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浮尸草

浮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尸草

药材名称浮尸草

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久病体虚,阴虚盗汗,血崩。

用法用量1~3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浮尸草

药材名称浮尸草

拼音Fú Shī Cǎo

英文名Silky Cinquefoil

出处始载于《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下江委陵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limprichtii J.Krause[P.poterioides auct.non Willd.ex Schlech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下江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肥厚,圆柱形。花茎纤弱,基部弯曲上升,稀铺散,被疏柔毛及稀疏绵毛,下部常脱落近无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4-8对,连叶柄长6-20cm,叶柄被疏柔毛及白色绢毛;小叶对生稀互生,有短柄或近无柄;托叶膜质,淡褐色,外被疏柔毛,常脱落,近无毛;小叶片卵形,椭圆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1-2.5cm,宽0.5-1.5cm,叶缘有4-7个齿状裂片或锯齿,基部楔形或阔楔形,最下部小叶仅有2-3个齿牙状裂片,上面伏生疏柔毛或脱落近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绵毛及疏柔毛,纸质;茎生叶为掌状3小叶,小叶形状与基生上部小叶相似,托叶纸质,卵形,全缘。花两性;花序疏散,花梗纤细,被疏柔毛或绵毛;花直径1-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副萼片5,带状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比萼片短,稀近等长。外被疏柔毛及白色绵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长0.5-1倍,黄色;花柱近顶生。瘦果光滑。花、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边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四川等地。

性味甘;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肾,敛汗,止血。主久病体虚,阴虚盗汗,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炖鸡或炖肉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温,无毒。用于男子弱症,女子崩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羊角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角参药材名称羊角参拼音Yánɡ Jiǎo Shēn别名臭儿参、野白芨来源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甘肃黄精Polygonatum kansuense Maxim.,以根状茎入药。

  • 苏木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苏木蓝药材名称苏木蓝拼音Sū Mù Lán别名山豆根[贵州]、木蓝叉来源为豆科木蓝属植物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 Craib,以根入药。秋季

  • 湖北海棠根

    药材名称湖北海棠根拼音Hú Běi Hǎi Tá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蔷微科植物湖北海棠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hupehensis (Pamp.)Rehd.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

  • 熏衣草

    药材名称熏衣草拼音Xūn Yī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熏衣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Lavandula vera DC.]采收和

  • 楠木

    药材名称楠木拼音Nán Mù别名楠材(《别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楠木的木材及枝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楠木,又名:楠树(任防《述异记》),雅楠、桢楠。常绿乔木,高达30米

  • 天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文草药材名称天文草拼音Tiān Wén Cǎo别名山天文草、散血草、雨伞草、金纽扣、大黄花、黄花苦草、苦草、过海龙、山骨皮、黑节关来源菊科金纽扣属植物天文草Spilan

  • 罗汉松

    药材名称罗汉松拼音Luó Hàn Sōnɡ别名土杉、罗汉杉来源竹柏科竹柏属植物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D. Don,以根皮及球果入药。

  • 九里根

    药材名称九里根拼音Jiǔ Lǐ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星毛金锦香的根或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beckia siddimensis Craib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根,洗净切片晒干。果熟

  • 疳积草

    药材名称疳积草拼音Gān Jī Cǎo别名蓝色草、节节红、土夏枯草、黄蜂草来源爵床科明萼草属植物孩儿草Rungia pectinata (L.) Nees [R. parviflora Nees]的全

  • 庵闾子

    药材名称庵闾子拼音ān Lǘ Zǐ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庵闾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庵闾"条。冬季采收。性味苦辛,温。①《本经》:"味苦,微寒。"②《吴普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