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地麻黄

地麻黄

药材名称地麻黄

拼音Dì Má Huánɡ

别名粟米草(《植物名实图考》),地杉树(《贵州民间药物》),鸭脚瓜子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番杏科植物粟米全草。5~6月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直根较细,黄白色。茎倾斜,有棱,多分枝,叶3~5片似轮生,根出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茎生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缉,无柄。歧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形,红褐色,有短柄;花被5,分离;雄蕊3~5,与花被互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3,短。蒴果胞背开裂,种子多数,圆肾形,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生境分部生于荒地沙土,及河坝等处。分布我国中部至西南部。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淡微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腹痛泄泻,皮肤热疹,火眼。

《广西药植名录》:"抗菌消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烂包寸口或塞鼻。

复方①治腹痛泄泻:粟米草一两,青木香仙鹤草各五至六钱。水煎,早晚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皮肤热疹:地麻黄捣烂包寸口。(《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火眼:地麻黄嫩尖七朵,九里光嫩叶七张。两药混合捣烂塞鼻内,左眼痛塞右鼻孔,右眼痛塞左鼻孔。(《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蜥蜴

    《全国中草药汇编》:蜥蜴药材名称蜥蜴拼音Xī Yì别名麻蛇子、马蛇子、马舌子、丽纹麻蜥来源蜥蜴科动物麻蜥Eremias argus Peters,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摔死或开水烫死后晒

  • 菥蓂

    《全国中草药汇编》:菥蓂药材名称菥蓂拼音Xī Mínɡ别名败酱草、遏蓝菜来源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以全草及种子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夏秋采果枝,晒干

  • 独脚乌桕叶

    药材名称独脚乌桕叶拼音Dú Jiǎo Wū Jiù Yè出处《广东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叶。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拔毒,消肿。治痈疮,瘭疽,足底石硬。用法

  • 褐带环口螺

    药材名称褐带环口螺拼音Hè Dài Huán Kǒu Luó来源药材基源:为环口螺科褐带环口螺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ophorus martensianus Moelldendorff采

  • 熊脂

    《中药大辞典》:熊脂药材名称熊脂拼音Xiónɡ Zhī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出处《本经》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

  • 麝肉

    药材名称麝肉拼音Shè Ròu英文名Musk deer出处出自《食疗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原麝等同属多种动物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 茉莉叶

    《中药大辞典》:茉莉叶药材名称茉莉叶拼音Mò Lì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叶片。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凉。&q

  • 鹳骨

    《中药大辞典》:鹳骨药材名称鹳骨拼音Guàn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鹳科动物白鹳的骨胳。原形态白鹳(陶弘景),又名:冠雀(《后汉书》),鹳雀、负釜、黑尻、背灶、皂裙(陆玑《诗疏》),鹳(《别

  • 兴木蒂那布

    药材名称兴木蒂那布拼音Xìnɡ Mù Dì Nà Bù英文名root, leaf or flower of Szechwan-tibet Rabdosina别名川藏香茶菜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

  • 土贝母

    《中国药典》:土贝母药材名称土贝母拼音Tǔ Bèi Mǔ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 Franquet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