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七叶莲

七叶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七叶莲

药材名称七叶莲

拼音Qí Yè Lián

别名七叶藤、七加皮、汉桃叶、狗脚蹄

来源为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藤Scheffleva arboricola Hayata 和密脉鹅掌柴S.venulosa (Wight et Arn.)Harms,以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原形态1.鹅掌藤:常绿蔓性灌木,高达3米。茎圆筒形,有细纵条纹。叶互生,掌状复叶,有长柄,柄基部扩大,小叶通常7片,故称“七叶莲”,革质,长椭圆形,长9-16厘米,宽2.5-4厘米,两端钝,全缘,叶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网脉明显。春季开绿白色小花,伞形花序集成总状花序状,顶生。花萼、花瓣、雄蕊常5-6;子房下位,6室,核果球形,橙黄色。生于沟谷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江西及东南部各省。

2.密脉鹅掌柴:与上种相似,但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叶片较宽,通常椭圆形或椭圆卵形。花成圆锥花序,果卵圆形。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南部。

化学成分鹅掌藤的嫩枝含有挥发油,含量0.1~0.2%。

性味苦、甘,温。

功能主治止痛散瘀,消肿。: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茎、叶均为2-6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各种疼痛:七叶莲3钱。水煎服。

备注以七叶莲为名的,除本品外,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七叶莲,也作七叶莲入药,形态描述与功效参阅木通七叶莲项下。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七叶莲

药材名称七叶莲

拼音Qí Yè Lián

别名小叶鸭脚木、汉桃叶(《广西中草药》),手树、七加皮、七叶蘑(《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七叶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藤茎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常绿藤状灌木,全株有香气。茎绿色,有细纵纹,光滑无毛。掌状复叶,互生;小叶通常7枚,总柄长7~9厘米;托叶在叶柄基部与叶柄合生,显着;小叶片长卵圆形,长9~16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全缘,革质,上面绿色,光泽,下面淡绿色,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3厘米,中间的最长。伞形花序,集合成圆锥花丛,顶生;花青白色,花萼5齿裂;花瓣5片,分离,卵形;雄蕊5。浆果球形,成熟时黄红色。花期春夏。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或阴湿的疏林中。分布贵州、广东、广西、浙江、台湾等地。

性味微苦,温。

①《广西中草药》:"性温,味辛。"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胃痛,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行气止痛,活血消肿,壮筋骨。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胃痛,骨折,扭挫伤,腰腿痛,瘫痪。"

用法用量内服:煎扬,3~5钱。外用: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复方①治风湿关节痛:七叶莲、红龙船花叶、大风艾各适量。共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用布包扎。(《广西中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七叶莲、酒糟各适量。共捣烂,用芭蕉叶包好煨暖,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③治外伤出血:七叶莲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止痛

对于各种类型的疼痛,如尿路结石感染、胆道结石感染、骨折、溃疡病、肠蛔虫病、胰腺炎、风湿痛、各种癌肿及手术后的疼痛等,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㈠肌肉注射:取干品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6克,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2岁以上每次1毫升,2岁以下每次0.5毫升,必要时重复注射。观察66例,结果疼痛消失25例,明显减轩23例,缓解12例。起效时间最短10分钟,绝大部分在半小时内。无明显副作用。㈡穴位注射:以每毫升含生药1克的注射液,于中脘穴作穴位注射,治疗消化道疼痛96例。治后疼痛消失者72例,显效14例,好转7例,无效2例。起效时间最短3分钟,最长35分钟,平均13分钟。有谓七叶烂根穴位注射的止痛效果胜于阿托品,且不会产生象阿托品那样的副作用。㈢口服煎剂:每天用本品根、茎、叶干品0.5~1两,水煎,分两次服。

此外,对神经性疼痛,取七叶莲全草煎剂行离子进入疗法,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分钟。观察16例,痊愈(疼痛完全消失)10例,好转(疼痛减轻或次数减少)5例。一般治疗2~3次即显疗效,疼痛次数减少或减轻。

②麻醉

以每毫升含生药2克的注射液作耳穴注射麻醉,用于口腔科拔牙、颌骨囊肿切除术、颌骨骨折复位等112例,麻醉效果满意或较好者达89.4%。

备注云南地区所用的七叶莲为密脉鹅掌柴的全株,功效相同。其原植物为常绿小乔木,高5~7米。掌状复叶,小叶5~7片,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全缘,小叶柄长2~4厘米。圆锥花序长约16厘米;花白色,芳香,花梗明显。浆果球形,成熟时暗紫色。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七叶莲

药材名称七叶莲

拼音Qí Yè Lián

英文名Scandent Schefflera Stem and Leaf, Root of Scandent Schefflera, Root of Taiwan Schefflera

别名小叶鸭脚木、汉桃叶、七叶烂、狗脚啼、手树、七加皮、七叶藤

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藤的根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arboricola Hagata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划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藤状灌木,高2-3m。茎圆筒形,有细纵条纹;小枝有不规则纵皱纹,无毛。常状复叶互生,有小叶7-9片;叶柄纤细,圆柱形,长7-9cm;小叶柄有狭沟,长1-3cm,中间的最长;托叶在叶柄基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宿存或与叶柄一起脱落;小叶片革质,倒卵状长椭圆形,长9-16cm,宽2.5-4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或钝形,全缘,上面绿色,光泽,下面淡绿色,网脉明显。伞形药序集合成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短,长不及5mm,花梗长1.5-2.5cm,均疏生星状绒毛,花萼5齿裂,无毛;花瓣5-6片,分离,卵形,长约2mm,白色;雄蕊5;子房下位,5-6室,柱头5-6枚,无花柱。浆果球形,长约5mm,有明显的5棱,橙黄色。花期7-10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或阴湿的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鹅掌藤中含镰叶芹醇(falcarinol),国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致敏原,还含(E)-β-farnescene],植物醇(phytol)和多孔甾醇(poriferasterol)[1]。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七叶莲注射液0.5ml/只(生药2.5g)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叶深睡眠,持续1-4h,能延长硫喷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成戊巴比妥及水合氯醛有协同作用。热板法实验证明,小鼠腹腔注射七叶莲注射液2.5g/只有明显镇痛作用[1-2]。小鼠电惊劂实验证明,七叶莲注射液3g/只腹腔注射有明显抗惊劂作用,其有效成分为有机酸类[3-4]。

2.对平滑肌的作用 豚鼠离体器官实验表明,七叶莲注射液能对抗由组胺和已酰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5];对回肠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阻断已酰胆碱、组胺和氯化钡对回肠的收缩作用[6];对小鼠离体妊娠子宫、高浓度时产生兴奋作用,对大鼠离体非妊娠子宫,大剂量时呈现抑制作用[2]。

3.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兔静脉给予七叶莲注射液40g/kg可使血压下降0.266kPa(20mmHg),切断迷走神经其降压作用不受影响[2]。离体蛙心实验表明,七叶莲注射液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剂量加大时可出现传导阻滞,最后心肘停止于收缩期[6]。

4.毒性 七叶莲注射液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150g(生药)/kg。家兔静脉给药15g(生药)/kg,观察3d未见中毒症状[1]。

炮制取根或茎叶去泥沙、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主风显痹痛;头痛;牙痛;脘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跌打肿痛;骨折;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注意气血虚弱者、孕妇慎用。

复方1.治风湿关节痛:七叶莲、红龙船花叶、大风艾各适量。共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用布包扎。(《广西中草药》)2.治跌打损伤:七叶莲、酒糟各适量。共捣烂,用芭蕉叶包好煨暖,敷患处。(《广西中草药》)3.治外伤出血:七叶莲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行气止痛,活血消肿,壮筋骨。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胃痛,骨折,扭挫伤,腰腿痛,瘫痪。

临床应用1.止痛:对于各种类型的疼痛,如尿路结石感染、胆道结石感染、骨折、溃疡病。肠蛔虫病、胰腺炎、风湿痛。各种癌肿及手术后的疼痛等,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肌肉注射:取干品制成注射液,每ml含生药6克,肌肉注射,成人每次之ml,2岁以上每次1ml,2岁以下每次0.5ml,必要时重复注射。观察66例,结果疼痛消失25例,明显减轻23例,缓解12例。起效时间最短10分钟,绝大部分在半小时内。无明显副作用。穴位注射:以每ml含生药1克的注射液,于中脘穴作穴位注射,治疗消化道疼痛95例。治后疼痛消失者72例,显效14例,好转7例,无效2例。起效时间最短3分钟,最长35分钟,平均13分钟。七叶烂根穴位注射的止痛效果胜于阿托品,且不会产生象阿托品那样的副作用。口服煎剂:每天用本品根、茎、叶干品0.5-1两,水煎,分两次服。此外,对神经性疼痛,取七叶莲全草煎剂行离子透入疗法,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分钟。观察15例,痊愈(疼痛完全消失)10例,好转(疼痛减轻或次数减少)5例。一般治疗2-3次即显疗效,疼痛次数减少或减轻。

2.麻醉 以每ml含生药2g的注射液作耳穴注射麻醉,用于口腔科拔牙、颌骨囊肿切除术、颔骨骨折复位等112例,麻醉效果满意或较好看达89.4%。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蜂蜡

    《中国药典》:蜂蜡药材名称蜂蜡拼音Fēnɡ Là英文名CERA FLAVA来源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

  • 尼泊尔鸢尾子

    药材名称尼泊尔鸢尾子拼音Ní Bó ěr Yuān Wěi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尼泊尔鸢尾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dacora Wall.[I.nepalensis D.Den

  • 关木通

    《中国药典》:关木通药材名称关木通拼音Guān Mù Tōnɡ英文名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来源本品为马兜

  • 麻皮

    《中药大辞典》:麻皮药材名称麻皮拼音Má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茎皮部的纤维。性味《本草汇言》:"入手阳明、足太阴经。"功能主治去瘀,利水。治跌扑损

  • 黄栌枝叶

    《中药大辞典》:黄栌枝叶药材名称黄栌枝叶拼音Huánɡ Lú Zhī Yè出处《河北中药手册》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黄栌的枝叶。化学成分叶含鞣质达33%。鞣质中有没食子酸、没食

  • 牛肾

    《中药大辞典》:牛肾药材名称牛肾拼音Niú Shèn出处《别录》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肾脏。功能主治①《别录》:"补肾气,益精。"②《千金·食治》:&

  • 刺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人参药材名称刺人参拼音Cì Rén Shēn别名刺参、东北刺人参来源五加科刺人参属植物刺人参Echinopanax elatus Nakai,以根及根状茎入药

  • 铁海棠花

    《中药大辞典》:铁海棠花药材名称铁海棠花拼音Tiě Hǎi Tánɡ Huā出处《全展选编·妇产科》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的花朵。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海棠"条。

  • 苦连翘

    药材名称苦连翘拼音Kǔ Lián Qiáo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多蕊金丝桃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ericum hookerianum Wight et Arn.[Norysca hoo

  • 紫红鞭

    药材名称紫红鞭拼音Zǐ Hónɡ Biān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锥花莸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paniculata C.B.Clark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