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叶子

大叶子

药材名称大叶子

拼音Dà Yè Zi

英文名Common Astilboides

别名荷叶、佛爷伞。

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叶子的根茎和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ilboides tabularis(Hemsl.)Engl.[Saxifraga tabularis Hemsl.;Rodgersia tabularis Ko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大叶子 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茎粗壮,暗褐色,长达35cm,节上生不定根。茎不分枝,下部流生短硬腺毛。基生叶单一,盾状着生;叶柄长30-60cm,基部扩大成鞘状,抱茎,被刺状硬腺毛;叶片近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8-60(-100)cm,掌状浅裂,宽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常再浅裂,边缘具不规则重锯齿,两面被短硬毛;茎生叶较小,掌状3-5浅裂,基部楔形或截形。圆锥花序顶生,长15-20cm;花小,白色或微带紫色;萼片4-5,卵形,先端钝或微凹,背面疏生近无柄之腺毛,5脉与先端汇合;花瓣4-5;雄蕊8;心皮2,下部合生,子房半下位。蒴果。种子狭卵形,具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林山坡林下山谷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团块状,直径2-3cm。表面黑褐色,节上有多数根痕或残存细根和芽;上面茎基疏生短硬腺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显粉性。气微,味淡。

全草皱缩,浅棕褐色。茎圆柱形,直径0.5-2cm,不分枝,中空,下部疏生硬腺毛;易折断。叶片多皱缩破碎,基生叶1片,盾状着生,完整叶片近圆形,直径18-60cm,掌状浅裂,边缘具齿状缺刻和不规则重锯齿,叶柄具刺状硬腺毛;茎生叶较小。圆锥花序,花小,白色或微带紫色。气做,味苦。

化学成分全草含无色飞燕草素(leucodephninidin),无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din),槲皮素(quercetin)程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

性味苦;涩;平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主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和全草:有收涩、固肠、止泻的功能。用于腹泻。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麋脂

    《中药大辞典》:麋脂药材名称麋脂拼音Mí Zhī别名官脂(《本经》),麋膏(《周礼》郑玄注)。出处《本经》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脂肪。性味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

  • 树救主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救主药材名称树救主别名假八角、小花八角、土八角、野八角来源木兰科树救主Illicium micranthum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散瘀

  • 绿花独活

    药材名称绿花独活拼音Lǜ Huā Dú Huó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绿花山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tericum uiridiflorum (Turcz.)Kitag.[Gomphopet

  • 虫白蜡

    《中国药典》:虫白蜡药材名称虫白蜡拼音Chónɡ Bái Là英文名CERA CHINENSIS别名白蜡、虫蜡、蜡膏来源本品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

  • 树乌蝇羽

    药材名称树乌蝇羽别名牙脓草、乌蝇羽、紫灵树、石力、紫力来源大戟科树乌蝇羽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Spre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温、微涩,凉。功

  • 铜锤玉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锤玉带草药材名称铜锤玉带草拼音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别名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来源桔梗科铜锤玉带草属植物铜锤玉带草Pra

  • 大头菜子

    药材名称大头菜子别名水芥子来源十字花科大头菜子Brassica napobrassica Mil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栽培。性味辛、甘、苦,温。功能主治泻湿热,散热毒。主治黄疸,便秘,目疾

  • 桂花枝

    药材名称桂花枝拼音Guì Huā Zhī别名土桂枝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Olea fragrans

  • 雀麦米

    《中药大辞典》:雀麦米药材名称雀麦米拼音Què Mài Mǐ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雀麦的种子。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quo

  • 还阳草根

    《中药大辞典》:还阳草根药材名称还阳草根拼音Hái Yánɡ Cǎo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大王马先蒿的根。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