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榕树叶

榕树叶

《中药大辞典》:榕树叶

药材名称榕树叶

拼音Rónɡ Shù Yè

别名小格叶(《生草药性备要》),落地金钱(《本草求原》)。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叶片,全年可采,拣净杂质,晒干。

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叶茶褐色,多呈不规则卷曲状,展开后呈倒卵状长圆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稍狭,边全缘,革质。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含三萜皂甙、黄酮甙、酸性树脂、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

1:50浓度的榕树叶和树皮,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舒氏痢疾杼苗有抑制作用。

同属植物垂叶榕叶的水煎液,用平皿稀释法的抑菌效价为:绿脓杆菌1:20,金黄色葡萄球菌1:80,弗氏痢疾杆苗1:80,大肠杆菌1:20,变形杆菌1:160,用挖洞法及纸片法亦证明对上述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广东中药》Ⅱ:"淡,凉。"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热理湿。治跌打损伤,慢性气管炎,流感,百日咳,扁桃体炎,菌痢,肠炎,目赤,牙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骨内阴疮,敷跌打,止痛,冲酒饮。"

②《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断筋折骨。"

③《南宁市药物志》:"治痢疾。"

④《岭南草药志》:"解热,理湿滞。"

⑤《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解热去痧,消炎止咳。治癍痧大热,伤寒夹色,鼻衄,蛾喉,扁桃体炎,结合膜炎,疟疾,百日咳,跌打瘀肿,筋伤挛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广东中药》Ⅱ:"麻风患者忌用,否则皮肤之结节更形表露。"

复方①治妇女经闭,跌打损伤:榕树叶,焙研末,泡酒服,每次三钱,每日一次,连服三日。(《泉州本草》)

②治眼热:榕树叶、黄豆,加片糖少许同煎服。(《广东中药》Ⅱ)

③治风火牙痛:椿树叶晒干,塞患牙。(《泉州本草》)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小叶榕鲜叶1.5两,水煎,后入陈皮2钱(均为10两制)再煎,滤出首次药液后药渣复煎,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50~100毫升,加入白糖适量,为成人1日量。每日分2~3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治疗507例,近期控制133例(26.23%),显效183例(36.1%),单纯型的疗效略高于喘息型。或用鲜叶及陈皮煎汁浓编制成糖浆,每10毫升中含鲜叶8%,陈皮2钱,日服3次,每次10毫升,10天为一疗程,视需要隔几天可进行第二疗程。共治疗151例,痊愈81例(53.6%),显效50例(33.1%)。一般药后2~5天咳、喘、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睡眠改善,食欲增加,仅少数在药后有头晕、口干、咽部不适、四肢酸软无力,合并胃溃疡者药后胃痛加剧;极个别体弱者,在服药期间出现轻度浮肿,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另据报道,用树皮1~2两或干叶0.5~1两(或加陈皮2钱),水煎内服,疗效亦无量著差异。此药除用于慢性气管炎外,对急性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用之亦效,咳嗽、咳痰等症多在3~5天消失或明显减轻,体温及白细胞能迅速降至正常。

②治疗急性菌痢及肠炎

每日用100%榕树叶煎剂50~100毫升,分2次服。治疗菌痢19例,治愈17例,好转2例。治疗急性肠炎7例,服药1天痊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榕树叶

药材名称榕树叶

拼音Rónɡ Shù Yè

别名小榕叶、落地金钱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microcarpa L.f.[F.retusa auct.non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大乔木,高15-25m,胸径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气牛根(榕须),下垂,深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7-12mm;托 叶披针形,长约8mm;叶片草质而稍带肉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 或倒卵形,长3.5一8scm,宽3-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面 深绿色,光亮,下面浅绿色,全线或浅波状;基出脉3条,侧脉纤细,3-10对。隐头花序(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 生于已落枝叶腋,扁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黄色或微红 色,基部苞片阔卵形,宿存,无总花梗;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 一花序托内,花间有少数刚毛,雄花散生内壁,花被片3,近匙 形,雄蕊1,花药与花丝等长;瘦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广匙 形,花柱侧生,短;雌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与瘿花相似,但较 小,花柱侧生,短于子房,柱头棒形。瘦果小,卵形。花、果期44-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林缘或旷野,野生或植为行道树。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不规则卷曲成筒状,褐色至黄褐色,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形,长3-8cm,宽2-4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稍狭。全缘,下面网脉明显;叶柄长7-12mm。革质,体轻稍有韧性。气微,味苦、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水25ml,煮沸1h,滤过,滤液浓缩至15ml,备用。

(1)取浓缩液2ml,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绿色。(检查酚羟基)(2)取浓缩液2ml,加醋酸铅试液,产生黄色沉淀。(检查黄酮)(3)取浓缩液10ml,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酸乙酯萃取3次,每次5ml,收集乙酸乙酯层,水浴上挥干,残渣用乙醇2ml溶解,置试管中,加盐酸-镁粉,显粉红-樱桃红色。( 检查黄酮)。

化学成分含羽扇豆醉乙酸酯(lupeyl acetate),无羁萜(fried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β-粘霉烯醇(glutin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脂肪族化合物和甾体化合物[1]。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 1∶50浓度的榕树叶和树皮,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舒氏痢疾秤菌有抑制作用。同属植物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叶的水煎液,用平皿稀释法的抑菌效价为:绿脓杆菌1∶20,金黄色葡萄球菌1∶80,弗氏痢疾杆菌1∶80,大肠杆菌1∶20,变形杆菌1∶160,用挖洞法及纸片法亦证明对上述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发表;解毒消肿;祛湿止痛。主流感;慢生气管炎;百日咳;扁桃体炎;目赤;牙痛;菌痢;肠炎;乳痈;烫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广东中药》Ⅱ:麻风患者忌用,否则皮肤之结节更形表露。

复方①治妇女经闭,跌打损伤: 榕树叶,焙研末,泡酒服,每次三钱,每日一次,连服三日。(《泉州本草》)②治眼热: 榕树叶、黄豆,加片糖少许同煎服。(《广东中药》Ⅱ)③治风火牙痛:榕树叶晒干,塞患牙。(《泉州本草》)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消骨内阴疮,敷跌打,止痛,冲酒。

2.《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断筋折。

3.《南宁市药物志》:治痢疾。

4.《岭南草药志》:解热,理湿滞。

5.《福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解热去痧,消炎止咳。治癍痧大热,伤寒夹色、鼻衄、蛾喉、扁桃体炎、结合膜炎、疟疾、百日咳、跌打瘀肿、筋伤挛痛。

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小叶榕鲜叶1.5两,水煎,后入陈皮2钱(均为10两制)再煎,滤出首次药液后药渣复煎,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50-100ml,加入白糖适量,为成人1日量。每日分2-3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治疗507例,近期控制133例(26.23%),显效183例(36.10%),单纯型的疗效略高于喘息型。或用鲜叶及陈皮煎汁浓缩制成糖浆,每10ml中含鲜叶8钱,陈皮2钱,日服3次,每次10ml,10天为一疗程,视需要隔几天可进行第二疗程。共治疗151例,痊愈81例(53.6%),显效50例(33,l%)。一般药后2-5天咳、喘、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睡眠改善,食欲增加,仅少数在药届有头晕、口干、咽部不适、四肢酸软无力,合并胃溃疡看药后胃病加剧;极个别体弱者,在服药期间出现轻度浮肿,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另据报道,用树皮 1-2两或干叶0.5-1两(或加陈皮2钱),水煎内服,疗效亦无显着差异。此药除用于慢性气管炎外,对急性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用之亦效,咳嗽、咳痰等症多在3-5天消失或明显减轻,体温及白细胞能迅速降至正常。

2.治疗急性菌痢及肠炎:每日用100%榕树叶煎剂50-100ml,分2次服。治疗菌痢19例,治愈17例,好转2例。治疗急性肠炎7例,服药 1天痊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脑香子

    《中药大辞典》:龙脑香子药材名称龙脑香子拼音Lónɡ Nǎo Xiānɡ Zǐ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种子。性味①《唐本草》:"辛。"②《纲目》:&quo

  • 银牙莲

    药材名称银牙莲别名老茶王、牛皮桐、糯米林、青皮柴、矩形老鼠刺、华鼠刺来源虎耳草科银牙莲Itea chinensis Hook. et Arn. var. oblonga (H.-M.) C. Y. W

  • 盒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盒果藤药材名称盒果藤别名假薯藤、水薯藤来源旋花科盒果藤Operculina turpethum (L.) Manso,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利水消

  • 鹧鸪

    《中药大辞典》:鹧鸪药材名称鹧鸪拼音Zhè Gū别名越雉(《禽经》),越鸟(《医林纂要》)。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肉或全体。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嘴短,雄者黑色;雌者上嘴角色,下

  • 红娘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娘子药材名称红娘子拼音Hónɡ Niánɡ Zǐ别名红娘、红女、红姑娘、么姑虫、灰花蛾、花大鸡、山鸡腰、红盖虫来源蝉科昆虫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

  • 桂木

    药材名称桂木拼音Guì Mù别名狗果树、白桂木、大叶胭脂来源桑科桂木属植物桂木Artocarpus lingnanensis Merr.,以果、根入药。性味果:甘、酸,平。根:辛,

  • 五味草

    《中药大辞典》:五味草药材名称五味草拼音Wǔ Wèi Cǎo别名地锦苗(《救荒本草》),金钩如意草(《滇南本草》),水金钩如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紫茧(《滇南本草》整理本)。出处《滇南

  • 茄蒂

    《中药大辞典》:茄蒂药材名称茄蒂拼音Qié Dì出处《履巉岩本草》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功能主治治肠风下血,痈疽肿毒,口疮,牙痛。①《本草衍义补遗》:"治口疮。&quo

  • 刺榆皮

    药材名称刺榆皮拼音Cì Yú Pí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

  • 虱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虱草花药材名称虱草花拼音Shī Cǎo Huā来源菊科虱草花Pulicaria insignis Drum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凉。功能主治镇咳舒肝,清血热,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