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卷边桩菇

卷边桩菇

药材名称卷边桩菇

拼音Juǎn Biān Zhuānɡ Gū

别名卷伞菌、卷缘网褶菌、落褶菌、卷边网褶菌、桩菇

来源药材基源:为桩菇科真菌卷边桩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去掉泥沙,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中央下凹,周边翘起,盖缘向下内卷,径宽4-15cm。盖表幼时微粘,成熟后干燥,中央多成龟裂状。褐色、黄褐色、橄榄褐色至黑褐色。后期盖表微被毛绒。菌肉厚,赭褐色,伤后变红变褐黑色。菌褶下延,褐色,伤后初转红再转黑褐色。褶片近柄处结联成网孔状。柄柱状,等粗,一般较短。表面光滑,色与盖同。孢子黄褐色、褐色,光滑,椭圆形,(7-10)μm×(4-6)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单生或群生于树桩上,或由地下的树桩而破土成丛。多生在栎树和桦木等林下木桩上。夏、秋普遍。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安徽、福建、广东、海南、西藏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子实体皱缩。湿润后稍粘。菌盖半球形,平展或中央下凹近漏斗状,直径4-15cm,土黄色至青褐色,有光泽,边缘内卷或平展。菌肉厚,浅黄色或浅褐色;菌褶宽,青黄色或褐色。菌柄生于菌盖中央或偏生,长4-8cm,直径1-2cm,光滑,实心。气香,味特异。

2.显微鉴别 孢子椭圆形,长6-10μm,直径4.5-7μm,锈褐色。囊状体披针形,长50-70μm,直径8-12μm。

化学成分含蕈毒碱(muscarine),表-蕈毒碱(epi-mus-carine)和别-蕈毒碱(allo-muscarine)。

性味微咸;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注意内服不宜过量,孕妇、小儿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麻根

    《中药大辞典》:黄麻根药材名称黄麻根拼音Huánɡ Má Gē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根。性味①《现代实用中药》:"苦,温,无毒。"②《陆川本草

  • 金线草根

    《中药大辞典》:金线草根药材名称金线草根拼音Jīn Xiàn Cǎo Gēn别名海根(《本草拾遗》),铁棱角三七、铁箍散(《浙江天日山药植志》),蓼子七(《四川常用中草药》),土三七、铁拳头

  • 白地紫菀

    药材名称白地紫菀拼音Bái Dì Zǐ Wǎn别名大火草、牛耳朵火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白叶不翻、小一支箭、白头翁(《云南中草药选》)。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

  • 一枝旗

    药材名称一枝旗拼音Yì Zhī Qí别名东南星蕨、石韦、灯火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攀援星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sorium buergerianum(Miq.)Ching[P

  • 芙蓉叶

    《中药大辞典》:芙蓉叶药材名称芙蓉叶拼音Fú Rónɡ Yè英文名Folium Hibisci Mutabilis别名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变花、木棉来源为锦葵

  • 骆驼肉

    《中药大辞典》:骆驼肉药材名称骆驼肉拼音Luò Tuo Ròu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肉。性味甘,温。①《日华子本草》:"温。"②《纲目》:&q

  • 火头根

    药材名称火头根拼音Huǒ Tóu Gēn英文名Rhizome of Peltate Yam别名枕头根、黄姜、黄连参、地黄姜、野芋姜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志》:湖北民间取本种的根茎用以毒鱼。来源药材基源:为

  • 黑穗石蕊

    药材名称黑穗石蕊拼音Hēi Suì Shí Ruǐ别名大白树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蕊科植物黑穗石蕊的枝状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donia amaurocraea (Flk.) Schaer.[Ca

  • 蝮蛇脂

    《中药大辞典》:蝮蛇脂药材名称蝮蛇脂拼音Fù Shé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功能主治《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摘录《中药大

  • 皮哨子

    《中药大辞典》:皮哨子药材名称皮哨子拼音Pí Shào Zi别名无患子(《滇南本草》整理本),油患子(四川)。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川滇无患子的果皮或种子。原形态落叶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