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杉叶藻

杉叶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叶藻

药材名称杉叶藻

拼音Shān Yè Zǎo

别名秦扯[藏名]

来源杉叶藻科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至西北,西南及西藏。

性味微甘、苦,凉。

功能主治镇咳,舒肝,凉血止血,养阴生津,透骨蒸。主治高热烦渴,结核咳嗽,痨热骨蒸,两胁疼痛,肠胃炎等。茎、叶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配方用,2~4钱。茎、叶外用研末。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杉叶藻

药材名称杉叶藻

拼音Shān Yè Zǎo

别名当布噶日(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杉叶藻科植物杉叶藻全草。6~9月采收。

原形态水生草本,高10~60厘米,具根状茎,植株上部常露出水面。茎直立,不分枝。叶轮生,4~12片1轮,条形,不分裂,长1~1.8厘米,宽0.2厘米,略弯曲或伸直,生于水中的较长而脆。花小,通常两性,较少单性,无花梗,单生于叶腋;无花被;雄蕊1,生于子房上,略偏一侧:子房下位,椭圆状。核果椭圆形。

生境分部生于浅水或河旁水草地上。分布东北、两北、华北北部和西南。

性味苦,微甘,凉。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苦。"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微甘,凉。"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肝、肾、胃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生津养液。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镇咳,舒肝,清血热,透骨蒸。治肺结核咳嗽,两胁疼痛,痨热骨蒸。"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凉血止血,养阴生津,治高热烦渴,肠胃发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研末撒。

复方治外伤出血:杉叶藻茎叶,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辫子草根

    《中药大辞典》:辫子草根药材名称辫子草根拼音Biàn Zi Cǎo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小叶三点金的根。夏、秋采收。性味江西《草药手册》:"甘,平。"功

  • 三叶海棠

    药材名称三叶海棠拼音Sān Yè Hǎi Tánɡ英文名Siebold Crabapple别名山茶果、野黄子、山楂子。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海棠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

  • 胡桃根

    《中药大辞典》:胡桃根药材名称胡桃根拼音Hú Táo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根或根皮。9~10月采。药理作用根皮制剂可作温和泻剂,似大黄而较差,可用于慢性便秘

  • 《中药大辞典》:鷃药材名称鷃拼音Yàn别名鳸(《尔雅》),老扈(《左传》贾逵注),鴳雀(《尔雅》郭璞注),鷃雀(《禽经》),篱鷃(《禽经》注),田鸡、水鸡(《医林纂要》)。出处《本草拾遗》来

  • 猬脂

    《中药大辞典》:猬脂药材名称猬脂拼音Wèi Zhī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性味《纲目》:"甘,平,

  • 船盔乌头

    药材名称船盔乌头拼音Chuán Kuī Wū Tóu别名船形乌头、滂噶尔来源毛茛科船盔乌头Aconitum naviculare Stapf,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寒。

  • 铅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铅丹药材名称铅丹拼音Qiān Dān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来源为纯铅经加工制造而成的四氧化三铅(PB3O4)。性状橙黄色或橙红色质重的细粉,

  • 天香炉

    《中药大辞典》:天香炉药材名称天香炉拼音Tiān Xiānɡ Lú别名大香炉(《生草药性备要》),天吊香(《岭南采药录》),仰天盅(《陆川本草》),细金香炉、小金钟(《南宁市药物志》),蜂窝

  • 下田菊

    药材名称下田菊拼音Xià Tián Jú别名白龙须[云南思茅]、水胡椒、风气草、汗苏麻来源为菊科下田菊属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 (L.) Kuntz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

  • 丝绵

    药材名称丝绵拼音Sī Mián别名绵(《本草拾遗》),蚕绵(《医林纂要》)。出处《纲目》来源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扯松的制成品。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痔疮,外伤出血,聤耳,冻疮。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