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无莿根

无莿根

《中药大辞典》:无莿根

药材名称无莿根

拼音Wú Cì Gēn

出处《全展选编·内科》

来源葡萄科植物粤蛇葡萄全株

原形态粤蛇葡萄,又名: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田浦茶。

木质蘑本,全体无毛;卷须粗壮。1回羽状复叶,有小叶3~5个,或为近2回羽状复叶(即最下一对小叶再各分为3小叶);小叶近革质,卵形或矩圆形,大小不一,长2~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钝,有时阔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钝齿。3~4回2歧聚伞花序;花长约2毫米;花柄与花等长;萼边缘不分裂;花瓣5,顶端钝;花柱锥尖。果倒卵状扁球形,直径5~6毫米,熟时紫黑色。

生境分部分布安徽、湖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治骨髓炎,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脓疱疮,湿疹,丹毒,疖肿,嗜盐菌食物中毒.

《广西药植名录》:"根:消肿毒。全株:清暑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1.5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治嗜盐菌食物中毒(上腹部绞痛,腹泻,大便如洗肉水样):生无莿根一两半,生姜五钱。加水二碗煎,一次或分次服。小孩、老人及症轻者酌减。(《全展选编·内科》)

临床应用曾用于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感染性疾病共4000余例,治愈3013例,治愈率约70%,且未见不良反应。现将治疗病种分述如下:

①治疗骨髓炎、骨结核

骨髓炎12例,用药15~20天,痊愈7例,显效5例;骨结核7例,用药30~60天,痊愈3例,显效4例。

②治疗急性淋巴结炎

共35例,其中急性颈淋巴结炎31例,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4例,经治3~6天,痊愈31例,显效4例。

③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10例经治3~5天,痊愈8例,显效2例。

④治疗皮肤病及一般外科疖肿

计治疗脓疱疮、湿疹、蜂窝组织炎、丹毒、疖肿、脓肿共2028例,用药2~10天,痊愈1504例,显效152例,无效372例。

⑤治疗外科感染

计1364例,经治3~6天,结果痊愈率达71.8%,显效率15.1%,无效13.1%。

⑥治疗急性喉头炎及扁桃体炎

急性喉头炎137例,经治2~6天,痊愈86%,显效8.6%。急性扁桃体炎37例,治疗1~4天,痊愈32例,显效5例。

⑦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

共84例,经治5~9天,痊愈34例,显效45例,无效5例。

⑧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

急性支气管肺炎65例,治疗1~2天,痊愈18例,显效42例,无效5例;急性支气管炎254例,用药3~6天,痊愈26.3%,显效73.7%。

⑨治疗急性肾炎

38例经治6~10天,痊愈12例,显效26例。

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45例经治4~9天,痊愈30例,显效15例。

此外,对深肌炎、深肌脓疡、急性牙槽脓肿,流产合并感染、外科术后预防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给药方法:常用煎剂、注射剂及片剂。煎剂:成人每次用干品粤蛇葡萄1.5~2两和少许猪骨加水过药面,煎后加少量食盐及米酒冲服,每天1剂。注射剂:将粤蛇葡萄制成1:2的注射液,成人每次肌注3~4毫升,每日2次。片剂:每片约含生药1克,成人每次6~8片,每日3~4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无莿根

药材名称无莿根

拼音Wú Cì Gēn

英文名Canton Ampelopsis Root, Root of Canton Ampelopsis

别名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山甜茶、白菇茶、辣梨茶、狮子藤、虾须藤、过山龙、骨疼搜、红脑藤、藤茶、铁甲将军、母猪精藤、田浦茶、背带藤。

出处出自《全展选编·内科》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广东蛇葡萄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et Arn.)Planch. [Cissus cantosniensis Hook.et Arn.]

采收和储藏:全株在夏、秋季采收,洗净,除去杂质,切碎,晒干。秋后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广东蛇葡萄木质藤本,全株无毛。茎柔弱,多少被白粉,枝纤细,有条纹;卷须粗壮。一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或为近二回羽状复叶(即最下1对小叶再各分为三小叶);小叶近革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最大的长5-8cm,小的长不及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钝或圆形,有时阔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钝齿,下面常被白粉。花两性,三至四回二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生于小枝顶端,多花;总花梗长4-6cm;花长约2mm;花萼浅杯状,边缘不分裂;花瓣5;雄蕊短,与花瓣同数;花盘明显;花柱短,圆柱状。浆果倒卵状球形,直径5-6mm,熟时深紫色或紫黑色。花期4-7月,果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区灌丛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在稍荫蔽而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健壮,以含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打插繁殖。种子繁殖:秋季果皮变黑时,采收粒大饱满的果实,搓去果皮,将种子晒干。翌年春暖时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浇水,保持苗床湿润,苗高15-20cm时,按行株距100cm×100cm开穴,每穴栽2-3株。

扦插繁殖:在春暖时,植株萌发前,选择二年生枝条,截成15cm长,斜插上中。待生根长叶后即可定植。

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杂草滋生时,及时中耕除草,追施人畜粪尿。冬季施过磷酸钙与土杂肥。当藤蔓生长至30cm时,搭架,引藤蔓攀援,使植株通风透光。冬季剪去过密的弱枝和枯枝。

化学成分全株与叶均含杨梅树皮素(myricetin),二氢杨梅树皮素(dihydromyricetin)。

性味辛;苦;凉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化湿;清热解毒。主夏季感冒;风湿痹痛;痈疽肿毒;湿疮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广西药植名录》:根:消肿毒。全株:清暑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杨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杨梅药材名称杨梅拼音Yánɡ Méi别名树梅、珠红来源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Myrica rubra (Lour.)Sieb. et Zucc.,以根、树皮及果

  • 假木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木通药材名称假木通别名假土木通、两广千金子藤来源萝藦科假木通Stephanotis chunii Tsiang,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补血,通经活络。治产后血虚,

  • 等宽鳞毛蕨

    药材名称等宽鳞毛蕨拼音Děnɡ Kuān Lín Máo Jué别名喀西鳞毛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厚叶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lepidopoda Hayata

  • 紫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藤药材名称紫藤拼音Zǐ Ténɡ别名藤萝来源豆科紫藤属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以茎皮、花及种子入药。夏秋采,分别晒干。性味甘、苦,温。有

  • 书带蕨

    《中药大辞典》:书带蕨药材名称书带蕨拼音Shū Dài Jué别名晒不死(《广西药植名录》),木莲金(《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书带蕨科植物书带蕨的全草

  • 鸡油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油菌药材名称鸡油菌别名鸡蛋黄菌、杏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喇叭菌科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多于秋季雨后生在混交林的地上

  • 蚕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豆药材名称蚕豆拼音Cán Dòu来源豆科蚕豆Vicia faba L.,以花、果实、豆荚、叶、梗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栽培。化学成分叶含有N-氨基-甲醇-2

  • 火秧竻

    《中药大辞典》:火秧竻药材名称火秧竻拼音Huǒ Yānɡ Lè别名霸王鞭(《广州植物志》),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广西中兽医药植》),火虹、火巷、美泽大戟(《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

  • 鸭脚木皮

    《中药大辞典》:鸭脚木皮药材名称鸭脚木皮拼音Yā Jiǎo Mù Pí别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皮及树皮。原

  • 榛子

    《中药大辞典》:榛子药材名称榛子拼音Zhēn Zi别名棰子(《本草求原》),平榛(《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山反栗(《中国树木分类学》)。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桦木科植物榛的种仁。果实成熟后极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