主。

①红信石

又名:红矾、红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和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

②白信石

又名:白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白、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以上药材,产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砒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名亚砷酐,白色,八面体状结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O2。红砒是除含As2O2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

药理作用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砷有原浆毒作用,且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含巯基酶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枯痔散中含有白砒,如给兔耳每日涂敷,可致干性坏死,以至脱落;实验表明,不含三氧化二砷的制品则无此作用。枯痔散中含砷量为8~16%左右,易自粘膜面吸收,应用不当,可致急性砷中毒。作为杀灭虫害的农药,误服中毒者亦有报道。急性中毒症状有呕吐、淘米水样腹泻、蛋白尿、血尿、眩晕、头痛、紫绀、晕厥、昏睡、惊厥、麻痹,以至死亡。暴发型可无上述明显症状,迅即发生虚脱、惊厥、麻痹而死亡。一般认为砷与含巯基酶结合,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严重干扰组织代谢,出现中毒,所以临床急救时皆用二巯基丙醇解毒。

炮制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后,入紫背天葵石龙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从巳至申。便用甘草水浸,从申至子,出,拭干,却入瓶盛,于火中煅,别研三万下用之。"

②《日华子本草》:"砒石,醋煮杀毒乃用。"

性味辛酸,热,有毒。

①《日华子本草》:"暖,有毒。"

②《开宝本草》:"苦酸,暖,有毒。"

③《纲目》:"辛酸,大热,有大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①《日华子本草》:"治疟疾,肾气。"

②《本草别说》:"以冷水磨服,解热毒,治痰壅。"

③《纲目》:"除齁喘,积痢,烂肉,蚀瘀腐,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2.5厘。外用:研末撒、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注意有大毒,用时宜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日华子本草》:"畏绿豆、冷水、醋。"

复方①治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钱半(研飞如粉),豆豉一两半(好者,水略润少时,以纸裹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腊茶清极冷吞下,临卧,以知为度。(《本事方》紫金丹)

②治疟疾:人言一两(为末),飞面四两(与人言水和软饼,锅内焙干,为末用),白扁豆(末)二两,细茶(末)二两。上同和匀。每服小半钱,巳前半日用温茶调下,再用茶荡净。忌食酒面鱼等物。(《丹溪心法附余》不二散)

③治寒热店疟:人言一钱,绿豆(末)一两。为末,无根井水丸绿豆大,黄丹为衣,阴干。发日五更,冷水下五、七丸。(《本事方》)

④治休息痢经一、二年不差,羸瘦衰弱,兼治脾疼腰痛:砒(成块好者,乳细)、黄蜡各半两。上将黄蜡熔开,下砒,以柳条七个,逐个搅,头焦即换,俟用足取起,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痢,冷水下,脾疼亦然;腰痛冷酒下;并食前。小儿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汤使同上。(《局方》缚虎圆)

⑤治诸虫痛:砒黄(细研)一两。用水浸饮饼心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用煮肉汤下,空心食前。(《圣济总录》砒黄丸)

⑥治五痔:好白矾四两.生砒二钱五,朱砂一钱(生研,令十分细)。上各研为细末,先将砒安在建盏中,次用白矾末盖之,用火煅令烟绝,其砒尽随烟去,止是借砒气于白矾中,将枯矾取出,研令十分细。先看痔头大小,将所煅白矾末入生朱末少许,二味作一处,以水调令稀稠得所,用篦子涂在痔上,周遭令遍,日三上;须仔细看痔头颜色,转焦黑,乃是取落之渐,至夜自有黄膏水流出,以布帛衬之,至中夜更上药一遍,至来日依旧上药三次,纵有些小疼痛不妨。换药时,用新水或温汤,在痔侧以羊毛笔轻手刷洗痔上,去了旧药,却上新药。次用荆芥汤洗之,三、二日之后,黄膏水流出将尽,仍看痔头焦黑为度,以篦子敲打痔头,见得渐渐坚硬黑色,却于枯药中增添生朱减退白矾,自然药力慢缓矣。(《魏氏家藏方》枯药)

⑦治瘰疬:信州砒黄细研,滴浓墨汁丸如梧桐子大,于铫子内炒令干后,用竹筒子盛。要用于所患处灸破或针,将药半丸敲碎贴之,以自然蚀落为度。觉药尽时更贴少许。(《灵苑方》)

⑧治鼠疬:信石(入绿豆同研)、斑蝥(去足、羽,为末)。上面糊为丸,黄丹为衣。用时打破,以醋浸一宿,其疮先以艾灸,次用此末。(《朱氏集验医方》)

⑨治走马牙疳:㈠用北枣去核,入信(石于)枣内,烧灰擦于肿处。(《普济方》)㈡信砒、铜绿各一分。研为细末,摊纸上。涂疳蚀处。(《普济方》青金散)

⑩治皮肤癌:白砒二钱,小麦粉一两。将小麦粉制成不粘手程度的浆糊状,加白砒,捻成线状细药条。用时将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局麻后,用1号注射器针头在肿块周围0.5公分处刺入肿瘤根部,然后将药条由孔处插入,用无菌敷料盖上,待肿块脱落后,每日换药膏(用滑石粉一斤,煅甘石粉三两,朱砂一两,冰片一两,淀粉二两。共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至愈。(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黑药条)

⑾治遍身生云头癣,作圈如画,或大如钱,或小如笔管文印:砒石一、二分。研极细,以米汤五、六匙稀调。以新毫笔以癣圈涂之。(《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①《纲目》:"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鼠雀食少许即死,猫犬食鼠雀亦殆,人服至一钱许亦死,虽钩吻射罔之力,不过如此,而宋人着《本草》,不甚言其毒,何哉?此亦古者礐石之一种也。若得酒及烧酒,则腐烂肠胃,顷刻杀人,虽绿豆、冷水亦难解矣,此物不入汤饮,惟入丹丸。凡痰疟及呴喘,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但须冷水吞之,不可饮食杯勺之物,静卧一日或一夜,亦不作吐;少物引发,即作吐也。其燥烈纯热之性,与烧酒焰消同气。寒疾湿痰,被其劫而怫越顿开故也。凡头疮及诸疮见血者,不可用此,其毒入经,必致杀人。"

②《本草汇言》:"砒石,祛时疟,除呴喘,化瘀肉之药也。凡时行疟疾,因暑热外受,生冷内伤,寒热不均,相因病疟,内蓄痰涎,伏于营分,故发则寒热往来,头眩胸闷,少服一厘,冷水吞下,伏涎顷消,故疟疾可止。如呴喘之病,因肺有伏积冷涎,或触冒寒暑风湿之邪即发,或遇怒色劳伤即发,或值饥饱失度即发,少用一、二厘,温汤调服,伏涎顿开,故呴喘可除。如化瘀肉一证,凡痈疽发背,诸溃疡证,脓血内闭不出,瘀肉坚硬不腐,以致脓溃日深,生肉日败,以砒石末数厘,和入黄蜡条内,纳入痈毒疮中,则瘀腐白化,脓血自行,但见效即去,不可多用久用也。然大毒之性,又不可轻行妄试,如疟疾邪未汗出,表邪未清(宜清解温散),或久疟阴虚阳乏(宜大补气血),砒石不可用也;如呴喘肺热里虚,或兼阴虚劳损(宜滋养正气),砒石不可用也;如瘀肉不化,由于阳气不充,胃虚不食,痈疡见七恶而神气萎弱者,砒石不可用也。"

临床应用①治疗结核病

将红矾制成5%溶液,用离子透入法直接透入到病灶上;或将红矾经三次升华精制后,制成2%等渗溶液行静脉注射;或将红矾加水煮沸,利用其蒸气熏蒸一定部位。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瘘管,均获得一定效果。治疗中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出现。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白砒3分,白矾淡豆豉各3钱共研细末,制成散剂、丸剂或胶囊。成人每天0.5克,于睡前用冷开水送服,100天为一疗程。忌油腻食物。治疗69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20例,好转35例,其余无效。本品有毒,服后往往有腹部不适及脸面浮肿,唇舌发麻,浑身酸疼等反应。副作用严重者停药后即可自行消失。

③治疗花斑癣(汗斑)

取白砒1份,硫黄10份,密陀僧10份,共研成粉末过筛,加等量姜汁和醋调成糊状。用时以鲜茄蒂蘸白砒糊剂涂擦患处,擦后立即在日光下晒1小时左右(如日光不强可适当增加10~20分钟),在日浴过程中仍可反复在患处涂擦糊剂2~3次。上、下午各治疗一次.治疗中不可擦破皮肤;如果皮肤原有破损,须待破损愈后再用。药物不可入口及接触粘膜。治愈后衣、被、毛巾等均应彻底清洗后煮沸。观察14例,治疗2~3天患处即见淡黑色痂皮(结痂后停药),4~8天后即脱屑而愈。治程中未发观任何副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砒石

药材名称砒石

拼音Pī Shí

英文名Arsenic Sublimate or Arsenolite

别名砒黄、信砒、人言、信石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

1.《纲目》: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为愈乎。

2.《内科新说》:信石有大毒,服之令胃热剧,骤生大炎,甚至溃烂而死,至痛至苦。信石虽有大毒,少用些微入药,则大有功力。作信石水母,用上等信石一钱二分,加盐二钱,雨水一斤,微火熬至十二两

来源药材基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的矿石。目前多为毒砂、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senolite;Arsenopyrite;Realgar;Orpiment

采收和储藏: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制成。

加工方法很多,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1.老法: 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与煤、木炭或木材烧炼,然后升华,即为信石,此法设备简单,但有害健康。

2.新法: 选取纯净的雄黄,砸成10cm上下的块,点燃之,使雄黄燃烧,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信石。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

原形态1.晶形为八面体,偶尔也有菱形十二面体。歪晶为粒状、板柱状;微晶呈星状、毛发状;集合体呈钟乳状、皮壳状和土状。无色至灰白色,多数带灰蓝、黄或红色色调。条痕白色或带有黄色。有玻璃至金刚样光泽,无晶面可见时则为油脂、丝绢样光泽。解理多组完全,交呈棱角。极脆。硬度为1.5。相对密度为3.7-3.9。能缓慢溶解于水。有剧毒。

2.毒砂 晶体结构属单斜或三斜晶系。晶形多呈柱状,有时为短柱、板柱、双锥状或致密粒块、致密块状等集合体。新鲜面呈锡白色至钢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晶体解理中等或不完全,块状集合体见不到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相对密度5.9-6.3。性脆,致密块体用铁锤猛击时有火星,可发出蒜臭气。

3.雄黄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晶体细小,呈柱状、短柱状或针状,但较少见。通常多呈粒状,致密块状,有时呈土状、粉末状、皮壳状集合体。橘红色,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锖色。条痕浅橘红色。晶体呈金刚光泽,断口树脂光泽。硬度1.5-2,相对密度3.56,阳光久照会发生破坏而转变为淡橘红色粉末。锤击之有刺鼻蒜臭。

4.雌黄单斜晶系。晶体常呈柱状,往往带有弯曲的晶面,集合体则呈杆状、块状、鸡冠状。柠檬黄色,有时微带浅褐色。条痕与矿物本色相同,惟色彩更为鲜明。光泽视方向不同而变化,由金刚光泽至脂肪光泽,新鲜断面呈强烈的珍珠光泽。半透明。解理完全。硬度1.5-2。比重3.4-3.5。具柔性,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毒砂 在地表易风化成臭葱石等土状风化物,表面为褐黄、黄白、灰白、绿、红褐、黄褐、黑褐等色,被膜覆盖处,光泽暗淡,硬度低于小刀甚至低于指甲。呵气于臭葱石等土状风化物上,可闻到带砷的臭味。火烧之有升华物,伴发蒜臭气并熔成磁性小球。

2.雄黄主要为低温热液、火山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与雌黄紧密共生。还见于温泉沉积和硫质喷气孔的沉积物里。偶尔发现于煤层和褐铁矿层中,为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硫化氢与含砷溶液作用的产物。

3.雌黄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形成条件完全与雄黄相似,并且与雄黄辉锦矿等密切共生。

资源分布:1.砷华 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2.毒砂 产出于硫化物矿脉中,或粒状分散于矿脉及围蚀变带中,此时多与白色绢云母、铜黄色“金星状”黄铁矿共存。除古产地陕西、湖北、河南、四川、甘肃、辽宁、山西等地仍有产出外,山东、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吉林、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亦有产出。

3.雄黄主产于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雌黄主产于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砒石有红、白之分,药用以红砒为主。

(1)红砒 呈不规则块状,淡红色、淡黄色或红、黄相间。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光泽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硕碎,断面凹凸不平或呈层状。气无,烧之,有蒜样臭气。极毒,不能口尝。以块状、色红润、具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

(2)白砒 无色或白色,有的透明。质较纯,毒性比红砒剧。以块状、色白、具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有时呈现异常双折射,折射率N=1.75,高正突起;具交错解纹理。正交偏光镜下:显匀质性。全消光。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即亚砷酐(arsenousoxide,arsenous acid anhydride,As2O3)。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O3。呈红黄色的砒石,含硫、铁等其他杂质。

药理作用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砷有原浆毒作用,且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含疏基酶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枯痔散中含有白砒,如给兔耳每日涂敷,可致干性坏死,以至脱落;实验表明,不含三氧化二砷的制品则无此作用。枯痔散中含砷量为8-16%左右,易自粘膜面吸收,应用不当,可致急性砷中毒。作为杀灭虫害的农药,误服中毒者亦有报道。

毒性急性中毒症状有呕吐、淘米水样腹泻、蛋白尿、血尿、眩晕、头痛、紫绀、晕厥、昏睡、惊厥、麻痹,以至死亡。暴发型可无上述明显症状,迅即发生虚脱、惊厥、麻痹而死亡。一般认为砷与含巯基酶结合,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严重干扰组织代谢,出现中毒,所以临床急救时皆用二巯基丙醇(BAL)解毒。

鉴别(1)取本品少量,置闭口管中加热,生成白色升华物。(检查砷盐)(2)取本品少量,置木炭火烧之,发生白色气体,并有蒜臭气,于木炭上显一层白色被膜。(检查砷盐)(3)取本品少量,加水煮沸,使溶解,溶液呈弱酸性,通硫化氢则生成黄色沉淀。(检查砷盐)(4)差热分析曲线 吸热335℃(小),825℃(微);放热740℃(小),230℃开始到740℃前,失重—属砷华。

炮制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

1.《雷公炮炙论》: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后,入紫背天葵、石尤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从己至申。便用甘草水浸,从申至子,出,拭干,却入瓶盛,于火中煅,别研三万下用之。

2.《日华子本草》:砒石,醋煮杀毒乃用。

性味辛;酸;热;有毒

归经肺;大肠;胃;脾经

功能主治蚀疮去腐;杀虫;祛痰定喘;截疟。主寒痰哮喘;疟疾;痔疮;瘰疬;走马牙疳;顽癣;溃疡腐肉不脱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2.5厘。外用:研末撒、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注意有大毒,用时宜慎。体虚及孕妇忌服。《日华子本草》:畏绿豆、冷水、醋。

各家论述1.《纲目》: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鼠雀食少许即死,猫犬食鼠雀亦殆,人服至一钱许亦死,虽钩吻射罔之力,不过如此,而宋人着《本草》,不甚言其毒,何哉?此亦古者与石之一种也。若得酒及烧酒,则腐烂肠胃,顷刻杀人,虽绿豆、冷水亦难解矣。此物不入汤饮,惟入丹丸。凡痰疟及齁喘,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但须冷水吞之,不可饮食杯勺之物,静卧一日或一夜,亦不作吐;少物引发,即作吐也。其燥烈纯热之性,与烧酒焰消同气。寒疾湿痰,被其劫而怫越顿开故也。凡头疮及诸疮见血者,不可用此,其毒入经,必致杀人。

2.《本草汇言》:砒石,祛时疟,除齁喘,化瘀肉之药也。几时行疟疾,因暑热外受,生冷内伤,寒热不均,相因病疟,内蓄痰涎,伏于营分,故发则寒热往来,头眩胸闷,少服一厘,冷水吞下,伏涎顷消,故疟疾可止。如齁喘之病,因肺有伏积冷涎,或触胃寒暑风湿之邪即发,或遇怒色劳伤即发,或值饥饱失度即发,少用一、二厘,温汤调服,伏涎顿开,故齁喘可除。如化瘀肉一证,凡痈疽发背,诸溃疡证,脓血内闭不出,瘀肉坚硬不腐,以致脓溃日深,生肉日败,以砒石末数厘,和入黄蜡条内,纳入痈毒疮中,则瘀腐自化,脓血自行,但见效即去,不可多用久用也。然大毒之性,又不可轻行妄试,如疟疾邪未汗出,表邪未清(宜清解温散),或久疟阴虚阳乏(宜大补气血),砒石不可用也;如齁喘肺热里虚,或兼阴虚劳损(宜滋养正气),砒石不可用也;如瘀肉不化,由于阳气不充,胃虚不食,痈疡见七恶而神气萎弱者,砒石不可用也。

3.《日华子本草》:治疟疾,肾气。

4.《本草别说》:以冷水磨服,解热毒,治痰壅。

5.《纲目》:除齁喘,积痢,烂肉,蚀瘀腐,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梓叶

    《中药大辞典》:梓叶药材名称梓叶拼音Zǐ Yè出处《本经》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化学成分含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药理作用冷浸液、温浸

  • 花锚

    《中药大辞典》:花锚药材名称花锚拼音Huā Máo别名希赫日-地格达(蒙名)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龙胆科植物花锚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自基部

  • 神香草

    药材名称神香草拼音Shén Xiā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硬尖神香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ssopus cuspidatus Boriss.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晒干。

  • 铁角凤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角凤尾草药材名称铁角凤尾草拼音Tiě Jiǎo Fènɡ Wěi Cǎo别名石林珠、金星草、止血草、洞里仙、鸡毛草、石蜈蚣、乌骨草、鹿仙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铁

  • 血见愁

    药材名称血见愁拼音Xuè Jiàn Chóu别名大叶藜、杂配藜(《东北药植志》),杂灰藜,大叶灰菜(《黑龙江中药》),八角灰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东北药植志

  • 斑叶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叶兰药材名称斑叶兰拼音Bān Yè Lán别名小叶青、小青、麻叶青、银线莲、蕲蛇药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

  • 轮叶八宝

    药材名称轮叶八宝拼音Lún Yè Bā Bǎo别名还魂草、打不死、轮叶景天、楼台还阳、酱子草、三角还阳、鸡眼睛、岩三七、胡豆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轮叶八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lot

  • 龙船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船花药材名称龙船花拼音Lónɡ Chuán Huā别名百日红、映山红、红缨树来源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龙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以根、茎及花

  • 大九股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九股牛药材名称大九股牛拼音Dà Jiǔ Gǔ Niú别名羊角天麻[云南]来源槭树科九子不离母属植物大九股牛Dobinea delavayi (Baill.)

  • 天脚板果

    《中药大辞典》:天脚板果药材名称天脚板果拼音Tiān Jiǎo Bǎn Guǒ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桃叶瑭瑚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天脚板"条。功能主治《峨嵋药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