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黑疔

黑疔

病名。①系指牙龈生疔色黑。多由阳明火毒、或大肠经湿热薰蒸而成。为疔生于牙缝龈肉上,其色黑,且麻木而痒,或破溃后流脓血,疼痛甚剧,连及腮项。“牙疔牙缝胃火成,大肠湿热亦可生。肿如粟米连腮痛,若兼麻痒即黑疔。”(《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外吹清咽利喉散。参见牙疔条。②系指耳内生疔。多由火毒上炎致疔生于耳内,形如花椒子,根脚深,色黑,疼痛如刺,痛引腮脑。《外科正宗》卷四:“黑疔生于耳窍之内,黑硬腐烂,破流血水,疼及腮颧。”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等加减。或服蟾酥丸

猜你喜欢

  • 核桃虫

    见《药材学》。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 ①小沟渠。不断有水流动的地方。《灵枢·营卫生会》:“下焦如渎。”②皮肤肌肉枯槁无泽的状态。《灵枢·根结》:“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

  • 宗气泄

    即宗气外泄。其表现为气喘,虚里部位(心尖搏动处)跳动太过,动而应衣、多伴有痰瘀或心阳不足见证。常见于心功能不全的疾病。《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

  • 舌菌

    病名。系指舌上肿起如菌者。《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菌属心经,多因气郁而生。舌上如菌状,或如木耳,其色红紫。”参见舌疳条。

  • 黄连参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 妇女白浊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妇女从阴道中流出一种秽浊如脓的粘液。多因膀胱积湿化热所致。初起觉排尿时尿道涩痛,小便不利,或如米泔样。治宜清热渗湿。方用清心莲子饮加草薢。或用威喜丸。

  • 寒慄

    证名。指凛慄恶寒。《灵枢·口问》:“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慄。”参见振寒条。

  • 张德达

    【介绍】:见张仲华条。

  • 清碧先生

    【介绍】:见杜本条。

  • 俞府

    经穴名。代号K12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并有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通过。主治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胸痛等。斜刺0.3~0.5寸,