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南瓜蒂

南瓜蒂

《中药大辞典》:南瓜蒂

药材名称南瓜蒂

拼音Nán Guā Dì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葫芦科植物南瓜瓜蒂。秋季采老熟的南瓜,切取瓜蒂,晒干。

生境分部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其他地区亦有。

性状干燥瓜蒂呈5~6角形的盘状,直径2.5~5.6厘米,上附残存的柱状果柄。外表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稀疏刺状短毛及突起的小圆点。果柄略弯曲,粗约1~2厘米,有隆起的棱脊5~6条,纵向延伸至蒂端。质坚硬,断面黄白色,常有空隙可见。以蒂大、色黄、坚实者为佳。

功能主治治痈疡,疔疮,烫伤。

①《安徽药材》:"焙末用麻油调涂,治疔疮、背疽。"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排痰、安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煨存性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疔疮:老南瓜蒂数个。焙研为末,麻油调敷。(《行箧检秘》)

②治烫伤:南瓜蒂晒干烧灰存性,研末,茶抽调搽。(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对口疮:南瓜蒂烧灰,调茶油涂患处,连涂至痊愈为止。(《岭南草药志》)

④治骨哽喉:南瓜蒂灰、血余灰、冰糖,各适量。米糊为丸服。(《岭南草药志》)

⑤治一般溃疡:南瓜蒂烧炭研末,香油调匀,涂敷患处。(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③保胎:黄牛鼻一条(煅灰存性),南瓜蒂一两。煎汤服。(《纲目拾遗》神妙汤)

临床应用对晚期血吸虫病程度较轻的腹水有一定的疗效。据34例观察,服药后有4例尿量显着增加,腹水逐渐消失,食量增加一倍以上;23例腹国有所缩小,体重减轻,食欲增加,精神改善,但尿量增加不显着,腹水消失迟缓;8例无效。用法:取带柄的南瓜蒂(柄长1寸左右),置于瓦片上焙焦存性,研末吞服;每次0.5克左右,每日3次,连服2~3周。服药期间忌盐,注意休息及补充营养。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南瓜蒂

药材名称南瓜蒂

拼音Nán Guā Dì

英文名Cushaw base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和植物南瓜瓜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实,切取瓜蒂,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其他地区亦有。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5-6角形的盘状,直径2.5-5.5cm,上附残存的柱状果柄。外表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稀疏刺关短毛及突起的小圆点。果柄略弯曲,粗约1-2条,纵向延伸至蒂端。技坚硬,断面黄白色,常有空隙可见。

化学成分以蒂大、色黄、坚实者为佳。

性味味苦;微甘;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利水;安胎。主痈疽肿毒;疔疮;烫伤;疮溃不敛;水肿腹水;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安徽药材》:焙末用麻油调涂,治疗疮、背疽。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排痰、安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斑蝥

    《中国药典》:斑蝥药材名称斑蝥拼音Bān Móu别名花斑蝥、花壳虫来源本品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

  • 猪胆粉

    药材名称猪胆粉拼音Zhū Dǎn Fěn来源本品为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mmestica Brisson.胆汁的干燥品。性状本品为黄色、灰黄色粉末。气微腥,味苦,易吸潮。鉴别照薄层色谱法

  • 黄花仔

    药材名称黄花仔拼音Huánɡ Huā Zǎi别名吸血草(《闽南民间草药》),索仔草(《实用中草药》)。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粘毛黄花稔或心叶黄花稔的叶或根。原形态①粘毛黄花稔多

  • 红蓝地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蓝地花药材名称红蓝地花拼音Hónɡ Lán Dì Huā别名长茎飞蓬、紫苞飞蓬来源菊科红蓝多花Erigeron elongatus Ledeb.,以

  • 萝藦子

    《中药大辞典》:萝藦子药材名称萝藦子拼音Luó Mò Zǐ别名斫合子(《本草拾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实。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化学成分含混合甙约0.3%,其

  • 虎膏

    药材名称虎膏拼音Hǔ Gāo别名虎油(《物理小识》),虎脂(《本草新编》)。出处《别录》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脂肪油。化学成分体内储存脂肪,熔点43~44℃,碘价56.8,含固体脂肪酸44.59%,液体5

  • 鱼鳖金星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鳖金星药材名称鱼鳖金星拼音Yú Biē Jīn Xīnɡ别名抱石莲、鱼鳖草、金丝鱼鳖草、山豆丬草、石瓜子、金龟藤、螺厣草来源水龙骨科骨牌蕨属植物抱石莲Lepidogra

  • 岩败酱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败酱药材名称岩败酱拼音Yán Bài Jiànɡ来源败酱科岩败酱Patrinia rupestris Jus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化学成分

  • 诃子

    《中国药典》:诃子药材名称诃子拼音Hē Zǐ英文名FRUCTUS CHEBULAE别名诃黎勒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

  • 粗毛蹄盖蕨

    药材名称粗毛蹄盖蕨拼音Cū Máo Tí Gài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软刺蹄盖蕨的全草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strigillosum Moor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