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玳瑁肉

玳瑁肉

《中药大辞典》:玳瑁肉

药材名称玳瑁肉

拼音Dài Mào Ròu

出处《食性本草》

来源海龟科动物玳瑁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玳瑁肉

药材名称玳瑁肉

拼音Dài Mào Ròu

英文名Hawksbill as food

出处出自《食性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

原形态玳瑁,体长60-170cm。头部具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鼻孔近于吻端,吻长而侧扁,上颌钩曲,嘴似鹦鹉,颌缘锯齿状。幼时背甲的角板呈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齿的增长而逐渐呈平铺状镶嵌排列。颈角板短宽;椎角板5块,中央有一明显的棱脊;肋角板左右各4块,第2块最大;缘角板每侧各11块,相邻第2对肋角板处的缘角板开始排列呈锯齿状;臀角板2块,其间有一缝隙。腹甲前缘有较小的喉角板;两侧自肱角板、胸角板、腹角板、股角板至肛角板中间,均有1条隆起。在腹部中沟两侧形成两条明显的棱嵴,每侧甲桥处有4块下缘角板,在腋、胯区尚有数块小角板。四肢扁平呈桨状,覆被大鳞,前肢较大,具有2爪,后肢短小,仅具1爪。尾短小,不露于甲外,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有光泽,缀有浅黄色小花纹,头及四肢呈棕色,腹部黄黑色有褐斑。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西沙群岛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心;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痰;行气活血。主咳嗽痰多;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煎汤或煮食。

各家论述《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丝线吊芙蓉

    药材名称丝线吊芙蓉拼音Sī Xiàn Diào Fú Rónɡ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毛棉杜鹃花的根皮、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moul

  • 泥鳅

    《全国中草药汇编》:泥鳅药材名称泥鳅拼音Ní Qiū别名鱼鳅来源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的活体及粘液。四季可捕捉,洗净即可。性味甘,

  • 川乌头

    《中药大辞典》:川乌头药材名称川乌头拼音Chuān Wū Tóu别名川乌(《金匮要略》)出处侯宁极《药谱》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

  • 柳根

    《中药大辞典》:柳根药材名称柳根拼音Liǔ Gēn别名杨柳须(《天宝本草》),水柳须(《中医药实验研究》),红龙须(《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分水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青龙须(《四川中药志》)。出

  • 麻布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麻布七药材名称麻布七拼音Má Bù Qī别名麻布芪、穿心莲[四川]、统天袋、统仙袋、麻布袋、麻布口袋、破骨七、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来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

  • 翼梗獐牙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翼梗獐牙菜药材名称翼梗獐牙菜别名四棱草来源龙胆科翼梗獐牙菜Swertia nervosa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黄疸、口苦,潮热

  • 白绿叶果实

    药材名称白绿叶果实拼音Bái Lǜ Yè Guǒ Shí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白绿叶Elaeagnus viridis Serv.var. delavayi Lecte.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射鸡尾

    药材名称射鸡尾拼音Shè Jī Wěi别名人头发、飞惊草、铁包针(《贵州民间方药集》),青根、大石韦、剑刀草、大金刀、青叶红、叶上子、双蒜子、大骨牌草、七星剑、骨牌草、岩红豆(《湖南药物志》

  • 四楞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四楞筋骨草药材名称四楞筋骨草拼音Sì Lénɡ Jīn Gǔ Cǎo别名筋骨连(《草木便方》),箭羽筋骨草、箭羽草、舒筋箭羽草(《四川中药志》),四棱草(《广西植物

  • 白蝶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蝶花药材名称白蝶花拼音Bái Dié Huā别名和气草、兔耳草、龙头兰来源兰科白蝶花Pecteilis susannae (L.)Rafin.,以根入药。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