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十三年花

十三年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十三年花

药材名称十三年花

别名铜色毛紫云菜

来源爵床十三年花Strobilanthes aenobarbus W. W. Smith,以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清肝热。主治眼结膜炎,月经不调,产后腹痛黄疸型肝炎。本品还可治疟疾,心悸,哮喘。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十三年花

药材名称十三年花

拼音Shí Sān Nián Huā

英文名root and leaf of Affined Conehead

别名铜色紫云菜、铜色毛紫云菜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铜毛紫云菜的根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obilanthes aehobarbus W. W. Smith

采收和储藏:根、叶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铜毛紫云菜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约1m。茎直立,多分枝,上部四棱形,节膨大,扁平,密被棕黄色短毛,杂有白色长柔毛,尤以嫩枝叶毛密。单叶对生;有柄;叶片卵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略不对称,钝圆或心形,边具疏钝锯齿,上面昱绿色,下面暗紫色,两面被棕黄色短毛和白色长毛,枝叶上毛如擦脱后呈蓝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萼5裂;花紫色;花冠筒状,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4,二强,花丝基部有江膜质相连,花冠内面有2行短毛。蒴果。有种子4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较阴湿的肖边或山坡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性味味淡;微苦;性平

归经心;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利湿;活血散瘀。主湿热黄疸;目赤肿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叶适量,捣汁滴眼。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叶、味淡、微苦,性平。有活血调经、清肝热功能。用于眼结膜炎,月经不调,产后腹痛,黄疸型肝炎,疟疾,心悸,哮喘,避孕。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药材名称李拼音Lǐ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以根及种仁入药。春季采根,夏季采果,分别晒干。性味根:苦,寒。种仁:苦,平。功能主治根: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用于牙

  • 柿漆

    《中药大辞典》:柿漆药材名称柿漆拼音Shì Qī别名柿涩(《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柿科植物柿及其同属植物的未成熟果实,经加工制成的胶状液。制法采摘未成熟而色青味涩的果实,捣烂,

  • 刺老鸦

    药材名称刺老鸦拼音Cì Lǎo Yā出处《黑龙江中药》来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根皮或树皮。春季采收,晒干。原形态辽东楤木,又名:龙牙梅木、刺龙牙、虎阳刺。小乔木,高1.5~3米。树皮灰色,

  • 石链子

    药材名称石链子拼音Shí Liàn Zi英文名all-grass of Creeping Bulbophyllum别名麦斛、牛虱子、小绿芨、果上叶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伏

  • 五倍子内虫

    药材名称五倍子内虫拼音Wǔ Bèi Zǐ Nèi Chónɡ出处《纲目》来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虫瘿中的幼虫。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五倍子"条。功

  • 冬瓜藤

    《中药大辞典》:冬瓜藤药材名称冬瓜藤拼音Dōnɡ Guā Ténɡ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槐物冬瓜的茎。夏、秋采取。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功能主治

  • 通光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通光散药材名称通光散拼音Tōnɡ Guānɡ Sàn别名乌骨藤、大苦藤、通关散、黄木香、下奶藤来源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 (R

  • 丽春花果实

    药材名称丽春花果实拼音Lì Chūn Huā Guǒ Sh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罂粟科植物丽春花的果实。化学成分种皮含吗啡、那可汀、蒂巴因。种子含油47.6%,油中含亚麻酸67

  • 常山

    《中国药典》:常山药材名称常山拼音Chánɡ Shān英文名RADIX DICHROAE别名黄常山、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大金刀、蜀漆[叶]来源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

  • 白蜡花

    药材名称白蜡花拼音Bái Là Huā出处贵州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蜡树皮"条。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