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两色鳞毛蕨

两色鳞毛蕨

药材名称两色鳞毛蕨

拼音Liǎnɡ Sè Lín Máo Jué

英文名Bisset Wood Fern

别名两色耳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两色鳞毛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bissetiana(Bak.) C.Chr.[Nephrodium bissetianum Ba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叶及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深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25cm,深禾秆色,向上到叶轴和羽轴下面疏生较小的鳞片,鳞片两色,其基部棕色,上部黑色或黑褐色,钻状披针形,基部阔圆形;叶片厚纸质,卵状披形,长15-25cm,宽10-15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三回羽裂;羽片8-12对,互生,有短柄,三角状披针形,基部的长7-8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二回羽裂;基部羽片的小羽片披针形,基部下侧1片最大,长达3cm,羽裂,其余向上逐渐缩短;裂片狭长圆形,先端钝尖,全缘或波状;侧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背生于小脉近先端;囊群盖圆肾形,褐色,边缘较薄,常向上反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山谷林下或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

化学成分根茎含绿三叉蕨素 Bp. PP (margaspidinBP. PP)、绵马酸、白三叉蕨素、黄三叉蕨酸。

性味苦;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预防流行性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有清热解毒的功。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茶绒

    药材名称茶绒别名指叶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牛尾蒿Artemesia subdigitata Mattf.,以全草入药。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用法用

  • 大鱼鳔花

    药材名称大鱼鳔花拼音Dà Yú Biào Huā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粉叶玉簪的根或花。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1.7米。根茎粗壮.叶根出,丛生;有长柄;叶

  • 印度菩提树皮

    《中药大辞典》:印度菩提树皮药材名称印度菩提树皮拼音Yìn Dù Pú Tí Shù P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桑科植物思维树的树皮。原

  • 榼藤子

    《中药大辞典》:榼藤子药材名称榼藤子拼音Kē Ténɡ Zǐ别名象豆(《南方草木状》)。合子(《本草拾遗》),榼子(《日华子本草》),眼镜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豆

  • 华南鳞盖蕨

    药材名称华南鳞盖蕨拼音Huá Nán Lín Gài Jué英文名Hance's Microlepia别名凤尾千金草、青蕨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碗蕨科植物华南鳞盖蕨的全草

  • 刺黄连

    《中药大辞典》:刺黄连药材名称刺黄连拼音Cì Huánɡ Liá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假豪猪刺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原形态常绿灌木,高0.5~1.5米,茎

  • 地磨薯

    药材名称地磨薯拼音Dì Mó Shǔ别名野芝麻棵、小黑药、野芝麻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细齿山芝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teres glabriuscula Wall.采收和储藏:

  • 糙壳菱蟹

    药材名称糙壳菱蟹拼音Cāo Ké Línɡ Xiè别名石蟹来源药材基源:为菱蟹科动物粗糙菱蟹的肉、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ldorfia horrida(Linnaeus)[Parthenope

  • 苤蓝

    药材名称苤蓝拼音Piě Lán别名芥蓝、擘蓝(《农政全书》),茄连、撇蓝(《延绥镇志》),玉蔓青(《山西通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球状茎。4~7月播种者,夏、秋采

  • 戟叶瓦韦

    药材名称戟叶瓦韦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戟叶瓦韦Lepisorus waltonii (Ching) Ching,以孢子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甘,平。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泄肺热。主治肾炎水肿,泌尿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