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三角泡

三角泡

药材名称三角泡

拼音Sān Jiǎo Pào

别名苦瓜、假蒲达、包袱草、风船葛、鬼灯笼、三角灯笼、金丝苦楝、三角藤、倒地铃、棕子草、炮掌果、小果倒地铃、白花仔草、带藤苦楝、灯笼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的全草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C.halicacabumL.var.microcarpum(Kumth)Bl.;C.microcaspum Ku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清除杂质,晒干,秋、冬季采果实,晒干。

原形态倒地铃草质攀援藤本,长约1-5m。茎、枝绿色,有5或6棱和同数的直槽,棱上被皱曲柔毛。二回三出复叶;叶柄长3-4cm,小叶近无柄,顶生的斜披针形或近菱形,长3-8cm,宽1.5-2.5cm,先端渐尖,侧生的稍小,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疏锯齿或羽状分裂,上面近无毛或有稀疏微柔毛,下面中脉和侧脉上被疏柔毛。花雌雄同株或异株;圆锥花序少花,与叶近等长或稍长,总花梗直,长4-8cm,卷须螺旋状;萼片4,被缘毛,外面2片圆卵形,长8-10mm,内面2枚长椭圆形,比外面2片约长1倍;花瓣4,乳白色,倒卵形;雄蕊(雄花)8,与花瓣近等长或稍长,花丝被疏而长的柔毛;子房(雌花)倒卵形或有时近球形,被短柔毛。蒴果梨形、陀螺状倒三角形或有时近长球形,高1.5-3cm,宽2-4cm,褐色,被短柔毛;种子黑色,有光泽,直径约5mm,种脐心形,鲜时绿色,干时白色。花期夏秋,果期秋季至初冬。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野、灌丛、路边和林缘;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我国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见。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茂盛。较耐旱,忌积水。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冬季果实成熟,干时三瓣开裂,种子圆形,黑色,晾干放布袋里置通风处贮藏。翌年3月播种,均匀撒播于苗床上,覆土1cm,盖草,浇水保持湿润。幼苗出土应及时揭去盖草,苗高约10-15cm时,以25cm×25cm的行株距开穴定植,每穴种1-2株。亦可直播,每穴播3-4颗种子。

田间管理 移栽缓苗后,每月追肥1次,每次追肥结合中耕除草,直至封行。干旱时要浇水抗旱。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茎粗2-4mm,黄绿色,有深纵沟槽,分枝纤细,多少被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粗糙。叶多脱落,破碎而仅存叶柄,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暗绿色。花淡黄色,干枯,与未成熟的三角形蒴果附于花序柄顶端,下方有卷须。蒴果具3翅,膜质,气微,味稍苦。 以全草叶多,身干者为佳。 蒴果膜质,膨胀成倒卵形,有三棱,先端截头状,常被柔毛。种子球形,直径4.3-5.7cm,表面灰黑色,基部种子区较大,为淡灰黄色,近光滑,无光泽;具一斜向"U"形细肋。种脐区近心形,长3.4-4.6cm,宽4.1-5.2cm,具一宽的边缘,中央为种脐,点状,心形凹口上有一褐色小点。胚根弯曲,三角尖状而扁;子叶2枚,卷曲。 以干燥、饱满、均匀者为佳。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酸: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以及 β-谷甾醇(β-sitosterol),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glucuronide)。

药理作用三角泡的乙醇和水提取物能稳定炎症期间的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内酶的漏出,从而阻止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损伤。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黄疸;淋证;湿疹;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花杆

    药材名称白花杆拼音Bái Huā Gǎn别名建德山梅花、土常山[浙江东天目]、山梅花来源虎耳草科绢毛山梅花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

  • 猪毛草

    药材名称猪毛草拼音Zhū Máo Cǎo别名善鸡尾草、小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狭叶凤尾蕨的根或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

  • 枳茹

    《中药大辞典》:枳茹药材名称枳茹拼音Zhǐ Rú别名枳木皮屑(《本草图经》)。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树皮屑。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枸橘"条。功能主治陶弘景:&

  • 慈竹茹

    《中药大辞典》:慈竹茹药材名称慈竹茹拼音Cí Zhú Rú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炮制鲜用或姜汁炒用。性味味甘,性微寒,无毒。

  • 藜茎

    药材名称藜茎拼音Lí Jīnɡ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藜科植物藜的老茎。功能主治《纲目》:"藜茎烧灰,和荻灰、蒿灰等分,水和蒸取汁,煎膏,点疣赘黑子,蚀恶肉。"摘录《中药大

  • 双色龙胆

    药材名称双色龙胆拼音Shuānɡ Sè Lónɡ 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蓝玉簪龙胆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veitchiorum Hemsl.采收和储藏:8-9月采

  • 寒莓叶

    药材名称寒莓叶拼音Hán Méi Yè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叶或全草。原形态寒莓(《本草会编》),又名:肺形草、水漂沙、寒刺泡、山火莓、大号刺波。常绿

  • 杉寄生

    药材名称杉寄生拼音Shān Jì Shēnɡ别名枫木寄生、龙眼寄生、发冷果寄生、沙梨寄生、柿树寄生、菠萝树寄生、白蜡树寄生、八角鞘花寄生、寄生包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鞘花的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岗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岗松药材名称岗松拼音Gǎnɡ Sōnɡ别名扫把枝、铁扫把、羊脷木来源桃金娘科岗松属植物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以根、全株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龙虾

    药材名称龙虾拼音Lónɡ Xiā英文名Prawn or lobster别名大红虾、海虾、红虾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本草拾遗》:大红虾生临海、会稽,大者长一尺,须可为替。2.《北户录》:红虾出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