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广东升麻

广东升麻

《中药大辞典》:广东升麻

药材名称广东升麻

拼音Guǎnɡ Dōnɡ Shēnɡ Má

出处《广东中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麻花。夏、秋季采收2~3年生者,挖取根部,去净茎叶,须根,洗净,晒干或焙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短;根数条,有分支,直径约5毫米,表面灰黄色。茎直立,被短柔毛。基生叶广卵形,叶柄长于叶片;茎生叶互生,叶柄长2~5厘米;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18厘米,宽4.5~7厘米,叶缘有刺状锯齿。头状花序生于茎顶或呈伞房式排列;花两性,管状;总苞片3~4轮,外面的短而阔,内面的狭而长,边缘膜质,先端钝,绿色带紫;花冠纤细,5深裂,白色或淡紫色;聚药雄蕊5。

生境分部产广东、福建、湖南。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或纺锤形,长8~10~14厘米,直径0.5~1厘米。外表暗黄褐色或浅灰色,有纵长的皱纹,略扭曲,有少数须根痕,顶端有时见到茎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颗粒性,横切面灰白色至灰黄色,粉质。气特殊,味淡,微苦涩。以根条肥大、质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药理作用广东升麻对兔、大鼠之食物性高胆甾醇血症具有降胆甾醇作用。

功能主治《广东中药》:"发痘疹,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

备注本品在广东、福建地区习惯作升麻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广东升麻

药材名称广东升麻

拼音Guǎnɡ Dōnɡ Shēnɡ Má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Sawwort

别名麻花头、升麻

出处出自《广东中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华麻花关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rratula chinensis S.Moor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2-3年生者,切片晒干或焙干。

原形态麻花头 多年生草本,高约80cm。根茎短,纺锤状,数条,有分支,直径约5cm,表面灰共同色。茎直立,具细棱,被柔毛,不分枝或上部少分枝。叶互生;叶柄长2-5cm;基生叶广卵形,叶柄长于叶片;茎生叶卵形或长椭圆形或披针表,长4-13cm,宽1.5-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边缘胼体状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有微粗毛。头状花序,单生于枝顶或呈伞房式排列;花两性,管状;总苞钟状,总苞片7层,无毛,外层卵形,中层长圆形,内层条形,均具淡褐色干膜质的边缘,先端圆钝;花冠纤维,5深裂,白色或淡紫色,长28-35mm;聚药雄蕊5;子房下位。瘦果,长圆形,光滑无毛,长约5mm;冠毛直立,刚毛状,较硬,长短不一,长5-15mm,淡黄色,有时带紫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林荫下或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稍扭贡,末揣稍细,长5-15cm,直径0.5-1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色,有纵皱纹或纵沟,并有少数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浅棕色或灰白色。味淡微苦。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较宽,内层层明显,其内、外侧或同列细胞中有稀疏轮状排列的树脂管;木质部近形成层处导管较多,半伴有少数纤维,内侧导管成单行排列,木薄壁组织中也有少数树脂管散在。

化学成分本品根含昆早变太激素蜕皮甾酮(ecdys-terone)。

药理作用广东升麻对兔、大鼠之食物性高胆固醇血症具有降胆固醇作用。

性味味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散风秀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主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斑疹;肺热咳喘;咽喉肿痛;胃火牙痛;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广东中药》:发痘疹,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草蚂蚱莲

    药材名称草蚂蚱莲拼音Cǎo Mà Zhɑ Lián别名土知母、毛芨蕨、猫耳朵草、龙头凤尾来源蕨类裸子蕨科草蚂蚱莲Gymnopteris vestita (Wall.)Underw.

  • 鸬鹚翅羽

    《中药大辞典》:鸬鹚翅羽药材名称鸬鹚翅羽拼音Lú Cí Chì Yǔ别名鸬鹚羽(《范汪方》)出处《纲目》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翅羽。功能主治《范汪方》:"治鲠。

  • 赤小豆花

    《中药大辞典》:赤小豆花药材名称赤小豆花拼音Chì Xiǎo Dòu Huā别名腐婢(《本经》)。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花。夏季采取。性味①《本经》:"

  • 大种鹅儿肠

    药材名称大种鹅儿肠拼音Dà Zhǒnɡ é ér Chánɡ别名黑牵牛、通经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独籽繁缕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llaria monosperma Buch.-H

  • 竹头草

    药材名称竹头草拼音Zhú Tóu Cǎo英文名herb of Palmgrass别名芩草、箬叶莩、棕茅、棕叶草、涩船草、皱茅出处始载于《李衍竹谱、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竹头草的全草

  • 娃娃鱼

    药材名称娃娃鱼拼音Wá Wɑ Yú别名羌活鱼、杉木鱼、白龙、接骨丹来源小鲵科山溪鲵属动物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 (David)的全体。夏秋捕捉,用酒闷

  • 侧子

    《中药大辞典》:侧子药材名称侧子拼音Cè Zǐ别名即子(《本经》),荝子(《说文》),荝(《太平御览》)。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之小者。性味辛,热,有毒。①《吴普本草》:

  • 蝗虫

    药材名称蝗虫拼音Huánɡ Chónɡ别名飞蝗、飞蛩、蝗蝻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蝗科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以全虫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偶有发现。性味咸,平。功能主治

  • 猪脂膏

    药材名称猪脂膏拼音Zhū Zhī Gāo别名猪膏、猪脂(《金匮要略》),猪肪膏(《别录》),猪脂肪(《千金·食治》)。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 杉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木药材名称杉木拼音Shā Mù别名杉、杉树、正杉、刺杉、天蜈蚣、千把刀来源为杉科杉属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